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一课一练2.1《长征胜利万岁》(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一课一练2.1《长征胜利万岁》(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2 21: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一课一练《长征胜利万岁》
1.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除伤亡了一些同志外,原团参谋长现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同志也壮烈牺牲了。他是在哈达铺整编时由四团调到二大队去的,在此之前,一直在我们四团任参谋长,我们天天生活、战斗在一起。长征途中,他组织司令部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划线句段起什么作用。
我们将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他们还回了信,说八路军这样做,他们很感谢。
自从送走了两个孩子之后,这些年来,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烽烟四起,兵荒马乱,不知两个小姑娘当时是否安全回国了。
3. 10月18日这一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翻过一个小坡,带路的同志指着前面的一个村庄,说那就是吴起镇时,队伍中顿时沸腾起来了!
“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长征胜利万岁》中的这段文字如何描写我军部队到吴起镇的欢乐热烈场面的?有什么作用?
4.阅读《长征胜利万岁》中的这段话,思考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和整个红军一样”?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5.理解下面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吴起镇战斗之后,有一天,我和黄开湘同志由于事先接到通知,要去参加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而这个会为了防止敌机骚扰,确定天一亮就在吴起镇附近开,于是便从驻地骑着马直奔会场。
(《长征胜利万岁》)
6.文章写日军接收到两个小女孩后的回信、美穗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应,从这些内容中,你读出了什么?
7.请赏析《长征胜利万岁》中划横线的句子。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8.请赏析下面《长征胜利万岁》中的句子。
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9.下面文字是《 长征胜利万岁》选段,选文第二段中的描写性文字有什么作用?选文第三段中毛主席的讲话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
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身不由己地打了一个寒噤,但还继续听着毛主席的讲话,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
毛主席这会儿打着手势,说道:“同志们,长征我们胜利了,但是损失也是巨大的,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时有十万人,现在大约只剩下一万人了,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现在中央红军又与陕北红军、陕北人民--起,担负着更艰巨的任务,我们今后要更好地团结--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
听完毛主席的讲话,大家异常兴奋,纷纷表示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办。最后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同志宣布大会休息一下,休息后全体进行盛大会餐。
10.《长征胜利万岁》这篇文章记述事件的线索是什么?好处是什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有很多事件可以回忆,作者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11.她还说,当年参加过正太路作战的日本旧军人再三向她表示,他们对不起中国人民,非常抱歉。我回答说,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日本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见。
今天的美穗子,纯朴善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请赏析文段中聂荣臻的回答和美穗子的话。
12.举例说明本文作者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红军指战员到达陕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13.阅读《长征胜利万岁》,分析这三段内容的深层含义,并概括段落大意。
自从过了哈达铺,我们为了保全和发展自己的力量,迅速北上抗日,一般不和敌人硬打,尤其进入陕北后,更是如此。除非敌人穷追、拦阻,惹怒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给予还击,搬去前进路上的障碍。
然而,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14.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请赏析《长征胜利万岁》中的这段文字。
15.天刚蒙蒙亮,会议开始了。
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彭德怀等同志先后走进会场,会场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同志首先讲话,他说:“同志们,辛苦了!”话音刚落,顿时响起了热烈的口号声。
是的,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格外兴奋。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起,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赏析《长征胜利万岁》选段的语言表达效果。
16.在文章《长征胜利万岁》中,毛主席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评价是怎样的?
“长征万岁!”会场里刹时升起欢呼声。
“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毛主席打断口号声继续说:“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③扩红:扩大红军队伍)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1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8.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例句句式一致,表达一定的观点,要体现正能量。
例句: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19.一直以来,李想同学的语文成绩不太理想。上高中以后,他想改变自己语文学科成绩差的状况,于是决定竞选班里的语文课代表。请你为他拟写一篇简短的竞选词。
要求:①有感染力和说服力;②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③运用设问句;④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⑤不少于200字。
20.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资本主义的两党制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它不能_____________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保障/保证)
②她忍着被_____________的心情,一个一个地打量着这些人。(凌辱/侮辱)
③这本侦探小说,构思新颖_____________,值得一看。(不落窠臼/标新立异)
21.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大文豪鲁迅先生怀着对儿童的爱和希望,翻译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展现出清新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始作俑者。( )
②写诗作文要富有创造,剪裁得体,妙在用心,构思新颖,不落窠臼。( )
③封建社会,皇室内部为争夺王位,祸起萧墙、自相残杀的事情屡见不鲜。( )
④徜徉于世界文化的长廊,呼吸着文明的馨香,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如韬光养晦一般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
⑤小明学习上勤勤恳恳,诲人不倦,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⑥但许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订任何人生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朝秦暮楚,变化不止。( )
⑦他幕天席地,大咧咧地骑坐在红石上,以大盆盛酒,金樽玉爵银桃子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被远远地丢进山谷里。( )
⑧家风家教的唤醒和建设,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而微的措施,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
22.近期,英语学科的调整成为我国高考改革的一大特点。其中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中“提高语文分值、降低英语分值”的内容备受关注。对此,你怎么看?(10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进入到这一大片原始胡杨林里——哪怕是仅只涉足于它的边缘,① 。它具有所有的原始事物共有的那种远避、拒绝的特性。它不想见谁,更不想被人探访和宣传。结果,这些特性反而加强了它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经过长距离奔波的四台汽车已经出现在它的一侧。那些汽车风尘仆仆,撒满了大戈壁的干燥的沙尘。车上的人已经看见了这一片胡杨林,而且感到很近。
终于,四辆汽车进入了胡杨林边缘。要想进入它的腹地似乎是不可能了,不过它的边缘已经足够让人领略。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各种形态,使无语的胡杨仿佛有形有灵,仿佛这些千年、百年的原始胡杨除了不能移动、不能开口说话之外,一切都了然于心。
千年的修炼果然能使树木成精怪么?不然为什么分明在树身之外已然具有了别的生灵的样子?像龙蛇盘踞的,似鹰鹤独立的;还有的像狗熊的背影,有的像骏马的惊立,有的干脆就是一只恐龙、一只海龟、一只鳄鱼、一只巨蜥……当然,还像人,像僧侣入定,像剑客远行,像几个人在一处密谋。
它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给了我们相当广泛的猜测可能性,② ,只不过是“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胡杨。
2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拟人 反问 反复 排比 B.比喻 反问 排比 反复
C.拟人 设问 比喻 排比 D.比喻 设问 反复 排比
2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存在两处语病,请进行针对性修改。
25.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19年6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举行。500多名新闻工作者追循革命先辈的足迹,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重整行装再出发。近年来,多有记者、大学生、社会团体,发起再走长征路活动。根据你对长征的了解,说一说“再走长征路”有哪些意义。
27.选出填入横线上恰当的词语。
①保护川贝母野生资源,提高川贝母质量和产量,野生________(抚育/抚养)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②一想到未来,她既憧憬,又_______,经常一个人在村口________,思考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彷徨/徘徊)
③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______(不堪设想/危如累卵),政权不保,哪里还顾得上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啊!
