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2.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选择题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2.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选择题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5 14:15:59

文档简介

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2.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选择题二)
一、单选题
1.(2020·福建)我国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5月27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峰顶竖立测量觇(chān)标。左图示意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右图为珠峰顶竖立觇标照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珠穆朗玛峰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2)登顶当日,珠峰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
(3)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答案】(1)D
(2)A
(3)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这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答案为:D。(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5月27日,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珠穆朗玛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故答案为:A。(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可知,5月2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珠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此时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正北。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2.(2020·北京)北回归线标志塔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的建筑物。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某中学计划在校园设立北回归线标志杆,该学校可能位于(  )
A.闽 B.桂 C.港 D.琼
(2)同学们手绘了我国地势沿北回归线剖面示意图,其中最接近实际的一幅是(  )
A. B.
C. D.
(3)台湾省北回归线标志塔会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  )
A.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B.此后影子出现在偏北方向
C.一年中会出现两次 D.最适合在冬季观察
(4)能够反映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同根同源的节假日是(  )
A.劳动节 B.端午节 C.世界地球日 D.世界环境日
【答案】(1)B
(2)A
(3)B
(4)B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四省区,自西向东分别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台湾省,四省区的简称分别是云、桂、粤、台,以上四个省区中,要在学校设立北回归线标志塔的是桂,故答案为:B。(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贵高原、东南丘陵,自西向东跨了第二、第三阶梯以及东部的台湾海峡,从海拔看,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台湾山脉海拔接近4000米,与图A的剖面图相符,故答案为:A。(3)台湾北回归线上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说明这一天出现了太阳直射现象,是夏至日,这一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影子朝向北边,该地区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故答案为:B。(4)以上四个节日中,反映出台湾与内地同根同源的节日是端午节,其他三人节日是国际性节日,不是汉族节日,故答案为:B。
【点评】(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土南北跨越将近50个纬度,东西跨越将近60 个经度。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我国南部的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简称“台、粤、桂、云”。 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地形为主,主要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形区;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等地形区。
(3)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这就造成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南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直射机会。
3.(2020·成都)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登山队8名队员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开展了各项测量工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月2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回归线上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C.北回归线上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2)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冷湿
(3)下列畜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是(  )
A.滩羊 B.牦牛
C.细毛羊 D.三河马、三河牛
【答案】(1)B
(2)C
(3)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 5月27日位于春分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故B符合题意。
(2)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故C符合题意。
(3) 四选项中牦牛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滩羊是宁夏牧区的畜种,细毛羊是新疆牧区的畜种,三河马、三河牛是内蒙古牧区的畜种。
故答案为:(1)B;(2)C;(3)B。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3)我国的四大牧区是青海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的优良畜种是牦牛;新疆牧区的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
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
4.(2019·大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球运行列公转轨道甲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
(2)地球从乙位置公转到丁位置,北半球昼长的变化情况是(  )
A.昼变长 B.昼变短
C.昼先变长,后变短 D.昼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1)A
(2)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甲位置时,太阳是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白昼时间最长,故选A。(2)地球从乙位置公转到丁位置,是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是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长的变化情况是昼变短、夜变长,故选D。
【点评】(1)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5.(2019·梧州)在一间暗室里,将一盏电灯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固定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然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变化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此时图中P地(  )
A.可以清晰看到北极星 B.正是夜幕深沉
C.处于中午太阳最高时 D.位于晨昏线上
(3)当图中北极圈全部处于夜半球时,则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夏至日 B.春分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答案】(1)C
(2)D
(3)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背太阳光的一面被称为夜半球。地球不停自转,使地球上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不停的交替,并产生时差.
(2)由图可知,P点位于晨昏线上的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即将迎来新的一天.
(3)当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夜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值北半球的冬至日.
故答案为:(1)C ;(2)D ;(3)C;
【点评】(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北半球的季节是以二分二至月为起始月,3月21为春分日,3、4、5月作为春季;6月22日为夏至日,6、7、8月份为夏季;9月23为秋分日,9、10、11份为秋季;12月22为冬至日,12、1、2月份为冬季。南半球和北半球春秋相反,冬夏相反。
6.(2019·安徽)在我国华北地区某学校内,有一块直立在平地 上的宣传牌。根据当地正午时它的影子方向,判断该宣传牌正面(下图)的朝向是(  )
A.正南 B.东南 C.西北 D.正北
【答案】C
【知识点】方向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除热带范围内有直射外,其他地区太阳都是斜射,我国华北平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由此可确定该宣传牌正面朝向西北方。
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7.(2019·连云港)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甲处时,连云港正值(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甲处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属于夏季。连云港位于北半球,因此此时正值夏季。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8.(2019·邵阳)读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轨迹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今天(八年级学生参加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地理考试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处附近 B.b处附近 C.c处附近 D.d处附近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黄河科考站处于极昼期
B.地中海沿岸的河流处于汛期
C.澳大利亚处于冬季
D.邵阳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达一年中最短
【答案】(1)B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a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c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今天(八年级学生参加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地理考试时)是6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也就是图中的b处附近;B符合题意。(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黄河科考站处于极夜期;地中海沿岸的河流处于汛期(冬季冬雨);澳大利亚处于夏季;邵阳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B符合题意。
【点评】(1)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着。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
9.(2019·保定)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与之相关的谚语有很多,如“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人们常依据节气来安排生产活动。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冬至时地球位于上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该谚语主要流传于我国的(  )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答案】(1)C
(2)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当地球运行至①处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所以A错误;当地球运行至②处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所以B错误;当地球运行至③处时为北半球冬至,所以C正确;当地球运行至④处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所以D错误。
(2)我国的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河流少河流水量小,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南方地区河流没有结冰期,而东北地区河流多,冬季气温低结冰期长,所以该谚语主要流传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故答案为:(1)C ;(2)D ;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0.(2019·内江)中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水:河流)。因此,以太阳光照产生的明、暗(阳、阴)为地名来命名的城市很多,且沿用至今。例如江苏省的江阴市位于长江南岸、陕西省的华阴市位于华山北麓。下图为山、河的南北两侧太阳光照差异与城市名称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古代,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甲、乙、丙、丁四城市能代表绵阳、资阳位置的是(  )
