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2.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选择题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2.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选择题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5 14:09:19

文档简介

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2.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选择题一)
一、单选题
(2022·福建)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最适合飞船发射的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2.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福建正值(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当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旗杆正午影子(  )
A.朝东 B.朝南 C.朝北 D.朝西
(2022·贺州) 2022年2月4日,迎来了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2022年立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e之间
5. 2022年春节(2月1日)至立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南移 B.向北移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
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贺州市(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昼长达最小值
(2022·南充) 北京时间 2022 年 4 月 16 日 9 时 56 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 下列小 题。
7.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时,地球处于图 中____之间(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8.此时,南充市的昼夜情况(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昼长变短
(2021·怀化)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她”未来漫长的工作之旅。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9.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时,地球可能位于图2中哪一点的附近(  )
A.a B.b C.c D.d
10.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怀化夜长昼短
B.悉尼处于冬季
C.长沙昼夜平分
D.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影子达一年中最短
11.下列我国四个传统节日中,最靠近乙位置的是(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清明节
12.(2021·襄阳)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对襄阳昼夜长短变化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 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南移动
B.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南移动
C.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北移动
D.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北移动
(2021·无锡) 2020年5月27日我国球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峰顶竖立测量觇标.图1示意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图2为珠峰顶竖立觇标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珠穆朗玛峰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14.登顶当日,珠峰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15.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2021·荆州) 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14.1178亿。读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结果变化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之日,地球大致运行到如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17.第三次人口普查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出国人口增加 B.人口死亡率增加
C.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18.折线图反映出我国人口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持续增长,其中增长速度最为缓慢的时段是(  )
A.1953年~1964年 B.1982年~1990年
C.2000年~2010年 D.2010年~2020年
(2021·潼南)读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9.从“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我国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根据“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地球所处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2021年儿童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  )
A.丁到甲之间 B.甲到乙之间
C.乙到丙之间 D.丙到丁之间
22.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地处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
A.正值冬季 B.昼长夜短
C.正值夏季 D.发生极昼
23.(2021·吉林)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读下图,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是(  )
A.段① B.段② C.段③ D.段④
(2021·黄石)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2021年6月14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今年端午节这天,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5.从今年端午节这天到夏至之间,黄石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白昼逐渐变短 B.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C.白昼逐渐变长 D.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2021·东营)东营的丽丽同学参加了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按照老师要求,连续记录了家乡七天的日出和日落时刻(下表)。结合图(下图)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日出时刻 5点08分 5点07分 5点06分 5点05分 5点04分 5点03分 5点02分
日落时刻 18点56分 18点57分 18点58分 18点59分 19点 19点01分 19点02分
26.下列地理现象中,能在该时间段内出现的是(  )
A.东营市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变短
B.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C.东营市获得的太阳热量越来越少
D.东营市正午时刻的树影逐渐变长
27.该时间段,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2021·鄂尔多斯)五一假期期间,鄂尔多斯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正午楼房采光观测”活动。图甲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乙为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五一假期期间,地球运动到图甲中(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9.图乙中,可以表示鄂尔多斯市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的是(  )
A.a B.b C.c D.d
(2021·青岛) 青岛某中学几位同学准备在2021年7月7~10日登泰山看日出。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不考虑其它因素,一个地区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白昼越短,日出时间越晚。表1示意7月7~10日泰山的昼长时间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昼长 14小时31分00秒 14小时30分11秒 14小时29分18秒 14小时28分24秒
30.下列日期,日出时间最晚的是(  )
A.7月7日 B.7月8日 C.7月9日 D.7月10日
31.此时间段,在山顶看日出还需要准备保暖衣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21·河南)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宋代翁卷《乡村四月》描述了这样的场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诗中描述的场景出现时,地球位于(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33.诗中描述的劳动景象多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34.(2021·广安)2021年6月14日,当广安人民在过端午节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点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2021·枣庄) 读河南省2020年高考时间(北京时间)安排表,完成下面小题。
7月7日 7月8日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35.语文考试结束时,郑州市某中学门口的交警恰好在树荫下值勤,他最可能在上图中的(  )
A.①位置 B.②位置 C.③位置 D.④位置
36.导致一天中树影变化的原因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7.2020年高考期间(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南移 B.郑州市昼长夜短,昼渐长
C.郑州市正午时刻物体影子变短 D.郑州市昼短夜长,昼渐短
(2021·常州)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与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39.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  )
