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1 升华和凝华
1.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B
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D
3.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霜,雪熔化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选填“吸”或“放”)热。
4.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选填“吸”或“放”)热,实现快速灭火。
凝华
吸
升华
吸
5.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应该按照___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棉线上出现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自下而上
碘粉和棉线
固态碘粉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2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6.(2021·绵阳月考)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C
7.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C
8.今年春天,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1)为缓解旱情,用干冰进行了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_______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同时伴随着吸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_______,同时伴随着放热。(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请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华
汽化
液化
采用喷灌方法浇地
9.(2021·北京月考)2021年3月1日,北京迎来一场大雪,洁白的雪花让天安门披上了银装。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与雪的形成相同的是( )
A.晶莹的露 B.坚硬的冰
C.雪白的霜 D.缥缈的雾
C
10.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B
11.(多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地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
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
D.干冰人工增雨在水蒸气含量高的天气里效果才好
CD
12.(2020·宜昌)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D
13.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升华
凝华
14.(2021·江西模拟)“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皮肤上一直没有湿黏的感觉,可以使人感到凉爽。凝胶消失的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升华
吸热
15.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会放热
内侧
16.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有A、B两种方案:A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B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 ℃,所以选择____(选填“A”或“B”)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现象。实验时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熔化
有利于碘蒸气的凝华
大厅里的雪花
一个寒冷的夜晚,某酒店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大家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醉的时候,一位女士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舞会上女士晕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缺氧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共21张PPT)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课时 液化
知识点1 液化现象
1.洛阳市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2.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D
知识点2 液化方法
3.如图甲所示,壶上方的玻璃板上一会儿就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高温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如图乙所示,压缩乙醚蒸气可以看到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_______。
液化
压缩体积
液化
4.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试管壁有小水珠(液化)
放出
知识点3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及其解释
5.(2021·广州月考)广州每年梅雨季节会出现“回南天”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因为地面、墙壁等处的物体温度较____(选填“高”或“低”),空气中含量较高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6.(易错题)用水壶烧开水时看见“白气”,开冰箱门时也看见“白气”,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前者的水蒸气来自________,后者的水蒸气来自________。
低
液化
液化
开水
空气
7.(2020·无锡)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从而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液化
放出
8.(2021·哈尔滨期末)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凝固 B.液化 汽化
C.熔化 液化 D.汽化 液化
D
9.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周围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人体内呼出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人体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
10.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
C
11.(2021·南京月考)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____现象,中午露珠不见了是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2.(2021·汕头月考)冬天,对着手哈气,手掌变得非常湿润,同时感到很暖和,是由于哈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掌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手掌的温度升高。
液化
汽化
液化
放出
13.(2021 ·许昌期中)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工制造物态变化的事例:滑雪场的“人工造雪”是在0 ℃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人工雪”;在电冰箱的冷凝器内,从压缩机送来的制冷剂的蒸气变成了液态,这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并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制冷剂迅速汽化,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凝固
压缩体积
放出
吸收
14.如图所示,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这“白气”是由壶内的水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其中____(选填“a”或“b”)处“白气”较浓。打开壶盖时,要小心不要被水蒸气烫伤,因为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要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先汽化后液化
a
水蒸气液化放热
15.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的热水管和冷水管,冬天,小明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侧的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侧的水管外壁上却没有水珠。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判断一下左侧的水管应该是____(选填“热”或“冷”)水管,这些小水珠是由室内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冷
液化
热管
插在青藏铁路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而采取的方法之一。
“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蒸汽沿着管子由受热一端跑到另一端,另一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蒸汽就在这一端放热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了受热的一端。如此往复循环,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液体汽化和气体液化时要分别吸收和放出大量的热,热管正是利用了这一性质,达到高效传递热量的目的。“热管”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热管”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为什么不会很快升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热管”可以很快地把一个物体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来,你能想出它的一个应用实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芯中的液体在汽化时要吸热
如果将“热管”安装在航天器上,这样“热管”可以很快地把一个航天器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来(共20张PPT)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课时 汽化
知识点1 汽化现象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 )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湖水表面结冰 D.冬天,屋檐下的冰凌
B
知识点2 沸腾
2.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液化现象
B
3.如图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计示数,此时水温及水的沸腾图象正确的是( )
A.85 ℃;甲 B.85 ℃;乙
C.85 ℃;丙 D.86 ℃;乙
C
4.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则图____(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的沸点与________有关。
甲
气压
知识点3 蒸发
