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课 必 记
课 题 1.5 科学探究 日 期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4、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科学探究是了解科学的基本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需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并有初步体验的实例为载体。结合学生初步具有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认识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如何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怎样收集处理数据,以及如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探究奠定基础。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学策略:引导一一 探索法媒体:课件《科学探究》教学用具:台灯、插座、灯丝烧断的灯泡、灯泡、螺丝刀、磁铁、多个黑盒(内置铁球、苹果或香蕉等)。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引人新课: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曾经在我们脑海中盘旋过,例如:(1)当我们跳起后,不论跳得多高,为什么总是落到地上 (2)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种子会长成参天的大树 (3)我们又是怎样从小小的婴幼儿长到现在的青少年 小结: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思考过,但你有没有研究过?你想知道该如何去研究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一一科学探究。2、了解了“天花和牛痘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科学家所进行的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入自己身边的探究。二、新课探究:(一)介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首先从日常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出示两台灯。问:家里有没有这样的台灯 生:有。问:你们会使用台灯吗 生:会。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台灯的操作。(现象:一盏台灯亮了,另一盏不能亮。)问: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一盏台灯亮了,另一盏不能亮。问:从观察的现象中,你思考到什么问题 生:台灯为什么不亮 问:你认为导致台灯不亮的原因有哪些 生:可能停电了;可能开关坏了;可能导线断了;可能插座末插好;可能灯泡坏了……讨论:(1)原因1:停电,不可能,其余灯都亮着。(2)原因2:电线断了,可能性极小。(3)原因3:可能是插头、开关、灯泡中某一个部位故障。问:在这么多的猜想与假设中,你想先验证哪个假设 为什么 生:灯泡。因为,灯泡可能性最大,检验灯泡最简单;问:我们怎么判断灯泡的好坏 生:(1)观察灯泡。(2)换新灯泡。(3)或将此灯泡换到另一台灯上。请学生演示(怎么检验 )。观察到现象:甲台灯亮了,说明是灯泡坏了。台灯不亮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现在请你说出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1、提出问题:台灯为什么不亮 我们是怎样提出问题的 根据观察,观察到乙台灯不亮,提出问题的发现往往在于仔细地观察。2、建立猜想与假设: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么多的猜想与假设 依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日常生活经验或所学知识越多,越有利于猜想与假设的提出。3、设计实验、收集证据、验证假设:我们怎样设计实验的。在实验中你是如何验证假设的。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在观察中收集证据,验证假设。4、得出结论:灯泡坏了。小结,上述过程是我们探究《台灯为什么不亮芦的基本过程,也是我们研究其他问题的一般过程,更是科学家探究科学的一般过程,只不过科学家在探究申比我们更善于发现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能设计更好的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与假设罢了。我们称这个通过发现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后,我们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身边一些有趣的现象 (二)一起探究。1、脚印的探究。问:每天,我们都在行走,都会留下一串串脚印。你是否观察和研究过自己和同学们的脚印 生:没有。问:但有些人却十分关注人们留下的脚印,他们是谁 生:警察在犯罪现场勘察罪犯留下的脚印。问:为什么警察如此关注罪犯留下的脚印 生:可能通过脚印了解罪犯的身高、体重、职业、性别等。问:除了警察,还有哪些人关注人们留下的脚印 生:考古学家测量古代人脚印,希望了解古人的身高、体重、性别等。师:可见脚印可能与人的身高、体重、性别有关。现在我们主要探究: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有什么关系。问:你认为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到底有什么关系 生:脚印长度可能与身高成比例或身高越高,脚印长度越长。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小时候脚印小,长大后脚印大。问:你谅如何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生此姐十实验脸证慢没 。通过测量不同人群的身高和脚印的长度。问:测哪些人的脚印长与身高的数据 生:测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重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多测组数据;问:测量时使用哪些测量工具 生:刻度尺和钢卷尺。问:怎么记录这些数据 (表格法和图象法)表格包括哪些内容,使表格记录有何优点 (便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如何再次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通过讨论、交流、另测数据检验等)在台灯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台灯各部分的结构;在我们研究脚印实验中,我们可以直接测量脚印的长度。但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我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如当我们生病发烧时,能否直接观察到病变的器官 不能。这些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问题就家被包裹在盒子里的东西。该如何去探究呢 2、黑盒实验。出示一个盒子。问:首先从这个盒子开始。不打开盒子,该怎么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已有知识了解盒子里装的东西 生:通过实验测量与判断。问:怎么测量与判断 生:摇,感觉物体大小。移,估计物体的形状。吸,判断是否铁制物体……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体验一下。分组实验:进行黑盒探究师:请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了解盒内物体有多大 什么形状 估计是什么材料做的 ……并将操作记录表中,最后阐述自己探究的过程。看看哪组猜得最快、判断得最准确。请学生依据表格,阐述自己探究的基本过程当学生叙述之后,打开盒子,观察盒内物体,检验学生推测的结果。若学生判断错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判断错误 操作步骤是否合理了有没有更好、更接近被推测物体的方法进行探究 (分析操作步骤)小结:对黑盒中物体的探究,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中,逐步接近盒中的物体。人们对许多问题的探究也是如此;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究也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中逐渐逼近真理。思考:黑盒是否一定是黑的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问题是黑盒问题 …三、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台灯熄灭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然后通过所学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去探究了脚印和黑盒问题。除了今天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外,在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在自然界中,你还能发现或提出问题吗 你知道该如何去研究吗