A.白昼不断变短 B.黑夜不断变短
C.白昼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D.黑夜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2021·恩施)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
B.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完全重合
C.点A在点N的正北方向
D.太阳直射①到②时北极地区极夜范围变大
41.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阳直射①时,我国东北小麦长势旺盛
B.太阳直射②时,恩施州中考刚结束
C.太阳直射④时,非洲南端频发洪灾
D.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42.(2021·遂宁)遂宁某中学小明同学从智能手机天气预报APP中了解到某日遂宁、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日出日落时间,截图如图。据此可判断(  )
A.当天位置越偏北,白昼时间越长
B.该日三城市昼夜长短情况均为昼短夜长
C.该日遂宁正值冬半年中某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D.当天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H遂宁(2021·云南)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43.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44.下列节气中,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是(  )
A.惊蛰、春分 B.立冬、小雪 C.清明、夏至 D.立春、雨水
(2021·泰安)唐朝元稹有诗日:“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诗句完成下列小题。
45.诗中描述的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粽子,其主要制作材料是(  )
A.小麦 B.大豆 C.玉米 D.稻米
46.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今年,该节日当天地球运行在图中公转轨道的 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济南) 2020年6月21日,夏至。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当天,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8.当天,济南 (  )
A.黑夜时间达到一年之中最长
B.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之中最长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最低
D.正午物体影子达到一年之中最长
49.(2020·怀化)“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半星”。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卫星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附近 B.乙附近 C.丙附近 D.丁附近
(2)卫星发射后一段时间,在我们家乡怀化市见不到的现象可能是(  )
A.小河涨水,山洪暴发 B.杨梅成熟
C.小麦播种 D.喜迎黄桃丰收
50.(2020·广州) 2020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回答下列小题。
(1)符合端午节主题的中华文化剪纸图案是(  )
A.
B.
C.
D.
(2)2020年端午节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51.(2020·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材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52.(2020·枣庄)如图示意面积为10cm×10cm的枣庄市某商品房户型结构,该商品房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户型采光条件最好的是(  )
A.主卧室 B.次卧室 C.小卧室 D.餐厅
(2)如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
A.1:10 B.1:100 C.1:1000 D.1:10000
(3)正午时刻,阳光照射室内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53.(2020·泰安)“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唐代李建枢的《咏月》曾激励多少少年才俊奋发有为。2020年有四次“超级月亮”(月亮在满月的时候,刚好位于近地点附近,由于靠近地球,所以看上去此时的月亮比平时更大)发生(如图)。其最后一次“超级月亮”发生时,地球运动于(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54.(2020·潍坊)左图为某时光照示意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当出现左图所示节气时,地球公转位置在右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5.(2020·云南)读“地球公转及光照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个城市,正值黑夜的是(  )
A.开罗 B.塔什干 C.北京 D.东京
(2)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正值秋季 B.正值冬至日
C.昆明昼短夜长 D.太阳直射赤道
56.(2020·遂宁) 2020年6月23日上午,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在西昌发射场发射成功,历时20余年建设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完成全球组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卫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日北京的白昼时间比海南短
B.该日前后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7.(2020·娄底)苏轼(宋)题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描绘了某时节生机勃勃、画面感极强的景色……该时,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二分二至日中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小雨是美术爱好者,慕古人情怀,要创作一幅自己的《春江晓景》图,致敬仰慕的先贤。去下列哪个地区实地写生是最佳的选择(  )
A.呼仑贝尔草原 B.河西走廊
C.江南水乡 D.柴达木盆地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天气预报图上通常用专用的天气符号来表示某地天气状况,根据常见的天气符号判断,A为雾,B为晴,C为沙尘暴,D为台风,最适合飞船发射的天气是晴天,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2.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接收太阳光热不同,这样就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北半球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 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 1、2三个月划为冬季;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6月5日,处于北半球的夏季,故B选项正确, A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6月5日,处于北半球春分日(每年3月21 日前后)至夏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 之间,太阳直射点处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处于正南方,且高度将不断升高,所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旗杆正午影子始终指向正北,且长度逐渐变短,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4.D
5.B
6.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4.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立春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间,冬至是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春分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2月4日位于冬至到春分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所以立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de之间。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5.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冬至(12月22日)到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是向南移动的。所以2022年春节(2月1日)至立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读图可知,图中b点是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黑夜最短的一天。贺州位于北半球,所以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故A正确,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答案】7.A
8.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7. 根据题意可知,北京时间2022年4 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此时处在春分至夏至之间。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处在春分至夏至之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南充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9.A
10.A
11.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9.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时间为5月22日,5月22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也就是轨道中a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故答案为:A。
10.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怀化、长沙昼短夜长,A正确、C错误;南半球的悉尼处于夏季,B错误;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影子达一年中最长, D错误。故答案为:A。
11.图中的乙位置指的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前后,和秋分日最接近的是中秋节,中秋节一般在阳历的10月1日前后。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2021年7月1日,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且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湖北襄阳市白昼不断变短,黑夜逐渐变长,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答案】13.D
