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A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金台期末)各类岩石形成新的岩浆,需要经过的环节是( )
A.冷却凝固 B.重熔再生 C.固结成岩 D.变质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A错误;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B正确;三大类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C错误;岩浆岩和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根据箭头指向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
⑤由沉积物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是内力作用。
2.(2020高一上·上海期中)江西省三清山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微地貌天然博物馆,该山体岩石结晶颗粒较粗,色泽较浅,此岩石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答案】A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岩石具有矿物晶体、颗粒粗、色泽浅,可推测其来源来自于地球岩浆中矿物质结晶而形成,属于岩浆在地下充分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A正确;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呈现黑色、多气孔,C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一般具有典型的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为中、细粒,大理岩除纯白色外,有的还具有各种美丽的颜色和花纹,B错误;石灰岩是沉积岩,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晶体颗粒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岩浆岩的成因:地幔中呈流动状态的炽热岩浆向地表上升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其中花岗岩类的岩石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在地壳中慢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在冷却之前形成晶体,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还有一类情况是岩浆快速上升,直到喷出地表,接触到大气或海水时冷却形成岩石,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黑曜岩。
3.(2020高一下·沧县期末)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分析回答,如果③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③的箭头b代表的是( )
A.上升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溶再生
【答案】B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如果③代表的是沉积岩,形成沉积岩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箭头b代表的是外力作用,B正确。上升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岩浆岩,A错误。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C错误。重溶再生形成岩浆,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4.(2019高二下·宝山期中)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奇峰怪石闻名世界,但其岩石具有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色泽较浅等特征, 下列岩石与其特征相符的是 ( )
A.石英砂岩 B.玄武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答案】C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A.据材料可知岩石具有矿物晶体、颗粒粗、色泽浅,可推测其来源来自于地球岩浆中矿物质结晶而形成,属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石英砂岩为沉积岩,A错误;
B.玄武岩虽为岩浆岩但是属于喷出岩,颜色较深,B错误;
C.花岗岩为岩浆岩且为侵入型岩浆岩,符合特征,C正确;
D.石灰岩为沉积岩,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花岗岩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吸水性低,美丽的色泽还能保存百年以上,是建筑的好材料,但它不耐热。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在腾冲火山群附近的玄武岩多为青灰色,也有暗红色、橙色、黄色的。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但也有的玄武岩由于气孔特别多,重量便减轻,甚至在水中可以浮起来。
5.(2019高一上·江西竞赛)图中箭头可以表示大理岩形成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①为上升冷却凝固;②为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正确答案选C。
【点评】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变成岩浆,只有岩浆通过冷却凝固变成岩浆岩。沉积岩,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可以通过一系列外力作用转变成沉积岩。
(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 2022年1月15日,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大量火山灰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向空中升起。下图为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火山( )
A.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东半球、赤道以南约1500千米
C.喷发物来自于莫霍面以上的软流层
D.两侧板块张裂后分离,地壳运动活跃
7.此次火山喷发( )
A.导致附近海域水温升高,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全球气温显著升高
C.受东北信风影响,火山灰使澳大利亚空气质量下降
D.可用遥感技术及时监测火山灰影响范围及移动方向
【答案】6.A
7.D
【知识点】火山;遥感(RS)
【解析】【点评】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
6.图中火山喷发处以西为印度洋板块、以东为太平洋板块,处于二者的交界处,故A正确。图中火山喷发处处于东经160度以东,即位于160°E——180°——20°W的西半球,故B错误;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喷发物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故C错误;此处附近板块挤压碰撞,为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故D错误。综上,选A。
7.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侧海水升温有关,不是西部的此处,故A错误;此次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火山灰,削弱太阳辐射,使其影响的部分区域气温降低,故B错误;此处位于南半球,应为东南信风,故C错误;遥感技术主要用来获取地面信息,可用遥感技术及时监测火山灰影响范围及移动方向,故D正确。综上,选D。
