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二章岩石圈
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2019 新湘教版
1. 结合实例,说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认识地表形态发生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运用世界地形图,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从板块运动的角度分析高大山系、大裂谷、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成因。
3.通过对典型地貌景观案例探究分析,理解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综合分析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相互关系。
4. 结合火山活动的动画演示,明确掌握火山活动类型以及各类火山地貌。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女王头”对比
图 2-26 1998 年和 2016 年台湾野柳地质公园“女王头”对比
是什么原因使得“女王”的颈部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
思考:
1998年
2016年
人民币上的风景
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分类 能量 来源 表现 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地球内部
(热能、引力能)
地球外部
(太阳辐射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它们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但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总的来讲,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岩石圈被分割成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为唯一的大洋板块;
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
③南极洲板块越过赤道到达北半球;
④冰岛——亚欧/美洲板块—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印度洋—消亡边界。
⑤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⑥落基山脉为太平洋/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板 块 碰 撞
板块张裂
陆陆
相碰
陆洋
相碰
巨大的山脉、高原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消亡边界
岛弧、海岸山脉、海沟
落基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消亡边界
裂谷、海洋、 海岭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生长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海岭
海沟
海岸山脉
岛弧
洋中脊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
常见的地质构造是褶皱和断层。
褶皱
断层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①褶皱
褶曲两种形态:背斜、向斜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背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地形倒置
读图2-34、图2-35,完成相关任务。
(1)在图2-34 中,用虚线绘出背斜部位缺失的岩层。
(2)议一议,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貌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形态特征 岩层顺序 地貌形态 (未侵蚀) 地形倒置
(侵蚀)
褶 皱
沉积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山岭
谷地或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
向斜
①褶 皱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②断层
岩层受强大作用力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②断层
地垒
地堑
相对上升的岩块
相对下降的岩块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②断层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地表形态 举例
断层 地垒
地堑
岩层受强大作用力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常形成断块山
常形成构造盆地或谷地
Eg.华山、庐山、泰山等
Eg.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华山
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_________。
(2)从地形上看,C处是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 CD两处宜修建地下隧道的是___,良好的储油构造是___。
(4)泰山的成因类型与图中____一致。
E
D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A
D
D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③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隧洞良好选址
石油、天然气储藏区
地下水储藏区
岩层封闭,易储油 、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槽部低凹易汇集水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泉水、湖泊分布地
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长白山天池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喷发类型 地表形态 举例
火山 喷发 裂隙式喷发
中心式喷发
玄武岩高原
火山锥、火山口、火山口湖
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
富士山、长白山主峰、长白山天池
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
(1)读图2-36、图2-37,议一议,火山地貌在形态上有何特点?
(2)尝试用等高线绘制一幅有火山口湖的火山地形图。
2.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冰岛位于( )
①消亡边界 ②生长边界
③海岭附近 ④海沟附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读世界某区域板块分布图,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板块依次是( )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
√
√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岩层⑤ B.向斜 C.背斜 D.断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