A.A——绵阳、丙——资阳 B.乙——绵阳、丁——资阳
C.乙——绵阳、丙——资阳 D.甲——绵阳、丁——资阳
(2)“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  )
A.秦岭以北 B.赤道以北
C.长江以北 D.北回归线以北
(3)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分析,夏至日正午北坡为阳的是(  )
A.海南五指山(190N) B.陕西华山(340N)
C.湖南衡山(270N) D.山东泰山(360N)
【答案】(1)C
(2)D
(3)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题干信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和“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乙位于山南,应为绵阳;丙位于水北,应为资阳。故C符合题意。
(2)“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始终在太阳直射点以北。故D符合题意。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纬线。根据四个选项中的纬度可知,只有海南五指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此时正北向阳,是阳坡。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3)A。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1.(2019·咸宁)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9年6月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这一天,地球公转到上图中的(  )处附近。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极昼现象
【答案】(1)B
(2)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①处时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位于公转轨道②处时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位于公转轨道③处时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位于公转轨道④处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019年6月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地球位于公转图中的②处附近;故选:B。(2)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②处时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京的昼夜情况是昼长夜短;故选:C。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2.(2019·张掖)读太阳光照图示意图,可以看出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张掖市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列现象中,与这个季节相符的是(  )
A.祁连山积雪一年中最少 B.河西走廊玉米生长旺盛
C.黄河处于枯水期 D.内蒙古草原绿草如茵
(3)图中四地昼夜等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C
(3)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张掖市是冬季。故选D。(2)祁连山积雪最少、河西走廊玉米生长旺盛、内蒙古草原绿草如茵的季节都是夏季,黄河处于枯水期发生在冬季,与题干相符。故选C。(3)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③地位于赤道,昼夜等长。故选C。
【点评】(1)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
(2)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3.(2019·三明)为保障列车正常运营,兰新高速铁路在局部路段采用了铁路单侧筑墙工程方案。下图示意兰新高铁沿线景观,读图完成 下列小题。
(1)该工程方案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B.阻挡泥石流
C.防野生动物进入 D.阻挡风沙
(2)若正午电线杆的影子与铁轨垂直,则该段铁路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答案】(1)D
(2)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兰新高铁在局部路段采用铁路单侧筑墙的工程方案,这是因为兰新高铁大部分路段经过荒漠地区,多风沙,筑墙是为了防风沙,保征行驶安全,故选D。(2)兰新高铁大致呈东西走向,太阳直射点位于兰新高铁的南边,若图中正午电线杆的影子与铁轨垂直,那么该段铁路的走向是东西走向,故选B。
【点评】(1) 兰新高铁是我国一条连接甘肃省兰州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高速铁路,横跨甘肃、青海、新疆3省区。铁路在新疆段要途经4大风区,部分区段最大时速达60米/秒,相当于十七级风。为此铁路建设部门在戈壁路段建设了钢筋混凝土挡风墙和防风明洞。这些防风工程和技术的运用,保障了列车运行安全。
(2)我国领土辽阔,南北跨越将近50个纬度,东西跨越将近60 个纬度。领土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N),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从纬度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物体的影子则为朝向正北方。
14.(2019·衡阳)风光互补路灯采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提供能源照明,能为城市街道路灯提供稳定的电源。读图某企业生产的“风光互补路灯图”,回答下面小题。
(1)如果仅考虑自然因素,我国下列四个城市中“风光互补路灯”最适合安装的是(  )
A.广州 B.武汉 C.兰州 D.达坂城
(2)假如下列城市都安装了“风光互补路灯”,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太阳能板左右摆动幅度最大地点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答案】(1)D
(2)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风光互补路灯适宜布局在太阳能、风能丰富的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且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地面摩擦力小,加上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使得西北地区风力大,因此西北地区的太阳能、风能资源都较为丰富。达坂城地处新疆,位于西北地区,适宜安装“风光互补路灯”。
(2)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选项四个城市中,哈尔滨纬度最高,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能板左右摆动幅度最大。
故答案为:(1)D;(2)D;
【点评】(一)认识太阳光照图首先要区分不同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有可能从北方照射也有可从南方照射,不同的季节不一样,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都是从南边照过来,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都是从北方照过来。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冬至到夏至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渐增
夏至再到冬至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渐减
北半球 夏至日最大 冬至日最小
南半球反之.
3、日变化规律
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15.(2019·辽阳)读地球公转示意图,2019年6月30日,地球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哪处附近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①为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前后,④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6月30日前后,地球公转运动处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接近夏至日,也就是图上的②附近。
故答案为:B
【点评】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16.(2019·长沙)长沙某中学去烈士公园春游,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班主任要求同学们在公园南门集合,请在图中找到南门是(  )
A.①门 B.②门 C.③门 D.④门
(2)家住烈士公园附近的小王观察到烈士塔冬夏正午影子长短不同,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长短 D.时差不同
【答案】(1)A
(2)B
【知识点】方向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①门朝南,②门朝西,③门朝北,④门朝东。根据题意选A。(2)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影子长短不同是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所以选B。
【点评】(1)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17.(2019·无锡)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东经119°33′至120°38′,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东南部,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在今天(6月12日)走进了中考考场,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这个时节我们无锡市的昼夜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3)无锡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中包括下列组合中的(  )
A.花果园林和雪域风情 B.山水名胜和文化古迹
C.冰川地貌和度假胜地 D.森林公园和戈壁风貌
(4)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属于(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湿润地区
【答案】(1)B
(2)C
(3)B
(4)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6月12日时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接近夏至日。故选:B。(2)今天是6月1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江苏省的无锡市昼长夜短,该城市无极昼极夜现象。故选:C。(3)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有鼋头渚、灵山大佛、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三国城、水浒城、唐城)、梅园、蠡园、惠山古镇、荡口古镇、东林书院、崇安寺、南禅寺等景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无锡不具有雪域风情、冰川地貌、戈壁风貌等景观。故选:B。(4)江苏省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因此可判定,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故选:D。
【点评】(1)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小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4)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湿润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等地;半湿润区主要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区在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18.(2019·湘潭)今年6月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一端午节。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今年端午节,地球在上图中的位置是(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这一天,湘潭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昼
【答案】(1)D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6月7日,地球的公转运动处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也就是图上的丁甲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故选D。(2)6月7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湖南省的湘潭市昼长夜短,无极昼极夜现象。故选A。
【点评】(1) 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9.(2019·烟台)在探究地球运动的时候,同学们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进行演示,得到左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左图所示日期地球大致运行在右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左图示意日期所处的季节,烟台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路面结冰 B.人们多穿单衣
C.学校下午作息时间更晚 D.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小
【答案】(1)C
(2)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右图中丁是北半球春分日,甲是北半球夏至日,乙是北半球秋分日,丙是北半球冬至日;故选:C。(2)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我国是冬季,山东省烟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路面有结冰现象,人们穿厚的棉衣,学校下午作息时间更早,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大,此时太阳高度最小,故选:A。
【点评】(1)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0.(2019·呼伦贝尔) 2018年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正式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读南极地区图(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夜晚)。
完成下列各题。
