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物质直接来源于上地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 )
A.古生代后期至中生代早期 B.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早期
C.古生代早期至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后期
2.甲、乙、丙、丁四处最可能为大理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2高一下·高县开学考)汉白玉就是纯白色的大理石,内含闪光晶体,主要由CaCO 、MgCO 和SiO 组成。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宫内的宫殿基座,石阶,护栏都是用汉白玉制作,所谓“玉砌朱栏”,华丽如玉,故称做汉白玉。下图为“天安门华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成因上“天安门华表”的制作材料所属的岩石是( )
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4.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汉白玉形成的条件是( )
A.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高温高压 D.固结成岩
(2022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沉积岩 B.乙—喷出岩 C.丙—侵入岩 D.丁—变质岩
6.图示①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B.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C.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D.地壳抬升,岩石裸露
7.将图中三大类岩石转化成岩浆的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重熔再生 C.地壳运动 D.外力作用
(2022高二下·深圳期末)冰壶运动因其趣味性逐渐被大众喜爱和关注。用于制造冰壶的岩石是岩浆在地下快速冷凝形成的,苏格兰克雷格岛(如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所用石材的唯一产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制造冰壶的岩石可能是( )
A.玄武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9.克雷格岛上该类岩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堆积
C.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侵蚀
D.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堆积
(2022高三下·辽宁开学考) 2022年1月15日12时10分(北京时间),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区时比“北京时间”早5个小时)海域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致使大量火山灰,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该火山前身是一座海底火山,2009年喷发后形成岛屿,于14年、15年、20年和21年多次喷发。下面为汤加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以下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当地区时约为 1月14日17时10分
B.此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全球为1月15日的范围约小于全球的一半
C.此次灾害威胁到日本、斐济、新西兰等多国,主要是由风暴潮引起的
D.此次灾后的一个月内,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差值将逐渐变小
11.下列有关此次灾害及其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火山灰进入平流层,影响空中交通
②该岛屿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③此次灾害,使汤加面临淡水资源短缺威胁
④火山喷发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21高三上·长春月考)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迦巴瓦峰地区位于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壳变形极强烈,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循着山坡往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森林发育的原因是( )
A.纬度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有水汽通道,利于西南季风的深入
C.距海洋近,有利于太平洋水汽到达
D.北侧高山阻挡寒冷气流,终年炎热
13.关于该地区的正确表述是( )
A.南迦巴瓦峰是受挤压形成的背斜山
B.最适宜修建公路的地区是多雄拉
C.5892高地是地垒形成的断块山
D.那木拉错是由地堑形成的湖泊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井盐,食盐的一种,从盐井汲取盐卤,设灶煎制而成。云南省诺邓村位于横断山区,井盐业发达,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下图为诺邓村照片。据此完成问题。
14.诺邓村井盐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全年光照时间长
C.水陆交通便捷 D.地下水含盐量丰富
15.诺邓村所有的民居几乎都建筑在山坡上,其原因是( )
A.方便交通 B.避开洪水 C.适合种植 D.气候适宜
16.与诺邓村井盐紧密相连的地理事象是( )
A.诺邓火腿 B.四合小院 C.村巷石板 D.河头潭影
(2021高三上·“七彩阳光”开学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布局及形态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导致甲、乙时期聚落空间布局和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生产、生活 B.生活、经济 C.经济、政策 D.生产、经济
18.该聚落空间布局的演变过程,反映出( )
A.农业生产空间集中连片 B.生活用地的面积大于生产用地
C.乡村聚落数量不断增加 D.乡村聚落形态由集中趋于分散
二、综合题
19.(2020高一下·武汉期中)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地地质构造是 ,乙地地质构造是 ;图示区域若要修建东西方向的隧道,甲乙丙丁四地宜选址于 .
