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XJ
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P78-86
目录
contents
01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地球运动与气候
02
03
04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01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1.早晨与中午比较,中午热
2.夏季与冬季比较,夏季热
3.赤道与两极比较,赤道热
这是为什么呢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土,同时在阳光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P78
思考
不会一样。左图阳光直射沙土,获得光热多,温度高,右图阳光斜射,温度低。
甲
乙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同一条纬线上的太阳高度相同。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直射(=90°):照射面积 →光束 →太阳辐射
斜射(<90°) :照射面积 →光束 →太阳辐射
直射与斜射
小
集中
强
大
分散
弱
读下图,如果地球表面不是一个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高度会有不同吗? —活动 P79
思考
A、B、C三地的太阳高度是相同的。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使太阳辐射强度也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从而导致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太 阳 光 线
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
读图,A、B两处中哪一处的太阳高度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活动 P79
思考
A处太阳高度大,
A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在希腊语中,“气候”一词原义为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对在地面的投射角度不同而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议一议,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活动 P79
地球运动与气候
02
概念
旋转中心
方向
时间
产生的现象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 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昼夜交替、时差
一天(24小时)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
↓
昼夜更替
&
太阳升落
&
太阳高度变化
&
气温等天气的变化
地球的自转
地球公转
直射点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变化
地球的公转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球的公转
极昼现象
极夜现象
二分二至—P80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及形成四季变化,如下图所示: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赤道(0O)
北回归线
( 23.5ON )
赤道(0O)
南回归线( 23.5O S)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
二分二至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及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P81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太阳总在地平面以上的现象。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总是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极昼与极夜
对照“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活动P81:
思考
(1)说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赤道(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北回归线(6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12月22日前后)
(2)哪一天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根据各地表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五带的划分
北极圈 66.5°N
北回归线 23.5°N
赤道 0°
南回归线 23.5°S
南极圈 66.5°S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无阳光直射,四季分明
无阳光直射,四季分明
有阳光直射,终年炎热
五带的划分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五带的划分—P82
五带名称 范围 特征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
南回归线到南极圈
北极圈以北
有阳光直射,终年炎热
无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四季变化明显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
终年严寒
读图下,完成各题。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秋分
2.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
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丙一丁一甲
C.丙~乙一丁一甲 D.丙一丁一乙一甲
A
D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春分日时地球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我国大部分
地区处于(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A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词又反映怎样的气候变化呢?
“晨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话反映出了新疆气候独特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目录
contents
03
海陆分布与气候
地形地势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04
05
04
海陆分布与气候
03
水
沙土
(1)如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置于太阳下照射2小时。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
水
沙土
>
(2)如果把两个容器同时移入室内,2小时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吸热慢、放热慢
吸热快、放热快
升温慢、降温慢
升温快、降温快
陆地
海洋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陆地
海洋
7月
1月
8月
2月
海陆气温变化—P83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降水多
深居内陆的地方:水汽稀少,降水少
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等,这些地区虽然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且当地有寒流影响,降水少。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地形地势与气候
04
正 午 太 阳 光 线
阳坡
阴坡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异。
地形的影响—84
阳坡
阴坡
背对太阳的山坡
面向太阳的山坡
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两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会产生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地势的影响
如图,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 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A
B
海拔每上升1000m,气温约下降6℃。
5000
1000
×
6
=
30℃
30
=
-
20
-10℃
分析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填入相应的表格。
气候现象 影响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地球形状
纬度位置
地形地势
人类活动与气候
05
改变地表状况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的量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全球气候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处于同纬度的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A点气温高
B.夏季A点气温高
C.一年四季B点气温高
D.夏季B点气温高
B
2.图中处于同纬度的A、B两点降水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点比B点降水多
B.A点和B点降水都非常多
C.B点比A点降水多
D.A点和B点降水都非常少
C
3.测得某地山脚的海拔是280米,气温为24℃,山顶海拔为1 280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则山顶的气温是( )
A.15℃ B.30℃
C.18℃ D.20℃
C
4.下列漫画最能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是( )
D
极昼与极夜
指极圈以内的地区(即纬度高于南北纬66.5度),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于地平线以下(即全天24小时都是白天)的现象。
越靠近南北极点,极昼现象维持的时间越长。北半球到了夏季,北极点附近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
当南极出现极昼的时候,北极就出现极夜,反之亦然。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有6个月时间两极之中总有一极朝着太阳,全是白天;另一个极背向太阳,全是黑夜。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