(2022高三下·普宁月考)吉林省的长白山天池和云南腾冲的小空山均为火山口地貌,但二者景观各异,研究发现火山口是否积水与该地区水分的收支和基岩的渗水性有一定关系,图左为长白山天池,图右为小空山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长白山火山口积水成湖但小空山火山口却未形成湖泊,主要因为两地____差异较大。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岩石透水性 D.植被覆盖度
9.腾冲火山具有时代年轻、活动频繁、分布密集、种类较齐全等特征,由此可知,小空山土壤( )
A.土层深厚且肥沃 B.土壤剖面层次丰富
C.成土母质多流纹构造 D.成土母质多层理构造
10.关于两地火山地貌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空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小空山为岩浆裂隙式喷发形成
C.长白山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D.长白山为岩浆中心式喷发形成
【答案】8.C
9.C
10.D
【知识点】火山
【解析】【点评】火山类型:
根据火山喷发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划分以下类型。
①盾形火山,多由熔岩组成,因坡度平缓、顶部平坦宽广而命名。夏威夷岛和冰岛都有熔岩构成的盾形火山,夏威夷的多中心喷发而成,冰岛的是裂隙喷发形成。夏威夷岛冒纳罗亚火山是典型的盾状火山,所以盾形火山又称夏威夷型火山。
②穹形火山,由熔岩组成,多形成在原先的火山口内或火山锥旁侧的喷火口上,由火山喷出极粘稠的熔岩堵塞在火山口内,进而向上隆胀形成。
③锥形火山,由火山碎屑组成或由火山碎屑和熔岩混合组成,呈圆锥形,又称维苏威式火山。由火山碎屑组成的称为火山渣锥,由火山碎屑和熔岩混合组成的称为混合锥。由于火山多次喷发,火山锥的内部形成由火山碎屑或由碎屑和熔岩组成的层状构造。在规模较大的火山锥顶常有平底的大火山口,下一次喷发时,在此火山口内可形成一个新火山锥,其周围是老火山口形成的环形外轮山,新火山锥与环形外轮山之间是一个环形洼地,这种火山称为叠锥状火山。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就是典型的叠锥状火山(见图维苏威火山结构)。有些火山锥上坡发育一些小火山锥,称为寄生火山锥,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有数百座寄生火山锥。
④马尔式火山。只有低平火山口、没有火山锥的火山,多因水蒸汽爆炸而成。喷发中只有少量火山碎屑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不成火山锥,火山口常积水成湖。
8.根据材料,研究发现火山口是否积水,与该地区水分的收支和基岩的渗水性有一定关系,所以小空山火山口没有积水形成湖泊可能是因为岩石透水性强所导致的,因此C正确;两地火山口是否积水看的是水分的收支对比关系,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不是单独看某一个因素,两地都属于湿润地区,都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能够为火山口积水成湖提供物质基础,因此A、B错误。植被覆盖度高,涵养水源能力更强,应该更利于积水成湖,但是读图可以看出小空山火山口处植被覆盖度似乎更大一些,却没有积水成湖,所以植被覆盖度不是影响因素,因此D错误。故答案为:C。
9.由材料知,由于腾冲火山时代年轻、活动频繁、分布密集,因此地表覆盖的岩石主要应该是岩浆岩,不能是具有层理构造的沉积岩成土母质,D错误;熔岩流动冷凝形成的构造称为流纹构造,流纹表示当时熔岩流动的方向,根据腾冲火山时代年轻、活动频繁,可推断腾冲火山地区喷发形成的岩浆岩是流纹岩,也就导致当地成土母质多流纹构造,因此C正确;由于腾冲火山时代年轻,因此导致当地成土时间较短,土层不会很深厚,剖面层次也不会很丰富,因此A、B错误。故答案为:C。
10.根据所学可知,云南腾冲的小空山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应该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因此A错误;吉林长白山火山靠近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应该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C错误;裂隙式喷发,是火山喷发的一种类型,它是岩浆从在地面上延伸很长的裂隙中喷出,那么火山口的形状不会是圆锥形的。中心式喷发是指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具有明显的圆锥形的火山口,读图可看出两个火山口形状相似,都是圆锥形的,因此B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1.(2019高二下·深州期末) 2018年7月,全长265千米的杭黄高铁全线贯通,打通了浙西到皖南间山水相隔的天堑,彻底结束了浙江西部不通高铁的历史。下图为杭黄高铁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杭黄高铁呈“Z”字形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流向 B.地形起伏 C.城镇分布 D.资源开发
(2)杭黄高铁通车后对沿线地区的突出影响是( )
A.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 B.利于商品的流通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D.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杭黄高铁跨越山岭,基本是沿河谷修建的,因此,影响杭黄高铁呈“Z”字形走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据此分析选B。(2)杭黄高铁沿线,矿产资源不丰富,故通车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意义不大;高铁主要运送旅客,故该高铁的开通与商品的流通没有关系;杭黄高铁并不是主要在市内,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意义不大;杭州-黄山都是旅游区,该高铁的通车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据此分析选D。
【点评】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如山区公路呈“之”字型弯曲,铁路在山区呈“人”字型或“8”字型弯曲;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网密度,平原交通网密集,山区则稀疏。
12.(2019高一上·韩城期末)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聚落分布景观。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水源 C.地形 D.气候
(2)该地交通线( )
A.密集 B.呈“之”字形
C.呈网状分布 D.平直
【答案】(1)C
(2)B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黄土高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边的较为平坦的缓坡阶地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聚落应分布在河流两侧的较为平坦的底部,这样可以远离陡坡,还可以避崩塌、滑坡,因此该地的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据此分析选C。(2)该地地形崎岖,而且聚落分布较为分散,因此为了连接各个聚落,交通线需要修建为“之”字形,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评】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 1.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2.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成:
