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练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练习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2 19: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练习题
选择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所举,由他创建的有(  )
①兴中会 ②华兴会 ③中国同盟会 ④兴儒会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2.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辛亥革命时期社会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③维新派大力弘扬民权主义 ④“三民主义”得以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一系列救亡图存探索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探索(  )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下列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武昌起义 ④清朝统治结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5.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突出成就是(  )
A.用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6.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关于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兴中会在此成立 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④
7.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中国20世纪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 瓜分中国的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8. 下图为1833—1913年“共和”“民主”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从图中看,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是(  )
A.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B. 义和团运动的扩散
C.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D.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9.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称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革命火种早就被孙中山种下。以下属于孙中山之前播种的“火种”的是(  )
A. 创办黄埔军校 B. 建立中华民国
C. 提出三民主义 D.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1.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的共同点有(  )
A.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2.某学者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上述材料(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13.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14.“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
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1912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已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文中的“共和国”指的是(  )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16.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17.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该挽联是写给谁的?( )
A.邓世昌 B.谭嗣同 C.孙中山 D.张自忠
二、非选择题
18、以下是小历和小史同学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看法(见图所示内容)。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说明理由。
1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他们以为由一个封建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封建主义的束缚就会解脱,这只能是一种幻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稿》
材料三 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1920年期间……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当时的“封建皇帝”是谁?这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何时开始?请列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的两个代表人物。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回答: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1901年以后,孙中山等人是如何为挽救民族危机积聚力量的?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经历了怎样的近代化历程?
20、阅读材料,感悟名人。
材料一 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他上书李鸿章提出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同年11月,他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说说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2)据材料二,说出这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事件的意义。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
(3)材料三中的“民贼”指的是谁?孙中山发表檄文,号召“戮此民贼”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三则材料及以上问题的作答,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大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
—— 《中华民国约法》
材料三 民国建设肇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总统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样的?实际上又是怎样的?
(3)结合史实,说明袁世凯后来是如何独揽大权的。
答案
1-5CAACB 6-10BDCCA 11-15BDBDB 16-17BC
18、不同意;小历仅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小史仅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他们都没有一分为二地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
19、(1)特点:由官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目的:与外国竞争(或“分洋商之利”),辅助军事工业。
(2)历史事件: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封建皇帝”:光绪皇帝。
开始时间:1898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答出两个即可)
(3)开始沉沦:鸦片战争。
完全沉沦:《辛丑条约》的签订。
积聚力量: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答出一点即可)
(4)历程:由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0、(1)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改革)再到革命救国。
(2)黄花岗起义。
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3)袁世凯。
目的: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爱国、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21、(1)总统权力全面加强,从三权分立到总揽大权。
(2)表面上赞成共和,反对专制。实际上却加紧实行独裁。
(3)迁都北京,改组内阁;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废除《中华名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