④侵略军进城后,大肆屠杀无辜百姓,连老人和婴儿也不放过,手段________(惨无人道/惨绝人寰),场面触目惊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暗流涌动。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不管是面对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对中国的疯狂封锁、极限施压,还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抑或是与“台独”等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都需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汇聚万众一心、戮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我们要以行动告诉那些国家、那些势力,“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要让世界知道,“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年前的旋律犹然在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保持“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我们坚信: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2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二千年了。
29.文中划线句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两句歌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请分析这两句歌词的音韵和谐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3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华民族自抗美援朝胜利以后迎来了由贫弱到富强的伟大飞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 “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 “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 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 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3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3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2)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3)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5)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6)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7)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8)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9)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10)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11)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12)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13)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4)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15)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6)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33.写出高中阶段学过的一首毛泽东的诗词____________。
3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紧紧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先回顾历史,分析这次会议得以召开的前提;再立足现在,阐明会议的性质,提出会议中心议题;最后展望未来,着眼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领域的建设工作。
B.本文第二段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C.面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与捣乱活动,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胜利的。
D.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与自信。
35.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解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36.这篇演讲词总体上给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原因之一是它运用了不少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请分析一下第四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37.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篇开幕词,先是进行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这篇开幕词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C.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D.这篇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38.请简要概括本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39.“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由传统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与科技对艺术助力的震撼和艺术对科技批判的震惊相比,科技对于艺术的发威、震慑或制约是一种“含蓄的震慑力”。
现代社会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理性往往有条件转变为主流意识形态。那些脱离科学常识的艺术创意受到科技理性的严肃批判,被当成迷信。在科技理性兴起之后,神话与传说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它们是不可由同行复制并检验的。科技并不是以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力为目标,而是实实在在驾驭自然力。因此,当科技昌明之际,神话就销声匿迹了。与之遭受类似挤压的还有仙妖、魔法、玄幻之类的精神产品。这是现代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艺术历来被视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才能或产品。尽管如此,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不仅是那些需要学徒吃苦耐劳的艺术复制环节逐渐被相对轻松的数码加工所取代,那些需要真人演员通过涉险展示勇气与才华的角色逐渐被数码特效所取代,并且,那些本来仰仗天才、灵感、直觉、顿悟的领域也渐渐为人工智能所蚕食。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由人设计和应用的阶段,虽然在感知、记忆、应对、决策等方面显示出某种与人类智能相似的特征,但既没有自身需要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动机、态度,也没有独立意志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仍然是人类的助手而已。不过,许多人早就预言上述局面发生根本变化的“奇点”。这种质变是否会真的发生,只有历史发展才能回答。
如今,科技与艺术互动的平台已经不限国家,甚至也不限于区域性国家联盟,而是联合国这样的世界性组织。科技交流更多被当成硬实力输出,艺术交流被当成软实力输出,通过艺术展示科技实力(或者通过科技展示艺术实力)则构成了巧实力的一种形态。这类文化产品通常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仅推广了其意识形态,且展示了其科技水准,在精神层面对被输出国家的观众形成了某种震慑。在科技实力的裹挟下,艺术的交往功能可能被扭曲,自由精神可能萎缩,创新创造可能走上歧途,不仅无助于人类形成和巩固命运共同体意识,反而可能加剧当下不同文化与文明、不同民族与种族、不同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的对立和冲突。
科技理性对于艺术感性的制约、人工智能对于艺术角色的取代、科技实力对于艺术精神的裹挟,体现了科技对于艺术的震慑。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博弈对信息时代的社会心理来说堪称举足轻重,值得深入研究。当然,我们希望这种博弈是非零和性质的。
(节选自黄鸣奋《信息时代科学与艺术互动的三种模式》,有删改)
4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创意受到科技理性的批判,神话也在科技昌明时消亡了。
B.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类所扮演的艺术角色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艺术工作者可能因此下岗。
C.巧实力文化产品在精神层面会对被输出国家或地区形成震慑,这有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与维护。