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线路常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有时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延伸。 3.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走向:
山区沿山谷或河谷延伸。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掌握的工程技能越来越多,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交通线。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不断降低。
13.(2018高一下·新津开学考)下图为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资源
(2)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影响图中⑤处公路呈“之一字形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 B.降水 C.海拔 D.坡度
【答案】(1)C
(2)B
(3)D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解析】【分析】⑴图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河流交汇处、山麓地带,这些地带的地形比较平坦,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对外联系便利。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对。气温、降水、资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
⑵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②,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有公路经过,对外联系便利,B对。①、③、④所在区域发展空间较小,或只有公路交通,或只有水运交通,对外联系条件较差,A、C、D错。
⑶图中⑤处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山区修公路呈“之”字形弯曲的主要因素是通过延长线路长度,降低道路的坡度,提高安全性,D对。资源、降水、海拔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点评】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影响村庄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总之,影响乡村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乡村聚落的形式、发展、衰亡都是某种主导因素与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杰作。
14.(2018高三上·泉州期末)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流城民族聚落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流域民族聚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土壤
(2)藏族聚落分布区高山草甸面积广,其聚落( )
A.数量少、规模小,分布集中 B.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分散
C.数量少、规模大,分布集中 D.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
(3)羌族在该区域居住历史悠久,与汉族聚落分布区相比,其居住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地质灾害少发 B.水热条件优越
C.防卫环境安全 D.交通运输便利
【答案】(1)B
(2)D
(3)C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⑴读图可知,藏族聚落分布区主要位于岷江支流的上游,海拔高,以山地为主;羌族聚落多分布于干、支流交汇处,海拔较高;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主要是汉族,主要从事种植业。故B正确。
⑵高山草甸分布区海拔高,坡度陡,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因此聚落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故D正确。
⑶羌族聚落多分布于干、支流交汇处,以水为屏障,利于防卫。故C正确。河流交汇点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水热条件是否优越关系不大。故B、C错误。汉族居住区位于下游河段,地形相对平坦,交通运输更便利。故D错误。
【点评】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聚落规模一般较大,聚居人口较多。地势落差较大的区域聚落分布相对分散,聚落规模一般较小,河谷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一般多沿河谷分布,聚居人口较少。
二、综合题
15.读图,完成小题。
(1)图中的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 B.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
C.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 D.②岩石的形成属内力作用
【答案】(1)D
(2)D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和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2)图中P处是向斜成山,Q处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的背斜。由岩浆的侵入可判断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新。②岩石所属类型是变质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壳内物质循环过程。
16.(2021高一上·张掖期末)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循环,其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环节 (填季节)水量最大。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对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进行影响,人工降雨是人类对水循环的 (填序号)环节进行影响。
(2)是否适合在乙处修建大型水库 (填“适合”或“不适合”),理由是 。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4)丁地的地质构造是 ,分析丁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
【答案】(1)海陆间;水汽输送;夏季;④;③
(2)不适合;乙位于断层构造处,地质构造不稳定,易产生渗漏等不良后果
(3)冲(洪)积扇;流水沉积或堆积
(4)背斜;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海陆间水循环涉及海洋和陆地,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海陆间水循环。②环节的名称是水汽输送,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环节夏季水量最大。南水北调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人工降雨影响的是降水环节。(2)由图可知,乙处为断层,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易产生渗漏等不良后果,不适合进行工程建设。(3)由图可知,丙处为河流的出山口处,形成的地貌名称是冲积扇。河流上游侵蚀作用携带大量泥沙,出山后地形平坦开阔,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在出山口形成冲积扇。(4)由图可知,丁处的岩层弯曲方向为向上凸,为背斜构造,从地表形态上,丁处为谷地。由于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点评】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17.(2022高二下·太湖开学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 米以上。
