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检测
(满分:80分 时间:50分钟)
一、基础积累(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伸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shú,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佃( )农 差( )役 私shú(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3)“节衣缩食”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周家为富不仁,老父死后,几个儿子互相残害,争夺家产。
B.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儿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C.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我爷一生勤劳,到了老年仍是不辍劳作,七十多岁了还下地干活。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_______的存在。懂得为自己鼓掌,才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_______。为自己鼓掌,并不是唯我独尊地_______,也不是傲视一切地孤芳自赏,_______一种醒悟,一种境界,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与失败挑战的勇气与动力。
A.独特 音符 妄自菲薄 但是 B.独自 诗篇 狂放不羁 而是
C.独特 音符 狂放不羁 而是 D.独自 诗篇 妄自菲薄 但是
4.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C.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D.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莱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够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提取主干是“生活是艰苦的”。
B.“聪明”是形容词,“我们”是代词。
C.“却”是副词,“滋味”是名词。
D.“染了颜色”是动宾短语,“老二老三”是并列短语。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但是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平,
B.延安的许多作家本着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为原则,深入民间,向人民学习,将民歌融进自己的创作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C.疫情期间,群众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D.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进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享用一辈子。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夸张)
B.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反复)
C.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排比)
D.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
8.下面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B.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C.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D.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9.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伯仲叔季指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B.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家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C.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最早起源于宋代。
D.庚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7个。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37年称“庚子年”。
11.下列关于《回忆我的母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
C.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二、综合性学习(13分)
八年级2班同学在2021年母亲节来临之际开展了以“感谢您,妈妈”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
(2)请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再设计几个环节。(2分)
环节一:唱赞美母爱的歌曲
环节二: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_________________
(3)在活动中,他们搜集到如下材料。其中不能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2分)
【材料一】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母亲》歌词)
【材料二】等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材料三】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
【材料四】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4)李丽同学作为活动主持人,想在结束语中用下面的句子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你将其补充完整。(4分)
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宇博同学买了一枝康乃馨,他回家后将花献给妈妈,说:“_______________”(3分)
三、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相关章节,完成两个小题。(4分)
材料一 (朱德)这个名字叫起来很响亮,英文里应拼作Ju Deh,因为发音是如此。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虽然当他在边远的四川省仪陇县诞生后他的慈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时,是无法预见这个名字日后具有的政治意义的。无法预见这样的事,否则他们早就会吓得把他改名了。
(摘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摘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1.写出朱德的一种“红色的品德”。(2分)
2.朱德为寻找中国共产党到过一些地方,国内到了哪些地方?最后在哪里找到?(2分)
(二)课内选段精读(16分)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2分)
2.“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3.“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本文虽然回忆的是母亲,但在本段中还写到了祖父和祖母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2)选段中“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指的是什么内容?
(3)“(母亲)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一句中,“比自己更穷”几个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5.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三)母亲的刺绣时光(17分)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案绣工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只记得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点缀着我们的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工,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这是母亲的一个爱好,母亲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她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千变万化的刺绣表达出来,一针一线里,母亲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白天,看人,体味世事变迁;晚上,看书,浸润油墨书香。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在勤劳里沉淀成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的精神的相融,勤劳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这足以磨炼我的意志,即便是身处困境中,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红。
1.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3分)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1) (2) (3)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3.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5分)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
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本文作何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答案与解析
一、
1.(1)diàn chāi 塾 (2)豪伸 豪绅 (3)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4)这个时候的学费没有不是东挪西借来的。
2.C
3.C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并不是”“也不是”不能和“但是”搭配,只能和“而是”搭配,因此先排除掉AD两个选项。“音符”和“诗篇”艺术领域不同,“奏出”的是“音符”,再排除掉B项,从而确定答案为C。
4.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C“湖广填四川”有特定的含义,所以要用引号。
5.A
6.D
7.A 解析: 比喻
8.B 解析:B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其他三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9.A
10.C 解析:C项,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
11. C 解析:错误,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以时间为经线。故选C。
二、
(1)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2)画感恩母亲的作品 写感恩母亲的书信 做感恩母亲演讲(任选其二即可)
(3)材料四
(4)一曲美妙的音乐 抚慰我的悲伤
(5)妈妈,节日快乐!谢谢您这么多年为我付出的辛劳,您辛苦了!
