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物理开放性试题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按命题要求和发散性的倾向分类,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开放性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各地中考试卷中,都出现了一批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性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
1、(2013 河北)图7是一幅三峡大坝的图片。针对三峡大坝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水电站中的发电机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
回答: 。
(2)问题:大坝侧面的船闸是利用什么原理修建的?
回答: 。
(3)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
回答: 。
答案: (1)电磁感应;(2)连通器;(3)大坝为什么要建得很高?提高水位,增大重力势能
2、(2013 泉州) 如图15所示,挖掘机是建筑、抢险的常用机械。
请你仔细观察,并列举两个在结构上或使用中应用物理知识的地方。
示例:履带上有凸棱,可增大摩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履带制成宽大,可减小压强; (2)挖掘铲前端尖锐,可增大压强。(或“机械臂,杠杆的应用”“手动操纵杆套有花纹,可增大摩擦”“液压杆,帕斯卡原理的应用”等。
3、(2013 重庆)2013年4月11日,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在重庆开始建造,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下海试水,如图8所示为该船的效果图。这艘考古船将使用全电力推进的动力方式,船上设有专门的液压折臂吊,可以像手臂一样伸出船舷,将海底的文物直接吊上船。并进行180度旋转,放在甲板上进行晒干和清理。请参照示例写出上述情景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在甲板上晒干文物
物理知识:汽化现象
作答
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
答案:物理现象:考古船使用全电力推进
物理知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理现象:液压折臂吊
物理知识:帕斯卡原理
物理现象:折臂吊可以像手臂一样伸出船舷
物理知识:折臂吊是一个费力杠杆
4、(2013菏泽)“全球通新浪号”帆船跨越欧非亚7个海区,航行1.1万海里,在45个港口留下中国帆船的名字,于2006年12月23日下午2时抵达深圳浪骑游艇会的码头,完成历时半年的航行,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无动力帆船环海航行划上句号。聪明的船员设计了一个“太阳能蒸馏器”, 用海水获得淡水,解决了生活用水的难题。
太阳能蒸馏器的设计中,使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有:
(1)
(2)
(3)
答案:(1)蒸发 (或汽化);(2)液化;(3)能量转化
5、(2013 青岛)综合问答—叉鱼过程中的物理: 炎热的夏天,小雨和爷爷划船到湖中叉鱼,请你挑选2个场景,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逐行解释:
①感觉在湖中比在岸上凉爽;②划船时,手移动较小的距离,船桨在水中移动较大的距离;③向后划水,船向前进;④叉鱼时,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1)解释场景: (2)解释场景: 。
6、(2013 常州)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安德烈·海姆进而研究氧化石墨烯薄膜并获得新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测得此时总质量m3;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已知ρ酒精=0.8×103 kg/m3,问:
(1)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是何种物质?
(2)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写出两点即可)
① ;
② ;
答案:(1)由图知,剩余液体的体积为V=14cm3,质量为m=31.4g-20.2g=11.2g,液体的密度为ρ=m/v=11.2g/14cm3=0.8g/cm3=0.8×103 kg/m3,比较知,此液体是酒精。
答:剩余液体的密度是0.8×103 kg/m3,此液体是酒精。
(2)已知密封的是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一个月后,液体体积明显减小,计算结果表明,剩余液体都是酒精,据此可以得到:
①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较好的透水性,烧杯内部的水全部蒸发;
②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水虽然蒸发了,但酒精的质量没有变化。
7、(2013浙江)材料一: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材料二: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能反映微小变化的电流表,通过导线与螺旋线圈串联成闭合电路,并将螺旋线圈和电流表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连的房间,如图。他将一个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同时跑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进行多次实验,他都没有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材料三: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的时候,发现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了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1)进行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分别用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放置一根导线。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发生明显偏转的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
(2)科拉顿、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相继进行如材料所说的实验研究,是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猜想。
(3)科拉顿的实验中,_______(选填“已经”或“没有”)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要使他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你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2)磁能产生电;(3)已经。将电流表等器材置于同一房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