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1 09:17:0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2019七上·阳高月考)把等高线与其相对应的地形部分用线连起来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a.鞍部
等高线重合     b.山谷
等高线稀疏     c.陡崖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谷     d.缓坡
2.(2019七上·黑龙江期中)表示地形的地图有   、分层设色地形图。
3.(2019七上·简阳期中)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   线。
4.(2019七上·吉林期中)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其中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形叫   。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叫   。
5.(2019七上·海港期中)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   、    、   和 盆地五种。
二、单选题
(2021七上·岚皋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③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
A.鞍部 B.陡崖 C.山谷 D.山脊
7.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可扩大驾驶员视野。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需要安装凸面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七上·济宁期末)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甲村与乙村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50米 B.450米 C.550米 D.650米
9.图中ABCD四处最有可能发育河流是(  )
A.A B.B C.C D.D
10.读图可知,该地区地形主要以(  )为主。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11.(2021七上·集贤期末)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高原 B.海洋 C.平原 D.盆地
12.(2021七上·建华期末)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地形平面图
(2021七上·汝南期末)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等高距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14.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下列四个山体部位中,易发生山洪的是(  )
A.A处 B.BC处 C.EF处 D.G处
15.甲山顶的气温为13.2℃,则乙山顶的气温约是(  )
A.12℃ B.12.6℃ C.13.8℃ D.14.4℃
(2021七上·乐昌期末)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199米,下图示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四条雪道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滑雪道终点的海拔最有可能是(  )
A.1300米 B.1314米 C.1266米 D.2199米
17.图示区域所在地形是(  )
A.丘陵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18.沿丁雪道滑行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再向北 B.先向西,再向南
C.先向南,再向西 D.先向北,再向东
(2021七上·鞍山期末)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谷
B.乙为山峰
C.该地为丘陵地区
D.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大于500米
20. ①②③④中,不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 关于丙、丁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丙村交通更为便利 B.丙村水源更为丰富
C.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 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
22.(2021七上·东洲期末)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两者相对高度是(  )
A.19882.86米 B.2186.86米 C.19882.86米 D.9882.86米
(2021七上·昭阳期末)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以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成为云南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读“和顺古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根据“和顺古镇示意图”,不能做到的是(  )
A.找到中天寺
B.规划游览和顺古镇路线
C.估算从图书馆到元龙阁的距离
D.判断陷河湿地在古镇的大致方位
24.从昭阳区到腾冲和顺古镇自驾游可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导航和授时,北斗导航地图属于(  )
A.地形图 B.电子地图 C.人口分布图 D.气候分布图
25.昭阳区境内最高点大山包乡独石包包,海拔为3364米;最低处是大寨子乡茅坡,海拔494米,昭阳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相差(  )
A.2870米 B.3658米 C.3550米 D.无法计算
26.(2021七上·昭阳期末)2021年国庆,小明一家外出旅游,途中小明画了一张地形素描。图中所绘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平原
(2021七上·贵州期末)小强爸爸准备利用寒假带儿子到南方某地去旅游,小强听了很兴奋。有一定地理知识的爸爸拿出一张等高线图对小强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到时我们可要注意……”接着,说明了安全事项,顺便帮小强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小强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请你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小强爸爸强调图中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希望小强上山时要特别当心。请你判断陡崖在哪个地方(  )
A.B地 B.C地 C.D地 D.E地
28.小强爸爸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你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海拔高度可能是(  )
A.358米 B.458米 C.558米 D.658米
29.(2021七上·揭西期末)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  )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沧海桑田 D.地壳运动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风景区位于乙山的南坡,该图的指向标是(  )