解析:(1)宣传标语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2)仿照示例设计,活动形式具有可操作性,且紧扣主题。
(3)材料四体现的是母亲的聪明能干。
(4)分析已有的句子,仿句要与其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且同样采用比喻修辞,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5)要有称呼,要表达节日的祝福,还要表达感激之情。
三、
(一)
1.示例一:爱护部下,与他们同甘共苦。
示例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解析:解答时先理解“红色的品德”的含义。这里的“红”字并不简单的代表着红军或者红色,其核心代表着朱德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2.国内到了上海、北京,最后在德国柏林找到。
(二)
1.语段写了母亲勤劳俭朴和宽厚仁慈的性格特点。
2.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3.表达了“我”对母亲“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感情。
4.(1)写祖父和祖母的勤劳与写母亲的勤劳是一致的,因为这是母亲勤劳所在的家庭环境,写他们对写母亲有衬托作用。
(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
(3)不能。这几个字强调了“我”家本身就很穷,对于表现母亲乐于助人的品质有突出作用。
5.这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人民的爱,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宽阔博大的胸襟。使文章的主旨与情感得到升华。
解析:赏析句子,一般有如下步骤:首先明确修辞手法;其次明确具体内容;再次从表达效果及文章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来分析。
(三)
1.(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 (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 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文章以时间为 序,分别叙写了小时候,“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 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1~2 段);我稍微 大一点,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我”(3~4 了婚,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让“我”感到不解(5段);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 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6~7 段);最后,抒发了“我”对母亲的美好品质 的赞美之情。据此概括填写作答。
2.“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解析:考查对词语 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 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 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 总看到母亲在捏着 确传神地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这一形容词的使用,突出地表现了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形象地刻画出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的特点,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 “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解析: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 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 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中的“刺绣时光”,既指母亲把内心深处 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刺绣中;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美好的生活。还指母 亲的勤劳坚韧的美好品质“刺绣时光”让“我”人生风雨中,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据此理解作答。
4.AC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第二段中,引用罗隐的诗句,彰显文章底 蕴,增添了文章文学色彩的同时,也描绘出了古代女子刺绣的场景,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 动高超。所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的理解不正确。C 项,第八段中, 依据“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 致,活色生香起来”可知,C 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的理解是错 误的。据此,答案为A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回忆我的母亲
核心素养
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
2.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重点)
3.体会本文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难点)
4.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素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明确:“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明确:“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4)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塑造了母亲怎样的形象?请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件事最让你感动。(PPT)
3.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为什么选择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情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明确: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这些事件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即第一自然段中所说的“勤劳一生”。作者将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组成一个整体。
4.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明确: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阅读写作启示: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通过具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在写记人的文章时,要把人物放到事件中去写,通过写具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5.结合全文思考:母亲的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与影响?
明确:
(1)母亲勤劳吃苦,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作者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作者生产的知识。
(3)母亲聪明能干,教给作者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4)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抗,对作者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作者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6.通过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
二、品味语言
1.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在文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1)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明确:“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明确:“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了作者对地主家奢华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明确:“一分钟”写出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了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现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了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2.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这种写法叫夹叙夹议。细读文章8-13段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请同学们在课文中进行圈画批注)
提示:圈画——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
批注——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例: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这是在段落的开头的议论句,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生长在一个生活、工作井然有序的大家庭之中(含义),点明了作者对家庭的热爱与崇敬(情感),引出下文作者对家庭工作安排的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做了铺垫。(作用)”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明确: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2)母亲是个好劳动。
明确: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明确: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明确: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明确: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明确: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总结“夹叙夹议”的作用。(PPT)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自然段,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由此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最后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明确: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明确: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四、中心思想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五、写法小结
选材:选材典型,以小见大;语言:语言简洁,质朴无华。
学会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优点和选材精当,叙事、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以时间为序(纬线)、以“勤劳一生”为线(经线)进行布局谋篇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六、教师寄语
身教重于言传,朱德的母亲没有从言语上给予他深刻的教诲,却用实际行动教会了他任劳任怨、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品行。母亲是一本永远都书写不完的大书,母亲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母亲的恩德,感激不尽,永生不忘,母亲不仅给予我们生命,更给予我们享用终生的宝贵财富。
七、随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课文了解了一位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母亲。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也都有这样一位平凡而深爱我们的母(父)亲。请同学们以《我的母(父)亲》为题写一个片段,选取一个典型事件,运用叙议结合的写法突出母(父)亲形象或母(父)亲对自己的影响?