(1)长城站位于拟建的罗斯海新站的_________方向(  )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2)在南极建科考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
①酷寒
②烈风
③沙尘暴
④暴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处在本初子午线上,跨东西两半球
B.乙处坐地日行八万里,跨南北两半球
C.该日甲处的白昼时间比乙处长
D.该日为6月22日前后
【答案】(1)D
(2)A
(3)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外,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因此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北方;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罗斯海新站位于180 经线附近,长城站位于60 W。因此根据自转方向可知,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东部。综上,长城站位于拟建的罗斯海新站的东北方向。故答案为:D。(2)结合所学可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因此选A。(3)读图可知,甲处在本初子午线上,位于东半球,A错;乙处位于60 S,地处南半球,B错;图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甲的纬度大于乙的纬度,因此该日甲处的白昼时间比乙处长,C正确;图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12月22日前后,D错。故答案为:C。
【点评】(1)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1.(2018·成都)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位于③位置时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天中,成都昼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③位置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其日期是12月22日。(2)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时间是夏至日,从图中可知,①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该小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是常考的重要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记忆并运用。
(2)该小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一定难度,也是重要考点,需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图示分析作答。
22.(2018·上海)下列城市中,位于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A.广西南宁 B.山西太原 C.湖北武汉 D.辽宁沈阳
【答案】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一般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我国跨纬度比较广,其中广西的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有太阳直射现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行政中心的位置,难度不大,需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解答,并牢记我国行政中心城市的位置。
23.(2018·威海)央视全力推进的2018年《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选取黑龙江黑河、山西大同、云南昆明、湖南张家界和浙江杭州作为演出会场(见下图),这档节目于2月14日在央视综艺频道首播。读左图和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8年《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首播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B.地球公转运行在左图中丁甲之间
C.大同的白昼比张家界的长
D.黑河冰天雪地,昆明春暖花开
(2)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春节重要的文化符号。据了解,近年在广州乘火车返乡过春节的总人数中,河南、湖北、湖南的人数居多。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春运期间压力较大的铁路干线是(  )
A.京广线 B.焦柳线 C.浙赣线 D.京九线
【答案】(1)C
(2)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东西跨经度广,降水差异大,各地区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
(1)A、2018年《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首播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B、此时地球公转运行在左图中丁甲之间,是在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C、此时大同的白昼比张家界的短,因为此季节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故该项说法符合题意;D、此时黑河冰天雪地,昆明春暖花开,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2)由题目可知,从广州返程的农民工以湖南省、湖北省和河南省居多,所在运输压力大的铁路干线是京广线,该铁路线连接了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和河南省,故选A。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有较大难度,需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综合分析解答。
(2)该小题考查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分布及经过的省份,难度不大,是常考的基础考点,要求学生结合地图牢记。
24.(2018·呼和浩特)关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是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B.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C.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D.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无阳光直射
【答案】B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欧洲西部现代化的畜牧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关于以上地区的说法,印度是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亚洲和北美洲有阳光直射现象。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各大洲的自然特征,涉及内容较多,需要学生记忆的也比较多,学生一定要加强记忆。
25.(2018·资阳)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小题。
(1)2017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资阳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C.资阳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沱江河正处于丰水期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
③资阳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④此时资阳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3月3日至15日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即BC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四川省的资阳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沱江河处于枯水期。综上所述,C正确。
(2)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正是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四川省资阳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资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资阳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故C正确。
故答案为:(1)C;(2)C。
【点评】(1)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及四川省资阳市的昼夜长短及气候特点,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6.(2018·资阳)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小题。
(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2)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答案】(1)D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太阳高度角)越小,气温越低;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故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2)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都是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故A正确。
故答案为:(1)D;(2)A。
【点评】本题考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及影子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27.(2018·襄阳)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年的端午节(6月18日)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的公转和二分二至日的划分,图中丁是春分日,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图中甲是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乙是秋分日,是9月23日前后,丙是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端午节(6月18日)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最接近6月22日。
故答案为:A。
【点评】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8.(2018·大庆)2018年6月8日,我国将首枚“友谊勋章”授予俄罗斯总统普京,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a与b之间 B.b与c之间 C.c与d之间 D.d与a之间
(2)此时,大庆市的昼夜长短情况(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无法确定
【答案】(1)D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因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与平面保持66.5°的夹角,所以太阳直射的地方不同,导致各地出现不一样的季节和不一样的昼夜长短,就产生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1)由题目可知,6月8日这一天,地球是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是在图中d与a之间,故选D。(2)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故选A。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南半球则为昼最短,夜最长;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南半球则是昼最长,夜最短。
29.(2018·保定)当地时间2017年6月12日,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马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图1为巴拿马共和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巴拿马共和国地跨(  )
A.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非洲
C.北美洲和南美洲 D.大洋洲和北美洲
(2)宣布两国建交这一天,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1)C
(2)B
【知识点】七大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巴拿马跨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穿过巴拿马中部,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故选C。(2)根据二分二至日的划分,春分日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秋分日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6月12日最接近夏至日。故选B。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2)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0.(2018·遵义)2017年5月25日 30日世博会在贵阳举行。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此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丁→甲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2)此时段,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极昼现象
【答案】(1)A
(2)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当地球公转到甲处时,时间在6月22日前后,昼长夜短,公转到乙处时,节气是秋分,时间在9月23日前后,丙处时,节气是冬至,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昼短夜长,公转到丁处时,节气是春分,时间在3月21日前后,昼夜平分,5月25日 30日世博会在贵阳举行,地球运行到甲丁之间,故选A。(2)丁到甲处,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南北半球相反,澳大利亚是昼短夜长,故选择答案B。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南半球状况与北半球相反。
31.(2018·福建)2018年2月2日,“张衡一号”卫星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的高精度地震监测卫星的国家。图示意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天气符号所示的天气中,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 B. C. D.