D.目前人工智能还依赖于人根据应用目的进行设计,没有独立意志,但其发展将带来令人担忧的前景。
4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紧扣信息时代这一立论背景,对当下科学与艺术如何良性互动具有现实意义。
B.文章提出科技对于艺术有“含蓄的震慑力”,并从三个层面展开并列式论证。
C.文章第四段连用几个“可能”分析科技裹挟下的艺术命运,表明作者观点的不确定。
D.全文以总分总式结构建构文章,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概述论证并提出希望。
4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技并不以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力为目标,所以随着社会科技水平提升,虚构可能发生事件的科幻作品也会遭到挤压。
B.如果艺术工作者没有将自己转变为掌控人工智能的新型艺术家,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质变或会成真。
C.在科技实力的裹挟下,影片或视频游戏中的高科技炫目镜头,正在某种程度上夺取艺术展示给我们的才华和勇气。
D.科技理性与艺术感性的博弈影响现代社会心理,若这一问题得以重视,这场博弈或可达到合作双赢的理想状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一辈子的“长征”
翟俊杰,这个名字总是与“八一”“军旅”紧密相连,表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电影壮歌《血战台儿庄》,展现三大战役的系列史诗《大决战》,特别是那部有血有肉的恢宏之作《长征》,均出自其手。
三十年来,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沿着百年中国的足迹步步探寻,也书写出属于他自己的“长征”诗篇。
1941年,翟俊杰出生在河南开封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翟俊杰幼时记忆最深的,就是祖父屋里浓郁的书香味。“我到现在依然清晰记得,祖父教我学《岳阳楼记》的情景,他念一句,我背一句,然后逐句讲解,直到如今我仍倒背如流。”
翟俊杰出生之际,父亲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遭遇严刑拷打。
从小发酵的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而传统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则为他日后毅然从军,立志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17岁时他参军成了一名文艺兵。其间他先后经历了两场战争,即1959年的平叛战役和1962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每逢战事,文艺兵们必然挺身而出,赶赴前线,鼓舞士气。
亲历战争,让翟俊杰对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从与杨光远联合执导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先后导演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等作品都深受好评,但最为人称道的,则是翟俊杰“三拍长征”。每一次拍摄,于他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朝圣,而每一次回归历史,他都能以创新求突破,为长征的影像建构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1994年上映的《金沙水拍》,是翟俊杰的第一部长征之作。该片中翟俊杰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将悬念片的元素融入其中,诸多细节的处理让整部影片萦绕着传奇色彩和悲壮氛围。
同时他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置于创作核心。影片中毛泽东形象“有血有肉”。在爱人面前,他真情流露,不加遮掩;面对亲人的遭遇,他忧愁满怀,却顾全大局。不同于主流叙事中的器宇轩昂、指点江山,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尤其在红军陷入险境之际,其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在翟俊杰看来,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
对长征时期毛泽东的形象把握,延续到了翟俊杰的第二部同题材影片《长征》之中。
“长征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它是异常悲壮的。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不被采纳,而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这才有了长征。”
于是,在电影《长征》里,党的内部斗争之严苛,被他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前台。
影片中,长期受到打压和被边缘化的毛泽东,形容憔悴,愤懑忧郁,烟一支接一支地抽,但始终不退让、不妥协,作为革命家的风范由此凸显。
此外,翟俊杰还对电影进行了诗意化的处理,比如在音乐运用上,便首次采用了“声画对立”的手法,以凄美的《十送红军》曲调反衬出惨烈的厮杀场面。
独具匠心的呈现,让“长征”二字的意蕴显得深沉、悲怆。
十年之后的2006年,翟俊杰第三次执导长征题材影片《我的长征》,却不再是以领袖人物为主角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一位十几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来贯穿电影始终。透过王瑞的个人成长史,谱写了一曲普通战士温情与信念兼具的长征之歌。
作为“长征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我的长征》成为凸显翟俊杰个人电影观的最鲜明一笔。
(摘编自《光明日报》)
4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翟俊杰回忆跟祖父学习《岳阳楼记》的内容,是为了表明传统文化对他的熏陶,也正是因为此,为他日后毅然从军,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B.电影《金沙水拍》中,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
C.本文标题《一辈子的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翟俊杰三十年来对中国革命的理解不断深入的征程,也概括了他导演生涯中不断以创新求突破的征程。
D.传记讲求真实性。然而撰写一位艺术家,文笔生动,如“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等语句,增加了文采,但不够平实,与传记写实性的要求不符。
44.翟俊杰在导演军旅题材影片方面情有独钟,这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概括。
4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2020年,自强中学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主题,召开第十六届共青团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并进行换届选举。请以自强中学团委书记的身份,为大会致开幕词,主要介绍会议议程和会议主题,其他内容可以从简或省略。注意写作格式,200字左右。
46.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显示了强大的科技实力,还展示了恒久的文化魅力。如以“长征”命名运载火箭,以“神舟”命名飞船,以“天宫”命名空间站,不仅切合科研项目的特点,还体现出美好的寓意,同时语言简洁,便于理解。我国预计于2020年实施火星探测计划,请你为火星探测器起一个名字,并阐明理由。不超过150字。
47.易错字音。
①( )始作俑者( )作坊
②( )不落窠臼( )大大落落( )丢三落四
③( )垂死挣扎( )挣端
④( )装模作样 模板( )模棱两可
4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拯( )救 井陉( ) 襁( )褓( ) 颠( )簸 惹( )怒
嗬( ) 嘶( ) 彝( ) 瑶( ) 寒噤(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过了哈达铺,我们为了保全和发展自己的力量,迅速北上抗日,一般不和敌人硬打,尤其进入陕北后,更是如此。除非敌人穷追、拦阻,惹怒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给予还击,搬去前进路上的障碍。
然而,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除伤亡了一些同志外,原团参谋长现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同志也壮烈牺牲了。他是在哈达铺整编时由四团调到二大队去的,在此之前,一直在我们四团任参谋长,我们天天生活、战斗在一起。长征途中,他组织司令部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4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马骑兵的尾追和鲁大昌的妄图报复严重影响红军的修整,威胁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基于这些原因,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吴起镇歼灭战役。
B.敌人的骑兵一队接着一队,敌众我寡,中央军委制定了各部各自围歼的战略,我们一纵队四大队独立完成了消灭左侧敌人的任务。
C.这场战役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粉碎了蒋介石的“追剿”计划。
D.二马骑兵对红军围追堵截,其战略意图就是阻止红军进入陕北与刘志丹会合。
50.第一段中说“除非敌人穷追、拦阻,惹怒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给予还击,搬去前进路上的障碍”,为什么
51.吴起镇歼灭战场面精彩而又震撼,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阅读《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回答下面问题。
52.《长征胜利万岁》中是如何描写我军部队到吴起镇的欢乐热烈场面的?有什么作用?