温馨提醒:
叙是基础,议是升华。
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与之融为一体,自然贴切。
议论要简明、凝练,不喧宾夺主。
八、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继续运用所学方法,充实材料,将片段《我的母(父)亲》扩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板书设计:
回 勤劳俭朴
忆 聪明能干 怀
我 宽厚仁慈 念
的 母亲一生 坚强不屈 崇
母 教“我”与困难作斗争 敬
亲
教育影响 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第二课时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直接点明写作此文的原因,同时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
“勤劳”一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勤劳一生”是本文记叙的重点。“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起下文。
阅读第1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说说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内容解析
点明写此文的原因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点明感情基调
“我爱我母亲”
点明叙事线索
“勤劳一生”
第1段在全文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事件 形象及性格
家境贫穷,儿女多,不得已只得留下八个孩子
给孩子做有“滋味”的饭食,亲手为孩子纺线织衣
终日忙碌,煮饭、种田、种菜、喂猪等,是个好劳动
悲苦
勤劳、辛苦
勤劳、能干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塑造了母亲怎样的形象?请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事件 形象及性格
做家务、务农任劳任怨,协调一家和谐相处,周济和照顾比自己穷的亲戚
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启发作者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生活困苦,却节衣缩食送作者读书
性格和蔼,并有朴素的阶级意识
朴素善良,同情穷苦人民
有要求摆脱压迫的勇气
事件 形象及性格
母亲给远走云南、参加新军的作者许多劝慰
作者将母亲接出来,但母亲劳动惯了,回家继续劳动
母亲支持儿子的革命事业,不论联系与否,都在家过着辛勤劳作的生活
深明大义
劳动者本质
深明大义与辛勤劳作
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这些事件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即第一自然段中所说的“勤劳一生”。作者将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组成一个整体。
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为什么选择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情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通过具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在写记人的文章时,要把人物放到事件中去写,通过写具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写作启示
1.母亲勤劳吃苦,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作者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作者生产的知识。
3.母亲聪明能干,教给作者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4.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抗,对作者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作者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结合全文思考:母亲的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与影响?
通过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品味语言
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在文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了作者对地主家奢华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写出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了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现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了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这种写法叫夹叙夹议。细读文章8-13段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请同学们在课文中进行圈画批注)
提示:圈画——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
批注——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例: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这是在段落的开头的议论句,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生长在一个生活、工作井然有序的大家庭之中(含义),点明了作者对家庭的热爱与崇敬(情感),引出下文作者对家庭工作安排的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做了铺垫。(作用)”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母亲是个好劳动。
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总结“夹叙夹议”的作用。
夹叙夹议
位置
作用
先议后叙 (议论句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
点明文章/段落主题,
引出下文/段落的叙述
边叙边议
(议论句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及时的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增加文章的深度。
先叙后议
(议论句在文章或段落的结尾)
总结上文、照应文题、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启迪思维。
1.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自然段,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由此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最后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合作探究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明确: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主题思想
选材:
语言:
语言简洁,质朴无华
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学会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优点和选材精当,叙事、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以时间为序(纬线)、以“勤劳一生”为线(经线)进行布局谋篇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写作手法
身教重于言传,朱德的母亲没有从言语上给予他深刻的教诲,却用实际行动教会了他任劳任怨、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品行。母亲是一本永远都书写不完的大书,母亲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母亲的恩德,感激不尽,永生不忘,母亲不仅给予我们生命,更给予我们享用终生的宝贵财富。
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课文了解了一位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母亲。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也都有这样一位平凡而深爱我们的母(父)亲。请同学们以《我的母(父)亲》为题写一个片段,选取一个典型事件,运用叙议结合的写法突出母(父)亲形象或母(父)亲对自己的影响?
温馨提醒:
叙是基础,议是升华。
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与之融为一体,自然贴切。
议论要简明、凝练,不喧宾夺主。
随堂练笔
请同学们继续运用所学方法,充实材料,将片段
《我的母(父)亲》扩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作业布置
回忆我的母亲
痛悼母亲,引出回忆
回忆母亲的一生
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忠于民族
忠于人民
忠于党
勤劳的母亲
革命的母亲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2.了解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3.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
学习重点:
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学习难点:
1.了解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2.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
学法指导:
1.本文抓住人物特点来选典型事例,进而表现人物。且布局谋篇合理,学习时加以注意。
2.结合叙事赏析《回忆我的母亲》中议论性的句子,体会在记叙文中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中心的妙处,并从中提炼记叙文中议论的写作方法。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明确: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明确:
(4)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
(5)“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塑造了母亲怎样的形象?请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件事最让你感动。(PPT)
3.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为什么选择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情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明确:
4.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明确:
●阅读写作启示: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通过具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在写记人的文章时,要把人物放到事件中去写,通过写具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5.结合全文思考:母亲的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与影响?
明确:
(1)母亲勤劳吃苦,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作者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作者生产的知识。
(3)母亲聪明能干,教给作者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4)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抗,对作者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作者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6.通过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
二、品味语言
1.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在文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1)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明确: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明确: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明确:
2.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这种写法叫夹叙夹议。细读文章8-13段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请同学们在课文中进行圈画批注)
提示:圈画——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
批注——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例: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这是在段落的开头的议论句,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生长在一个生活、工作井然有序的大家庭之中(含义),点明了作者对家庭的热爱与崇敬(情感),引出下文作者对家庭工作安排的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做了铺垫。(作用)”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2)母亲是个好劳动。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自然段,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由此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最后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明确:
3.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明确:
四、中心思想
文章回忆了母亲______的一生,赞颂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______和_________,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______的决心。
五、写法小结
选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随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课文了解了一位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母亲。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也都有这样一位平凡而深爱我们的母(父)亲。请同学们以《我的母(父)亲》为题写一个片段,选取一个典型事件,运用叙议结合的写法突出母(父)亲形象或母(父)亲对自己的影响?