(2)丁处地貌是 ,其形成原因 ,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甲乙丙丁四地 处可能找到石油,理由是 。
(3)丙处地貌是 ,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该地貌形成于 位置,该地貌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为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变 。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三大类水循环中的 循环,该循环对人类意义重大,通过该循环,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 ;在该循环中,人类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 (填写水循环环节名称)。
20.(2020高一下·泸县月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 ;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 ,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 ,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丙处有一河流流经,但丙处不适宜建水库大坝,简述其理由。
21.(2019高一上·埇桥期末)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22.(2018高二下·仙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合掌屋”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民宅建筑,位于日本本州岛歧阜县大野郡白川乡(东经136°54′23″,北纬36°16′18″)获町,这里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村中有庄川河从南向北流过。屋顶由茅草覆盖而成,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且屋顶设计成60°锐角的正三角形,造型好像人的双手合掌一般,“合掌屋”由此得名。
(1)简述“合掌屋”所在地冬季的气候特征,并说明成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合掌屋”采用较厚的茅草层覆盖,且呈正三角形的原因。
(3)“合掌屋”四周沟渠纵横,指出沟渠的主要作用。
23.(2017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E为 (地形部位),疗养院位于 (南或北)坡。
(2)图中a、b、c中, 不属于河流的支流,a、b两条支流水流较急的是 ,原因是 。
(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 更合理,理由是 。
(4)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 ,甲乙两村, 处更容易形成城市,其优势自然地理条件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地球环境的演化
(1)海陆的演化
①前寒武纪,原始海洋出现。
②古生代,地壳发生剧烈变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③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④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2)大气层的演化
①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②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③演化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3)生物的演化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生物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
1.依据图文信息可知,“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图中含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未发发生断层,说明断层的形成早于新生代,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已经发生错动,说明断层的形成晚于中生代,因此断层最可能发生在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早期,B正确,故答案为:B。
2.大理岩为变质岩。由题干信息可知,甲处物质直接来源于上地幔(软流层中),所以图中甲为侵入岩,乙和丁断层中含有化石,为沉积岩,丙处可能在岩浆侵入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原有岩石的结构及矿物成分变化,形成变质岩, 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3.D
4.C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岩浆来自上地慢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受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3.由材料可知,汉白玉就是纯白色的大理石,大理石属于变质岩,故答案为:D。
4.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岩浆岩,外力作用和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高温高压可以形成变质岩,汉白玉为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为高温高压形成的,故答案为:C。
【答案】5.D
6.C
7.B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层中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高压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气孔构造 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石灰岩、砂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有的岩石发生变质而形成 片理构造 大理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原料
5.根据地壳中物质循环过程可知,丙是沉积物经过⑥过程转化而成,故丙为沉积岩,⑥为固结成岩作用;岩浆经过⑤过程,在地表形成甲类岩石,故甲为喷出岩,⑤为喷出冷凝作用;岩浆经过④过程在地下形成乙类岩石,故乙为侵入岩,④为侵入冷凝作用;沉积岩经过②过程形成丁类岩石,故②为变质作用,丁为变质岩。D正确,故答案为:D。
6.由图可知,图中①过程是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转化为沉积物的过程,故①过程属于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C正确,故答案为:C。
7.三大岩石在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的作用,使得原有的岩石重熔再生转化为新的岩浆。变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变质岩,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成沉积岩,地壳运动的结果使地面发生变化。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8.C
9.A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岩浆岩是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的岩石。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苦橄岩等。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并据此将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喷出岩按喷出方式分为熔岩和碎屑岩,侵入岩按成岩部位的深浅非诚深成岩和浅成岩。
8.材料信息表明,用于制造冰壶的岩石是岩浆在地下快速冷凝形成的,因此该岩石应为侵入岩,花岗岩是最典型的侵入岩,且材质坚硬,适合制作冰壶,C符合题意;玄武岩是岩浆在地表快速冷凝形成的,排除A;石灰岩和大理岩分别属于沉积岩、变质岩,均不是岩浆冷凝形成的,排除BD。故答案为:C。
9.材料信息显示,克雷格岛上该类岩石岩浆侵入地下快速冷凝形成,因此该岩石首先是由岩浆侵入形成,形成的岩石位于地下,然后经地壳抬升至高处,最后外力侵蚀破坏其上覆岩层,使得该岩石出露。由此判断,克雷格岛上该类岩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0.D