14.C
15.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3.读图,结合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 珠穆朗玛峰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根据题意可知,2020年5月27日我国球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此时处在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 珠峰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处在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读图分析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太阳位于珠穆朗玛峰以南,因此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正北。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6.B
17.C
18.D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明显下降,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是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6.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14.1178亿。此时介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地球公转运动处于轨道图中的②段,此时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故答案为:B。
17.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83年开始实施。读图可以看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是1982年,此后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大幅回落,C正确。故答案为:C。
18.读图可得,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为缓慢的时段是2010年~2020年,该时段增加的人口数量是14.12-13.7=0.42亿。故答案为:D。
【答案】19.D
20.C
21.A
22.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4)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9.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我国处在冬季。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021年儿童节处在春分和夏至之间,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丁到甲之间。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地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正值冬季。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图中的地球公转图可知,2月时地球是运行在图中的段④,处于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至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之间,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答案】24.C
25.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24.由题目可知,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14日,地球是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即在③3月21日前后与④6月22日前后之间,故答案为:C。
25.今年的端午节这一天,是6月14日,这一天至夏至日即6月22日之间,位于北温带的黄石白昼逐渐变长,直到6月22日这一天白昼达到最长,过了这一天,白昼开始变短,故答案为:C。
【答案】26.B
27.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2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根据丽丽同学记录的家乡连续七天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分析可知,第一天到第七天,日出时刻越来越早,而日落时刻越来越迟,说明白昼时间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说明太阳直射点正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27.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时间段内,白昼时间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太阳直射点正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此时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BC段,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28.A
29.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28.甲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所以五一假期期间,地球运动到①和②之间,A对,BCD错。故答案为:A。
29.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AB错;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高(鄂尔多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正午物体影子最短,如图d所示,D错,C对。故答案为:C。
【答案】30.D
31.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30.由文字材料:一个地区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白昼越短,日出时间越晚。由表中资料,7月10日昼长为14小时28分24秒,是四天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所日出时间最晚。故答案为:D。
31.由题意可知,登泰山看日出,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上泰山山顶看日出,由于山顶海拔高,所以气温低。故答案为:C。
【答案】32.A
33.D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为旱作区,以南为水田区。我国四大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四大牧区受降水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32.诗中提到乡村四月应出现在春分到夏至之间,即①段,A正确。故答案为:A。
33.诗中描述“才了蚕桑又插田”,说明有稻田和桑蚕生产,应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即丁地。故答案为:D。
34.【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是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乙是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是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丁是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6月14日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乙,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答案】35.D
36.C
37.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5.由材料可知,语文考试结束时间为北京时间的11:30,郑州市位于北京的西侧,地方时在11:30分之前,而地方时12点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树荫位于西北方位;交警位于树荫下,由图中指向标可知,其位置应该是因位于图中的④位置,D正确。选择D。
36.一天中,树影变化长短是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早晨和晚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所以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与地球的公转无关,B错误,C正确。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AD错误。故答案为:C。
37.由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高考期间位于6月22日~9月23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A正确。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郑州市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所以郑州市昼长夜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昼渐短,夜渐长,BD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影子越长,所以郑州市正午时刻物体影子变长,C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8.C
39.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8.2021年6月5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夏至日的时间是6月22日前后,结合图示来看,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9.据图可知,小暑到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移动到赤道再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到小寒,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半球,故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白昼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黑夜先变长再变短,BD错误;白昼先变短再变长,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40.B
41.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40.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点并与纬线垂直的半圆,B、D两点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A错误;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完全重合,B正确;点N是北极点,点A在点N的正南方向,C错误;太阳直射①赤道到②北回归线时北极地区极昼范围变大,D错误。故答案为:B。
