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甲午中日战争一、黄海大战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它不断派遣间谍到朝鲜、中国境内搜集情报,秘密测绘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渤海湾的详尽地形。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对华战争的一切准备。爆发背景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日本乘机也派兵入朝。东学党起义平息后,中、朝政府建议清军、日军都从朝鲜撤走,日方却骤然增军,致使朝鲜局势日趋紧张。爆发背景 以慈禧、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决策集团竭力避战求和,寄希望于俄、英、德、法、美各国出面“调停”。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了一个傀儡政府。两天后,这个傀儡政府“邀请” 日军驱逐在牙山的清朝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爆发背景 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黄海大战爆发。由于战争发生于农历甲午年,历史上就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日军自马关来元山日军自广岛来江华岛仁川汉城牙山成欢驿天津大沽口山海关锦州田庄台营口奉天辽阳海城摩天岭岫岩九连城大东沟花园口大连旅顺平壤丰岛荣成威海卫荣成湾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1894年9月17日
——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完旅顺惨案 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日军便从海陆两路夹击中国辽东半岛。 他们进占旅顺后,疯狂屠杀无辜居民。据亲临现场的外国记者报道,城中只有36个掩埋尸体的中国人侥幸存活下来。此图是日本《近代百年史画报》上刊登的照片。威海卫的刘公岛 1895年1月,日本军队在山东半岛荣城登陆,从背面袭击大清北洋水师的基地威海卫,日本舰队则从正面封锁海口。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多次请求出击,都被李鸿章拒绝。洋教官和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从,命令手下锯掉水师提督印章一角,然后吞鸦片自尽。广大爱国官兵先后八次击退敌舰。2月,北洋水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军覆灭。二、《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双方代表:李鸿章(中)
伊藤博文(日)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定了中日《马关条约》课堂小结:一、黄海大战
1、爆发背景◆
2、黄海大战的经过
二、《马关条约》
1、签订情况
(被迫、时间、双方代表◆)
2、内容◆
3、 影响◆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
完成课本18页“活动与探究”发散思维 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香港岛辽东、澎湖、台湾银元2100万元白银2亿两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协定关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俄国认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扩张侵略势力。于是,便纠合法、德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是,清政府必须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赎辽费) 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