A. B. C. D.
31. 若从图中风景区到最高峰修建索道,其水平直线距离约为(  )
A.100米 B.300米 C.200米 D.400米
32. 甲村落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坡
(2021七上·北流期末) 几位野外考察爱好者到某地区考察,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该地图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为(  )
A.0.5km B.5km C.50km D.500km
34. 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A.由南流向北 B.由南流向北
C.由西南流向东北 D.由东北流向西南
35. ①所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山顶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37. 图中④地的海拔为(  )
A.小于200米 B.200-500米 C.大于500米 D.海平面以下
三、综合题
38.(2021七上·鲁甸期末)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发源的地形部位是   ,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2)据图估算,A、B两座山峰海拔较高的是   山峰,该山峰的海拔高度在   米之间。
(3)若测得图中C地的气温为23.5℃,在只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前提下,D地的气温大约为   ℃。
(4)从纬度的划分来看,图示地区位于   (低或中或高)纬度地带。
39.(2021七上·济宁期末)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字母B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据图判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   方向。
(4)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   ,②③河段中流速较快的是   。
(5)图中几个村落中发展条件最优越的是   。
40.(2019七上·德惠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D   。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   地气温更高。
(3)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   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他发现了一条如图中由   (方向)流向   (方向)的小溪。
41.(2021七上·丹东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比例尺为   式比例尺。请把它转化成文字式比例尺:   。
(2)图中A表示   (山体部位),虚线①表示   (山体部位)
(3)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4)图中C点在B点的   方向,该山区的风向是   。
(5)如果该山区有河流发育,其应位于图中虚线   处。(填序号)
42.(2021七上·岚皋期末)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山区的野外实习。下图是该山区局部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和该山区某观测点记录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2)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   处;同学们在观察②③河段时,发现③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②河段的快,原因是   。
(3)甲村和附近城镇要修建一座自来水厂,镇长请同学们给出选址建议。同学们根据地理知识,建议自来水厂应该修建在②和④两处中的   处。
(4)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为   。
43.(2021七上·营口期末)某地理探究小组搜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利用其进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参与到活动中。回答问题。
(1)第一步:了解居民点情况
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王庄和张庄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千米。
(2)第二步:判断区域地形
凤凰山和圆顶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陈庄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3)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本图所示地区应该属于   。
(4)第三步:判断区域水文特征
甲河大致流向是   ,   庄附近可能有瀑布景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c;d;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等高线稀疏,为缓坡;等高线密集,为陡坡;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点评】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等高线地形图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地形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点评】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3.【答案】海拔;等高线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点评】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4.【答案】丘陵;盆地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较大,坡度和缓;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盆地四周高,中部平坦.
5.【答案】山地;丘陵;高原;平原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陆地的基本五种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点评】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高原,平原是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丘陵海拔一般大于200米小于500米;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答案】6.C
7.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6.③所地的部位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正确,D错误;鞍部是两座山峰之间相对低平的地方,A错误;陡崖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B错误;故选C。
7.读图可知,丁地为山脊地形,道路受到山脊的阻挡无法看到对向车辆,因此需要安装凸面镜以增加视野。D正确,故选D。
【答案】8.C
9.B
10.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8.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甲村的海拔是在100米以下,乙村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500米至600米,但不能等于500米或600米,故选C。
9.河流往往形成于山谷之中,图中A、B、C、D四个点中,A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B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山谷线为集水线,最有可能形成河流;C处位于山坡,相对于山谷形成河流的可能性较低;D处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顶地形,故选B。
10.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等高数值较大(大部分大于500米),且等高线密集,是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山地;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高原是内部平坦、周围陡峭,故选C。
11.【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白色表示被冰雪覆盖的部分,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12.【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以上四种地图中,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哪里高、哪里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不能直观看出高低起伏状况,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答案】13.B
14.C
15.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3.等高距是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读图可知,该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200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4.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四个山体部位中,E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发生山洪,C正确。A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A错误;B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是分水岭,B错误;G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C。
15.甲山顶的海拔为1150米,乙山顶的海拔为1350米,两者高差200米,海拔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故乙处的气温 = 甲处气温-2×0.6℃=13.2℃ -1.2℃=12℃。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6.C
17.B
18.C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6.由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100米,即等高距是100米,所以滑雪道的终点海拔是在1200米以上,1300米以下,故答案为:C。
17.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是陆地地形中的山地,故答案为:B。
18.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以看出,丁雪道滑行的方向是先向南再向西,故答案为:C。
【答案】19.B
20.A