53.请概括《长征胜利万岁》中下面文段写了几件事,有什么作用?
就在我们回击二马(指马鸿逵、马鸿宾)骑兵的同时,军委警卫连、工兵连在左权参谋长的率领下,也拔掉了陕北最反动的地主豪绅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钉子。原来那里有一股反动民团,经常下山来作恶,当地老百姓恨之人骨,这次把他们消灭了之后,附近各县的乡邻全都拍手称快,他们欢天喜地,抬着猪羊来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加高了。
54.《大战中的插曲》文章开头说“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句中的“很有意义”指什么?
55.在《大战中的插曲》中,聂荣臻在统帅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争的间隙,以送还日本小女孩为契机,向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政治工作。那么你认为,在战争中,是军事上的对抗谋略更重要,还是对敌人开展政治宣传更重要?说说理由。
5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老船长
在海上漂泊了半个月的货船慵懒地驶入了台湾海峡,又和风浪斗了一场!甲板被海浪冲刷得湿滑而油亮,空气沉闷而夹杂着浓重的海腥味。老船长西装革履,走出了驾驶室,站在外甲板上眺望。他突然感到自己是站在那条熟悉的过街天桥上,一辆红色夏利的士鸣笛缓缓向他驶近……他兴奋地连连挥手大喊:“停下,我在这儿呢。”几个船员出来惊异地把他扶回休息室。
这一天,货船终于停靠在港口。岸边,她开着红色的夏利早已经等候在那里。她像以前一样,脸上平静地挂着笑容。她轻轻地告诉他们说:“他说过,今年回家陪我。”车子向家的方向飞快地驶去,他说:“前面有船,转舵!”她说:“是,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舵手。”透过车窗,她看见有蔚蓝色的海水从四处漫来。
选文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1.在胜利的喜悦中,作者并没有忘记在长征中付出的代价,以自己对战友李英华的怀念,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深挚情感和绵绵追思。
写长征中最后一仗的意义及代价,以及作者对牺牲战友的情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抓住重要句子所写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然后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内容和情感。
“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这句话写出了长征即将取得胜利,表达了胜利的喜悦之情。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除伤亡了一些同志外,原团参谋长现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同志也壮烈牺牲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写出了我们并没有忘记在长征中所付出的代价,很多同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自己对战友李英华的怀念,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深挚情感和绵绵追思。所以这一段写了长征中最后一役的意义和代价,以及作者对牺牲战友的缅怀之情。
2.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
分析本题划线句段的语境,上文主要交代将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的事件,以及给日军写信的原因和他们回信的情况,对比分析日军的惨无人道和八路军革命的人道主义;下文主要写这一事件几十年后在中日两国引起很大反响,说明向善的人性在两国入民中间是广泛存在的,也充分证明了革命人道主义的力量。由此可见,划线句段内容上强调对送走的两个孩子的关心,在结构上主要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动词“欢叫”“冲”“跑”,形容词“沸腾”“欢乐”“热烈”,形象地描摹出指战员到达吴起镇后的激动场面,照应了标题,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兴高采烈的场面。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属于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中的描写手法。属于场景描写的特点和作用。这是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时要先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然后再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描写的作用。
首先看本段的环境描写的内容和特点,用“沸腾”队伍中顿时沸腾起来了!到吴起镇的激动欢乐场景。尤其是战士们的语言“吴起镇到了!”,大家的动作描写,用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照应了标题《长征胜利万岁》,从结构上说,奠定了全文在长征胜利时我军指战员自豪、自信、坚定、乐观的感情基调。
4.“和整个红军一样”表明红四团是红军的一个缩影,文章以点带面,以红四团指战员的感受表现所有红军指战员的感受。
简要回顾长征的艰难,交代指战员兴奋、激动的缘由。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及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可用以果溯因法,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特点;结构上,是否铺垫或总结,要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概括大意可分层次提取关键信息,最后整合为答案。
“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可见,作者是以自己亲身经历的长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呈现整个红军的的感受,“红四团”就是红军的缩影,“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所有红军的指战员一样,都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激动、兴奋;
“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段话浓缩了一年多来艰难的长征路,可见这次胜利是克服重重困难,付出了牺牲才得到的,因此作者说“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既交代了兴奋激动的缘由,又以反问句深化了情感,从而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红军战士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点睛】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5.承上启下,引出对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的回忆。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重要语段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关键句子的作用,一方面要照应结构,一方面要照应内容(包含情感)。
这段文字,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从结构上讲,承接上文,红军到达吴起镇后经历的战斗,引出下文“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的回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如“为了防止敌机骚扰”“天一亮就在吴起镇附近开”等,突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对长征胜利自豪感。
6.总的来说,日军接收两个小女孩后的回信、美穗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应,都有力地证明了八路军拯救两个日本小女孩这一具有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事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证明了人性中美与善的力量是强大的和超越时空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①日军接收两个小女孩后回信表示感谢,表明日本军人被八路军拯救敌对国家儿童这一行为所折服,日本军人心中尚有感恩之心,也表明了聂荣臻对敌政治工作是有效的。
②美穗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北海道的渔民托她带来一盒干贝,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祝愿”等内容,表明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人民是淳朴和善良的,日本人民是向善、向美的民族,他们心中有着与中国人民友好的渴望和祝愿。
③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知道美穗子被八路军拯救这件事之后的感慨、答谢、致歉与忏悔,表明日本人民是一个有智慧、能自省的民族。他们受日本军阀的蒙蔽,参加侵略战争,同样也是受害者,闪烁着真善美光芒的“插曲”事件,擦去了蒙蔽他们眼睛的尘垢,让他们感受到了人性美好的力量。
7.写战士们的神情和心理,表现战士们高昂的战斗精神。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还要结合具体文章看有无独特的效果。
此处语境主要写战斗之前的部署与准备。划线句是战斗前对战士们的描写,“眼睛紧盯着川里”运用神态描写,侧重写战士们的战斗前的严肃与凝重的神情;“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运用心理描写,表现战士们战斗打响前渴望打击敌人,赢得胜利的兴奋与激动心情。划线句表现战士们高昂的斗志。