41.大阳直射①赤道时,是我国的春分日,我国东北是春季播种的春小麦,此时是小麦播种的季节,A错误;湖北恩施州2021年中考时间为6月20、21、22日,太阳直射②北回归线的日期为6月22日,B正确;非洲南端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太阳直射④南回归线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非洲南端降水少,不易发生洪灾,C错误;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D错误。故答案为:B。
42.【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日落时间减去日落时间就可以知道三地均昼长夜短,为夏半年中的某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正确,BC错误。距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所以当天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H遂宁>H北京>H哈尔滨,D错误。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43.C
44.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43.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4.读图分析可知, 各选项中,清明、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昼夜平分; 惊蛰、 立冬、小雪、 立春、雨水北半球都是昼短夜长。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45.D
46.A
【知识点】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粽子的主要制作材料,牢记即可。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45.粽子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稻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6.端午节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读图分析可知, 今年,该节日当天地球运行在图中公转轨道的①段。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47.A
48.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
(2)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47.2020年的6月21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的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地球是运行在图中的①处,故答案为:A。
48.由上题可知,6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位于北温带的济南黑夜时间达到一年中最短,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高,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故答案为:B。
49.【答案】(1)B
(2)C
【知识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解:6月23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乙附近即夏至日附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长夜短。故答案为:B。(2)解:怀化市位于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容易发生山洪现象,适合生长杨梅、黄桃等,故ABD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因为湖南盛产水稻,不适宜种植小麦。故答案为:C。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为湿润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无结冰期;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为半湿润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河流有结冰期。
50.【答案】(1)D
(2)B
【知识点】中国的地域文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解: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读图可知,D图为龙舟竞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解: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25日,地球的公转运动处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最接近夏至日,也就是图上的②位置。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51.【答案】(1)B
(2)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四地为气候统计上的季节,不是天文上的季节。同一半球,纬度不同,入冬、入秋时间就不同。从丁的发言:“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可以看出他位于北半球高纬度,有极夜现象,是冬季。丙入秋失败,说明天文上已是秋季,但气候统计上还未入秋。乙冬季临近,说明乙丙丁都位于北半球,夏季已经过去。且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丁乙丙。甲夏季即将到来,位于南半球。所以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丁乙丙甲。故答案为:B。(2)由分析可知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只有11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答案为:D。
【点评】(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52.【答案】(1)A
(2)B
(3)D
【知识点】比例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于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建房子时要想采光好,门窗应朝向太阳照射的方向,枣庄市位于北半球的北温带,门窗朝向南方,采光好。读图分析可知,主卧室朝南,采光条件最好,次卧室、小卧室、餐厅都朝北,采光条件不好。故答案为:A。(2)据图可知,图示意面积为10cm×10cm商品房户型结构,该商品房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100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其可以得出比例尺大约为1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厘米=1:100。故答案为:B。(3)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决定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的大小,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室内光照面积越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枣庄市太阳高度角最小,房屋内接受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53.【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最后一次“超级月亮”发生的时间是2020年5月7日,此时地球运动于丁与甲即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故答案为:D。
【点评】读图可得,丁所示的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甲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乙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丙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据此解答。
54.【答案】(1)B
(2)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本题通过北半球光照图来考察地球公转的节气。通过左侧的光照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据此推断此时为夏至节气。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公转的四个位置分别对应四个节气。地球公转到位置③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时为春分节气。位置④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节气。位置①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为秋分节气。位置②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节气。左图为夏至节气,故对应右图的④处,故答案为:D。
【点评】(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55.【答案】(1)A
(2)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图中阴影所示的是夜半球,白色部分所示的是昼半球,据图中信息解答。读图可得,图中四个城市中正值黑夜的是埃及的首都开罗,该城市位于夜半球。故答案为:A。(2)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图中A所示的是北半球的春分日,B是夏至日,C是秋分日,D是冬至日。A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我国处于春季,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晨昏线是地球上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由两部分组成即晨线和昏线。晨线是由黑夜过渡到白天的分界线,在晨线上的点是正好看到日出的点;昏线是由白天过渡到黑夜的分界线,在昏线上的点是正好看到日落的点。在判读时需注意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辨别昼夜状态。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56.【答案】(1)A
(2)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卫星发射当天是6月23日这一天,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是接近图中甲表示的夏至日,故答案为:A。(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这一天北回归线越往北的白昼时间越长,北京的白昼比海南更长,故A错误。这一天前后是北极的最佳考察时间,故B错误。北回归线以北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C错误。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57.【答案】(1)A
(2)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诗中描绘的是春季气候变暖的景象,这个时候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春分。
(2)由题目可知,要创作一幅《春江晓景》最适合去的地方是江南水乡,这里气候温暖、河湖密布,呼伦贝尔草原、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都不可能体验到这种景观。
故答案为:(1)A;(2)C;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1 / 1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2.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选择题一)
一、单选题
