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3电阻-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3电阻-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2 19:4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
16.3 电 阻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教学反思




本节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材分析
1
1
教材
的地
位及
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两大电学基础知识之后的又一大基础知识,是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功率等内容的必要基础。所以, “电阻” 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1
1
教学目标
目标分析
2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目标分析
2
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情感与态度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目标分析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
重、难点
电阻的概念的建立。
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互动研讨, 学生归纳, 突出重点。从前面学习电流、电压的类比法入手,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教法学法
采用学生的个人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教法学法
1
3
设疑导学
巧引启思
教师引导
动手实践
分析总结
知识小结
反馈练习
教学流程
1
教学过程
4
问题:导线多用铜、铝,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是导体,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做导线呢?
环节1




教学过程
4
演示课本实验
灯泡亮度不同
通过的电流不同
结论: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且不同材料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
环节1




教学过程
4
设计意图: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激起兴趣,引发思维,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环节2




教学过程
4
电流与车流对比,像道路的构成材料、道路的长度,道路的宽度都会影响车流的速度,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不同的路速度一样吗?
这两条路材料一样,远近一样,速度一样吗
从学校回家,哪条路回家的快呢?
学校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的方法,把抽象的电阻概念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利用多媒体和实物结合的方式,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从物理走进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一、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虽然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
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电阻越大,表示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二、电阻的单位
为了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就要比较电阻大小,要比较电阻大小就要规定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单位是“欧姆”、符号是“Ω”.
还有千欧( Κ Ω )、兆欧( Μ Ω ).
1 Κ Ω=1000 Ω
1 Μ Ω =1000 Κ Ω
三、常见定值电阻及电路图符号
电路图符号
环节3




教学过程
4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猜一猜: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方法:如何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环节4




教学过程
4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总结”的探究的过程,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一
研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条件---电压相同
材料 镍铬 相 同 镍铬
长度 2L L
横截面积 2S 相 同 2S
电流 0.20A 0.40A
结论: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实验二
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条件---电压相同
材料 镍铬 相 同 镍铬
长度 L 相 同 L
横截面积 2S S
电流 0.20A 0.10A
结论;在材料、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实验三
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条件—电压相同
材料 锰铜 镍铬
长度 L 相 同 L
横截面积 S 相 同 S
电流 0.25A 0.10A
结论: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实验4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兴趣.
实验4
研究电阻与温度关系.
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地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环节5




教学过程
4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导体的电阻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共同决定.
物体
导体
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原来不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能变成导体!
导体
半导体
绝缘体
半导体
有一些元素,例如硅、锗,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比金属差,比非金属强,常常称做半导体
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三极管。
超导现象
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如铝在1.39K(-271.76℃)以下,电阻就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
用具有这种特性的材料可以做成超导材料
设计意图:使学生关心科技发展,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环节6




教学过程
4
1、两条粗细相同,电阻相等的铜导线和镍铬合金线的长度是( )
A.铜导线长些 B.镍铬合金长些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2、有甲、乙、丙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已知甲和乙一样粗,但甲比乙长,乙和丙一样长,但乙比丙粗,则三根导线中,电阻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3、甲乙是铁丝制的线圈,在相同电压下通过甲的电流比通过乙的电流小,这表明甲的电阻比乙的电阻 ;当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时,甲的电阻 乙的电阻(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把甲和灯泡、电流表串联,给甲加热,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变 ,灯泡变 。
4、一段由若干股组成的铜芯线,当抽去它其中的几股后,这段铜芯线的电阻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关于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长的导线比短的导线电阻大
B、粗的导线比细的导线电阻小
C、铜导线比铁导线电阻小
D、以上讲法均不准确
6、家庭用的白炽灯的灯丝断了,有时适当动一动
灯泡可以将灯丝搭上,这时灯丝的电阻跟原来比
怎样改变?
设计意图:既加强了双基,巩固了知识,也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环节7




教学过程
4
1.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有: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二是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
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3.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
4.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
§16-3 电 阻
三、半导体、超导体
一.电阻: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为Ω;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影响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
5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