(2)沿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① ② 。
(3)在河流③和④两处中:
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 处,其成因是 。
河流横断面呈“U”型的是 处,其成因是 。
【答案】(1)陡崖;50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3)③;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呈“V”型;④;由于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呈“U”型
【知识点】河流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褶皱
【解析】【分析】(1)注意分析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A位于等高线重叠的地区,应为陡崖。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d≤△h < (n+)×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所以陡崖顶部和底部的高差为50米≤△h < 150米。
(2)把握地质剖面图中岩层的弯曲变化状态,图中显示①处地下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②处地下岩层存在一个断层构造。
(3)③位于河流上游,流水的下蚀为主,河床呈“V”型。④位于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为主,河谷呈“U”型。
【点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地垒和地堑)与地表形态(山地或谷地)
(1)背斜成山——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上隆起为背斜,形成山地;(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
(2)向斜成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下凹陷为向斜,形成谷地;(内力作用)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
(3)背斜和向斜的2种判断方法:①岩层弯曲方向
②岩层新老关系(如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4)地垒——两组断层间岩块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如泰山、庐山、华山。
(5)地堑——两组断层间岩块相对下陷,形成谷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6)断层——岩层断裂、破碎,易被侵蚀成低地,发育成河流、河谷,有泉水、湖泊。
18.(2018高二上·太仆寺旗期末)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中,哪一条支流的位置画错了?
(2)疗养院位于 (南、北)坡。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理论上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 ℃以下。
(3)若将小河中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4)甲、乙两村哪处更容易形成城市 分析其优势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1)C
(2)南;14.6
(3)①;从①路线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4)甲村;甲村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冲积扇,地形较平坦。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⑴据图可知,c线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应为山脊线,不能发育成河流,所以C线支流画错了。
⑵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疗养院向北等高线数值增大为山地,可知疗养院在山南坡;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D处海拔600~700m,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计算出理论上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14~14.6℃。
⑶据图可知,将小河水引到疗养院,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可自流;从②渠引水,河流从低处向高处不易引水。
⑷据图可知,甲村在河流出山口,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城市形成;乙村地处山坡,地形崎岖,坡度大,自然条件不如甲村。
故答案为:(1)C
(2)南;14.6
(3)①;从①路线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4)甲村;甲村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冲积扇,地形较平坦。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9.(2018高一下·江西期中)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计划修建从a村到b镇的公路,在图中①②两个线路方案中,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理由是 。
(2)a聚落与b聚落同属于一个行政区而b聚落发展成为了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试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3)河流在b聚落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和 。
【答案】(1)②;沿谷地修建,地形平坦,修建难度小,成本低
(2)地形:a村地处山地;b镇地处平原,有利于城镇建设,河流:b镇靠近河流,有利于提供水源;发展水运,资源:b镇有矿产资源,有利于城镇发展。
(3)为聚落提供水源;作为交通通道(发展河运)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考查影响交通和聚落发展的区位因素。
第(1)题,山区公路应避开陡坡,呈“之”字型延伸,减缓道路坡度。
第(2)题,影响图示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从地形、河流和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
第(3)题,本题考查河流的功能。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另外河流还具有航运功能。
故答案为:(1)②;沿谷地修建,地形平坦,修建难度小,成本低;(2)地形:a村地处山地;b镇地处平原,有利于城镇建设,河流:b镇靠近河流,有利于提供水源;发展水运,资源:b镇有矿产资源,有利于城镇发展。(3)为聚落提供水源;作为交通通道(发展河运)。
【点评】(1)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要求学生熟知教材基础知识并加以运用。,山区公路应避开陡坡,呈“之”字型延伸,减缓道路坡度,减少陈本。
(2)影响聚落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从地形,河流,资源等方面加以陈述。
