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专题六 凸透镜成像的综合探究实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
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10.0
放大
投影仪
(3)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烛焰的像会往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偏离光屏中心。
(4)在第(3)小问的基础上若想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将蜡烛____凸透镜,同时将光屏____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均选填“远离”或“靠近”)
上
远离
靠近
2.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
在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同一高度上
缩小
照相机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丽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远视
变大
3.(2021·重庆月考)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 cm。
(1)如图所示,调整好光具座,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移动,光屏向____移动。(均选填“左”或“右”)
(3)在光屏已成清晰像的前提下,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时应该向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Ⅱ
右
右
远离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
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 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
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的实像。
10
放大
(3)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
应将光屏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发散
远离
5.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焦距为50 cm)、B(焦距为10 cm)两个凸透镜,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王应选用____(选填“A”或“B”)凸透镜进行探究实验。
(2)将蜡烛放在A点,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光屏放在B点,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B
左
(3)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并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第4次像距应是____cm。
30
(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大;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当物距等于____焦距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
(5)将蜡烛放在C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烛焰的像,此实验现象可说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减小
两倍
放大镜
6.(2021·南京月考)小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1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由图1可知此时光屏上成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凸透镜焦距范围是____(填序号)。
A.f<7.5 cm B.7.5 cm<f<15 cm
C.15 cm<f<30 cm D.f>30 cm
放大
B
(2)若将图1中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选填“大”或“小”) 些。
(3)若保持图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cm刻度线处,
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右
大
40
(4)若将图1中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5)如图2所示,把烛焰置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图中____(选填“a”或“b”)点处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则烛焰的像____(填序号)。
A.会消失 B.亮度变暗
C.没有变化 D.成在光屏上
凹透镜
近视眼
b
C
7.(2021·宜兴月考)小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烛焰位于如图甲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至80 cm刻度线处,恰好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此像是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放大
幻灯机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
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cm刻度线处,
此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实像。
(3)小华在做实验时记录了每次成实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物像间距L(即u+v),
绘出图象乙(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乙可知,要想成实像,
蜡烛与光屏的间距L与凸透镜的焦距f应满足什么条件:____(用L与f表示)。
(4)同组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5
倒立
缩小
L≥4f
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共20张PPT)
专题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类型一 判断成像的特点
1.某凸透镜焦距为15 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A
2.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A
D
4.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 cm后,得到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C
5.(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AC
类型二 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6.用手机看视频,图像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 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20 cm B.15 cm C.10 cm D.5 cm
A
7.(2020·泰安)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 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 cm、②9 cm、③12 cm、④16 cm,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8.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 cm,能在距凸透镜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0 cm B.25 cm C.16 cm D.12 cm
C
9.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
C
类型三 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
10.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 cm处移到4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B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 cm的透镜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放大实像,光屏应该(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向上移动 D.保持不动
B
12.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A
13.(2020·桂林)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B
14.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蜡烛置于c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蜡烛置于b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蜡烛从a点向b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蜡烛从b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C
15.(多选)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5 cm
B.当u=25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v=25 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 cm处向距凸透镜32 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CD
16.(多选)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大
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放大镜
AB
17.(2020·十堰)如图是张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的情景。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_,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手机应该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黑板,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凸透镜