8.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烘托人物心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精美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相关语句,需要从修辞、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把握。
从语境内容看,前文主要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兴高采烈的场面;从修辞角度,“披着”“欢迎”描写的对象是“吴起镇”,赋予“吴起镇”人的动作、情态,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描写的景物对象人格化,以活泼而让人感觉亲近的景物烘托指战员到达吴起镇后兴奋、激动的心情。
9.景物描写恰当地烘托了人物情感。“阳光灿烂”照应上文“太阳快要出来”“天刚蒙蒙亮”,体现出叙事的时间顺序;“衣服湿了”照应上文的“一头是汗”。这种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缜密。
毛主席客观地指出长征付出的代价,向指战员发出号召。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贯通全文等。选文中第二段在内容上,景物描写“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阳光灿烂”照应上文“太阳快要出来”“天刚蒙蒙亮”, 体现出叙事的时间顺序;同时,“阳光灿烂”也烘托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在革命遭到巨大挫折的时候,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此时作者的心情也是“阳光灿烂”的;在结构上,“衣服湿了”照应上文的“一头是汗”, 这种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缜密,让文章内容前后贯通,是文章内容真正成为一个整体。选文第三段内容主要写了毛主席的讲话包含了两层,一是“同志们,长征我们胜利了——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主要是客观地指出长征付出的代价。二是“现在中央红军又——共同完成中国革命”,主要是向指战员发出号召,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共同完成中国革命。
10.①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
从整体上说,文章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由先到后组织材料的: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作者交代了时间为“10月18日这一天”;写毛主席等到吴起镇用了“没隔多久”来表示时间的延续,在记述吴起镇战斗时分别以“10月的一天早晨”“8时整”来提示时间的变化;记述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又以“吴起镇战斗之后”交代了时间。
从局部来说,文章也多次点明时间的变化,比如写中央召开会议,分别以“太阳快要出来”“天刚蒙蒙亮”“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来交代时间的变化。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可使文章脉络清晰,符合回忆录文体的一般要求,也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有利于读者阅读。
②紧紧围绕标题选材详略得当。
作者紧紧围绕“长征胜利”选材。作者所选的三个主要事件: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总结长征并宣布长征胜利,都很好地体现了“长征胜利”这一核心: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红军击溃二马骑兵、取得长征中最后一场战斗的胜利,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不枝不蔓,突出了“长征胜利”这一核心。
详略得当。作者详写三个主要事件,而对毛泽东、周恩来到达吴起镇,红军消灭千佛山的反动民团,向陕北甘泉前进,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会师等内容略写,做到详略有致,主体突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阅读作品情节线索和作用以及选材特点的能力。
(1)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先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再写吴起镇战斗,然后写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同志宣布长征胜利。从整体上说,文章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由先到后组织材料的,具体思路是: 一,红四军到达吴起镇:指战员兴高采烈----回顾长征-----到达吴起镇;二,吴起镇战斗:背景------缘由------部署-----过程------意义------代价;三,中央全军干部会议,宣布长征胜利。并且在文中有明显前后的时间标志,比如:“10月18日这一天” “没隔多久”“10月的一天早晨”“8时整”“吴起镇战斗之后”等等。同时,从局部来说,文章也多次点明时间的变化,比如:“太阳快要出来”“天刚蒙蒙亮”“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等等,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非常明显。
作用:记叙一件事,最基本的线索是时间线索。因为时间要素与其他五个要素的关系最密切。事情因时间推移而发展;人物因时间推移而增减、进退;人物活动的地点因时间推移而转换。可使文章条理清晰,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符合回忆录文体的一般要求,使回忆者和阅读者思路清晰。
(2)本文在选材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事件典型,都是紧紧围绕题目《长征胜利万岁》来展开的。先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再写吴起镇,斗,然后写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同志宣布长征胜利。所以作者能够捕捉到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按时间顺序展示给大家,充分表现了红军的艰苦卓绝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淋漓尽致的展现同志们和中央决策的风采。二是叙述详略得当,叙述之中有详略,是为了中心更加突出,而不是像流水账一样,啰里啰嗦,不能很好的表达主题。作者通过很集中的三件事,叙述详细,抒发了作者长征之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
11.聂荣臻的回答,体现了我方将领立足人民,放眼长远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这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美穗子到中国探望聂荣臻,代表日本人民表达美好祝愿和歉意。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段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是一个意义很宽泛的术语,内容表现的角度、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的特色、语言表达的风格、修辞手法等均涵盖其中,解答时应学会结合具体的文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根据语段“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日本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见”可知,体现了聂荣臻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代表的高瞻远瞩,立足中国人民的利体现了,更立足长远的国际利益,希望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的愿望。根据语段“当年参加过正太路作战的日本旧军人再三向她表示,他们对不起中国人民,非常抱歉”可知,美穗子作为一名日本的代表,表达了对日本侵华的真挚的道歉以及希望两国友好共处的美好愿望。
12.(1)正面描写:
比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的欢乐、热烈的场面,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时指挥员早早到场“把一个晒麦的场子占得满满的”“熙熙攘攘”的场面。
比如“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等。
(2)侧面描写:
比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文末部分“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等。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掌握情况。
本文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1)正面描写主要有:①场面描写。比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的欢乐、热烈的场面,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时指挥员早早到场“把一个晒麦的场子占得满满的”“熙熙攘攘”的场面,以及会上欢呼“长征万岁!”“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的场面等。