(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3)“张衡一号”卫星发射当天,白昼最短的发射中心是(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答案】(1)C
(2)D
(3)A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不同的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比较大,从图中可知,A是雪天,B是雷阵雨,C是晴天,D是沙尘暴,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晴天,故选C。(2)一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从图中可知,我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北回归线内,有太阳直射现象,故D符合。(3)2018年2月2日,“张衡一号”卫星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时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一般离太阳直射点越远,白昼时间最短,故“张衡一号”卫星发射当天,白昼最短的发射中心是酒泉。
故答案为:(1)C;(2)D;(3)A。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着。 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纬线上,过了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在最南界线南回归纬线上,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纬线上,过了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
(3)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达到白昼最长的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冬至日相反,二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2.(2018·苏州)图1为王老师于201 7年8月8日拍摄的物体影子照片,四张照片拍摄于同一地点的四个不同时间点,据图回答小题。
(1)可能在正午前后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一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图2)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A
(2)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早晚太阳高度角小。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影子越长。读图可知,四张照片中,①物体影子最短,因此太阳高度角最大,可能在正午前后拍摄的。故A正确。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根据题意可知,拍摄物体影子照片的时间是8月8日,处在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图2)上的丙处。故C正确。
故答案为:(1)A;(2)C。
【点评】(1)本题考查太阳高度角大小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3.(2018·苏州)图13为苏州行政区划图(左图)和201 7年苏州梅雨量分布图(右图),读图,回答小题。
(1)关于苏州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州市共管辖四市五区
B.昆山市和太仓市东邻上海
C.苏州市总面积8844.43平方千米
D.苏州各辖区中只有张家港市沿长江分布
(2)初夏江淮一带经常出现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据图并结合生活经验判断(  )
A.2017年梅雨量最多的地区在常熟
B.梅雨期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C.梅雨期间一般温和湿润,体感舒适
D.梅雨期间苏州的水稻处于成熟期
【答案】(1)B
(2)A
【知识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江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江苏省苏州市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苏州行政区划图可知,苏州市共管辖四市六区;昆山市和太仓市东邻上海;苏州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千米;苏州各辖区中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都沿长江分布。故B正确。
(2)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分别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读图可知:
A.2017年梅雨量最多的地区在常熟,故A正确;
B.梅雨期发生在6月中旬,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故B错误;
C.梅雨期间一般闷热潮湿,体感不舒适,故C错误;
D.梅雨期间苏州的水稻处于生长期,成熟时间一般是10月中下旬,故D错误。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本题考查苏州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梅雨发生的时间及其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34.(2018·连云港)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十九大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小题。
(1)会议召开的这段时间,如图10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2)“十九大在北京召开”所体现的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经济中心
【答案】(1)C
(2)A
【知识点】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及北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根据题意读图可知,10月18日至10月24日处在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应位于丙段。故C正确。
(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交往中心。“十九大在北京召开”所体现的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故A正确。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北京的职能,理解解答即可。
35.(2018·潍坊)下左图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2)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右图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3)该观察站可能位于(  )
A.日本 B.挪威 C.南极洲 D.巴西
【答案】(1)B
(2)A
(3)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故该观察站一直处于白昼时期。
(2)6月15日~16日,位于春分(3月21日)以后,夏至之前(6月22日),更接近于夏至日。读图可知,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
(3)日本、巴西位于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6月15日~16日,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而挪威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
故答案为:(1)B(2)A(3)B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6.(2018·泰安)回归线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每年夏至在北回归线上有“立竿无影”的现象。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纬线A是北回归线,B处为恒河平原
B.图2中符合C处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的是甲
C.北半球夏至太阳光线照射情况与图3中①吻合
D.北半球夏至太阳“转身”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长
【答案】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图1中纬线A是北回归线,B处为德干高原,A错误;
图2中符合C处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的是太阳高度最大的丙,B错误;
北半球夏至太阳光线照射情况与图3中①吻合,北极圈内是极昼,南极圈内是极夜,C正确;
北半球夏至太阳“转身”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短,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相关内容及印度的地形区,了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变化等是答题的基础,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7.(2018·临沂)2018年1月31日晚,“超级蓝血月全食”天文奇观在夜空中上演。结合左图“我国月食建议打开方式分布图”(中国天气网发布)和右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左图,当晚“乌云遮月暗无光”,赏月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位于(  )
A.赣 B.滇 C.豫 D.渝
(2)本次月食发生时,地球运行在右图中所示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答案】(1)B
(2)C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图例中符合“乌云遮月暗无光”的位置为我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选项中只有滇(云南省简称)符合。
(2)月食发生的时间为1月31日,位于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地球运行在右图中所示的③段。
故答案为:(1)B;(2)C。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省区的位置和地球公转的位置,结合地图答题较好,把握我国省区的位置及简称、二分二至日特点是答题的关键。
38.(2018·聊城)“上合组织”,全称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今年6月9日-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峰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位置处于有图中(  )
A.a B.b C.c D.d
(2)此时,上海市(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逐渐变短 D.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时期
【答案】(1)C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上合组织”在6月9号开始举行,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之间,从图中可知,C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
(2)地球公转产生看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直射点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之间,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1)C;(2)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回答该题的关键是弄清图中,地球运动轨道上的四个特殊位置,每个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特殊纬线上,然后理清各位置对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日期、节气名称及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
39.(2018·衡阳)2018年6月18日(晴),贝贝在衡阳某地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2018年6月18日(晴),贝贝在衡阳某地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由图可知,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逐渐变短。日出时太阳高度低,影子长;正午时太阳高度高,影子短。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答题较好。
1 / 1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2.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选择题二)
一、单选题
1.(2020·福建)我国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5月27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峰顶竖立测量觇(chān)标。左图示意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右图为珠峰顶竖立觇标照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珠穆朗玛峰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2)登顶当日,珠峰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
(3)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2.(2020·北京)北回归线标志塔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的建筑物。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某中学计划在校园设立北回归线标志杆,该学校可能位于(  )
A.闽 B.桂 C.港 D.琼
(2)同学们手绘了我国地势沿北回归线剖面示意图,其中最接近实际的一幅是(  )