轶事记录 由于初一学生对科学探究较为陌生,生活经验十分有限,思考能力和注意力都有待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叙述"电灯为什么会熄灭芦的探究,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产生直接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引人学生较为熟悉的"台灯为什么不能发光芦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的意义;认识同学问合作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对于脚印的了解,学生更多地是来自课本和影视的知识,属于司接经验。在课堂中可通过展示自己的脚印,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
第1页 共4页1.4 科学测量
课 题 1.4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日 期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2、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重点难点分析 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 2、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改变平时使用刻度尺时的一些错误的习惯,从课件规范的看从而掌握读数的方法,然后慢慢的渗透测量一些特殊物体的方法。 这里面,一些测量的技巧是重点,可让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一个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课件,避免了老师在讲堂上师范学生看不清楚的问题。找了一些特殊物体的特殊的测量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测量工具,让他们课后进行教室的测量,包括教室的门窗,课桌椅,甚至电视等等课前准备好各种尺和做测量体积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物品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测量的重要性: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测量,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测量呢?(学生回答) 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 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 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 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长度判断可靠吗?(个人有差异,上面两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二、长度单位: 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7米)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纳米技术:纳米衣服,纳米洗衣机等等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 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 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 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 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 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 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 1、测量工具的选择: 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演示各种尺),除了尺,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声纳、电磁波、激光等等P12 2、测量方法:(P12讨论) 测厚度,可以先测量n张纸的厚度,然后测得的值L再除以n,从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为L/n(n>50,越厚越准确);测钢笔杆的直径,可以看课件的演示,方法有两种。(注意多测几组,因为直径不规则) 课后思考讨论,有合理方案的下节实验课去做五、现实生活中体积的印象: 让学生回答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体积,小的用(ml)表示:如洗发水、可乐、牛奶等,大的用(L)表示:如集装箱、饮水机的水桶等。 比较买洗发水的时候,买大点的合算还是小点的合算。六、体积的常用单位: 一般液态商品都用mL做单位,大点的用L来表示。 对于固体,体积单位用立方米(m3)表示,1立方米=一个边长为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小的用立方厘米表示;1立方米=?立方厘米(两者比较是什么概念) 我们规定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七、体积的测量(液体、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1、对于规则的固体,我们可以用前面学的知识,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算出它的体积,如长方体,圆柱体。 2、但液体和不规则物体,如果不标明刻度,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用尺量出,这时候就要借助另一个常用的工具——量筒。 (1)量筒的使用,测液体体积(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凸液面提及一下) 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叫学生读数。 可以叫高点,矮点的不同的同学上来读数,然后在黑板上进行比较,有差异比较寻找原因,指出并纠正错误。(估读) (2)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把物体放入量筒,看水面上升了多少,然后叫学生上来读数 注意:不要把水溅出;思考:(1)如果量筒的水是满的,我们可不可以根据排出水的体积来测物体体积? (2)我们不知道一个杯子里水的体积,但我们有一个量筒,我该怎么测? (3)给一个小圆柱,先用尺测体积,再用排水法测,比较两者结果。八、课堂练习:第6题留到课后做九、课后练习:作业本 第3节;预习明天的实验。
轶事记录
课后反思
1.4 温度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温度计的制作
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方法:探究、学生边活动边讨论
四、教具:烧杯、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导入 演示实验:学生上台来体验并进行描述,引出温度含义。 学生描述测体温 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过渡到新课。
提问: 温度是表示什么的量?(得出温度定义)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大可靠。在同一室温下,用手去摸大理石,感觉有点凉;去摸毛衣和棉被,会感觉暖和。所以不能凭人的感觉去判断温度,那如何才能准确的测量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观看同学做实验。仪器:温度计 有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实践中体验。