②人物动作行为描写。比如对指战员到达吴起镇时“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红四团的指战员与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互相祝贺,互诉衷肠”的行为描写,“我”“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的描写等。
③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等。
(2)侧面描写:
文中环境描写虽然不多,但有力地烘托出指战员长征胜利后的兴奋和激动心情。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文末部分“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太阳的笑脸就是在烘托和映射指战员的笑脸。
13.以上三段内容有三层意思:①交代了红军长征的目的——发展力量,北上抗日;②红军长征后亟需休整,与敌军作战面临不少困难;③为了保卫边区人民胜利果实,这一仗却不得不打。
以上四段,回忆了毛主席亲自指挥打这一仗的背景与缘由。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段落含义并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抓住关键语句,分层次概括分析语句含义,再进行整合,从而得出简洁扼要的结论。
第一段交代了长征的目的,“自从过了哈达铺,我们为了保全和发展自己的力量,迅速北上抗日,一般不和敌人硬打”,是保全和发展力量,迅速北上抗日,指出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一般不愿与敌人硬打的情势;
第二段则写了对红军队伍紧追不舍的几路敌人,反映出危急的形势;
第三段分为前后两层,第一层,“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远来疲惫;“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力量削弱,后勤可能跟不上;“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对环境不熟,需要休整适应,简而言之,红军在此时想要打仗,面临着许多困难;第二层“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表达了捍卫胜利果实而最终决定,必须得打这一次仗,且“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这几段交代了打仗的背景——敌人紧追不舍,缘由——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不得不进行一场战争;再结合这一大段落的第一段“没隔多久,毛主席、周副主席率领中央领导机关的同志也来到了吴起镇。我们红军刚想在吴起镇安营休息,怎知敌人又追上来了”,便可看出,这也是对毛主席亲自指挥打仗的背景与缘由的回忆,从而引出下文对这场精彩战斗的详细描写。
14.“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三个暗喻构成排比。整个句子从四个方面概述,领起下文的具体阐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本题中“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长征比喻成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形象地说明了长征的历史意义。同时“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三个句子句式整齐,构成排比。结构方面,“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四个方面概述,有领起下文具体阐述的作用。
15.热烈的掌声、口号声,大段的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红军指战员对革命领袖的热情与拥戴,以及革命队伍中上下级的相互关心、团结一致,从一个侧面揭示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毛主席问候与会干部,以心理活动表现出红军指战员对革命领袖的关心和理解。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品味人物心理的能力。分析时要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看到文本的表层含义,还要挖掘深层含义。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了突出其他人物还是事件的意义,深入挖掘文本的主题。本语段先讲“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彭德怀等同志先后走进会场,会场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然后毛主席讲话“同志们,辛苦了!”话音刚落,顿时响起了热烈的口号声。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我的心理活动:“是的……同志们格外兴奋”,因为我们完成了万里长征,“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大家为长征的胜利而兴奋。接着,转到了对党的领导人的理解、爱戴和崇敬、歌颂,“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这样描写,心理层次分明,不仅写出了激动的原因,还写出了长征胜利的原因,内涵丰富。
16.“空前伟大”“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是对长征高度而准确的评价。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文段解答问题的能力。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是抽取文中某个内容点出题,答案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主要是考查考生阅读的仔细程度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文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文本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即可。在毛主席的讲话中,前面讲了长征的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最后一句“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则是毛主席的评价,“空前伟大”“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是对长征高度而准确的评价。
17.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赞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段话是一则新闻报道,压缩时注意保留时间、地点、事件、事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可知事件的时间是9月3日,地点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根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可知,事件是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根据文段的后两句话,可知事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赞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考生根据以上分析,结合“不超过60个字”的题目要求,写出答案。
18.示例:只要我们坚守共同富裕的信念,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只要我们心系人民和勤政为民,我们就能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获得最终胜利。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本题,要注意的例句的分析,首先是形式上,例句采用“只要……,只要……,只要……,就……”的句式;其次是内容上的分析,注意要“表达一定的观点,要体现正能量”。满足以上两点要求即可。
19.答案示例: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李想。我参加语文课代表的竞选,大家一定感到有些意外。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理想,我一直在想,这次我参加语文课代表的竞选,会不会太异想天开了呢?确实,我本来是不够资格参加竞选的,但正是为了提高我的语文成绩,我才勇敢地走上台来。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给我一次挑战弱势学科、挑战自我的机会。
我是非常渴望学好语文的,但一直以来,我总感觉它像空中的云,变化多端,让人难以捉摸;又像海边的沙,我抓得越紧越抓不住;更像峰顶的雪莲花,我想摘下却不知如何爬上去。现在,我终于下定决心,要跨越河海,攀登高峰,去摘下语文这朵最美的学科之花。
就让语文课代表这一使命激励我,鞭策我,督促我吧!我的口号是:李想李想,追求理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应用的能力。
1、写竞选词,一定要注意格式,首先要有称呼,开头要亮明身份和竞选的职务,接下来应阐明自己竞选的优势和初衷,并明确说明自己如果竞选成功会如何开展工作,为大家做好那些服务,最后表明对待竞选成功与否的态度。
2、注意听众的身份,因为面对的是同学,语言可以注重文采,但不能言过其实,虚有其表,语气要真挚诚恳,切合实际,方有成功的希望。
3、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写,尤其是②③⑤三点要求必须做到,这些都是得分的关键点。
20. 保障 侮辱 不落窠白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1)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担保;起决定性作用或作为担保的事物。此处和“权利”搭配,应该用“保障”。