远离
缩小
18.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如图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如果物距逐渐减小,则像距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10.0
增大
大于
小于(共20张PPT)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C
2.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D
3.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_,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
10.0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4.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蜡烛放在距离该透镜35 cm处时,蜡烛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
B
5.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C
6.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
D
7.(2020·宜昌)小明利用手机进行扫码支付时,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的收款二维码,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凸透镜
变大
8.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 )
A.倒立、缩小 B.倒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正立、放大
C
9.(原创题)把烛焰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透镜中心4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
A.30 cm<f<40 cm B.15 cm<f<30 cm
C.15 cm<f<20 cm D.20 cm<f<30 cm
C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蜡烛烛焰等大的像,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的像会不完整
C.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将不能出现清晰的像
D.若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的位置会上移
D
11.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12.(2021·阜阳月考)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 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5.5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5
变大
13.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下: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倒扣的烧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上。
会聚
同一水平高度
(3)当装置如图乙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那么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填序号)。
A.26 cm B.16 cm C.6 cm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如图丙所示)放在离凸透镜6 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的____(填序号)。
缩小
B
A
14.如图所示是小芊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装置。
(1)当蜡烛位于图中的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cm。
(2)紧接着,小芊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10
完整
(3)小芊同学把蜡烛往右移动5 cm,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右
放大
投影仪(共19张PPT)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显微镜中物镜成像,目镜也成像,则( )
A.物镜成正立虚像,目镜成倒立实像
B.物镜成倒立实像,目镜成正立虚像
C.物镜、目镜均成倒立实像
D.物镜、目镜均成正立虚像
2.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
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B
B
3.如图所示是一台显微镜,反光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特点与________成像特点一样,物距u的范围是__________,目镜成像特点与________成像特点相同。(第二、四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增大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
投影仪
f放大镜
4.如图是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镜是目镜,B镜是物镜
B.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C.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
D.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D
5.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被观察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这个像再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2021·长沙三模)如图所示是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缩小
实
放大
虚
倒立
望远镜
放大镜
7.探究宇宙的奥秘,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
下列关于宇宙及星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B.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C.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
D.“日心说”是正确的,“地心说”是错误的
C
8.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前的二倍焦距以外
B.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C.显微镜的物镜用的是凹透镜,目镜用的是凸透镜
D.望远镜的物镜用的是凸透镜,目镜用的是凹透镜
A
9.(原创题)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超级日环食”。
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日食景观,
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摄像头拍摄完周围的景物后再去拍摄“超级日环食”时镜头应该后缩
C
10.如图所示,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的放在眼前可以观察远处的物体,试试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C
11.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
C.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的像与物体比较都是放大的
D.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
B
12.人眼看同一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在人眼处所成的____有关,如图所示,同一物体离人眼较远时,视角较____(选填“大”或“小”);离人眼较近时,视角较____(选填“大”或“小”)。
视角
小
大
13.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凸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这个组合与_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倒立
放大
虚
显微镜
中国天眼
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如图所示,被誉为“中国天眼”,是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带领研究团队历时22年,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的。相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相比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FAST的最大特点是索网结构可随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反射面板产生变化。FAST是使用一种称为“漂移扫描”的方式来进行观测的,所谓的“漂移扫描”和“守株待兔”的思路相类似,就是望远镜不动,固定指向天顶,等着天体自己运动到望远镜的视野里面。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其中有2颗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对脉冲星的观察、研究对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____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2)FAST的最大特点是索网结构的__________可随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
(3)光年是____单位。
(4)“中国天眼”能“扫描”到微弱的射电波,
是因为球形反射面对射电波有____作用。
射电
反射面板
长度
会聚(共23张PPT)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1 照相机
1.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镜头使用的是凹透镜
B.照相机镜头使用的是凸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