11.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板块构造学说;火山
【解析】【点评】地球运动中关于季节判断的依据
北半球冬季(1月) 北半球夏季(7月)
地球公转规律 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太阳直射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12月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 12月22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6月22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太阳升落方位 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区域除外) 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区域除外)
日出、日落时间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
10.A.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汤家位于180°附近,地处东12时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故汤加的区时比北京早5个小时,故当北京时间1月15日12时10分时,汤家当地区时约为1月15日17时10分, A错误;
B.此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北京时间是1月15日12时10分,东十二时区的区时为1月17时10分,全球1月15日的范围占17小时10分,占全球范围的三分之二(15日的范围在0时经线为60°W附近,向东到180°经线)。大于全球的一半,B错误;
C.此次灾害威胁到日本,斐济、新西兰等多国,主要是海底火山喷发导致的海啸;而风暴潮是由大风形成的,C错误;
D.此次灾害后一个月内(1月15日—2月15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由南向北逐渐向赤道移动,全球昼夜变化幅度逐渐减小,昼夜差值将逐渐变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11.①结合所学知识,此次灾害发生,火山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火山灰进入平流层,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会影响空中交通,①正确;
②该岛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是板块挤压导致,而不是张裂,②错误;
③此次灾害喷出大量火山灰,污染淡水资源,使岛上面临淡水资源短缺威胁,③正确;
④火山喷发喷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④正确。
故C①③④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2.B
13.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解析】【点评】背斜山是与背斜构造相一致的山。在褶皱构造地区,地貌发育的初期背斜部位尚未经受明显的侵蚀破坏,形成背斜山。其山脊位置和背斜轴相当,两坡岩层向外倾斜。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12.该地森林地处河谷,有水汽通道,利于西南季风的深入,水热条件较好,利于森林发育,B正确。该地远离赤道,受西南季风影响,不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错误。距海洋近,有利于印度洋水汽到达,C错误。北侧高山阻挡寒冷气流,但垂直差异明显,不易形成终年炎热的气候,D错误。故答案为:B。
13.从图中岩层走向分析,南迦巴瓦峰是受挤压形成的向斜山,A错误。多雄拉地形较平坦,地处背斜顶部,无断层发育,地质条件较稳定,最适宜修建公路,B正确。5892高地两侧断层,一侧上升,一侧下沉,没有形成地垒构造,C错误。那木拉错是由断层受侵蚀形成的湖泊,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4.D
15.B
16.A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
地区 地形特征 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 沙漠广布 多分布在绿洲上
青藏高原 高原波状起伏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北方平原地区 平坦广阔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地形复杂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14.根据材料可知,井盐是从盐井汲取盐卤,设灶煎制而成,因此井盐是汲取含盐量大的井水,用灶火煎制而成,故该地地下水含盐量比较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井水丰富,尤其夏季降水量大,且该地地形为高原山地,雨季河流容易下沉洪涝灾害,为了避免洪水影响,当地居民多选择建在斜坡上。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诺邓火腿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腌制火腿由两个特殊条件:一是腌制火腿的诺邓盐含钾(K),一是诺邓村有特殊的环境—气候,所以不难得出,与井盐有关的地理事象就是诺邓火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17.C
18.A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城乡区位因素;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点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河流、水源;
人文因素: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旅游、科技等.
17.该题说明是“我国某地区”,从图形信息看,原始文明时期,逐水草而居,聚落非常散乱,随着生产力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大,聚落集中;第三幅图,在农耕文明后期,一些有血缘关系的,如家族逐渐形成相对聚集的乡村聚落。第四幅图,房屋逐渐沿着道路聚集起来,方便出行,方便经商,这是在经济活动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第五幅图,可以看到房屋非常整齐,说明了经过了规划,是在政策(新农村建设)影响下形成的,所以是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8.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几个阶段不管聚落规模大小,其房屋仍是相对集中,外围则是农业生产场所,房屋布局没有打破农业生产场所的格局,A正确。乡村是以土地为生产对象,所以生产用地面积肯定大于生活用地,B错误。该聚落只能反映出房屋数量增加,聚落数量无法看出,C错误。其形态可以看出是由分散到集中,D错误。故答案为:A。
19.【答案】(1)向斜;断层;丁
(2)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丁;背斜是较好的储油构造
(3)洪(冲)积扇;流水堆(沉)积;山麓地带(或河流出山口);小
(4)海陆间(或大);补充(或更新);地表径流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河流地貌;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甲地下方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乙处岩层断裂且左右两侧岩层发生位移,是断层;背斜是天然的拱形结构,适合修建隧道,故答案为:丁地。(2)丁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由于受张力的作用,岩石易破碎,容易遭受外力的侵蚀作用,进而易被侵蚀成谷地;石油一般储存在背斜中,图中丁处背斜,属于良好的储油。(3)根据丙的地貌景观及位于出山口,可以判断丙为冲积扇地貌,冲积扇是河水搬运碎屑物质的结果,河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出山谷后地形变得平缓,水流速减慢,水流携带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长期沉积,便形成了山前冲积扇。粗质颗粒物更易沉积, 而细质的则容易随水流冲到水流更小的地方才沉积下来,故从冲积扇中心至边缘沉积物颗粒从大逐渐变小,由粗变细。(4)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包括①海洋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雨、④地表径流,海洋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最后通过地表径流回到海洋,属于海陆间(大)循环。通过海陆间循环,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人类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造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点评】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
