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字,会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 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可知道,什么是“潮”?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叫作“潮”。PPT视频展示:钱塘江大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读课文,学习新字词
1.同学们:你能对《观潮》标题进行简单分析吗?
(观,看。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
(1) 出示课件,认读生字
①认读时注意“崩”是后鼻音,读bēng,可与“棚、蹦”辨析;“震”是前鼻音,读zhèn,可与“晨、振”辨析。
②“屹、贯、霎”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屹立、横贯、霎时”来识记。
③可以结合课文做一做“昂首”的动作来理解“昂”字。
(2)学写生字,师引导学生关注字的结构。
“据、堤、盼、滚、堵、犹”左窄右宽;“顿”左右同宽;“崩、震、霎”上扁下长、上收下放,注意上下部分要写紧凑。
(3)理解词语。
天下奇观:国内外罕见的神奇的景象或奇特的事情。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辽阔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指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山崩地裂:山崩塌,地裂陷。形容自然界发生巨大的灾难。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汹涌浩大;也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细读课文,弄清结构
1.学生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按作者观潮的过程,让学生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
3.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课文第1自然段。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的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观潮天下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