2.(2021·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应把____(选填“A”或“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否则看不清楚。这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缩小的、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
B
倒立
实
知识点2 投影仪
3.幻灯机其实相当于一个没有反光镜的投影仪,要想使幻灯机投到前方屏幕上出现一个放大的“上”字,则插在幻灯机上写着“上”字的幻灯片应是图中的( )
C
4.如图所示的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_(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使光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放大
倒立
改变光路
知识点3 放大镜
5.小明同学用透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
A
6.夏天清晨,树叶上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叶脉,叶脉变粗了,露珠相当于_______镜,叶脉的像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
放大
虚
知识点4 实像和虚像
7.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成的像是实像
B.实像和虚像都可以是倒立的
C.用光屏可以承接的是实像,不能承接的是虚像
D.放大的像是实像,缩小的像是虚像
C
8.(2020·郴州)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C
9.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潜望镜
B
10.(2020·泰州)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B
11.(多选)如图所示,小明为爷爷和妹妹照一张合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卷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C.胶卷上成的像是虚像
D.小明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AD
12.如图所示,“刷脸”支付系统渐渐流行起来,用该系统支付时只需要面对POS机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会自动将消费者面部信息与个人账户相关联,整个交易过程十分便捷。此摄像头相当于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若成像的画面过暗,应打开灯,这样是为了照亮___________(选填“摄像头”或“消费者”)。
凸
照相机
消费者
13.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夹角度数是____度。
正立
放大
5
14.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相同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_________,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是__________(写一种)。
凸透镜
实
照相机
15.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一面呈圆弧形,进行读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A
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6.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照相机所成的像;③潜望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放大镜看到物体的像;⑤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⑥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属于折射成像的有__________,属于反射成像的有________,属于实像的有_________,属于虚像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②④⑤
③⑥
①②⑤
③④⑥
17.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画出来。
解:
18.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_______的____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_______(选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缩小
实
不会(共21张PPT)
阶段检测(第1~3节)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2020·淮安)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A
2.如图所示,将一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处
C.该透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该透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
3.(2020·武汉)在某地举行“飞机过水门”仪式时,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A
4.如图所示是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中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 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8 cm B.15 cm C.20 cm D.40 cm
5.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B放在主光轴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它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B′,则( )
A.A′在B′的左端,B′端较粗
B.A′在B′的右端,A′端较细
C.A′在B′的右端,A′端较粗
D.A′在B′的左端,B′端较细
A
A
6.(2021·桂林期中)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放大镜时,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远离被观察的物体
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C.用照相机照像时,被照者远离镜头,照相机拍到的像会变小
D.无人机航拍时,它离地面的距离一定大于镜头透镜的二倍焦距
B
7.(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D
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9.小刚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他看到手指正立、放大的____像,如图甲所示;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他将看到房屋的____像,如图乙所示。(均选填“虚”或“实”)
虚
实
10.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广州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____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凸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
11.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远离
下
12.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检查时,为使观察更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____(选填“接近”或“远离”)患处,所成的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接近
变大
13.(2020·丹东)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这支笔。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____(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____(选填“实”或“虚”)像。
变长
实
14.(2020·广元)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光心20 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为____cm;将蜡烛移到距透镜光心25 cm处时,应调节光屏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10
靠近
倒立
缩小
15.如图所示,“虚拟试衣镜”解决了顾客试穿时很难看到自己衣服背面的难题。摄像头能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背面展示在顾客面前的显示屏上。顾客通过摄像头所成的是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选填“虚”或“实”)像;若镜头焦距为12 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cm;当顾客远离镜头时,所成的像将变____(选填“大”或“小”)。
缩小
实
24
小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6.如图所示,请画出从光源S发出的三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
解:
17.(2020·大庆)一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补充完整这束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解:
四、实验探究题(16分)
18.某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如图1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
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上。
10.0
同一高度
(3)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4)当蜡烛与凸透镜相距17 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是____、____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当蜡烛从距凸透镜55 cm处以4 cm/s的速度匀速移到同侧的2倍焦距处时,则像移动的速度____(选填“>”“<”或“=”)4 cm/s。
上