20.【答案】(1)山地;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和砾石,流经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变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
(3)丙处为断层,坝址(地壳)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且容易渗水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解:(1)甲处从地形上看,中间高两边低,判断为山地,而甲处的岩层是向下凹陷,故地质构造是向斜,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2)读图,根据乙地放大图分析,乙地地貌为冲积扇或洪积扇,乙地位于山麓地区,河流的出山口,河流流出山口后,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物质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3)丙处岩层断裂,并发生错位,故判断为断层;由于断层附近岩石破碎,且地质构造不稳定,在断层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故断层处不宜建水库。
【点评】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21.【答案】(1)河流上游,在洪积扇、冲积扇平原上,由于地势较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地适宜聚落的发展;河流下游,地势低洼,降水易形成洪涝,聚落选择在地势稍高的位置可减少河水的泛滥
(2)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因为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河流上游,A地在洪积扇、冲积扇平原上,由于地势较低处,地形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地,适宜聚落的发展。在河流下游,B地的地势低洼,降水易形成洪涝灾害,聚落选择在地势稍高的位置,可减少河水的泛滥的威胁。(2)读图,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客货流量大。下游河流水量大,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发展空间大,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所以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相比较看,A是客货流量小,地形狭小,发展空间小,不利于发展为城市。
【点评】 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聚落规模一般较大,聚居人口较多。地势落差较大的区域聚落分布相对分散,聚落规模一般较小,聚居人口较少。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干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经济点,通过城市时从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为商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出现降低商业占地规模,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
22.【答案】(1)冬季寒冷,多大风、暴雪。处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受日本海及对马暖流的增湿作用,因此冬季严寒且多大风和暴雪。
(2)屋顶覆盖茅草有利于隔热保温,使屋内冬暖夏凉;屋顶坡度较大,既防止雨水浸透,又有利于积雪滑落,避免积雪压垮屋顶。
(3)雨季排水;灌溉稻田;方便取水,防御火灾。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该地为季风气候,冬季盛行风为西北季风,该地处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受日本海及对马暖流的增湿作用,冬季寒冷,多大风和暴雪。(2)较厚的茅草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该地冬冷夏热,屋顶覆盖茅草有利于隔热保温,使屋内冬暖夏凉;屋顶呈正三角形说明屋顶坡度较大,这是针对降水量大做的防护,可以让雪自然滑落,还可以防止夏季雨水浸透。(3)该地降水量大,“合掌屋”四周沟渠纵横,便于雨季排水;房屋周边为水田,沟渠纵横方便灌溉稻田;因房屋屋顶覆盖厚重茅草,易发火灾,周边沟渠纵横,方便取水,防御火灾。
【点评】不同的地表形态,如山区、平原、河谷等对聚落的形成、分布于发展及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影响显著,山区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优越,地形水源条件较好的区域。
23.【答案】(1)鞍部;南
(2)c;a支流;流经处等高线稠密,坡陡水急
(3)①;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4)④;甲村;甲村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冲积扇,地形较平坦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⑴根据等高线分布规律可知E南侧为山顶,根据北侧示坡线可以知道北侧也为山顶,从而可知E处为两山顶之间的鞍部。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疗养院向北等高线数值增大为山地,可知疗养院在山南坡。
⑵河流发育在河谷,等高线弯向数值增大的方向说明为河谷,c线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应为山脊线,不能发育成河流,所以C不属于河流的支流。从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a处较b处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⑶①,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⑷从甲村向乙村修建公路,选择④线路较为合理,③、④两条线路比较,④虽然线路较长,但沿线地势起伏较小,坡度平缓,工程量小,道路质量好,投资省;③线路虽然较短,但道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坡度大,施工难度较大,行车不安全。
甲村在河流出山口,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城市形成;乙村地处山坡,地形崎岖,坡度大,自然条件不如甲村。
故答案为:⑴鞍部。南。⑵c,a支流。流经处等高线稠密,坡陡水急。⑶将小河水引到疗养院,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可自流;从②渠引水,河流从低处向高处不易引水。故选①线路。⑷④,甲村。甲村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冲积扇,地形较平坦
【点评】试题以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具体应用,主要考查内容涉及:
⑴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⑵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情况下,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⑶工厂区位的选择。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在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⑷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等情况,再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⑸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⑹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可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可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物质直接来源于上地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 )
A.古生代后期至中生代早期 B.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早期
C.古生代早期至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后期