(3)考查河流为聚落发展所起的作用。一是提供水源,二是提供水运。
1 / 1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A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金台期末)各类岩石形成新的岩浆,需要经过的环节是( )
A.冷却凝固 B.重熔再生 C.固结成岩 D.变质作用
2.(2020高一上·上海期中)江西省三清山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微地貌天然博物馆,该山体岩石结晶颗粒较粗,色泽较浅,此岩石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3.(2020高一下·沧县期末)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分析回答,如果③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③的箭头b代表的是( )
A.上升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溶再生
4.(2019高二下·宝山期中)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奇峰怪石闻名世界,但其岩石具有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色泽较浅等特征, 下列岩石与其特征相符的是 ( )
A.石英砂岩 B.玄武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5.(2019高一上·江西竞赛)图中箭头可以表示大理岩形成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 2022年1月15日,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大量火山灰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向空中升起。下图为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火山( )
A.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东半球、赤道以南约1500千米
C.喷发物来自于莫霍面以上的软流层
D.两侧板块张裂后分离,地壳运动活跃
7.此次火山喷发( )
A.导致附近海域水温升高,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全球气温显著升高
C.受东北信风影响,火山灰使澳大利亚空气质量下降
D.可用遥感技术及时监测火山灰影响范围及移动方向
(2022高三下·普宁月考)吉林省的长白山天池和云南腾冲的小空山均为火山口地貌,但二者景观各异,研究发现火山口是否积水与该地区水分的收支和基岩的渗水性有一定关系,图左为长白山天池,图右为小空山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长白山火山口积水成湖但小空山火山口却未形成湖泊,主要因为两地____差异较大。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岩石透水性 D.植被覆盖度
9.腾冲火山具有时代年轻、活动频繁、分布密集、种类较齐全等特征,由此可知,小空山土壤( )
A.土层深厚且肥沃 B.土壤剖面层次丰富
C.成土母质多流纹构造 D.成土母质多层理构造
10.关于两地火山地貌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空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小空山为岩浆裂隙式喷发形成
C.长白山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D.长白山为岩浆中心式喷发形成
11.(2019高二下·深州期末) 2018年7月,全长265千米的杭黄高铁全线贯通,打通了浙西到皖南间山水相隔的天堑,彻底结束了浙江西部不通高铁的历史。下图为杭黄高铁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杭黄高铁呈“Z”字形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流向 B.地形起伏 C.城镇分布 D.资源开发
(2)杭黄高铁通车后对沿线地区的突出影响是( )
A.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 B.利于商品的流通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D.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2.(2019高一上·韩城期末)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聚落分布景观。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水源 C.地形 D.气候
(2)该地交通线( )
A.密集 B.呈“之”字形
C.呈网状分布 D.平直
13.(2018高一下·新津开学考)下图为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资源
(2)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影响图中⑤处公路呈“之一字形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 B.降水 C.海拔 D.坡度
14.(2018高三上·泉州期末)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流城民族聚落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流域民族聚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土壤
(2)藏族聚落分布区高山草甸面积广,其聚落( )
A.数量少、规模小,分布集中 B.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分散
C.数量少、规模大,分布集中 D.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
(3)羌族在该区域居住历史悠久,与汉族聚落分布区相比,其居住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地质灾害少发 B.水热条件优越
C.防卫环境安全 D.交通运输便利
二、综合题
15.读图,完成小题。
(1)图中的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 B.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
C.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 D.②岩石的形成属内力作用
16.(2021高一上·张掖期末)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循环,其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环节 (填季节)水量最大。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对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进行影响,人工降雨是人类对水循环的 (填序号)环节进行影响。
(2)是否适合在乙处修建大型水库 (填“适合”或“不适合”),理由是 。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4)丁地的地质构造是 ,分析丁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
17.(2022高二下·太湖开学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 米以上。
(2)沿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① ② 。
(3)在河流③和④两处中:
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 处,其成因是 。
河流横断面呈“U”型的是 处,其成因是 。
18.(2018高二上·太仆寺旗期末)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中,哪一条支流的位置画错了?