A. B.
C. D.
(3)台湾省北回归线标志塔会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  )
A.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B.此后影子出现在偏北方向
C.一年中会出现两次 D.最适合在冬季观察
(4)能够反映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同根同源的节假日是(  )
A.劳动节 B.端午节 C.世界地球日 D.世界环境日
3.(2020·成都)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登山队8名队员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开展了各项测量工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月2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回归线上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C.北回归线上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2)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冷湿
(3)下列畜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是(  )
A.滩羊 B.牦牛
C.细毛羊 D.三河马、三河牛
4.(2019·大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球运行列公转轨道甲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
(2)地球从乙位置公转到丁位置,北半球昼长的变化情况是(  )
A.昼变长 B.昼变短
C.昼先变长,后变短 D.昼先变短,后变长
5.(2019·梧州)在一间暗室里,将一盏电灯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固定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然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变化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此时图中P地(  )
A.可以清晰看到北极星 B.正是夜幕深沉
C.处于中午太阳最高时 D.位于晨昏线上
(3)当图中北极圈全部处于夜半球时,则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夏至日 B.春分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6.(2019·安徽)在我国华北地区某学校内,有一块直立在平地 上的宣传牌。根据当地正午时它的影子方向,判断该宣传牌正面(下图)的朝向是(  )
A.正南 B.东南 C.西北 D.正北
7.(2019·连云港)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甲处时,连云港正值(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2019·邵阳)读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轨迹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今天(八年级学生参加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地理考试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处附近 B.b处附近 C.c处附近 D.d处附近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黄河科考站处于极昼期
B.地中海沿岸的河流处于汛期
C.澳大利亚处于冬季
D.邵阳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达一年中最短
9.(2019·保定)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与之相关的谚语有很多,如“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人们常依据节气来安排生产活动。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冬至时地球位于上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该谚语主要流传于我国的(  )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10.(2019·内江)中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水:河流)。因此,以太阳光照产生的明、暗(阳、阴)为地名来命名的城市很多,且沿用至今。例如江苏省的江阴市位于长江南岸、陕西省的华阴市位于华山北麓。下图为山、河的南北两侧太阳光照差异与城市名称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古代,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甲、乙、丙、丁四城市能代表绵阳、资阳位置的是(  )
A.A——绵阳、丙——资阳 B.乙——绵阳、丁——资阳
C.乙——绵阳、丙——资阳 D.甲——绵阳、丁——资阳
(2)“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  )
A.秦岭以北 B.赤道以北
C.长江以北 D.北回归线以北
(3)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分析,夏至日正午北坡为阳的是(  )
A.海南五指山(190N) B.陕西华山(340N)
C.湖南衡山(270N) D.山东泰山(360N)
11.(2019·咸宁)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9年6月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这一天,地球公转到上图中的(  )处附近。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极昼现象
12.(2019·张掖)读太阳光照图示意图,可以看出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张掖市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列现象中,与这个季节相符的是(  )
A.祁连山积雪一年中最少 B.河西走廊玉米生长旺盛
C.黄河处于枯水期 D.内蒙古草原绿草如茵
(3)图中四地昼夜等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19·三明)为保障列车正常运营,兰新高速铁路在局部路段采用了铁路单侧筑墙工程方案。下图示意兰新高铁沿线景观,读图完成 下列小题。
(1)该工程方案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B.阻挡泥石流
C.防野生动物进入 D.阻挡风沙
(2)若正午电线杆的影子与铁轨垂直,则该段铁路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4.(2019·衡阳)风光互补路灯采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提供能源照明,能为城市街道路灯提供稳定的电源。读图某企业生产的“风光互补路灯图”,回答下面小题。
(1)如果仅考虑自然因素,我国下列四个城市中“风光互补路灯”最适合安装的是(  )
A.广州 B.武汉 C.兰州 D.达坂城
(2)假如下列城市都安装了“风光互补路灯”,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太阳能板左右摆动幅度最大地点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15.(2019·辽阳)读地球公转示意图,2019年6月30日,地球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哪处附近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2019·长沙)长沙某中学去烈士公园春游,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班主任要求同学们在公园南门集合,请在图中找到南门是(  )
A.①门 B.②门 C.③门 D.④门
(2)家住烈士公园附近的小王观察到烈士塔冬夏正午影子长短不同,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长短 D.时差不同
17.(2019·无锡)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东经119°33′至120°38′,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东南部,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在今天(6月12日)走进了中考考场,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这个时节我们无锡市的昼夜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3)无锡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中包括下列组合中的(  )
A.花果园林和雪域风情 B.山水名胜和文化古迹
C.冰川地貌和度假胜地 D.森林公园和戈壁风貌
(4)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属于(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湿润地区
18.(2019·湘潭)今年6月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一端午节。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今年端午节,地球在上图中的位置是(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这一天,湘潭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昼
19.(2019·烟台)在探究地球运动的时候,同学们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进行演示,得到左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左图所示日期地球大致运行在右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左图示意日期所处的季节,烟台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路面结冰 B.人们多穿单衣
C.学校下午作息时间更晚 D.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小
20.(2019·呼伦贝尔) 2018年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正式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读南极地区图(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夜晚)。
完成下列各题。
(1)长城站位于拟建的罗斯海新站的_________方向(  )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2)在南极建科考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
①酷寒
②烈风
③沙尘暴
④暴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处在本初子午线上,跨东西两半球
B.乙处坐地日行八万里,跨南北两半球
C.该日甲处的白昼时间比乙处长
D.该日为6月22日前后
21.(2018·成都)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位于③位置时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天中,成都昼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2018·上海)下列城市中,位于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A.广西南宁 B.山西太原 C.湖北武汉 D.辽宁沈阳
23.(2018·威海)央视全力推进的2018年《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选取黑龙江黑河、山西大同、云南昆明、湖南张家界和浙江杭州作为演出会场(见下图),这档节目于2月14日在央视综艺频道首播。读左图和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8年《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首播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B.地球公转运行在左图中丁甲之间
C.大同的白昼比张家界的长
D.黑河冰天雪地,昆明春暖花开
(2)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春节重要的文化符号。据了解,近年在广州乘火车返乡过春节的总人数中,河南、湖北、湖南的人数居多。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春运期间压力较大的铁路干线是(  )
A.京广线 B.焦柳线 C.浙赣线 D.京九线
24.(2018·呼和浩特)关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是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B.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C.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D.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无阳光直射
25.(2018·资阳)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小题。
(1)2017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资阳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C.资阳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沱江河正处于丰水期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
③资阳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④此时资阳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018·资阳)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小题。
(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2)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27.(2018·襄阳)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年的端午节(6月18日)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8.(2018·大庆)2018年6月8日,我国将首枚“友谊勋章”授予俄罗斯总统普京,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a与b之间 B.b与c之间 C.c与d之间 D.d与a之间
(2)此时,大庆市的昼夜长短情况(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无法确定
29.(2018·保定)当地时间2017年6月12日,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马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图1为巴拿马共和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巴拿马共和国地跨(  )
A.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非洲
C.北美洲和南美洲 D.大洋洲和北美洲
(2)宣布两国建交这一天,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0.(2018·遵义)2017年5月25日 30日世博会在贵阳举行。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此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丁→甲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2)此时段,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极昼现象
31.(2018·福建)2018年2月2日,“张衡一号”卫星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的高精度地震监测卫星的国家。图示意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天气符号所示的天气中,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 B. C. D.