21.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9.甲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脊,故A错误。乙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故B正确。该地区地形崎岖,且海拔高于500米,为山地,故C错误。图中的等高距为500米,甲地海拔高度为20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为2000米~2500米之间,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2000米~2500米) -2000,两地的相对高度在0~500米之间,不会大于500米,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0.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处不能形成河流,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1.丙村位于盆地中,丁村处位于盆地以外,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比丙处更便利,故A错误。丁村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丁村水源更为丰富,故B错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故C正确。丙村位于山谷附近,可能发生滑坡灾害,丁村距离山谷较远,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2.【答案】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的海拔相减,如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1034-(-8848.86)=19882.86米,故答案为:C。
【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答案】23.C
24.B
25.A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比例尺;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电子地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地图家族的新宠儿,它具有许多神奇的功能,可任意缩放,可定位搜索,可导航……,如百度地图、谷歌地图、车载导航都属于电子地图。
(3)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3.读图可知,根据图例可以找到中天寺,规划游览和顺古镇路线;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可以判断陷河湿地在古镇的大致方位。图中没有比例尺,无法估算从图书馆到元龙阁的距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4.北斗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5.根据题意可知, 昭阳区境内最高点海拔为3364米,最低处海拔494米,因此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相差3364-494=2870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6.【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地形素描图反映该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应该是山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答案】27.C
28.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7.根据等高线形态可以判定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地海拔最高点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读图可知,图中D地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属于陡崖,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图中A是山顶,B是山脊,C是山谷,E是鞍部。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28.根据图中山顶符号和地形特征可以判断,A是山顶部位。由图中相邻的等高线数据可知,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离A最近的等高线的海拔是400米,所以,山顶A的海拔应该在400-500米之间。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9.【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B正确;不能显示海陆分布、沧海桑田和地壳运动,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可以更好地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
【答案】30.B
31.A
32.A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2)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3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由题干图中风景区位于乙山的南坡,结合风景区图例,则乙山位于风景区的北方,故指向标的箭头应该指向乙山(即图中左方),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1.读图可知,此图等高距100米,乙山峰为最高峰。该图的比例尺为1:5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经过测量可知山峰乙到风景区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因此实地距离=250=100米,故答案为:A。
32.读图可知,甲村落所处区域有河流流经,地势较低,而村落南北两侧地势高,所以甲村落所处的地形部位是为山谷,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3.A
34.C
35.D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3.根据图上1:50000的比例尺,得出图上1cm代表实际50000cm,化算单位可得图上1cm代表实际0.5km。故答案为:A。
34.根据图中方向,可建立如上图坐标系,先确定图上方位;河流流经区域是谷地,谷地等高线凸向高处,所以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流程长的为干流,故干流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答案选C。
35.①处等高线重叠,并且有陡崖符号,故应该为陡崖,答案选D。
【答案】36.D
37.A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
平原:海拔较低,小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大于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海拔在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36.读图可知,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③处海拔500米以下,有坡度,但是地势较缓和,是丘陵,④处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D正确。故答案为:D。
37.读图可知,图中④处的地形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A正确。③处海拔在200-500米,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海平面以下低于0米,B、C、D错误。故答案为:A。
38.【答案】(1)山谷;自西北向东南流
(2)B;600~700
(3)21.1
(4)中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河流发源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明该处是山谷。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结合“水往低处流”的生活常识可知,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2)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据此可推知,A山峰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间,B山峰海拔在600米——700米之间,所以B山峰海拔较高。
(3)C地的海拔为100米,D地的海拔为500米,两地海拔相差500米-100米=400米。在山地和丘陵,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已知C地的气温是23.5℃,可推知D地的气温约为23.5℃-400÷100×0.6℃=21.1℃。
(4)对于纬度,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据图可知,图示地区纬度在40°N左右,属于中纬度地带。
【点评】(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39.【答案】(1)山峰(或山顶);山脊
(2)30
(3)东北
(4)自北向南;②
(5)小康村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海拔630米,所示的山体部位是山顶,字母B处等高线弯曲处指向低海拔处,可判断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山脊。
(2)读图可知,A处海拔是630米,B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点的相对高度是630-600=30米。
(3)根据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东北方向。
(4)由第3题分析可知,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自北向南,由于②处等高线比③处密集,所以②流速较快。
(5)读图可知,小康村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便于城市的发展。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0.【答案】(1)山峰;陡崖;山脊
(2)570;D
(3)2
(4)西北;东南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A山顶;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B陡崖;等高线向海拔低出处凸为D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是形成河流的地方。
(2)A处的海拔是670米,D处的海拔是10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670-100=570米;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两地相差570米,则相差3.42℃,D的气温高。
(3)依据指向标指向北方,C位于D的西北方向,图上的比例尺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CD相距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应该是2千米。
(4)据图可知,该地图为有指向标地图,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故发现小溪是由西北流向东南。