(2)疗养院位于 (南、北)坡。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理论上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 ℃以下。
(3)若将小河中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4)甲、乙两村哪处更容易形成城市 分析其优势自然地理条件。
19.(2018高一下·江西期中)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计划修建从a村到b镇的公路,在图中①②两个线路方案中,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理由是 。
(2)a聚落与b聚落同属于一个行政区而b聚落发展成为了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试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3)河流在b聚落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A错误;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B正确;三大类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C错误;岩浆岩和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根据箭头指向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
⑤由沉积物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是内力作用。
2.【答案】A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岩石具有矿物晶体、颗粒粗、色泽浅,可推测其来源来自于地球岩浆中矿物质结晶而形成,属于岩浆在地下充分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A正确;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呈现黑色、多气孔,C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一般具有典型的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为中、细粒,大理岩除纯白色外,有的还具有各种美丽的颜色和花纹,B错误;石灰岩是沉积岩,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晶体颗粒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岩浆岩的成因:地幔中呈流动状态的炽热岩浆向地表上升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其中花岗岩类的岩石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在地壳中慢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在冷却之前形成晶体,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还有一类情况是岩浆快速上升,直到喷出地表,接触到大气或海水时冷却形成岩石,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黑曜岩。
3.【答案】B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如果③代表的是沉积岩,形成沉积岩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箭头b代表的是外力作用,B正确。上升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岩浆岩,A错误。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C错误。重溶再生形成岩浆,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4.【答案】C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A.据材料可知岩石具有矿物晶体、颗粒粗、色泽浅,可推测其来源来自于地球岩浆中矿物质结晶而形成,属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石英砂岩为沉积岩,A错误;
B.玄武岩虽为岩浆岩但是属于喷出岩,颜色较深,B错误;
C.花岗岩为岩浆岩且为侵入型岩浆岩,符合特征,C正确;
D.石灰岩为沉积岩,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花岗岩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吸水性低,美丽的色泽还能保存百年以上,是建筑的好材料,但它不耐热。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在腾冲火山群附近的玄武岩多为青灰色,也有暗红色、橙色、黄色的。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但也有的玄武岩由于气孔特别多,重量便减轻,甚至在水中可以浮起来。
5.【答案】C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①为上升冷却凝固;②为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正确答案选C。
【点评】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变成岩浆,只有岩浆通过冷却凝固变成岩浆岩。沉积岩,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可以通过一系列外力作用转变成沉积岩。
【答案】6.A
7.D
【知识点】火山;遥感(RS)
【解析】【点评】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
6.图中火山喷发处以西为印度洋板块、以东为太平洋板块,处于二者的交界处,故A正确。图中火山喷发处处于东经160度以东,即位于160°E——180°——20°W的西半球,故B错误;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喷发物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故C错误;此处附近板块挤压碰撞,为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故D错误。综上,选A。
7.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侧海水升温有关,不是西部的此处,故A错误;此次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火山灰,削弱太阳辐射,使其影响的部分区域气温降低,故B错误;此处位于南半球,应为东南信风,故C错误;遥感技术主要用来获取地面信息,可用遥感技术及时监测火山灰影响范围及移动方向,故D正确。综上,选D。
【答案】8.C
9.C
10.D
【知识点】火山
【解析】【点评】火山类型:
根据火山喷发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划分以下类型。
①盾形火山,多由熔岩组成,因坡度平缓、顶部平坦宽广而命名。夏威夷岛和冰岛都有熔岩构成的盾形火山,夏威夷的多中心喷发而成,冰岛的是裂隙喷发形成。夏威夷岛冒纳罗亚火山是典型的盾状火山,所以盾形火山又称夏威夷型火山。
②穹形火山,由熔岩组成,多形成在原先的火山口内或火山锥旁侧的喷火口上,由火山喷出极粘稠的熔岩堵塞在火山口内,进而向上隆胀形成。
③锥形火山,由火山碎屑组成或由火山碎屑和熔岩混合组成,呈圆锥形,又称维苏威式火山。由火山碎屑组成的称为火山渣锥,由火山碎屑和熔岩混合组成的称为混合锥。由于火山多次喷发,火山锥的内部形成由火山碎屑或由碎屑和熔岩组成的层状构造。在规模较大的火山锥顶常有平底的大火山口,下一次喷发时,在此火山口内可形成一个新火山锥,其周围是老火山口形成的环形外轮山,新火山锥与环形外轮山之间是一个环形洼地,这种火山称为叠锥状火山。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就是典型的叠锥状火山(见图维苏威火山结构)。有些火山锥上坡发育一些小火山锥,称为寄生火山锥,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有数百座寄生火山锥。