下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共20张PPT)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的结构图,
下列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2.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B
3.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约为____cm,这个距离叫做____距离。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总能使清晰的像呈现在视网膜上。
25
明视
变小
4.如图所示是一种视力有缺陷的眼球成像的示意图,
这种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需要佩戴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5.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为远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B.图为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图为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D.图为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A
C
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时间用手机上网课,不少学生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眼睛的晶状体变____(选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变____(选填“弱”或“强”),最终形成近视,看不清____处物体。
厚
强
远
7.(2021·广东模拟)如图所示是近视眼的矫正光路图,请在虚线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
8.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B
9.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远处帆船的情形,
由此可以判断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近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
C.远视眼 凹透镜
D.远视眼 凸透镜
B
10.(2020·广西改编)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A
11.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 )
A
12.(2021·厦门期末)如图,现有一款集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功能于一身的眼镜,镜片上分四个区域:A区用于看清远处物体;B区用于看清近处物体;C区用于看清中间距离的物体;D区是度数变化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区镜片相当于近视眼镜
B.B区镜片是凹透镜
C.C区镜片相当于远视眼镜
D.D区镜片厚度时刻在变化
A
13.(2021·茂名期末)长期用手机看文字或图片,会使眼球晶状体的曲度发生变化,光线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从而形成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选填“强”或“弱”)些,从而使像____(选填“前”或“后”)移到视网膜上。
前方
弱
后
14.如图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____(选填“凹”或“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因此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
凸
前面
凹
4
0.25
16.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均选填“乙”或“丙”)
乙
乙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____(选填“乙”或“丙”)。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由于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丙
大于
发散(共16张PPT)
第五章复习训练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高频考点分类训练
1.如图所示是德国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光通过透镜____之后,可使其背后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此透镜是一个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会聚
凸
2.(2020·眉山)如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时,F是凸透镜的焦点,
S是蜡烛火焰上的一点,试作出S的像S′。
3.(2021·鞍山一模)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两透镜(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一焦点重合),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和经过凹透镜、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2021·河南模拟)(多选)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B.看露天电影时,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一倍焦距
D.生活中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
5.(2020·天津)(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AC
BC
6.如图所示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桥的倒影看起来比较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
C.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
7.(2020·临沂)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
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光屏上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仅将凸透镜移至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类似远视眼
C
C
8.(2020·宿迁)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u=12 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缩小
照相机
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
9.(2020·甘孜州)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B
10.(2020·扬州)同学们课间在走廊上眺望远方。此时晶状体变____(选填“厚”或“薄”),晶状体的____发生变化,远处的景物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的实像。有些同学看不清远处的景物,可以佩戴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
薄
焦距
缩小
凹
11.(2021·丹阳模拟)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 “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
缩小
抽水
考点四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2.(2020·潍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调整,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1)保持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除移动蜡烛外,光屏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时,物和像之间的距离为44 cm,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右
11
(2)一同学用图乙所示的LED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这样改进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
使它们在____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10.0
同一
放大
投影仪
(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位置会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上
远视(共20张PPT)
阶段检测(第五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21·重庆期中)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
B.都是向右凸出的,都为凸透镜
C.光经过透镜发生偏折是光的反射现象
D.透镜b对光有会聚作用
A
2.(2021·福建期中)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25 cm C.30 cm D.50 cm
3.在牡丹园,小明看到盛开的牡丹花非常美丽,拿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对其拍照,发现取景框中的像太小,这时他应该( )
A.远离牡丹花,同时使镜头前伸
B.远离牡丹花,同时使镜头后缩
C.靠近牡丹花,同时使镜头前伸
D.靠近牡丹花,同时使镜头后缩
A
C
4.(2020·淄博)红外半球摄像头通过捕捉红外线增强夜晚监控效果。
下列关于该摄像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是红色的光
C.被监控的物体在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5.小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的是虚像
B.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C.图中的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D.图中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
C
B
6.(2021·哈尔滨期末)如图所示,F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P点为2倍焦距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A点时,所成的像跟照相机的成像性质相同