2.甲、乙、丙、丁四处最可能为大理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B
2.C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地球环境的演化
(1)海陆的演化
①前寒武纪,原始海洋出现。
②古生代,地壳发生剧烈变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③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④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2)大气层的演化
①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②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③演化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3)生物的演化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生物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
1.依据图文信息可知,“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图中含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未发发生断层,说明断层的形成早于新生代,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已经发生错动,说明断层的形成晚于中生代,因此断层最可能发生在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早期,B正确,故答案为:B。
2.大理岩为变质岩。由题干信息可知,甲处物质直接来源于上地幔(软流层中),所以图中甲为侵入岩,乙和丁断层中含有化石,为沉积岩,丙处可能在岩浆侵入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原有岩石的结构及矿物成分变化,形成变质岩, C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高县开学考)汉白玉就是纯白色的大理石,内含闪光晶体,主要由CaCO 、MgCO 和SiO 组成。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宫内的宫殿基座,石阶,护栏都是用汉白玉制作,所谓“玉砌朱栏”,华丽如玉,故称做汉白玉。下图为“天安门华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成因上“天安门华表”的制作材料所属的岩石是( )
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4.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汉白玉形成的条件是( )
A.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高温高压 D.固结成岩
【答案】3.D
4.C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岩浆来自上地慢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受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3.由材料可知,汉白玉就是纯白色的大理石,大理石属于变质岩,故答案为:D。
4.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岩浆岩,外力作用和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高温高压可以形成变质岩,汉白玉为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为高温高压形成的,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沉积岩 B.乙—喷出岩 C.丙—侵入岩 D.丁—变质岩
6.图示①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B.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C.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D.地壳抬升,岩石裸露
7.将图中三大类岩石转化成岩浆的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重熔再生 C.地壳运动 D.外力作用
【答案】5.D
6.C
7.B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层中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高压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气孔构造 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石灰岩、砂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有的岩石发生变质而形成 片理构造 大理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原料
5.根据地壳中物质循环过程可知,丙是沉积物经过⑥过程转化而成,故丙为沉积岩,⑥为固结成岩作用;岩浆经过⑤过程,在地表形成甲类岩石,故甲为喷出岩,⑤为喷出冷凝作用;岩浆经过④过程在地下形成乙类岩石,故乙为侵入岩,④为侵入冷凝作用;沉积岩经过②过程形成丁类岩石,故②为变质作用,丁为变质岩。D正确,故答案为:D。
6.由图可知,图中①过程是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转化为沉积物的过程,故①过程属于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C正确,故答案为:C。
7.三大岩石在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的作用,使得原有的岩石重熔再生转化为新的岩浆。变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变质岩,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成沉积岩,地壳运动的结果使地面发生变化。B正确,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深圳期末)冰壶运动因其趣味性逐渐被大众喜爱和关注。用于制造冰壶的岩石是岩浆在地下快速冷凝形成的,苏格兰克雷格岛(如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所用石材的唯一产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制造冰壶的岩石可能是( )
A.玄武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9.克雷格岛上该类岩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堆积
C.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侵蚀
D.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堆积
【答案】8.C
9.A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岩浆岩是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的岩石。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苦橄岩等。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并据此将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喷出岩按喷出方式分为熔岩和碎屑岩,侵入岩按成岩部位的深浅非诚深成岩和浅成岩。
8.材料信息表明,用于制造冰壶的岩石是岩浆在地下快速冷凝形成的,因此该岩石应为侵入岩,花岗岩是最典型的侵入岩,且材质坚硬,适合制作冰壶,C符合题意;玄武岩是岩浆在地表快速冷凝形成的,排除A;石灰岩和大理岩分别属于沉积岩、变质岩,均不是岩浆冷凝形成的,排除BD。故答案为:C。
9.材料信息显示,克雷格岛上该类岩石岩浆侵入地下快速冷凝形成,因此该岩石首先是由岩浆侵入形成,形成的岩石位于地下,然后经地壳抬升至高处,最后外力侵蚀破坏其上覆岩层,使得该岩石出露。由此判断,克雷格岛上该类岩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三下·辽宁开学考) 2022年1月15日12时10分(北京时间),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区时比“北京时间”早5个小时)海域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致使大量火山灰,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该火山前身是一座海底火山,2009年喷发后形成岛屿,于14年、15年、20年和21年多次喷发。下面为汤加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以下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当地区时约为 1月14日17时10分