温度计的构造和特点 让学生结合温度计和课本上图1—34说出温度计的构造,教师强调观察的顺序(由内到外,由上到下?)温度计上刻度的单位?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正确的读法?25℃、—20℃0℃、100℃、—50℃,学会比较—20℃和—50℃、—50℃和25℃、25℃和50℃的大小。温度的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温度计:水银、酒精温度计等但每一温度计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生观察,回答:内有很细的玻璃管、玻璃泡(它们内的液体相连),外面有刻度。℃学生练习温度的读法错误的读法:摄氏25度、负25度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温度计的原理 让学生用手捏住温度计使它升温,放手使之降温,引导同学们思考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长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老师评点和鼓励。 学生探讨温度计的原理,提出猜想: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自主发现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温度计的 刻度由来 设计方案:如何自己制备温度计。(让学生完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那50℃如何刻度呢?1℃如何刻度呢?引导学生找到刻度的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形成正确的观点。在0℃与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1℃,50℃在0℃和100℃的中间。
温度计的使用 阅读课文,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师和学生边做实验边讲解。能否拿这个温度计去测火焰的温度?能否拿这个温度计去北极测?说明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不能拿出温度计视线要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时间问题) 阅读课文边观看,边操作,测水的温度。 使学生通过体验,认识到学习知识的好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液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十分有限,介绍其他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的遥感能测出海水0.1℃的变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恒星的温度。
总结
作业 回家测量沸水的温度 课后题
教学反思 学生对温度的理解比较容易,因此重点应该放在温度计的表度上,可以设计情节,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一支温度计的表度和制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过程中体验和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在温度计的使用中可以采用错误的例子来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如果将这节课带到实验室中进行教学,或许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第四节 温度的测量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单位;摄氏度
种类: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体温计
正确使用温度计
使用前:观察量程
测量时: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记录时:写上单位
第1页 共7页每 课 必 记
课 题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日 期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
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比如把夹气球的橡皮筋用软夹子代替,同时可以适时的提出潜水艇的概念,说明此原理从小到大都可以利用到。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引入:科学入门 提问: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和技术的区别? 科技又叫科学技术,包括科学和技术二、科学在我们身边: 1、观察各种各样变化着的自然现象(通过课件对P2,3页出现的自然现象进行生动的展示) 火山爆发,地震等用视频呈现 不明飞行物(UFO)、含羞草、间蜂猴、雨后彩虹等等用图片呈现 弯曲的铅笔、人造彩虹等用实验呈现PS:突出变化的 2、提问: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自然现象吗?(同学间可以互相问答) 3、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如果你在研究你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那你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 4、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观察生活,但观察的同时也要动脑筋,不然只能称为发呆。P4思考,然后用下面的实验来证明。请两个同学上来做实验,下面的同学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和金鱼能在水中浮沉的联系,从而小结出他们的原理。P5实验,再请两位同学做,同样下面的同学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此做出假设(注意看清楚实验条件)。 5、在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中,我们的社会不断的进步着。不怕问题多,就怕没有问题,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欢迎大家的提问,来推动彼此教学的共同发展。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交通工具的变化 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问明。(还有书上的几个例子) 3、我国科技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有时间介绍) 四、课堂练习:P7 课堂里做,如果来不及让学生回家去做。五、课后作业:1、作业本第1节第三题的实验做简单的说明:没有铁块可以用橡皮代替,假设是在做实验之前提出的。
轶事记录
课后反思
第1页 共2页每 课 必 记
课 题 1.2走进科学实验室 日 期
教学目标 1、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3、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2、难点: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1、教具:P6 图1-13 、P7图1-14 、P8 图1-15 、放大镜12个、课件用到的2、2、一些网址:可从新浪网的科技频道里找到3、用到的课件,主要是判断,下载地址 http://www.tzsy.cn/subject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常用仪器介绍引入: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可叫学生回答),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资料和证据。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要动手做实验,所以先要熟悉一下实验室的仪器。 1、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和试管刷 (可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使用,指出错误——试管夹如何套试管,为什么?试管的拿法,试管刷顶部毛的用途等)2、停表3、天平和砝码 (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质量测量里再详细介绍)4、电流表电压表 (问学生是否可以在家里用这两个测,注意量程等)5、显微镜 (放手指放大的挂图,发现很多细菌,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6、酒精灯 (叫学生上来点,然后怎么盖灭,可以用手捏灭,由此说明三层火焰的温度)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1、鸡蛋上浮实验仪器介绍: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要用到的一起的用途和名称,要注意哪些情况。思考:放入盐后鸡蛋会怎么样(一般学生都知道),那么我们放糖呢,会怎么样,如果放熟鸡蛋呢,又会怎么样)做实验:叫两位同学上来做,一男一女,男的用玻璃棒搅拌,女的放盐,一般要放比较多的盐,期间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鸡蛋浮起来的原因。(等鸡蛋浮起来的时候,拿着瓶子在班级里逛一圈,让学生记录现象)。然后用另一个烧杯里加糖,自己示范,故意说糖不够,这样蛋就没浮起来。然后让学生回去自己做,然后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让学生回答上浮的原因。(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把鸡蛋放入白醋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同时演示闻白醋的方法)三、判断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前后,让学生知道,不能光凭直觉去判断一个物体。而应该通过实验,比如用尺量书上的线是否直,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证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指纹实验2个人一组,观察自己的指纹,实现可让学生回答大家的指纹是不是都一样。最后有印泥,让学生把指纹映在上面,然后用实物投影仪让大家一起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利用这一点,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可以先让学生举例回答。(007的指纹锁,银行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五、其他测量工具显微镜,已经提到过,再强调卫生,并引出微生物的概念。天文望远镜,哈勃,观察星体等等雷达,红外线遥感,侦察卫星(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做简单的介绍)六、课后练习 作业本第2节 第四题实验一定要去做