(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3)“张衡一号”卫星发射当天,白昼最短的发射中心是(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32.(2018·苏州)图1为王老师于201 7年8月8日拍摄的物体影子照片,四张照片拍摄于同一地点的四个不同时间点,据图回答小题。
(1)可能在正午前后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一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图2)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3.(2018·苏州)图13为苏州行政区划图(左图)和201 7年苏州梅雨量分布图(右图),读图,回答小题。
(1)关于苏州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州市共管辖四市五区
B.昆山市和太仓市东邻上海
C.苏州市总面积8844.43平方千米
D.苏州各辖区中只有张家港市沿长江分布
(2)初夏江淮一带经常出现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据图并结合生活经验判断(  )
A.2017年梅雨量最多的地区在常熟
B.梅雨期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C.梅雨期间一般温和湿润,体感舒适
D.梅雨期间苏州的水稻处于成熟期
34.(2018·连云港)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十九大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小题。
(1)会议召开的这段时间,如图10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2)“十九大在北京召开”所体现的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经济中心
35.(2018·潍坊)下左图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2)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右图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3)该观察站可能位于(  )
A.日本 B.挪威 C.南极洲 D.巴西
36.(2018·泰安)回归线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每年夏至在北回归线上有“立竿无影”的现象。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纬线A是北回归线,B处为恒河平原
B.图2中符合C处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的是甲
C.北半球夏至太阳光线照射情况与图3中①吻合
D.北半球夏至太阳“转身”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长
37.(2018·临沂)2018年1月31日晚,“超级蓝血月全食”天文奇观在夜空中上演。结合左图“我国月食建议打开方式分布图”(中国天气网发布)和右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左图,当晚“乌云遮月暗无光”,赏月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位于(  )
A.赣 B.滇 C.豫 D.渝
(2)本次月食发生时,地球运行在右图中所示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38.(2018·聊城)“上合组织”,全称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今年6月9日-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峰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位置处于有图中(  )
A.a B.b C.c D.d
(2)此时,上海市(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逐渐变短 D.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时期
39.(2018·衡阳)2018年6月18日(晴),贝贝在衡阳某地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A
(3)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这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答案为:D。(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5月27日,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珠穆朗玛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故答案为:A。(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可知,5月2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珠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此时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正北。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2.【答案】(1)B
(2)A
(3)B
(4)B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四省区,自西向东分别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台湾省,四省区的简称分别是云、桂、粤、台,以上四个省区中,要在学校设立北回归线标志塔的是桂,故答案为:B。(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贵高原、东南丘陵,自西向东跨了第二、第三阶梯以及东部的台湾海峡,从海拔看,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台湾山脉海拔接近4000米,与图A的剖面图相符,故答案为:A。(3)台湾北回归线上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说明这一天出现了太阳直射现象,是夏至日,这一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影子朝向北边,该地区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故答案为:B。(4)以上四个节日中,反映出台湾与内地同根同源的节日是端午节,其他三人节日是国际性节日,不是汉族节日,故答案为:B。
【点评】(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土南北跨越将近50个纬度,东西跨越将近60 个经度。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我国南部的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简称“台、粤、桂、云”。 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地形为主,主要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形区;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等地形区。
(3)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这就造成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南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直射机会。
3.【答案】(1)B
(2)C
(3)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 5月27日位于春分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故B符合题意。
(2)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故C符合题意。
(3) 四选项中牦牛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滩羊是宁夏牧区的畜种,细毛羊是新疆牧区的畜种,三河马、三河牛是内蒙古牧区的畜种。
故答案为:(1)B;(2)C;(3)B。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3)我国的四大牧区是青海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的优良畜种是牦牛;新疆牧区的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
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
4.【答案】(1)A
(2)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甲位置时,太阳是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白昼时间最长,故选A。(2)地球从乙位置公转到丁位置,是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是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长的变化情况是昼变短、夜变长,故选D。
【点评】(1)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5.【答案】(1)C
(2)D
(3)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背太阳光的一面被称为夜半球。地球不停自转,使地球上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不停的交替,并产生时差.
(2)由图可知,P点位于晨昏线上的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即将迎来新的一天.
(3)当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夜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值北半球的冬至日.