【点评】(1)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海拔是相对于海平面的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高度。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3)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41.【答案】(1)数字;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山峰;山脊
(3)350
(4)东北;由西向东(西风)
(5)②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用分数或数字比例的形式表示的比例尺叫数字比例尺;在地图上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转化)就是文字比例尺。图中的比例尺是用数字比例的形式表示,是数字比例尺,把它转化为文字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图中A点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虚线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3)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因此B点的海拔是450米,C点海拔100米,则B、C之间的相对高度是450米-100米=350米。
(4)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可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判断,C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同样的,可以判断该处的风向是自西向东吹。
(5)由图可知,图中②处等高线朝海拔高处凸,说明此处为山谷地区,高山里的山谷容易发育成河流,一般的高山断层多,水在山谷和断层的地方集合后再往更低的地方流去,从而慢慢的形成河流。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2.【答案】(1)陡崖;山脊
(2)①;③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速度快
(3)②
(4)平原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B位于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
(2)读图中指向标可知,①③⑤三处中位于甲村东北部的是①和⑤,⑤的海拔200米以下,①的海拔200-300米,而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海拔280米,所以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①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读图可知,③处比②处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所以河流流速较快。
(3)读图可知,②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高于甲地,④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要建自来水厂应该选在②地。
(4)读图可知,甲所在地区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3.【答案】(1)5
(2)65;山脊
(3)山地
(4)自东向西;王庄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该图比例尺为1:200000,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5千米。
(2)由图可知,凤凰山的海拔是1160米,圆顶山的海拔是1095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160-1095=65米;陈庄所处的位置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
(3)陆地上的五种地形类型中,图中所示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是山地地形。
(4)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可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箭头指向正北,可以看出,甲河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王庄附近有瀑布景观,因为附近有陡崖地形,且有河流流经。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2019七上·阳高月考)把等高线与其相对应的地形部分用线连起来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a.鞍部
等高线重合     b.山谷
等高线稀疏     c.陡崖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谷     d.缓坡
【答案】b;c;d;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等高线稀疏,为缓坡;等高线密集,为陡坡;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点评】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进行分析解答。
2.(2019七上·黑龙江期中)表示地形的地图有   、分层设色地形图。
【答案】等高线地形图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地形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点评】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3.(2019七上·简阳期中)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   线。
【答案】海拔;等高线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点评】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4.(2019七上·吉林期中)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其中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形叫   。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叫   。
【答案】丘陵;盆地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较大,坡度和缓;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盆地四周高,中部平坦.
5.(2019七上·海港期中)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   、    、   和 盆地五种。
【答案】山地;丘陵;高原;平原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陆地的基本五种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点评】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高原,平原是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丘陵海拔一般大于200米小于500米;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二、单选题
(2021七上·岚皋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③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
A.鞍部 B.陡崖 C.山谷 D.山脊
7.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可扩大驾驶员视野。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需要安装凸面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6.C
7.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6.③所地的部位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正确,D错误;鞍部是两座山峰之间相对低平的地方,A错误;陡崖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B错误;故选C。
7.读图可知,丁地为山脊地形,道路受到山脊的阻挡无法看到对向车辆,因此需要安装凸面镜以增加视野。D正确,故选D。
(2021七上·济宁期末)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甲村与乙村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50米 B.450米 C.550米 D.650米
9.图中ABCD四处最有可能发育河流是(  )
A.A B.B C.C D.D
10.读图可知,该地区地形主要以(  )为主。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答案】8.C
9.B
10.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8.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甲村的海拔是在100米以下,乙村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500米至600米,但不能等于500米或600米,故选C。
9.河流往往形成于山谷之中,图中A、B、C、D四个点中,A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B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山谷线为集水线,最有可能形成河流;C处位于山坡,相对于山谷形成河流的可能性较低;D处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顶地形,故选B。
10.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等高数值较大(大部分大于500米),且等高线密集,是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山地;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高原是内部平坦、周围陡峭,故选C。
11.(2021七上·集贤期末)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高原 B.海洋 C.平原 D.盆地
【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白色表示被冰雪覆盖的部分,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12.(2021七上·建华期末)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地形平面图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以上四种地图中,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哪里高、哪里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不能直观看出高低起伏状况,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2021七上·汝南期末)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等高距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14.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下列四个山体部位中,易发生山洪的是(  )
A.A处 B.BC处 C.EF处 D.G处