B.此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全球为1月15日的范围约小于全球的一半
C.此次灾害威胁到日本、斐济、新西兰等多国,主要是由风暴潮引起的
D.此次灾后的一个月内,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差值将逐渐变小
11.下列有关此次灾害及其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火山灰进入平流层,影响空中交通
②该岛屿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③此次灾害,使汤加面临淡水资源短缺威胁
④火山喷发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0.D
11.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板块构造学说;火山
【解析】【点评】地球运动中关于季节判断的依据
北半球冬季(1月) 北半球夏季(7月)
地球公转规律 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太阳直射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12月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 12月22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6月22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太阳升落方位 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区域除外) 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区域除外)
日出、日落时间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
10.A.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汤家位于180°附近,地处东12时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故汤加的区时比北京早5个小时,故当北京时间1月15日12时10分时,汤家当地区时约为1月15日17时10分, A错误;
B.此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北京时间是1月15日12时10分,东十二时区的区时为1月17时10分,全球1月15日的范围占17小时10分,占全球范围的三分之二(15日的范围在0时经线为60°W附近,向东到180°经线)。大于全球的一半,B错误;
C.此次灾害威胁到日本,斐济、新西兰等多国,主要是海底火山喷发导致的海啸;而风暴潮是由大风形成的,C错误;
D.此次灾害后一个月内(1月15日—2月15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由南向北逐渐向赤道移动,全球昼夜变化幅度逐渐减小,昼夜差值将逐渐变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11.①结合所学知识,此次灾害发生,火山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火山灰进入平流层,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会影响空中交通,①正确;
②该岛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是板块挤压导致,而不是张裂,②错误;
③此次灾害喷出大量火山灰,污染淡水资源,使岛上面临淡水资源短缺威胁,③正确;
④火山喷发喷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④正确。
故C①③④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三上·长春月考)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迦巴瓦峰地区位于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壳变形极强烈,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循着山坡往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森林发育的原因是( )
A.纬度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有水汽通道,利于西南季风的深入
C.距海洋近,有利于太平洋水汽到达
D.北侧高山阻挡寒冷气流,终年炎热
13.关于该地区的正确表述是( )
A.南迦巴瓦峰是受挤压形成的背斜山
B.最适宜修建公路的地区是多雄拉
C.5892高地是地垒形成的断块山
D.那木拉错是由地堑形成的湖泊
【答案】12.B
13.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解析】【点评】背斜山是与背斜构造相一致的山。在褶皱构造地区,地貌发育的初期背斜部位尚未经受明显的侵蚀破坏,形成背斜山。其山脊位置和背斜轴相当,两坡岩层向外倾斜。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12.该地森林地处河谷,有水汽通道,利于西南季风的深入,水热条件较好,利于森林发育,B正确。该地远离赤道,受西南季风影响,不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错误。距海洋近,有利于印度洋水汽到达,C错误。北侧高山阻挡寒冷气流,但垂直差异明显,不易形成终年炎热的气候,D错误。故答案为:B。
13.从图中岩层走向分析,南迦巴瓦峰是受挤压形成的向斜山,A错误。多雄拉地形较平坦,地处背斜顶部,无断层发育,地质条件较稳定,最适宜修建公路,B正确。5892高地两侧断层,一侧上升,一侧下沉,没有形成地垒构造,C错误。那木拉错是由断层受侵蚀形成的湖泊,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井盐,食盐的一种,从盐井汲取盐卤,设灶煎制而成。云南省诺邓村位于横断山区,井盐业发达,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下图为诺邓村照片。据此完成问题。
14.诺邓村井盐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全年光照时间长
C.水陆交通便捷 D.地下水含盐量丰富
15.诺邓村所有的民居几乎都建筑在山坡上,其原因是( )
A.方便交通 B.避开洪水 C.适合种植 D.气候适宜
16.与诺邓村井盐紧密相连的地理事象是( )
A.诺邓火腿 B.四合小院 C.村巷石板 D.河头潭影
【答案】14.D
15.B
16.A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
地区 地形特征 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 沙漠广布 多分布在绿洲上
青藏高原 高原波状起伏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北方平原地区 平坦广阔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地形复杂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14.根据材料可知,井盐是从盐井汲取盐卤,设灶煎制而成,因此井盐是汲取含盐量大的井水,用灶火煎制而成,故该地地下水含盐量比较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井水丰富,尤其夏季降水量大,且该地地形为高原山地,雨季河流容易下沉洪涝灾害,为了避免洪水影响,当地居民多选择建在斜坡上。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诺邓火腿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腌制火腿由两个特殊条件:一是腌制火腿的诺邓盐含钾(K),一是诺邓村有特殊的环境—气候,所以不难得出,与井盐有关的地理事象就是诺邓火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1高三上·“七彩阳光”开学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布局及形态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导致甲、乙时期聚落空间布局和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生产、生活 B.生活、经济 C.经济、政策 D.生产、经济
18.该聚落空间布局的演变过程,反映出( )
A.农业生产空间集中连片 B.生活用地的面积大于生产用地
C.乡村聚落数量不断增加 D.乡村聚落形态由集中趋于分散
【答案】17.C
18.A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城乡区位因素;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点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河流、水源;
人文因素: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旅游、科技等.