(2)凌辱:指的是对别人的人格不尊重用尖刻的语言或动作使对方受伤害,即伤害他人自尊,羞辱别人。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此处的语境是指蒙受耻辱,所以应该用词语“侮辱”。
(3)不落窠臼:指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标新立异: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此处的语境是指这本侦探小说创作风格独特,所以应该用成语“不落窠白”。
21. × √ √ × × × √ ×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1)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此处指鲁迅成为创作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首创者,是褒义色彩,不能用贬义词“始作俑者”。
(2)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使用正确。
(3)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使用正确。
(4)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徜徉于世界文化的长廊,呼吸着文明的馨香,沐浴着智慧的阳光”指吸收文化知识,不合语境。
(5)诲人不倦: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此处是指小明自己学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不合语境。
(6)朝秦暮楚:战国时秦楚两国争霸,其他各国和游说之士根据自己的利益,一会儿助秦,一会儿助楚。后用以比喻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此处的语境是指许多人没有任何人生计划,没有目标,不合语境。
(7)幕天席地:把天做幕,把地当席,指露天。原形容性情豁达,现形容在野外工作的艰苦生活。也用来形容行为放旷。使用正确。
(8)具体而微:形容事物的内容大体具备,不过规模形状要小一些。此处语境是指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措施,望文生义。
22.赞同:弱化英语、提高母语分值的做法,是正确导向,是对整个社会重英语、轻母语倾向的纠正;而提升语文分值,则是拯救目前很多学生汉语水平严重下降的危机;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也符合教育部的改革方向。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短评答题思路:第一步:通读材料,全面理解。弄清楚材料在说什么,围绕什么核心问题,涉及那些信息,辨析信息主次,提取关键信息。第二步:提炼概括,提出论题。 根据核心问题、主要信息,提出论题。第三步:围绕论题,清晰表达,自圆其说。观点鲜明,理由充足,思路清晰,合情合理,书写工整,字数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这道题要求我们对新闻事件表明态度,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无论哪一种观点,都要说明理由,自圆其说。如回答赞成,可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重英语、轻母语,提升语文分值,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如回答反对,可以从英语是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工具,学好英语,有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为我所用。言之成理即可。
23.C
24.①语序不当。应改为“有四台经过长距离奔波的汽车已经出现在它的一侧”。②搭配不当。“撒满”改为“披满”“落满”。
25. ①也是相当费力的一件事 ②实际上它仍然是胡杨
【解析】
23.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仗 (又名对偶、 排偶) 、反复、反问、借代、设问、排比等。“它不想见谁,更不想被人探访和宣传”“那些汽车风尘仆仆”是拟人;“千年的修炼果然能使树木成精怪么?不然为什么分明在树身之外已然具有了别的生灵的样子?”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前句问,后句答,是设问;第二个问句是反问;“还有的像狗熊的背影,有的像骏马的惊立,有的干脆就是一只恐龙……”排比,比喻。文中没有“反复”。
故选C。
24.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经过长距离奔波的四台汽车”语序不当,应改为“有四台经过长距离奔波的汽车已经出现在它的一侧”;二是“撒满……的沙尘”搭配不当,应把“撒满”改为“披满”或“落满”。
25.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第①空注意横线后的“不想见谁,更不想被人探访和宣传”,从胡杨树拒绝人进入的角度思考,可填入“也是相当费力的一件事”。第②空注意横线后的“只不过是……胡杨”这一提示,可知应该填入“实际上它仍然是胡杨”。
【点睛】
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6.观点一:再走长征路。可真切感受长征路上的苦难与辉煌。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组组惊心动魄的数字: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数字充满张力,却显得“抽象”,真正走上长征路,走到那一个个浸透了奋斗泪泉、洒遍了牺牲血雨的地方,更能感受到长征的艰辛与伟大,更能感受到先烈的如磐意志。
观点二:再走长征路、可真切体会军民鱼水情深、风雨同舟。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见证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当年,中央红军出发时,于都河水深浪急。为了架设浮桥,于都人民拆下了自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送到了架桥现场。再走长征路,能更好地了解、体会这些故事包含的情谊与内涵。
观点三:再走长征路可真切领悟长征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长征精神是凝练的,也是生动的,是高大上的,也是接地气的。再走长征路,追随革命前辈的足迹,更能感受到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深刻内涵,也更能把握住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从而汲取无穷的力量,化为工作中的动力,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焕发出全国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
观点四:再走长征路,是为了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从“再走长征路”,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具有逻辑上的内在关联。与长征时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相比,今天,我们无需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塵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但是,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懈怠,更不能骄傲。再走长征路,可以让我们真切体会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这一历史逻辑,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在新长征的路上勇于“爬雪山”“过草地”“渡险关”“战顽敌”,赢得新的胜利。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明确要求,要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谈谈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由表及里指的是一种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的逻辑思维方法。本题要求“根据你对长征的了解,说一说“再走长征路”有哪些意义。”这里,只要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列举出“再走长征路”的某一现象(事例),然后分析其现象出现的原因或最后可能导致的结果,并谈谈其意义即可。
解答时,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看看从《长征胜利万岁》这篇文章中能够挖掘出长征的意义,结合现实,挖掘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再走长征路,可以真切感受长征路上的苦难与辉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长征精神指导现实工作。”也可以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民族自信”等等。有观点之后,注意要展开充分论述,做到有理有据。