5.(2021·北京模拟)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
6.注射时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酒精_______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使皮肤降温。
7.河南位居我国的粮食产量榜首,在农村晒粮食时通常摊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更容易晒干,原因是提高了粮食的_______,增大了粮食的_________,加快了粮食上方的____________,从而加快了蒸发。
蒸发
吸收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动
8.(易错题)(2021·广州模拟)在炎热的夏天,广州气温有时高达35 ℃,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D
9.在一些洗手间里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B
10.(多选)如图所示是李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下列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得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OA线段表明水在被加热过程中升高的温度与时间成正比
B.AB线段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
C.沸腾时水的温度不足100 ℃可能是由于供热不足
D.实验过程中加热的时间为3 min
AB
11.为了节约用水,农村的一些地区采用了科学的灌溉技术,即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减小了水面上空气的________,从而减慢了水的________,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同时也能减少水分向地下的________。
流速
蒸发
渗漏
12.(2020·成都改编)如图所示,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而纸却没有燃烧,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温度________,使盛水的纸锅的温度___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纸的着火点而不会燃烧。水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 ℃,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他把酒精灯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_________热量。
不变
低于
97.5℃
吸收
13.小明观看了“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为60 ℃,它们互不相溶,处于底层是____(选填“油”或“醋”),当温度达到__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于是就可以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醋
60
不会
14.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分别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
高
90
98
<
质量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不断____热,但温度______。
(5)用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气泡,迅速上升变大,由此可知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沸点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吸
不变
减小
降低
15.(2021·重庆期中)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B杯中的水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不能
A杯内水温达到沸点,却不能继续吸热;B杯内水温达不到沸点(共21张PPT)
第1节 温度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1 温度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 ℃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东北冬季最冷的气温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A
2.我国的低温超导科技研究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通过实验得到的最高转变温度已达到-141 ℃,这个温度读作( )
A.零下141度 B.零下摄氏141度
C.负141摄氏度 D.摄氏负141度
3.先把两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不相同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准确的
知识点2 温度计
4.(2021·合肥月考)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D
5.如图所示,甲、乙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分别是( )
A.12 ℃ 38 ℃
B.28 ℃ 42 ℃
C.-12 ℃ 38 ℃
D.-28 ℃ 42 ℃
C
6.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其中错误的是____;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_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
①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②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③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④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读数
⑤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④
⑤②①③
知识点3 体温计
7.(2021·北京月考)关于如图所示的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体温计的量程为35 ℃~40 ℃
B.可以用该体温计直接测量人体温度
C.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01 ℃
D.该体温计此时的示数为37.8 ℃
D
8.(2020·常州)某市中考,要求体温小于37.3 ℃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或等于37.3 ℃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他应在_____考场考试,该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常规
液体的热胀冷缩
9.下列关于0 ℃水和0 ℃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 ℃冰比0 ℃水冷
B.0 ℃水比0 ℃冰温度高
C.0 ℃冰和0 ℃水温度一样高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C
10.(2021·武汉期中)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
11.如图是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
B.不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C.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用
C
12.(2021·天津期末)体温计的使用与一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若一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是38.2 ℃,用它先后来测两位病人的体温时,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 ℃和39.1 ℃,那么这支体温计先后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7.3 ℃和39.1 ℃ B.37.3 ℃和38.2 ℃
C.38.2 ℃和38.2 ℃ D.38.2 ℃和39.1 ℃
D
13.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置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时,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b温度计测量的是烧杯底的温度
44
14.练习使用温度计: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图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液体热胀冷缩
B
1
36
-3
38.5
15.如图所示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的规律来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热胀冷缩
采用更细的玻璃
管(答案合理即可)
16.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
气体热胀冷缩
右
0
17.有一支不准确的温度计(刻度均匀),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 ℃;将它插入沸水中,示数稳定时为105 ℃。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示数稳定时为28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__℃;这个温度计有一个温度是准确的,此温度是____℃。
30
50(共16张PPT)
专题三 熔化和凝固图象分析及实验探究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类型一 熔化和凝固图象分析
1.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
2.(2020·泰安)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5 min,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 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
D
3.(2020·济宁)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面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D
4.(2020·西宁)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
B.在0~5 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A
5.(2021·武汉模拟)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A
6.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____(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
A
80
7.如图所示是晶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在BC段晶体处于_________态,熔化过程用了____min。
0
固液共存
4
8.A、B两种物质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____(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物质凝固需要的时间为____min,在ab过程中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其凝固点为____℃。
B
4
固液共存
50
9.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试回答:
(1)由图象可知,海波开始熔化的温度是48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_;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_____。