15.甲山顶的气温为13.2℃,则乙山顶的气温约是(  )
A.12℃ B.12.6℃ C.13.8℃ D.14.4℃
【答案】13.B
14.C
15.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3.等高距是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读图可知,该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200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4.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四个山体部位中,E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发生山洪,C正确。A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A错误;B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是分水岭,B错误;G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C。
15.甲山顶的海拔为1150米,乙山顶的海拔为1350米,两者高差200米,海拔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故乙处的气温 = 甲处气温-2×0.6℃=13.2℃ -1.2℃=12℃。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七上·乐昌期末)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199米,下图示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四条雪道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滑雪道终点的海拔最有可能是(  )
A.1300米 B.1314米 C.1266米 D.2199米
17.图示区域所在地形是(  )
A.丘陵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18.沿丁雪道滑行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再向北 B.先向西,再向南
C.先向南,再向西 D.先向北,再向东
【答案】16.C
17.B
18.C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6.由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100米,即等高距是100米,所以滑雪道的终点海拔是在1200米以上,1300米以下,故答案为:C。
17.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是陆地地形中的山地,故答案为:B。
18.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以看出,丁雪道滑行的方向是先向南再向西,故答案为:C。
(2021七上·鞍山期末)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谷
B.乙为山峰
C.该地为丘陵地区
D.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大于500米
20. ①②③④中,不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 关于丙、丁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丙村交通更为便利 B.丙村水源更为丰富
C.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 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
【答案】19.B
20.A
21.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9.甲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脊,故A错误。乙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故B正确。该地区地形崎岖,且海拔高于500米,为山地,故C错误。图中的等高距为500米,甲地海拔高度为20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为2000米~2500米之间,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2000米~2500米) -2000,两地的相对高度在0~500米之间,不会大于500米,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0.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处不能形成河流,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1.丙村位于盆地中,丁村处位于盆地以外,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比丙处更便利,故A错误。丁村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丁村水源更为丰富,故B错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故C正确。丙村位于山谷附近,可能发生滑坡灾害,丁村距离山谷较远,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2.(2021七上·东洲期末)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两者相对高度是(  )
A.19882.86米 B.2186.86米 C.19882.86米 D.9882.86米
【答案】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的海拔相减,如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1034-(-8848.86)=19882.86米,故答案为:C。
【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021七上·昭阳期末)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以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成为云南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读“和顺古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根据“和顺古镇示意图”,不能做到的是(  )
A.找到中天寺
B.规划游览和顺古镇路线
C.估算从图书馆到元龙阁的距离
D.判断陷河湿地在古镇的大致方位
24.从昭阳区到腾冲和顺古镇自驾游可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导航和授时,北斗导航地图属于(  )
A.地形图 B.电子地图 C.人口分布图 D.气候分布图
25.昭阳区境内最高点大山包乡独石包包,海拔为3364米;最低处是大寨子乡茅坡,海拔494米,昭阳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相差(  )
A.2870米 B.3658米 C.3550米 D.无法计算
【答案】23.C
24.B
25.A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比例尺;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电子地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地图家族的新宠儿,它具有许多神奇的功能,可任意缩放,可定位搜索,可导航……,如百度地图、谷歌地图、车载导航都属于电子地图。
(3)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3.读图可知,根据图例可以找到中天寺,规划游览和顺古镇路线;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可以判断陷河湿地在古镇的大致方位。图中没有比例尺,无法估算从图书馆到元龙阁的距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4.北斗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5.根据题意可知, 昭阳区境内最高点海拔为3364米,最低处海拔494米,因此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相差3364-494=2870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6.(2021七上·昭阳期末)2021年国庆,小明一家外出旅游,途中小明画了一张地形素描。图中所绘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平原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地形素描图反映该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应该是山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2021七上·贵州期末)小强爸爸准备利用寒假带儿子到南方某地去旅游,小强听了很兴奋。有一定地理知识的爸爸拿出一张等高线图对小强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到时我们可要注意……”接着,说明了安全事项,顺便帮小强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小强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请你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小强爸爸强调图中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希望小强上山时要特别当心。请你判断陡崖在哪个地方(  )
A.B地 B.C地 C.D地 D.E地
28.小强爸爸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你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海拔高度可能是(  )
A.358米 B.458米 C.558米 D.658米
【答案】27.C
28.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7.根据等高线形态可以判定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地海拔最高点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读图可知,图中D地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属于陡崖,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图中A是山顶,B是山脊,C是山谷,E是鞍部。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28.根据图中山顶符号和地形特征可以判断,A是山顶部位。由图中相邻的等高线数据可知,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离A最近的等高线的海拔是400米,所以,山顶A的海拔应该在400-500米之间。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9.(2021七上·揭西期末)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  )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沧海桑田 D.地壳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B正确;不能显示海陆分布、沧海桑田和地壳运动,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可以更好地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风景区位于乙山的南坡,该图的指向标是(  )