④马尔式火山。只有低平火山口、没有火山锥的火山,多因水蒸汽爆炸而成。喷发中只有少量火山碎屑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不成火山锥,火山口常积水成湖。
8.根据材料,研究发现火山口是否积水,与该地区水分的收支和基岩的渗水性有一定关系,所以小空山火山口没有积水形成湖泊可能是因为岩石透水性强所导致的,因此C正确;两地火山口是否积水看的是水分的收支对比关系,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不是单独看某一个因素,两地都属于湿润地区,都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能够为火山口积水成湖提供物质基础,因此A、B错误。植被覆盖度高,涵养水源能力更强,应该更利于积水成湖,但是读图可以看出小空山火山口处植被覆盖度似乎更大一些,却没有积水成湖,所以植被覆盖度不是影响因素,因此D错误。故答案为:C。
9.由材料知,由于腾冲火山时代年轻、活动频繁、分布密集,因此地表覆盖的岩石主要应该是岩浆岩,不能是具有层理构造的沉积岩成土母质,D错误;熔岩流动冷凝形成的构造称为流纹构造,流纹表示当时熔岩流动的方向,根据腾冲火山时代年轻、活动频繁,可推断腾冲火山地区喷发形成的岩浆岩是流纹岩,也就导致当地成土母质多流纹构造,因此C正确;由于腾冲火山时代年轻,因此导致当地成土时间较短,土层不会很深厚,剖面层次也不会很丰富,因此A、B错误。故答案为:C。
10.根据所学可知,云南腾冲的小空山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应该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因此A错误;吉林长白山火山靠近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应该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C错误;裂隙式喷发,是火山喷发的一种类型,它是岩浆从在地面上延伸很长的裂隙中喷出,那么火山口的形状不会是圆锥形的。中心式喷发是指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具有明显的圆锥形的火山口,读图可看出两个火山口形状相似,都是圆锥形的,因此B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1.【答案】(1)B
(2)D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杭黄高铁跨越山岭,基本是沿河谷修建的,因此,影响杭黄高铁呈“Z”字形走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据此分析选B。(2)杭黄高铁沿线,矿产资源不丰富,故通车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意义不大;高铁主要运送旅客,故该高铁的开通与商品的流通没有关系;杭黄高铁并不是主要在市内,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意义不大;杭州-黄山都是旅游区,该高铁的通车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据此分析选D。
【点评】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如山区公路呈“之”字型弯曲,铁路在山区呈“人”字型或“8”字型弯曲;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网密度,平原交通网密集,山区则稀疏。
12.【答案】(1)C
(2)B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黄土高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边的较为平坦的缓坡阶地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聚落应分布在河流两侧的较为平坦的底部,这样可以远离陡坡,还可以避崩塌、滑坡,因此该地的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据此分析选C。(2)该地地形崎岖,而且聚落分布较为分散,因此为了连接各个聚落,交通线需要修建为“之”字形,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评】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 1.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2.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成:
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线路常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有时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延伸。 3.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走向:
山区沿山谷或河谷延伸。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掌握的工程技能越来越多,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交通线。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不断降低。
13.【答案】(1)C
(2)B
(3)D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解析】【分析】⑴图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河流交汇处、山麓地带,这些地带的地形比较平坦,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对外联系便利。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对。气温、降水、资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
⑵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②,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有公路经过,对外联系便利,B对。①、③、④所在区域发展空间较小,或只有公路交通,或只有水运交通,对外联系条件较差,A、C、D错。
⑶图中⑤处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山区修公路呈“之”字形弯曲的主要因素是通过延长线路长度,降低道路的坡度,提高安全性,D对。资源、降水、海拔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点评】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影响村庄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总之,影响乡村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乡村聚落的形式、发展、衰亡都是某种主导因素与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杰作。
14.【答案】(1)B
(2)D
(3)C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⑴读图可知,藏族聚落分布区主要位于岷江支流的上游,海拔高,以山地为主;羌族聚落多分布于干、支流交汇处,海拔较高;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主要是汉族,主要从事种植业。故B正确。
⑵高山草甸分布区海拔高,坡度陡,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因此聚落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故D正确。
⑶羌族聚落多分布于干、支流交汇处,以水为屏障,利于防卫。故C正确。河流交汇点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水热条件是否优越关系不大。故B、C错误。汉族居住区位于下游河段,地形相对平坦,交通运输更便利。故D错误。
【点评】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聚落规模一般较大,聚居人口较多。地势落差较大的区域聚落分布相对分散,聚落规模一般较小,河谷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一般多沿河谷分布,聚居人口较少。