(2)由图象可知,AB段海波为____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_________态,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FG段为____态,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保持不变
升高
固
固液共存
保持不变
固
类型二 熔化和凝固实验探究
10.(2021·河源期中)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选用颗粒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固体做实验。
(2)实验中选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固体受热均匀,减慢熔化过程,便于观察
较小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5 min~7 min时,该物质____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处于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乙中的____(选填“a”或“b”)。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晶体
吸收
固液共存
a
11.(2021·重庆期末)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 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1)当实验进行到22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_____℃。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_____℃,当实验进行到17 min时,该混合液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态。
B
-11
-6
固液共存
(3)由上表可知该混合液固体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晶体
低
越低(共20张PPT)
阶段检测(第三章)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是开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1 ℃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2.如图所示是我国嫦娥五号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了( )
A.熔化和液化 B.熔化和凝固
C.熔化和凝华 D.熔化和汽化
D
3.(2021·武汉期中)如图所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刻度线要紧靠玻璃杯侧壁
B.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若沿甲方向测量值偏大
C.体温计刻度范围通常为32 ℃~45 ℃
D.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8.5 ℃
B
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C
5.(2021 ·河南期中)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蜂蜡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B.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升华
C.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
D.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是为了加快蒸发
B
6.(2020·沈阳)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C
7.(多选)沏茶时,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外壁上
B.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内壁上
C.“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D.“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BC
8.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
C.甲物质在4 min~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 min~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9.小明早上测量完体温后,没有甩就把体温计放在窗台上,背上书包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他拿起体温计看了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____________(选填“不高于”“低于”或“等于”)这个示数。
36.5
不高于
10.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支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支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布包着的温度计的读数较____,在一定的温度下,如果空气的湿度越小,湿布中水分蒸发越____,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____。
低
快
大
11.为了保持“雪月饼”的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放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当我们打开这样的包装盒时,会看到周围空气中会出现“白雾”,这是因为干冰_______吸收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______形成了大量小水珠。(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2.医学上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将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先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罐中,然后喷在皮肤上时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缓人的疼痛。
升华
液化
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1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图中金属板底部的水滴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在金属板上放________(选填“冰块”或“热水”)。
液化
冰块
1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蒸馏法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其原理是利用酒精和水的__________不同。
碗中水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沸点
三、简答题(6分)
15.(2021·宝鸡月考)闷热的夏天,向地面洒些水能使室内感到凉爽些。但通常在刚洒上水时并不感到凉爽,甚至觉得更闷热,而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有凉爽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答:闷热的夏天,向地面洒水,这些水会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较低的人体会液化放热,所以刚洒上水时并不凉爽,甚至感觉更闷热;而过一会儿,附着在人体上的小水滴汽化吸热,同时地面上的水蒸发吸热,能够降低周围温度,所以我们感到凉爽。
四、实验探究题(共26分)
16.(18分)(2021·郑州期中)如图甲所示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________(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
(2)将装有这种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物质_______________,而且物质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_______,并记录温度和时间,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该物质第25 min处于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通过实验可得出晶体凝固时的特点是____热,但温度______________。
铁圈C
秒表
受热均匀
慢
状态
80
液态
放
保持不变
17.(8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2)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的____(选填“A”或“B”)图。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68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A
不可行(共19张PPT)
阶段检测(第1~2节)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21·上海月考)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下列温度最合理的是( )
A.中考时,教室内的气温为48 ℃
B.洗澡时淋浴水温为42 ℃
C.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为40 ℃
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B
2.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示数是8 ℃
B.它的分度值是1 ℃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D
3.买一块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冰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如图所示)。其成因是( )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
D
4.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和0 ℃的冰冷却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
B.冰比水的效果好,因为冰在冷却食物时熔化吸热
C.冰比水的效果好,因为冰比水更冷
D.冰比水的效果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
B
5.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
B.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
C.手上的水凝固,产生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
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
C
6.玻璃在200 ℃时开始熔化,当温度上升到300 ℃时还没有熔化完,这说明( )
A.玻璃是晶体
B.玻璃是非晶体
C.玻璃不会完全熔化
D.玻璃的熔点高于300 ℃
B
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 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
8.(2021·泰安一模)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 )
A.乙是晶体
B.加热到10 min时,丙是液态
C.温度为60 ℃时,甲是液态
D.甲的熔点比丙高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9.(2021·郑州月考)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2021年1月7日,郑州迎来了20年来的最低气温,最低气温是“-11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00