温馨提醒:
叙是基础,议是升华。
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与之融为一体,自然贴切。
议论要简明、凝练,不喧宾夺主。
七、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继续运用所学方法,充实材料,将片段《我的母(父)亲》扩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课后导练】
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问题。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③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④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⑤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下列并非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的一项是( )
A.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B.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C.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D.教育“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3.下列对上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作者“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有了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作者“再没感到过困难”。
B.母亲认识到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所以把它们教给儿子。
C.作者“无法补救的”是在母亲去世前见她一面,“能做到的”是尽忠于革命事业。
D.第③段从悼念母亲、思念母亲、评价母亲、报答母亲、祝福母亲等五个方面来写的。
4.下列对文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第二句的“这”指“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第④段末句中的“这”指“我将继续尽忠于……过快乐的生活”。
B.划线句“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是总结过去;“创造着”表示正在创造,是强调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时间上的先后,不能颠倒次序。
C.第④段第四句是一个疑问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从上句对母亲的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与下句构成设问,表明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D.第④段末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作者今后要做到的“大任”。
5.第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
A.具体生动的记叙 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的抒情 D.充满感彩的议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2.了解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3.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
学习重点:
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学习难点:
1.了解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2.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
学法指导:
1.本文抓住人物特点来选典型事例,进而表现人物。且布局谋篇合理,学习时加以注意。
2.结合叙事赏析《回忆我的母亲》中议论性的句子,体会在记叙文中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中心的妙处,并从中提炼记叙文中议论的写作方法。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明确:“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明确:“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4)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塑造了母亲怎样的形象?请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件事最让你感动。(PPT)
3.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为什么选择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情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明确: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这些事件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即第一自然段中所说的“勤劳一生”。作者将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组成一个整体。
4.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明确: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阅读写作启示: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通过具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在写记人的文章时,要把人物放到事件中去写,通过写具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5.结合全文思考:母亲的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与影响?
明确:
(1)母亲勤劳吃苦,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作者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作者生产的知识。
(3)母亲聪明能干,教给作者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4)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抗,对作者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作者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6.通过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
二、品味语言
1.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在文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1)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明确:“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明确:“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了作者对地主家奢华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明确:“一分钟”写出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了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现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了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2.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这种写法叫夹叙夹议。细读文章8-13段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请同学们在课文中进行圈画批注)
提示:圈画——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
批注——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例: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这是在段落的开头的议论句,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生长在一个生活、工作井然有序的大家庭之中(含义),点明了作者对家庭的热爱与崇敬(情感),引出下文作者对家庭工作安排的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做了铺垫。(作用)”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明确: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2)母亲是个好劳动。
明确: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明确: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明确: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明确: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明确: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总结“夹叙夹议”的作用。(PPT)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自然段,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由此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最后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明确: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明确: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四、中心思想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五、写法小结
选材:选材典型,以小见大;语言:语言简洁,质朴无华。
学会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优点和选材精当,叙事、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以时间为序(纬线)、以“勤劳一生”为线(经线)进行布局谋篇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六、随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课文了解了一位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母亲。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也都有这样一位平凡而深爱我们的母(父)亲。请同学们以《我的母(父)亲》为题写一个片段,选取一个典型事件,运用叙议结合的写法突出母(父)亲形象或母(父)亲对自己的影响?
温馨提醒:
叙是基础,议是升华。
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与之融为一体,自然贴切。
议论要简明、凝练,不喧宾夺主。
七、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继续运用所学方法,充实材料,将片段《我的母(父)亲》扩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课后导练】
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问题。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③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④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⑤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她勤劳一生
2.下列并非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的一项是( D )
A.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B.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C.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D.教育“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3.下列对上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作者“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有了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作者“再没感到过困难”。
B.母亲认识到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所以把它们教给儿子。
C.作者“无法补救的”是在母亲去世前见她一面,“能做到的”是尽忠于革命事业。
D.第③段从悼念母亲、思念母亲、评价母亲、报答母亲、祝福母亲等五个方面来写的。
4.下列对文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②段第二句的“这”指“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第④段末句中的“这”指“我将继续尽忠于……过快乐的生活”。
B.划线句“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是总结过去;“创造着”表示正在创造,是强调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时间上的先后,不能颠倒次序。
C.第④段第四句是一个疑问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从上句对母亲的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与下句构成设问,表明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D.第④段末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作者今后要做到的“大任”。
5.第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C )
A.具体生动的记叙 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的抒情 D.充满感彩的议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