15.【答案】(1)D
(2)D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和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2)图中P处是向斜成山,Q处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的背斜。由岩浆的侵入可判断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新。②岩石所属类型是变质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壳内物质循环过程。
16.【答案】(1)海陆间;水汽输送;夏季;④;③
(2)不适合;乙位于断层构造处,地质构造不稳定,易产生渗漏等不良后果
(3)冲(洪)积扇;流水沉积或堆积
(4)背斜;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海陆间水循环涉及海洋和陆地,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海陆间水循环。②环节的名称是水汽输送,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环节夏季水量最大。南水北调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人工降雨影响的是降水环节。(2)由图可知,乙处为断层,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易产生渗漏等不良后果,不适合进行工程建设。(3)由图可知,丙处为河流的出山口处,形成的地貌名称是冲积扇。河流上游侵蚀作用携带大量泥沙,出山后地形平坦开阔,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在出山口形成冲积扇。(4)由图可知,丁处的岩层弯曲方向为向上凸,为背斜构造,从地表形态上,丁处为谷地。由于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点评】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17.【答案】(1)陡崖;50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3)③;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呈“V”型;④;由于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呈“U”型
【知识点】河流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褶皱
【解析】【分析】(1)注意分析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A位于等高线重叠的地区,应为陡崖。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d≤△h < (n+)×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所以陡崖顶部和底部的高差为50米≤△h < 150米。
(2)把握地质剖面图中岩层的弯曲变化状态,图中显示①处地下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②处地下岩层存在一个断层构造。
(3)③位于河流上游,流水的下蚀为主,河床呈“V”型。④位于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为主,河谷呈“U”型。
【点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地垒和地堑)与地表形态(山地或谷地)
(1)背斜成山——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上隆起为背斜,形成山地;(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
(2)向斜成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下凹陷为向斜,形成谷地;(内力作用)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
(3)背斜和向斜的2种判断方法:①岩层弯曲方向
②岩层新老关系(如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4)地垒——两组断层间岩块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如泰山、庐山、华山。
(5)地堑——两组断层间岩块相对下陷,形成谷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6)断层——岩层断裂、破碎,易被侵蚀成低地,发育成河流、河谷,有泉水、湖泊。
18.【答案】(1)C
(2)南;14.6
(3)①;从①路线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4)甲村;甲村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冲积扇,地形较平坦。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⑴据图可知,c线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应为山脊线,不能发育成河流,所以C线支流画错了。
⑵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疗养院向北等高线数值增大为山地,可知疗养院在山南坡;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D处海拔600~700m,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计算出理论上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14~14.6℃。
⑶据图可知,将小河水引到疗养院,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可自流;从②渠引水,河流从低处向高处不易引水。
⑷据图可知,甲村在河流出山口,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城市形成;乙村地处山坡,地形崎岖,坡度大,自然条件不如甲村。
故答案为:(1)C
(2)南;14.6
(3)①;从①路线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4)甲村;甲村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冲积扇,地形较平坦。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9.【答案】(1)②;沿谷地修建,地形平坦,修建难度小,成本低
(2)地形:a村地处山地;b镇地处平原,有利于城镇建设,河流:b镇靠近河流,有利于提供水源;发展水运,资源:b镇有矿产资源,有利于城镇发展。
(3)为聚落提供水源;作为交通通道(发展河运)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考查影响交通和聚落发展的区位因素。
第(1)题,山区公路应避开陡坡,呈“之”字型延伸,减缓道路坡度。
第(2)题,影响图示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从地形、河流和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
第(3)题,本题考查河流的功能。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另外河流还具有航运功能。
故答案为:(1)②;沿谷地修建,地形平坦,修建难度小,成本低;(2)地形:a村地处山地;b镇地处平原,有利于城镇建设,河流:b镇靠近河流,有利于提供水源;发展水运,资源:b镇有矿产资源,有利于城镇发展。(3)为聚落提供水源;作为交通通道(发展河运)。
【点评】(1)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要求学生熟知教材基础知识并加以运用。,山区公路应避开陡坡,呈“之”字型延伸,减缓道路坡度,减少陈本。
(2)影响聚落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从地形,河流,资源等方面加以陈述。
(3)考查河流为聚落发展所起的作用。一是提供水源,二是提供水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