A. B. C. D.
31. 若从图中风景区到最高峰修建索道,其水平直线距离约为(  )
A.100米 B.300米 C.200米 D.400米
32. 甲村落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坡
【答案】30.B
31.A
32.A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2)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3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由题干图中风景区位于乙山的南坡,结合风景区图例,则乙山位于风景区的北方,故指向标的箭头应该指向乙山(即图中左方),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1.读图可知,此图等高距100米,乙山峰为最高峰。该图的比例尺为1:5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经过测量可知山峰乙到风景区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因此实地距离=250=100米,故答案为:A。
32.读图可知,甲村落所处区域有河流流经,地势较低,而村落南北两侧地势高,所以甲村落所处的地形部位是为山谷,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七上·北流期末) 几位野外考察爱好者到某地区考察,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该地图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为(  )
A.0.5km B.5km C.50km D.500km
34. 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A.由南流向北 B.由南流向北
C.由西南流向东北 D.由东北流向西南
35. ①所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山顶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答案】33.A
34.C
35.D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3.根据图上1:50000的比例尺,得出图上1cm代表实际50000cm,化算单位可得图上1cm代表实际0.5km。故答案为:A。
34.根据图中方向,可建立如上图坐标系,先确定图上方位;河流流经区域是谷地,谷地等高线凸向高处,所以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流程长的为干流,故干流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答案选C。
35.①处等高线重叠,并且有陡崖符号,故应该为陡崖,答案选D。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37. 图中④地的海拔为(  )
A.小于200米 B.200-500米 C.大于500米 D.海平面以下
【答案】36.D
37.A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
平原:海拔较低,小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大于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海拔在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36.读图可知,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③处海拔500米以下,有坡度,但是地势较缓和,是丘陵,④处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D正确。故答案为:D。
37.读图可知,图中④处的地形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A正确。③处海拔在200-500米,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海平面以下低于0米,B、C、D错误。故答案为:A。
三、综合题
38.(2021七上·鲁甸期末)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发源的地形部位是   ,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2)据图估算,A、B两座山峰海拔较高的是   山峰,该山峰的海拔高度在   米之间。
(3)若测得图中C地的气温为23.5℃,在只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前提下,D地的气温大约为   ℃。
(4)从纬度的划分来看,图示地区位于   (低或中或高)纬度地带。
【答案】(1)山谷;自西北向东南流
(2)B;600~700
(3)21.1
(4)中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河流发源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明该处是山谷。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结合“水往低处流”的生活常识可知,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2)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据此可推知,A山峰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间,B山峰海拔在600米——700米之间,所以B山峰海拔较高。
(3)C地的海拔为100米,D地的海拔为500米,两地海拔相差500米-100米=400米。在山地和丘陵,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已知C地的气温是23.5℃,可推知D地的气温约为23.5℃-400÷100×0.6℃=21.1℃。
(4)对于纬度,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据图可知,图示地区纬度在40°N左右,属于中纬度地带。
【点评】(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39.(2021七上·济宁期末)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字母B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据图判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   方向。
(4)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   ,②③河段中流速较快的是   。
(5)图中几个村落中发展条件最优越的是   。
【答案】(1)山峰(或山顶);山脊
(2)30
(3)东北
(4)自北向南;②
(5)小康村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海拔630米,所示的山体部位是山顶,字母B处等高线弯曲处指向低海拔处,可判断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山脊。
(2)读图可知,A处海拔是630米,B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点的相对高度是630-600=30米。
(3)根据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东北方向。
(4)由第3题分析可知,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自北向南,由于②处等高线比③处密集,所以②流速较快。
(5)读图可知,小康村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便于城市的发展。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0.(2019七上·德惠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D   。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   地气温更高。
(3)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   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他发现了一条如图中由   (方向)流向   (方向)的小溪。
【答案】(1)山峰;陡崖;山脊
(2)570;D
