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论语》十二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论语》十二章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21 10:5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论语》十二章
泰顺县育才初中 梁祥传
“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那么同学们,你们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些了解呢?
——走近孔子
永远的孔子
世人尊称孔子为--------“圣人”、“先师”
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人书籍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15岁立志于学。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作罢。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55岁时,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前484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 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圣府大门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
孔林神道
享殿
孔子墓
孔子和弟子们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
字子渊,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孔子家语》中有颜回一篇。颜回家境贫困,其“一箪食,一瓢饮”的安贫乐道的精神为后世传为佳话。颜回有才无寿,英年早逝,孔子对此非常难过。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称“复圣”。
孔 子 弟 子
曾参(前505年——前435年)
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世称“曾子”。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颜回死后,他成为孔子的继承人。
孔 子 弟 子
卜商(前507年——?)
字子夏,春秋末年晋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人称卜子。性格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
孔 子 弟 子
孔 子 学 院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四书:《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技巧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句意和培养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
 一、按章节兼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2.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作",即"像狗一样"。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课 文 学 习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愉快吗
说,通“悦”,愉快
而,表示承接
“学而时习之”指孔子整理六经,制定礼乐。这是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一生完成的一件大业,是对中华文化的不朽贡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
“有朋自远方来”指“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开私人讲学之先河通过其成功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丰富、系统的教育思想理论,这是他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一生完成的又一件伟业。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而,表示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指“孔子不仕事”。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现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质。
总之,三句话,概括了孔子一生两大业绩、一种精神。
第一章:
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从第二章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有”,通“又”,用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而:表示修饰
第三章:
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译文:
以:凭借。
而:表示承接
第四章:
也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第五章:
也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贫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第六章:
这一章回环曲折,一唱三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之:指学问和事业。
乐:以……为乐趣
第七章:
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饭:吃饭
第八章:
讲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与前边对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九章:
讲学习态度,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借鉴别人的长处,还要警醒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对着滔滔河流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逝:流逝
斯:这,指河水
舍:舍弃
第十章:
讲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第十一章:
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而:表示并列
第十二章:
讲“仁”,是从学习方法上讲的。
求知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 结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书,由若干篇组成。全书今本486章,本文选取了12章。虽只是一个零头,但也可看出这本书形式上的特点,分为两个方面:1、关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这样写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
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颜回、曾子、子夏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2、这十则道理中,你做到了哪些,讲出来听听,没有做到的,打算如何去实行?
3、各人选自己最喜 欢,对自己最有用的 句子摘抄,并选一句 写于书上当座右铭。
1、学了本文后,你认为孔子是怎样一个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曲肱而枕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人到了30岁就应该去面对一切困难。
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
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说:通“悦”,高兴,愉快。
有:通“又”,用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温故而知新
2、多义词: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了解
知道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代词。
3、文言虚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为,替。
为,做。
(wèi)
(wéi)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学而不思则罔……

而,表承接。
而,表转折。
4、文言代词: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博学而笃志
而,表并列。
不义而富且贵
而,表修饰
1、课外再收集一些名人名言。
2、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