B.物体放在B点时,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到像
C.物体放在C点时,所成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性质相同
D.物体放在C点时,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A
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焦距比目镜焦距长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与目镜无关
D.天文望远镜的物镜越大,能会聚更多的光,成像更清晰明亮
C
8.(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6 cm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照相机上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将不能成像
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左移动合适距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BD
9.晴朗的夏日,向花草洒水,常会把花叶烧焦,这是因为喷洒在花叶上的水有时会形成水珠,相当于液体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果叶片恰好在它的____上,这一点温度很高,将把组织细胞烧死,从而出现焦叶。
凸透
会聚
焦点
10.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为开封市“菊花花会”的会期。如图是“菊花花会”期间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同一盆菊花的两幅照片,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透镜,拍摄____(选填“甲”或“乙”)照片时像距较大。
11.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 mm,则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80 mm,所成的像为缩小、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
凸
乙
大于
倒立
实
12.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使用时盯着眼前12 mm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长期使用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佩戴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前方
凹透镜
13.(2021·武汉模拟)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的原理,实现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5 cm、10 cm和12 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cm的凸透镜。
放大
虚
12
14.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的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凸透镜甲位置换上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靠近
缩小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5.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16.如图所示,AB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大致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7.(1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能成倒立、____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0
放大
投影仪
左
变小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___(选填“左”或“右”)移。
下
左
18.(8分)学完“眼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小郑自制了一个水透镜,
如图甲所示,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或往外抽水,
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小郑想利用这个水透镜来研究近视眼的成因。
甲 乙
(1)小郑把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此时在光屏上成像如图乙所示,要想模拟眼睛的成像情况,小郑需要把蜡烛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A。
(2)接着小郑想要研究近视眼的成因,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他要用注射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向水透镜中注水”或“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然后向____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B,则实像B要比之前实像A____(选填“大”或“小”)。
左
向水透镜中注水
左
小(共23张PPT)
第1节 透镜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1 透镜
1.如图所示,是一些透镜的截面图,这些透镜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镜,它们是______(填字母),其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镜,它们是_______(填字母),其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
凸透
AD
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
BCE
边缘厚,中间薄
2.(2021·安徽月考)关于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主光轴就是通过透镜中心的直线
B.薄透镜的光心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
C.凸透镜有主光轴,凹透镜没有主光轴
D.凸透镜有光心,凹透镜没有光心
B
知识点2 透镜对光的作用
3.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凸透镜
会聚
4.(2020·湘西州)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如图所示,正对着太阳光的放大镜能够在另一侧的纸面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并将纸烤焦。由此可知,放大镜是______透镜。
会聚
发散
凸
5.(2020·广东)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
6.(2020·威海)如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过凹透镜光心,一条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将光路补画完整。
解:
知识点3 焦点和焦距
7.如图所示,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距离透镜约4 cm时,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如图中A点,则透镜的焦点是____点,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cm,在____点处可引燃火柴。
A
4
A
8.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 )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
D.a、b、c、d、e均可
A
9.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
B
10.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下列各图是光通过虚线框中透镜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图中的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 )
C
11.(易错题)在一个长方体玻璃块中,有一个呈凸透镜形状的空穴,如图所示,则一束平行光通过这块玻璃时,射出光的情况是( )
A.保持平行 B.变成会聚光束
C.变成发散光束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C
12.“削冰取火”是利用了_________镜对光的________作用,通过“冰镜”的太阳光可以点燃放在________附近的可燃物。
凸透
会聚
焦点
13.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________镜,使太阳光________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凸透
会聚
14.(2021·河池期中)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对应位置的下方是一个椭圆,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椭圆部位比周围____(选填“亮”或“暗”),这是因为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透镜,而气泡与周围水组成____透镜。
暗
凸
凹
15.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____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m。
0.6
0.2
16.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
17.(数理结合题)如图所示,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 cm的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 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 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 )
A.6 cm B.12 cm C.18 cm D.24 cm
C
18.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近似看成玻璃三棱镜和玻璃块的组合,如图所示。通过分析我们可看出这样的规律:不管什么透镜,光通过它折射后,总是向透镜较____(选填“厚”或“薄”)的那边偏折;厚度越大,偏折越____,透镜的焦距越____。(后两空均选填“大”或“小”)
厚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