17.该题说明是“我国某地区”,从图形信息看,原始文明时期,逐水草而居,聚落非常散乱,随着生产力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大,聚落集中;第三幅图,在农耕文明后期,一些有血缘关系的,如家族逐渐形成相对聚集的乡村聚落。第四幅图,房屋逐渐沿着道路聚集起来,方便出行,方便经商,这是在经济活动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第五幅图,可以看到房屋非常整齐,说明了经过了规划,是在政策(新农村建设)影响下形成的,所以是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8.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几个阶段不管聚落规模大小,其房屋仍是相对集中,外围则是农业生产场所,房屋布局没有打破农业生产场所的格局,A正确。乡村是以土地为生产对象,所以生产用地面积肯定大于生活用地,B错误。该聚落只能反映出房屋数量增加,聚落数量无法看出,C错误。其形态可以看出是由分散到集中,D错误。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9.(2020高一下·武汉期中)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地地质构造是 ,乙地地质构造是 ;图示区域若要修建东西方向的隧道,甲乙丙丁四地宜选址于 .
(2)丁处地貌是 ,其形成原因 ,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甲乙丙丁四地 处可能找到石油,理由是 。
(3)丙处地貌是 ,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该地貌形成于 位置,该地貌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为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变 。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三大类水循环中的 循环,该循环对人类意义重大,通过该循环,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 ;在该循环中,人类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 (填写水循环环节名称)。
【答案】(1)向斜;断层;丁
(2)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丁;背斜是较好的储油构造
(3)洪(冲)积扇;流水堆(沉)积;山麓地带(或河流出山口);小
(4)海陆间(或大);补充(或更新);地表径流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河流地貌;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甲地下方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乙处岩层断裂且左右两侧岩层发生位移,是断层;背斜是天然的拱形结构,适合修建隧道,故答案为:丁地。(2)丁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由于受张力的作用,岩石易破碎,容易遭受外力的侵蚀作用,进而易被侵蚀成谷地;石油一般储存在背斜中,图中丁处背斜,属于良好的储油。(3)根据丙的地貌景观及位于出山口,可以判断丙为冲积扇地貌,冲积扇是河水搬运碎屑物质的结果,河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出山谷后地形变得平缓,水流速减慢,水流携带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长期沉积,便形成了山前冲积扇。粗质颗粒物更易沉积, 而细质的则容易随水流冲到水流更小的地方才沉积下来,故从冲积扇中心至边缘沉积物颗粒从大逐渐变小,由粗变细。(4)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包括①海洋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雨、④地表径流,海洋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最后通过地表径流回到海洋,属于海陆间(大)循环。通过海陆间循环,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人类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造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点评】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
20.(2020高一下·泸县月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 ;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 ,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 ,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丙处有一河流流经,但丙处不适宜建水库大坝,简述其理由。
【答案】(1)山地;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和砾石,流经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变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
(3)丙处为断层,坝址(地壳)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且容易渗水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解:(1)甲处从地形上看,中间高两边低,判断为山地,而甲处的岩层是向下凹陷,故地质构造是向斜,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2)读图,根据乙地放大图分析,乙地地貌为冲积扇或洪积扇,乙地位于山麓地区,河流的出山口,河流流出山口后,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物质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3)丙处岩层断裂,并发生错位,故判断为断层;由于断层附近岩石破碎,且地质构造不稳定,在断层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故断层处不宜建水库。
【点评】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21.(2019高一上·埇桥期末)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答案】(1)河流上游,在洪积扇、冲积扇平原上,由于地势较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地适宜聚落的发展;河流下游,地势低洼,降水易形成洪涝,聚落选择在地势稍高的位置可减少河水的泛滥
(2)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因为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河流上游,A地在洪积扇、冲积扇平原上,由于地势较低处,地形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地,适宜聚落的发展。在河流下游,B地的地势低洼,降水易形成洪涝灾害,聚落选择在地势稍高的位置,可减少河水的泛滥的威胁。(2)读图,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客货流量大。下游河流水量大,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发展空间大,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所以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相比较看,A是客货流量小,地形狭小,发展空间小,不利于发展为城市。