(2022·福建)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最适合飞船发射的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2.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福建正值(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当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旗杆正午影子(  )
A.朝东 B.朝南 C.朝北 D.朝西
【答案】1.B
2.B
3.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天气预报图上通常用专用的天气符号来表示某地天气状况,根据常见的天气符号判断,A为雾,B为晴,C为沙尘暴,D为台风,最适合飞船发射的天气是晴天,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2.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接收太阳光热不同,这样就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北半球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 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 1、2三个月划为冬季;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6月5日,处于北半球的夏季,故B选项正确, A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6月5日,处于北半球春分日(每年3月21 日前后)至夏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 之间,太阳直射点处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处于正南方,且高度将不断升高,所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旗杆正午影子始终指向正北,且长度逐渐变短,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022·贺州) 2022年2月4日,迎来了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2022年立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e之间
5. 2022年春节(2月1日)至立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南移 B.向北移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
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贺州市(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昼长达最小值
【答案】4.D
5.B
6.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4.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立春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间,冬至是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春分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2月4日位于冬至到春分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所以立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de之间。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5.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冬至(12月22日)到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是向南移动的。所以2022年春节(2月1日)至立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读图可知,图中b点是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黑夜最短的一天。贺州位于北半球,所以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故A正确,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2022·南充) 北京时间 2022 年 4 月 16 日 9 时 56 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 下列小 题。
7.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时,地球处于图 中____之间(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8.此时,南充市的昼夜情况(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昼长变短
【答案】7.A
8.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7. 根据题意可知,北京时间2022年4 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此时处在春分至夏至之间。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处在春分至夏至之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南充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1·怀化)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她”未来漫长的工作之旅。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9.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时,地球可能位于图2中哪一点的附近(  )
A.a B.b C.c D.d
10.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怀化夜长昼短
B.悉尼处于冬季
C.长沙昼夜平分
D.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影子达一年中最短
11.下列我国四个传统节日中,最靠近乙位置的是(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清明节
【答案】9.A
10.A
11.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9.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时间为5月22日,5月22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也就是轨道中a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故答案为:A。
10.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怀化、长沙昼短夜长,A正确、C错误;南半球的悉尼处于夏季,B错误;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影子达一年中最长, D错误。故答案为:A。
11.图中的乙位置指的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前后,和秋分日最接近的是中秋节,中秋节一般在阳历的10月1日前后。故答案为:B。
12.(2021·襄阳)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对襄阳昼夜长短变化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 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南移动
B.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南移动
C.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北移动
D.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北移动
【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2021年7月1日,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且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湖北襄阳市白昼不断变短,黑夜逐渐变长,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2021·无锡) 2020年5月27日我国球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峰顶竖立测量觇标.图1示意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图2为珠峰顶竖立觇标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珠穆朗玛峰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14.登顶当日,珠峰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15.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答案】13.D
14.C
15.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3.读图,结合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 珠穆朗玛峰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根据题意可知,2020年5月27日我国球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此时处在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 珠峰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处在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读图分析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太阳位于珠穆朗玛峰以南,因此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正北。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1·荆州) 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14.1178亿。读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结果变化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之日,地球大致运行到如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17.第三次人口普查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出国人口增加 B.人口死亡率增加
C.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18.折线图反映出我国人口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持续增长,其中增长速度最为缓慢的时段是(  )
A.1953年~1964年 B.1982年~1990年
C.2000年~2010年 D.2010年~2020年
【答案】16.B
17.C
18.D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明显下降,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是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6.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14.1178亿。此时介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地球公转运动处于轨道图中的②段,此时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故答案为:B。