故答案为:(1)C ;(2)D ;(3)C;
【点评】(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北半球的季节是以二分二至月为起始月,3月21为春分日,3、4、5月作为春季;6月22日为夏至日,6、7、8月份为夏季;9月23为秋分日,9、10、11份为秋季;12月22为冬至日,12、1、2月份为冬季。南半球和北半球春秋相反,冬夏相反。
6.【答案】C
【知识点】方向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除热带范围内有直射外,其他地区太阳都是斜射,我国华北平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由此可确定该宣传牌正面朝向西北方。
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7.【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甲处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属于夏季。连云港位于北半球,因此此时正值夏季。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8.【答案】(1)B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a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c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今天(八年级学生参加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地理考试时)是6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也就是图中的b处附近;B符合题意。(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黄河科考站处于极夜期;地中海沿岸的河流处于汛期(冬季冬雨);澳大利亚处于夏季;邵阳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B符合题意。
【点评】(1)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着。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
9.【答案】(1)C
(2)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当地球运行至①处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所以A错误;当地球运行至②处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所以B错误;当地球运行至③处时为北半球冬至,所以C正确;当地球运行至④处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所以D错误。
(2)我国的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河流少河流水量小,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南方地区河流没有结冰期,而东北地区河流多,冬季气温低结冰期长,所以该谚语主要流传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故答案为:(1)C ;(2)D ;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0.【答案】(1)C
(2)D
(3)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题干信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和“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乙位于山南,应为绵阳;丙位于水北,应为资阳。故C符合题意。
(2)“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始终在太阳直射点以北。故D符合题意。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纬线。根据四个选项中的纬度可知,只有海南五指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此时正北向阳,是阳坡。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3)A。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1.【答案】(1)B
(2)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①处时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位于公转轨道②处时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位于公转轨道③处时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位于公转轨道④处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019年6月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地球位于公转图中的②处附近;故选:B。(2)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②处时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京的昼夜情况是昼长夜短;故选:C。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2.【答案】(1)D
(2)C
(3)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张掖市是冬季。故选D。(2)祁连山积雪最少、河西走廊玉米生长旺盛、内蒙古草原绿草如茵的季节都是夏季,黄河处于枯水期发生在冬季,与题干相符。故选C。(3)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③地位于赤道,昼夜等长。故选C。
【点评】(1)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
(2)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3.【答案】(1)D
(2)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兰新高铁在局部路段采用铁路单侧筑墙的工程方案,这是因为兰新高铁大部分路段经过荒漠地区,多风沙,筑墙是为了防风沙,保征行驶安全,故选D。(2)兰新高铁大致呈东西走向,太阳直射点位于兰新高铁的南边,若图中正午电线杆的影子与铁轨垂直,那么该段铁路的走向是东西走向,故选B。
【点评】(1) 兰新高铁是我国一条连接甘肃省兰州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高速铁路,横跨甘肃、青海、新疆3省区。铁路在新疆段要途经4大风区,部分区段最大时速达60米/秒,相当于十七级风。为此铁路建设部门在戈壁路段建设了钢筋混凝土挡风墙和防风明洞。这些防风工程和技术的运用,保障了列车运行安全。
(2)我国领土辽阔,南北跨越将近50个纬度,东西跨越将近60 个纬度。领土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N),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从纬度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物体的影子则为朝向正北方。
14.【答案】(1)D
(2)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风光互补路灯适宜布局在太阳能、风能丰富的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且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地面摩擦力小,加上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使得西北地区风力大,因此西北地区的太阳能、风能资源都较为丰富。达坂城地处新疆,位于西北地区,适宜安装“风光互补路灯”。
(2)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选项四个城市中,哈尔滨纬度最高,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能板左右摆动幅度最大。
故答案为:(1)D;(2)D;
【点评】(一)认识太阳光照图首先要区分不同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有可能从北方照射也有可从南方照射,不同的季节不一样,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都是从南边照过来,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都是从北方照过来。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冬至到夏至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渐增
夏至再到冬至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渐减
北半球 夏至日最大 冬至日最小
南半球反之.
3、日变化规律
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15.【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①为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前后,④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6月30日前后,地球公转运动处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接近夏至日,也就是图上的②附近。
故答案为:B
【点评】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16.【答案】(1)A
(2)B
【知识点】方向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①门朝南,②门朝西,③门朝北,④门朝东。根据题意选A。(2)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影子长短不同是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所以选B。
【点评】(1)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17.【答案】(1)B
(2)C
(3)B
(4)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6月12日时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接近夏至日。故选:B。(2)今天是6月1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江苏省的无锡市昼长夜短,该城市无极昼极夜现象。故选:C。(3)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有鼋头渚、灵山大佛、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三国城、水浒城、唐城)、梅园、蠡园、惠山古镇、荡口古镇、东林书院、崇安寺、南禅寺等景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无锡不具有雪域风情、冰川地貌、戈壁风貌等景观。故选:B。(4)江苏省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因此可判定,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故选:D。
【点评】(1)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小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4)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湿润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等地;半湿润区主要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区在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18.【答案】(1)D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6月7日,地球的公转运动处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也就是图上的丁甲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故选D。(2)6月7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湖南省的湘潭市昼长夜短,无极昼极夜现象。故选A。
【点评】(1) 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9.【答案】(1)C
(2)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右图中丁是北半球春分日,甲是北半球夏至日,乙是北半球秋分日,丙是北半球冬至日;故选:C。(2)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我国是冬季,山东省烟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路面有结冰现象,人们穿厚的棉衣,学校下午作息时间更早,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大,此时太阳高度最小,故选:A。
【点评】(1)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0.【答案】(1)D
(2)A
(3)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外,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因此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北方;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罗斯海新站位于180 经线附近,长城站位于60 W。因此根据自转方向可知,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东部。综上,长城站位于拟建的罗斯海新站的东北方向。故答案为:D。(2)结合所学可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因此选A。(3)读图可知,甲处在本初子午线上,位于东半球,A错;乙处位于60 S,地处南半球,B错;图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甲的纬度大于乙的纬度,因此该日甲处的白昼时间比乙处长,C正确;图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12月22日前后,D错。故答案为:C。
【点评】(1)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1.【答案】(1)D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③位置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其日期是12月22日。(2)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时间是夏至日,从图中可知,①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该小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是常考的重要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记忆并运用。
(2)该小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一定难度,也是重要考点,需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图示分析作答。
22.【答案】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一般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我国跨纬度比较广,其中广西的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有太阳直射现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行政中心的位置,难度不大,需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解答,并牢记我国行政中心城市的位置。
23.【答案】(1)C
(2)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东西跨经度广,降水差异大,各地区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