零下11摄氏度(或负11摄氏度)
10.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是寒暑表,在甲、乙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甲的示数是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
乙
甲
38.5
-7
11.细心的小明在超市里发现出售的海鲜周围都铺着一层碎冰块,很快他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冰块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降温保鲜的作用。
12.(2021·合肥月考)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熔化
吸收
熔化
凝固
13.物理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上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下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上述过程说明冰____(选填“有”或“无”)熔点。
凝固
熔化
有
三、实验探究题(共32分)
14.(6分)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值。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读数时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继续留在水中
30
15.(14分)(2021·重庆月考)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均匀
高于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和_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3)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____(选填“丙”或“丁”)。
试管壁
46
48
晶体
丙
16.(12分)(2021·绵阳模拟)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搅匀,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min。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
10
不变
(3)该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选填“高”或“低”)了。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
低
变多(共15张PPT)
第三章复习训练
第三章 物态变化
高频考点分类训练
考点一 温度及其测量
1.体温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
液体热胀冷缩
0.1
37.3
考点二 物态变化现象的辨别及解释
2.(2020·河南)“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C
3.(2021·周口期末)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饮料瓶“冒汗”
C.用铁水浇铸工件
D.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
4.(2020·巴中)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凝华现象
C.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加快
D.烧开水时,壶嘴不断冒出“白气”是汽化吸热过程
C
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
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D
7.(2020·江西)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________热量。
8.(2020·安顺)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__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
液化
吸收
吸热
减慢
9.(2021·天津期末)2022年的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在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_______吸热,使水_______成冰。(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凝固
10.(2020·扬州)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高温的泉水先_______为水蒸气,水蒸气再遇冷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_成水消失在温泉水中。(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1.(2021·南平月考)有些导弹燃料要用到液态氧,科技人员通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态的氧在常温下液化。导弹发射后,由于弹头与空气剧烈摩擦,在飞行时温度可达3000 ℃以上,所以在制作弹头外壳时,我们应选用熔点____(选填“高”或“低”)的材料。
汽化
液化
熔化
压缩体积
高
考点三 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
12.(2021·广元模拟)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小明绘制了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则图____是蜡的熔化图象。
(2)小林同学感觉冰熔化的时间不够长,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物理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冰和蜡熔化的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或熔化非常缓慢,将试管放回烧杯中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
乙
增加冰的质量(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吸热
13.(2020·长春)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2)由图丙中的图线a可知,当地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由图线a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________。
(4)撤去酒精灯,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只提高水的初温,重新实验绘制的图线应为图丙中的图线____(选填“b”或“c”)。
71
低于
不变
石棉网上有余热
c(共20张PPT)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1 物态变化
1.如图甲所示,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是____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____态的水,如图乙所示的冰和雪是____态的水。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
甲
乙
液
气
固
物态变化
知识点2 熔化和凝固
2.蜡烛点燃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在起风的时候,“蜡水”就流到旁边,滴下后又变成固体,如图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凝固
B.只有熔化
C.先凝固后熔化
D.先熔化后凝固
D
3.(2021·洛阳月考)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_____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如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
受热均匀
慢
秒表
(3)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萘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min,第15 min时,试管中萘的状态为___________。
晶体
15
固液共存态
知识点3 熔点和凝固点
4.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石蜡 C.玻璃 D.海波
5.(2021·太原期末)如图甲所示,小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如图乙所示为该金属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金属“镓”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D
熔化
晶体
知识点4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6.
北方冬季贮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如图所示),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_____成冰,在此过程中,水会_____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避免冻坏蔬菜。
凝固
放出
7.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吸收
熔化
8.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268 ℃时,氢是固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
C
9.(2021·合肥期末)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液态
D.乙物质在2 min~4 min以内吸热但温度不变
D
10.如图所示,小华使用热熔胶枪进行小制作,胶体经加热后发生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为液态,这个过程需要____(选填“吸”或“放”)热。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种热熔胶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熔化
吸
非晶体
11.(2021·宜宾模拟)如图所示,民间艺术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熔化
放出
12.如图所示,医生对高烧病人的应急治疗方法是让病人躺在床上,将冰袋放在额头上,通过冰的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来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降低体温。冬天,护路工人常向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了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冰的熔点的方法。
熔化
吸收
降低
13.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
(2)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0 ℃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或“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
0
晶体
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
(4)如图所示,把盛有固态该物质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固态该物质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该物质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该物质____。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C
14.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