17.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83年开始实施。读图可以看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是1982年,此后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大幅回落,C正确。故答案为:C。
18.读图可得,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为缓慢的时段是2010年~2020年,该时段增加的人口数量是14.12-13.7=0.42亿。故答案为:D。
(2021·潼南)读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9.从“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我国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根据“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地球所处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2021年儿童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  )
A.丁到甲之间 B.甲到乙之间
C.乙到丙之间 D.丙到丁之间
22.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地处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
A.正值冬季 B.昼长夜短
C.正值夏季 D.发生极昼
【答案】19.D
20.C
21.A
22.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4)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9.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我国处在冬季。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021年儿童节处在春分和夏至之间,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丁到甲之间。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地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正值冬季。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2021·吉林)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读下图,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是(  )
A.段① B.段② C.段③ D.段④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图中的地球公转图可知,2月时地球是运行在图中的段④,处于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至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之间,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021·黄石)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2021年6月14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今年端午节这天,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5.从今年端午节这天到夏至之间,黄石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白昼逐渐变短 B.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C.白昼逐渐变长 D.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24.C
25.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24.由题目可知,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14日,地球是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即在③3月21日前后与④6月22日前后之间,故答案为:C。
25.今年的端午节这一天,是6月14日,这一天至夏至日即6月22日之间,位于北温带的黄石白昼逐渐变长,直到6月22日这一天白昼达到最长,过了这一天,白昼开始变短,故答案为:C。
(2021·东营)东营的丽丽同学参加了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按照老师要求,连续记录了家乡七天的日出和日落时刻(下表)。结合图(下图)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日出时刻 5点08分 5点07分 5点06分 5点05分 5点04分 5点03分 5点02分
日落时刻 18点56分 18点57分 18点58分 18点59分 19点 19点01分 19点02分
26.下列地理现象中,能在该时间段内出现的是(  )
A.东营市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变短
B.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C.东营市获得的太阳热量越来越少
D.东营市正午时刻的树影逐渐变长
27.该时间段,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答案】26.B
27.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2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根据丽丽同学记录的家乡连续七天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分析可知,第一天到第七天,日出时刻越来越早,而日落时刻越来越迟,说明白昼时间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说明太阳直射点正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27.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时间段内,白昼时间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太阳直射点正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此时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BC段,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2021·鄂尔多斯)五一假期期间,鄂尔多斯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正午楼房采光观测”活动。图甲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乙为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五一假期期间,地球运动到图甲中(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9.图乙中,可以表示鄂尔多斯市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28.A
29.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28.甲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所以五一假期期间,地球运动到①和②之间,A对,BCD错。故答案为:A。
29.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AB错;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高(鄂尔多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正午物体影子最短,如图d所示,D错,C对。故答案为:C。
(2021·青岛) 青岛某中学几位同学准备在2021年7月7~10日登泰山看日出。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不考虑其它因素,一个地区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白昼越短,日出时间越晚。表1示意7月7~10日泰山的昼长时间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昼长 14小时31分00秒 14小时30分11秒 14小时29分18秒 14小时28分24秒
30.下列日期,日出时间最晚的是(  )
A.7月7日 B.7月8日 C.7月9日 D.7月10日
31.此时间段,在山顶看日出还需要准备保暖衣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30.D
31.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30.由文字材料:一个地区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白昼越短,日出时间越晚。由表中资料,7月10日昼长为14小时28分24秒,是四天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所日出时间最晚。故答案为:D。
31.由题意可知,登泰山看日出,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上泰山山顶看日出,由于山顶海拔高,所以气温低。故答案为:C。
(2021·河南)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宋代翁卷《乡村四月》描述了这样的场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诗中描述的场景出现时,地球位于(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33.诗中描述的劳动景象多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2.A
33.D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为旱作区,以南为水田区。我国四大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四大牧区受降水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32.诗中提到乡村四月应出现在春分到夏至之间,即①段,A正确。故答案为:A。
33.诗中描述“才了蚕桑又插田”,说明有稻田和桑蚕生产,应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即丁地。故答案为:D。
34.(2021·广安)2021年6月14日,当广安人民在过端午节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点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是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乙是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是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丁是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6月14日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乙,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021·枣庄) 读河南省2020年高考时间(北京时间)安排表,完成下面小题。
7月7日 7月8日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35.语文考试结束时,郑州市某中学门口的交警恰好在树荫下值勤,他最可能在上图中的(  )
A.①位置 B.②位置 C.③位置 D.④位置