轶事记录
课后反思 这节课考虑到学生刚进中学,没有过化学实验的经验,所以,先通过老师的师范和个别学生的动手示范来学习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里。让学生知道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时间比较紧,因为学生的操作有快有慢,所以,用放大镜看指纹这点,可以在以后的实验中去穿插。
第2页 共2页1.3 科学观察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熟悉科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3、知道人的感官对事物判断的局限,知道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可以进行数据的测量。 1、 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 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和准确记录及描述。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观察、准确的记录和描述。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停表、天平和砝码、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药匙、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玻璃皿、放大镜(可让学生自带)等。
药品:食盐、鸡蛋、白醋
[教学手段]
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思路]
1、 通过对图1-12、图1-13的讨论,得出准确判断的方法;
2、 展示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3、 通过演示实验,归纳出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言:同学们,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的神奇之处。展示图1-12:请大家观察问:图中都是直线吗?你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如果学生有困难,可提示用什么方法可确定到底是否弯曲。)展示图1-13:请大家观察问:这两个小动物哪个大?你能用什么方法确定到底哪个大?追问: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两条横的直线是弯曲的呢?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两个等大的小动物不一样大呢?(导入新课)要对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可借助于仪器和工具,还经常需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研究。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和归纳:人的感官可观察事物,但具有局限性,有时会使我们产生错觉。 创设轻松环境,有意识引导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质疑和探究。
二、新课教学1、实验里的仪器展示实验仪器,引导学生观察仪器;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扼要说明下列仪器的使用,若学生熟悉的仪器,让学生介绍。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试管夹—夹持试管等。酒精灯—物质加热的常用热源。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物。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的质量的仪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仪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的仪器。显微镜—可观察微小(如细胞等)的物体。图1-14电子显微镜可观察更微小的物体。介绍观察远处的景物可用望远镜,图1-15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追问:如何利用仪器进行实验和观察呢? 学生观察、初步认识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熟悉实验室里的仪器是观察的第一步,从介绍常用的实验仪器着手,使学生对实验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度。(强调):实验时,实验目的要明确,观察实验现象(和操作方法)要全面、细致,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一:“鸡蛋沉浮”的实验问:你能说出图1-11(展示实物)中各种实验器具的名称和用途吗?步骤:1)、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_____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_______,最后_________。3)把生鸡蛋浸入白醋里,你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归纳:从刚才同学的实验和大家对操作要求的讨论,可见实验操作要规范。实验二:放大镜观察指纹 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在实验中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下面请同学们来完成一个实验。将学生画的指纹投影出,适当的给予评价。让学生知道实验时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听讲 学生回答 学生边观察实验、边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可先让学生猜测,实验操作可让一位学生上台做,其他同学观察操作有无错误。 学生实验:先用眼睛观察自己的指纹,在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并把观察到的指纹画下来。看看别人的指纹与自己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为他人纠正错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的组织、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体会实验操作必须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
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回答、概括。 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应注意及时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的总结。
[板书设计]
§1—2 实验与观察
一、 实验室里的仪器
二、 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实验时:1、明确目的
2、仔细观察
3、规范操作
[教学反思]
这节课考虑到学生刚进中学,没有过化学实验的经验,所以,先通过老师的师范和个别学生的动手示范来学习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里。让学生 知道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时间比较紧,因为学生的操作有快有慢,所以,用放大镜看指纹这点,可以在以后的实验中去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