(3)2
(4)西北;东南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A山顶;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B陡崖;等高线向海拔低出处凸为D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是形成河流的地方。
(2)A处的海拔是670米,D处的海拔是10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670-100=570米;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两地相差570米,则相差3.42℃,D的气温高。
(3)依据指向标指向北方,C位于D的西北方向,图上的比例尺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CD相距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应该是2千米。
(4)据图可知,该地图为有指向标地图,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故发现小溪是由西北流向东南。
【点评】(1)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海拔是相对于海平面的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高度。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3)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41.(2021七上·丹东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比例尺为   式比例尺。请把它转化成文字式比例尺:   。
(2)图中A表示   (山体部位),虚线①表示   (山体部位)
(3)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4)图中C点在B点的   方向,该山区的风向是   。
(5)如果该山区有河流发育,其应位于图中虚线   处。(填序号)
【答案】(1)数字;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山峰;山脊
(3)350
(4)东北;由西向东(西风)
(5)②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用分数或数字比例的形式表示的比例尺叫数字比例尺;在地图上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转化)就是文字比例尺。图中的比例尺是用数字比例的形式表示,是数字比例尺,把它转化为文字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图中A点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虚线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3)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因此B点的海拔是450米,C点海拔100米,则B、C之间的相对高度是450米-100米=350米。
(4)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可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判断,C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同样的,可以判断该处的风向是自西向东吹。
(5)由图可知,图中②处等高线朝海拔高处凸,说明此处为山谷地区,高山里的山谷容易发育成河流,一般的高山断层多,水在山谷和断层的地方集合后再往更低的地方流去,从而慢慢的形成河流。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2.(2021七上·岚皋期末)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山区的野外实习。下图是该山区局部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和该山区某观测点记录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2)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   处;同学们在观察②③河段时,发现③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②河段的快,原因是   。
(3)甲村和附近城镇要修建一座自来水厂,镇长请同学们给出选址建议。同学们根据地理知识,建议自来水厂应该修建在②和④两处中的   处。
(4)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为   。
【答案】(1)陡崖;山脊
(2)①;③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速度快
(3)②
(4)平原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B位于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
(2)读图中指向标可知,①③⑤三处中位于甲村东北部的是①和⑤,⑤的海拔200米以下,①的海拔200-300米,而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海拔280米,所以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①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读图可知,③处比②处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所以河流流速较快。
(3)读图可知,②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高于甲地,④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要建自来水厂应该选在②地。
(4)读图可知,甲所在地区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3.(2021七上·营口期末)某地理探究小组搜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利用其进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参与到活动中。回答问题。
(1)第一步:了解居民点情况
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王庄和张庄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千米。
(2)第二步:判断区域地形
凤凰山和圆顶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陈庄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3)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本图所示地区应该属于   。
(4)第三步:判断区域水文特征
甲河大致流向是   ,   庄附近可能有瀑布景观。
【答案】(1)5
(2)65;山脊
(3)山地
(4)自东向西;王庄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该图比例尺为1:200000,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5千米。
(2)由图可知,凤凰山的海拔是1160米,圆顶山的海拔是1095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160-1095=65米;陈庄所处的位置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
(3)陆地上的五种地形类型中,图中所示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是山地地形。
(4)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可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箭头指向正北,可以看出,甲河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王庄附近有瀑布景观,因为附近有陡崖地形,且有河流流经。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