36.导致一天中树影变化的原因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7.2020年高考期间(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南移 B.郑州市昼长夜短,昼渐长
C.郑州市正午时刻物体影子变短 D.郑州市昼短夜长,昼渐短
【答案】35.D
36.C
37.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5.由材料可知,语文考试结束时间为北京时间的11:30,郑州市位于北京的西侧,地方时在11:30分之前,而地方时12点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树荫位于西北方位;交警位于树荫下,由图中指向标可知,其位置应该是因位于图中的④位置,D正确。选择D。
36.一天中,树影变化长短是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早晨和晚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所以一天中树影的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与地球的公转无关,B错误,C正确。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AD错误。故答案为:C。
37.由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高考期间位于6月22日~9月23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A正确。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郑州市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所以郑州市昼长夜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昼渐短,夜渐长,BD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影子越长,所以郑州市正午时刻物体影子变长,C错误。故答案为:A。
(2021·常州)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与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39.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  )
A.白昼不断变短 B.黑夜不断变短
C.白昼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D.黑夜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答案】38.C
39.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8.2021年6月5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夏至日的时间是6月22日前后,结合图示来看,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9.据图可知,小暑到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移动到赤道再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到小寒,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半球,故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白昼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黑夜先变长再变短,BD错误;白昼先变短再变长,C正确;故答案为:C。
(2021·恩施)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
B.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完全重合
C.点A在点N的正北方向
D.太阳直射①到②时北极地区极夜范围变大
41.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阳直射①时,我国东北小麦长势旺盛
B.太阳直射②时,恩施州中考刚结束
C.太阳直射④时,非洲南端频发洪灾
D.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答案】40.B
41.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40.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点并与纬线垂直的半圆,B、D两点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A错误;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完全重合,B正确;点N是北极点,点A在点N的正南方向,C错误;太阳直射①赤道到②北回归线时北极地区极昼范围变大,D错误。故答案为:B。
41.大阳直射①赤道时,是我国的春分日,我国东北是春季播种的春小麦,此时是小麦播种的季节,A错误;湖北恩施州2021年中考时间为6月20、21、22日,太阳直射②北回归线的日期为6月22日,B正确;非洲南端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太阳直射④南回归线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非洲南端降水少,不易发生洪灾,C错误;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D错误。故答案为:B。
42.(2021·遂宁)遂宁某中学小明同学从智能手机天气预报APP中了解到某日遂宁、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日出日落时间,截图如图。据此可判断(  )
A.当天位置越偏北,白昼时间越长
B.该日三城市昼夜长短情况均为昼短夜长
C.该日遂宁正值冬半年中某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D.当天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H遂宁【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日落时间减去日落时间就可以知道三地均昼长夜短,为夏半年中的某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正确,BC错误。距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所以当天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H遂宁>H北京>H哈尔滨,D错误。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021·云南)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43.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44.下列节气中,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是(  )
A.惊蛰、春分 B.立冬、小雪 C.清明、夏至 D.立春、雨水
【答案】43.C
44.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43.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4.读图分析可知, 各选项中,清明、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昼夜平分; 惊蛰、 立冬、小雪、 立春、雨水北半球都是昼短夜长。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1·泰安)唐朝元稹有诗日:“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诗句完成下列小题。
45.诗中描述的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粽子,其主要制作材料是(  )
A.小麦 B.大豆 C.玉米 D.稻米
46.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今年,该节日当天地球运行在图中公转轨道的 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45.D
46.A
【知识点】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粽子的主要制作材料,牢记即可。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45.粽子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稻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6.端午节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读图分析可知, 今年,该节日当天地球运行在图中公转轨道的①段。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0·济南) 2020年6月21日,夏至。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当天,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8.当天,济南 (  )
A.黑夜时间达到一年之中最长
B.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之中最长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最低
D.正午物体影子达到一年之中最长
【答案】47.A
48.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
(2)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47.2020年的6月21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的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地球是运行在图中的①处,故答案为:A。
48.由上题可知,6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位于北温带的济南黑夜时间达到一年中最短,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高,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故答案为:B。
49.(2020·怀化)“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半星”。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卫星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附近 B.乙附近 C.丙附近 D.丁附近
(2)卫星发射后一段时间,在我们家乡怀化市见不到的现象可能是(  )
A.小河涨水,山洪暴发 B.杨梅成熟
C.小麦播种 D.喜迎黄桃丰收
【答案】(1)B
(2)C
【知识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解:6月23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乙附近即夏至日附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长夜短。故答案为:B。(2)解:怀化市位于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容易发生山洪现象,适合生长杨梅、黄桃等,故ABD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因为湖南盛产水稻,不适宜种植小麦。故答案为:C。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为湿润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无结冰期;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为半湿润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河流有结冰期。
50.(2020·广州) 2020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回答下列小题。
(1)符合端午节主题的中华文化剪纸图案是(  )
A.
B.
C.
D.