【点评】 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聚落规模一般较大,聚居人口较多。地势落差较大的区域聚落分布相对分散,聚落规模一般较小,聚居人口较少。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干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经济点,通过城市时从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为商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出现降低商业占地规模,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
22.(2018高二下·仙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合掌屋”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民宅建筑,位于日本本州岛歧阜县大野郡白川乡(东经136°54′23″,北纬36°16′18″)获町,这里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村中有庄川河从南向北流过。屋顶由茅草覆盖而成,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且屋顶设计成60°锐角的正三角形,造型好像人的双手合掌一般,“合掌屋”由此得名。
(1)简述“合掌屋”所在地冬季的气候特征,并说明成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合掌屋”采用较厚的茅草层覆盖,且呈正三角形的原因。
(3)“合掌屋”四周沟渠纵横,指出沟渠的主要作用。
【答案】(1)冬季寒冷,多大风、暴雪。处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受日本海及对马暖流的增湿作用,因此冬季严寒且多大风和暴雪。
(2)屋顶覆盖茅草有利于隔热保温,使屋内冬暖夏凉;屋顶坡度较大,既防止雨水浸透,又有利于积雪滑落,避免积雪压垮屋顶。
(3)雨季排水;灌溉稻田;方便取水,防御火灾。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该地为季风气候,冬季盛行风为西北季风,该地处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受日本海及对马暖流的增湿作用,冬季寒冷,多大风和暴雪。(2)较厚的茅草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该地冬冷夏热,屋顶覆盖茅草有利于隔热保温,使屋内冬暖夏凉;屋顶呈正三角形说明屋顶坡度较大,这是针对降水量大做的防护,可以让雪自然滑落,还可以防止夏季雨水浸透。(3)该地降水量大,“合掌屋”四周沟渠纵横,便于雨季排水;房屋周边为水田,沟渠纵横方便灌溉稻田;因房屋屋顶覆盖厚重茅草,易发火灾,周边沟渠纵横,方便取水,防御火灾。
【点评】不同的地表形态,如山区、平原、河谷等对聚落的形成、分布于发展及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影响显著,山区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优越,地形水源条件较好的区域。
23.(2017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E为 (地形部位),疗养院位于 (南或北)坡。
(2)图中a、b、c中, 不属于河流的支流,a、b两条支流水流较急的是 ,原因是 。
(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 更合理,理由是 。
(4)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 ,甲乙两村, 处更容易形成城市,其优势自然地理条件是 。
【答案】(1)鞍部;南
(2)c;a支流;流经处等高线稠密,坡陡水急
(3)①;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4)④;甲村;甲村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冲积扇,地形较平坦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⑴根据等高线分布规律可知E南侧为山顶,根据北侧示坡线可以知道北侧也为山顶,从而可知E处为两山顶之间的鞍部。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疗养院向北等高线数值增大为山地,可知疗养院在山南坡。
⑵河流发育在河谷,等高线弯向数值增大的方向说明为河谷,c线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应为山脊线,不能发育成河流,所以C不属于河流的支流。从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a处较b处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⑶①,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⑷从甲村向乙村修建公路,选择④线路较为合理,③、④两条线路比较,④虽然线路较长,但沿线地势起伏较小,坡度平缓,工程量小,道路质量好,投资省;③线路虽然较短,但道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坡度大,施工难度较大,行车不安全。
甲村在河流出山口,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城市形成;乙村地处山坡,地形崎岖,坡度大,自然条件不如甲村。
故答案为:⑴鞍部。南。⑵c,a支流。流经处等高线稠密,坡陡水急。⑶将小河水引到疗养院,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可自流;从②渠引水,河流从低处向高处不易引水。故选①线路。⑷④,甲村。甲村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冲积扇,地形较平坦
【点评】试题以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具体应用,主要考查内容涉及:
⑴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⑵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情况下,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⑶工厂区位的选择。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在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⑷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等情况,再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⑸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⑹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可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可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