(1)A、2018年《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首播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B、此时地球公转运行在左图中丁甲之间,是在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C、此时大同的白昼比张家界的短,因为此季节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故该项说法符合题意;D、此时黑河冰天雪地,昆明春暖花开,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2)由题目可知,从广州返程的农民工以湖南省、湖北省和河南省居多,所在运输压力大的铁路干线是京广线,该铁路线连接了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和河南省,故选A。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有较大难度,需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综合分析解答。
(2)该小题考查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分布及经过的省份,难度不大,是常考的基础考点,要求学生结合地图牢记。
24.【答案】B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欧洲西部现代化的畜牧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关于以上地区的说法,印度是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亚洲和北美洲有阳光直射现象。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各大洲的自然特征,涉及内容较多,需要学生记忆的也比较多,学生一定要加强记忆。
25.【答案】(1)C
(2)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3月3日至15日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即BC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四川省的资阳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沱江河处于枯水期。综上所述,C正确。
(2)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正是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四川省资阳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资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资阳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故C正确。
故答案为:(1)C;(2)C。
【点评】(1)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及四川省资阳市的昼夜长短及气候特点,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6.【答案】(1)D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太阳高度角)越小,气温越低;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故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2)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都是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故A正确。
故答案为:(1)D;(2)A。
【点评】本题考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及影子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27.【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的公转和二分二至日的划分,图中丁是春分日,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图中甲是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乙是秋分日,是9月23日前后,丙是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端午节(6月18日)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最接近6月22日。
故答案为:A。
【点评】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8.【答案】(1)D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因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与平面保持66.5°的夹角,所以太阳直射的地方不同,导致各地出现不一样的季节和不一样的昼夜长短,就产生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1)由题目可知,6月8日这一天,地球是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是在图中d与a之间,故选D。(2)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故选A。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南半球则为昼最短,夜最长;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南半球则是昼最长,夜最短。
29.【答案】(1)C
(2)B
【知识点】七大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巴拿马跨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穿过巴拿马中部,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故选C。(2)根据二分二至日的划分,春分日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秋分日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6月12日最接近夏至日。故选B。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2)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0.【答案】(1)A
(2)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当地球公转到甲处时,时间在6月22日前后,昼长夜短,公转到乙处时,节气是秋分,时间在9月23日前后,丙处时,节气是冬至,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昼短夜长,公转到丁处时,节气是春分,时间在3月21日前后,昼夜平分,5月25日 30日世博会在贵阳举行,地球运行到甲丁之间,故选A。(2)丁到甲处,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南北半球相反,澳大利亚是昼短夜长,故选择答案B。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南半球状况与北半球相反。
31.【答案】(1)C
(2)D
(3)A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不同的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比较大,从图中可知,A是雪天,B是雷阵雨,C是晴天,D是沙尘暴,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晴天,故选C。(2)一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从图中可知,我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北回归线内,有太阳直射现象,故D符合。(3)2018年2月2日,“张衡一号”卫星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时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一般离太阳直射点越远,白昼时间最短,故“张衡一号”卫星发射当天,白昼最短的发射中心是酒泉。
故答案为:(1)C;(2)D;(3)A。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着。 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纬线上,过了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在最南界线南回归纬线上,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纬线上,过了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
(3)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达到白昼最长的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冬至日相反,二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2.【答案】(1)A
(2)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早晚太阳高度角小。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影子越长。读图可知,四张照片中,①物体影子最短,因此太阳高度角最大,可能在正午前后拍摄的。故A正确。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根据题意可知,拍摄物体影子照片的时间是8月8日,处在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图2)上的丙处。故C正确。
故答案为:(1)A;(2)C。
【点评】(1)本题考查太阳高度角大小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3.【答案】(1)B
(2)A
【知识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江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江苏省苏州市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苏州行政区划图可知,苏州市共管辖四市六区;昆山市和太仓市东邻上海;苏州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千米;苏州各辖区中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都沿长江分布。故B正确。
(2)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分别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读图可知:
A.2017年梅雨量最多的地区在常熟,故A正确;
B.梅雨期发生在6月中旬,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故B错误;
C.梅雨期间一般闷热潮湿,体感不舒适,故C错误;
D.梅雨期间苏州的水稻处于生长期,成熟时间一般是10月中下旬,故D错误。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本题考查苏州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梅雨发生的时间及其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34.【答案】(1)C
(2)A
【知识点】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及北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根据题意读图可知,10月18日至10月24日处在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应位于丙段。故C正确。
(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交往中心。“十九大在北京召开”所体现的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故A正确。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北京的职能,理解解答即可。
35.【答案】(1)B
(2)A
(3)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故该观察站一直处于白昼时期。
(2)6月15日~16日,位于春分(3月21日)以后,夏至之前(6月22日),更接近于夏至日。读图可知,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
(3)日本、巴西位于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6月15日~16日,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而挪威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
故答案为:(1)B(2)A(3)B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6.【答案】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图1中纬线A是北回归线,B处为德干高原,A错误;
图2中符合C处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的是太阳高度最大的丙,B错误;
北半球夏至太阳光线照射情况与图3中①吻合,北极圈内是极昼,南极圈内是极夜,C正确;
北半球夏至太阳“转身”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短,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相关内容及印度的地形区,了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变化等是答题的基础,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7.【答案】(1)B
(2)C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图例中符合“乌云遮月暗无光”的位置为我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选项中只有滇(云南省简称)符合。
(2)月食发生的时间为1月31日,位于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地球运行在右图中所示的③段。
故答案为:(1)B;(2)C。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省区的位置和地球公转的位置,结合地图答题较好,把握我国省区的位置及简称、二分二至日特点是答题的关键。
38.【答案】(1)C
(2)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上合组织”在6月9号开始举行,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之间,从图中可知,C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
(2)地球公转产生看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直射点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之间,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1)C;(2)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回答该题的关键是弄清图中,地球运动轨道上的四个特殊位置,每个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特殊纬线上,然后理清各位置对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日期、节气名称及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
39.【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2018年6月18日(晴),贝贝在衡阳某地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由图可知,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逐渐变短。日出时太阳高度低,影子长;正午时太阳高度高,影子短。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答题较好。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