(2)2020年端午节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B
【知识点】中国的地域文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解: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读图可知,D图为龙舟竞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解: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25日,地球的公转运动处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最接近夏至日,也就是图上的②位置。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51.(2020·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材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答案】(1)B
(2)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四地为气候统计上的季节,不是天文上的季节。同一半球,纬度不同,入冬、入秋时间就不同。从丁的发言:“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可以看出他位于北半球高纬度,有极夜现象,是冬季。丙入秋失败,说明天文上已是秋季,但气候统计上还未入秋。乙冬季临近,说明乙丙丁都位于北半球,夏季已经过去。且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丁乙丙。甲夏季即将到来,位于南半球。所以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丁乙丙甲。故答案为:B。(2)由分析可知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只有11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答案为:D。
【点评】(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52.(2020·枣庄)如图示意面积为10cm×10cm的枣庄市某商品房户型结构,该商品房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户型采光条件最好的是(  )
A.主卧室 B.次卧室 C.小卧室 D.餐厅
(2)如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
A.1:10 B.1:100 C.1:1000 D.1:10000
(3)正午时刻,阳光照射室内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1)A
(2)B
(3)D
【知识点】比例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于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建房子时要想采光好,门窗应朝向太阳照射的方向,枣庄市位于北半球的北温带,门窗朝向南方,采光好。读图分析可知,主卧室朝南,采光条件最好,次卧室、小卧室、餐厅都朝北,采光条件不好。故答案为:A。(2)据图可知,图示意面积为10cm×10cm商品房户型结构,该商品房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100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其可以得出比例尺大约为1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厘米=1:100。故答案为:B。(3)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决定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的大小,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室内光照面积越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枣庄市太阳高度角最小,房屋内接受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53.(2020·泰安)“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唐代李建枢的《咏月》曾激励多少少年才俊奋发有为。2020年有四次“超级月亮”(月亮在满月的时候,刚好位于近地点附近,由于靠近地球,所以看上去此时的月亮比平时更大)发生(如图)。其最后一次“超级月亮”发生时,地球运动于(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最后一次“超级月亮”发生的时间是2020年5月7日,此时地球运动于丁与甲即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故答案为:D。
【点评】读图可得,丁所示的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甲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乙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丙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据此解答。
54.(2020·潍坊)左图为某时光照示意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当出现左图所示节气时,地球公转位置在右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1)B
(2)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本题通过北半球光照图来考察地球公转的节气。通过左侧的光照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据此推断此时为夏至节气。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公转的四个位置分别对应四个节气。地球公转到位置③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时为春分节气。位置④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节气。位置①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为秋分节气。位置②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节气。左图为夏至节气,故对应右图的④处,故答案为:D。
【点评】(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55.(2020·云南)读“地球公转及光照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个城市,正值黑夜的是(  )
A.开罗 B.塔什干 C.北京 D.东京
(2)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正值秋季 B.正值冬至日
C.昆明昼短夜长 D.太阳直射赤道
【答案】(1)A
(2)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图中阴影所示的是夜半球,白色部分所示的是昼半球,据图中信息解答。读图可得,图中四个城市中正值黑夜的是埃及的首都开罗,该城市位于夜半球。故答案为:A。(2)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图中A所示的是北半球的春分日,B是夏至日,C是秋分日,D是冬至日。A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我国处于春季,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晨昏线是地球上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由两部分组成即晨线和昏线。晨线是由黑夜过渡到白天的分界线,在晨线上的点是正好看到日出的点;昏线是由白天过渡到黑夜的分界线,在昏线上的点是正好看到日落的点。在判读时需注意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辨别昼夜状态。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56.(2020·遂宁) 2020年6月23日上午,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在西昌发射场发射成功,历时20余年建设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完成全球组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卫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日北京的白昼时间比海南短
B.该日前后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答案】(1)A
(2)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卫星发射当天是6月23日这一天,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是接近图中甲表示的夏至日,故答案为:A。(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这一天北回归线越往北的白昼时间越长,北京的白昼比海南更长,故A错误。这一天前后是北极的最佳考察时间,故B错误。北回归线以北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C错误。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57.(2020·娄底)苏轼(宋)题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描绘了某时节生机勃勃、画面感极强的景色……该时,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二分二至日中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小雨是美术爱好者,慕古人情怀,要创作一幅自己的《春江晓景》图,致敬仰慕的先贤。去下列哪个地区实地写生是最佳的选择(  )
A.呼仑贝尔草原 B.河西走廊
C.江南水乡 D.柴达木盆地
【答案】(1)A
(2)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诗中描绘的是春季气候变暖的景象,这个时候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春分。
(2)由题目可知,要创作一幅《春江晓景》最适合去的地方是江南水乡,这里气候温暖、河湖密布,呼伦贝尔草原、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都不可能体验到这种景观。
故答案为:(1)A;(2)C;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