【点睛】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就文本的某个人物、标题或者思想意蕴等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时还表现为对传统观点或命题人假设观点的认知评价等,要求考生认识问题表达看法具有独创性,不因袭他人成说。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考生的自主性的阅读体验,它特别强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必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不然,就成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解答这类题,首要要确立观点。“观点个性化”不是脱离作品实际的任意发挥,而是“结合作品实际”、依据“题干要求”发表意见。试题设定“若干观点”的,考生最好从“若干观点”中选择一个自己赞同的观点,结合文意进行探究;试题给出探究对象,如标题、人物、结尾段等,问考生这样安排是否合适的,考生最好依据提问,从“适合”或者“不合适”的角度,结合文意探究。观点确立之后,还要进一步的阐述,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观点寻找充足的理由。阐述要结合文本文内容,还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就作品的本身提问的探究题,阐述观点时,侧重于从文本之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如探究一个标题优劣,就可以从结构(线索)、情节的构筑、人物形象、主旨表达等方面来阐述。就作品的社会价值提问的探究题,阐述观点时,侧重于联系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阐述理由。
27. 抚育 彷徨 徘徊 危如累卵 惨无人道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同学们能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恰当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熟语考查以成语为主。针对此类型题,积累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在积累的过程中,也要学会辨析近义词,把握其不同之处。本题要求选出“选出填入横线上恰当的词语”。
本题①中,抚养:爱护并教养。抚育:照料培育。“抚养”只能用于人,句中的“川贝母”是植物,可用“抚育”。②中,彷徨:犹豫不决,不知道往哪里走好。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第一空处主要指人物的精神和思想,“彷徨”比较合适;第二空处侧重于指动作行为,“徘徊”更合适。③中,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从语境中的即将垮台这层意思看,“危如累卵”合适,用“不堪设想”语意不通。④中,惨无人道: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形容手段、行为,“惨无人道”更合适。
28.D
29.①叠词,“雄赳赳”和“气昂昂”两个叠词的使用,产生了音韵和谐的效果。②押韵,两句的尾字“江”和“乡”韵母相同,响亮而奔放,听起来格外和谐悦耳。③结构一致。“雄赳赳”与“气昂昂”结构一致,“保和平”与“卫祖国”结构一致,这种一致的结构,读起来给人以节奏和谐之感,富有旋律美。(答出两点即可)
30.①原句语意更准确,清晰地表述了“伟大飞跃”的三个阶段,而改句不够具体。②原句更连贯顺畅,比改句的衔接更自然。③原句运用了排比短语,表达更有气势,改句只是陈述句,缺少气势。(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2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引号的作用和D项引号的作用都是表示直接引用。
A.“之”表示强调;
B.“辩论家”表示特殊含义;
C.“慈祥”表示反语。
故选D。
2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
(1)从用词上,这几句歌词运用了“雄赳赳”和“气昂昂”两个叠词不仅描摹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在语言上增强了语言韵律感,语调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
(2)节选的这几句歌词具有诗歌韵脚押韵的特点,如两句的尾字“江”和“乡”韵母相同,故具有诗歌的特点,在语言上多了一层语音节奏,歌词的内容上能激发出人的情绪情感。
(3)在修辞上,“雄赳赳”与“气昂昂”,“保和平”与“卫祖国”这几句分别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整齐匀称,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
(4)在句式特点上,“雄赳赳”与“气昂昂”结构一致,“保和平”与“卫祖国”结构一致,语气一致,不仅强化了歌词节奏感,而且使歌曲的感情得到了加深。
3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理论上:赏析句子需比较二者不同之处,可从语言、修辞、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
(1)原句中状语“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提前,本身就有强调意味,修改后的文句缺乏了强调意味;句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短句在语意上有程度递进的逻辑意味,这三个短句作“伟大飞跃”的修饰成分,层次分明地突出“伟大飞跃”的具体过程,有很强的画面感,修改后的文句虽然文字简洁了,但不够形象具体。
(2)在修辞上,原句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短句构成排比句式,在表达上有条理分明的效果,修改后的句子虽是简洁的陈述句,但表达不能够条分缕析。
(3)句式选择上,原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短句作“伟大飞跃”的修饰成分,表情达意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连贯,修改后句子无此效果。
31.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外文不能。
32.示例一: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①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对外国人民的祝福;②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③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示例二: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含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与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解析】
【分析】
31.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材料中翻译家的话共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二是外国翻译别国的国名则不含有褒贬意义。因而材料中翻译家的话是围绕对别国国名的翻译问题从中国和外国两方面来谈的,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概括即可。
3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谈对上述材料的看法时,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加以具体分析,最后揭示其原因、意义、作用等即可。如示例一首先明确看法“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然后从“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的平等思想”等角度来谈,并由此展开具体分析。
33.《沁园春 长沙》
34.B
35.“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而发出的响亮宣言,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人民战胜了帝国主义援助的反动政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其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参政议政;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各方面都迈进了新的时代,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她必将屹立于世界,不会再被压倒。
36.“唯一”强调了三年前那次政治协商会议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和谎言,人民并无实质的受益,强调了当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性。“绝无”强调了斗争的坚决态度,否定一切中间道路。“二者必居其一”是语气极其肯定的判断句,以如此强烈的肯定语气渲染了斗争的必要性和唯一性。加点部分都有加强语气的效果,使观点更加鲜明,态度更显坚决。
【解析】
33.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种题重点是多巩固记忆。高中阶段我们学了毛泽东同志的一首《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进行比对和揣摩。
B项,“本文第二段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是说,“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是从代表的数量和代表的社会成分的广泛性来说,而不是从“地区”来说明这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故选B。
3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语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句子的含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结合“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分析,“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
结合“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