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2 22: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下《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 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 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
教学过程
一、古诗接龙,激趣导入。
1. 古诗积累;看画面,猜古诗。《山行》《池上》《村居》《四时田园杂兴》
2. 单元主题,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南宋诗人范成大和杨万里饱览了初夏和暮春时的江南乡村美景,同样生活在南宋,辛弃疾的笔下又是什么样的景色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清平乐村居》。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3.了解词体、知晓词人。
(1)比较诗词异同。(课件:与前两首古诗对比)同学们你们看,这一首和我们之前学习的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
(指名交流:题目不同句式不同有上下阕。)
小结:随着我们深入的学习,我们会发现诗和词有很多不同,然而他们相同的是都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所以我们可以用学古诗的经验来学习词。
(2)了解作者。关于辛弃疾,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指名交流:关于辛弃疾的简介或者创作作品。)
(3)播放微视频:辛弃疾诗词创作风格。你知道在《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属于哪种创作风格?
【设计意图:交流描写乡村童真童趣的古诗去融入,建立课内外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词”这种体载是部编版语文书上第一次出现,通过师生交流词体的特点和辛弃疾的资料,指导学生认识词体、了解词韵,感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优美,同时感受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明确单元的人文主题,体现统整教学。】
二、初读诗词,感知词韵。
1、读准字音
(1)读准字音:出示诗句,同桌互读,指名读。(评价:关注字音是否读准)纠正读音:“剥”字的读音。bāo,一般用作口语,比如剥皮、剥花生;而 bō属于书面语,所以这里读 bō。领读:剥莲蓬。指导书写:“剥”的重点笔画。学生练写,提醒写字姿势,同桌互评。
(2)读出节奏。读词,可不仅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怎样才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出示停顿号,(课件)指名读。
(3)读出韵味。把每句最后一个字拖长音再来试试?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韵尾读的又响又长,这样读得更有味道了。
【设计意图:在词的教学过程中,不忽视字词教学。从读准字音再到书写生字,分层解决了生字音、形、义的学习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和韵味,体现教学朗读指导的层次性。】
三、自主合作,走进文本。
(一)回顾方法,读懂词句。
1、过渡:读通了词句,还要读懂它的意思。你有哪些读懂词意的好方法 (借助注释、查资料、查字典、看插图、想象画面......)
2、请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
自学提示:
1.读一读:用学过的方法自学诗词,读懂诗句意思。
2.说一说:在小组内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3、自学反馈:你读懂了哪句词?谁想来交流 预设随机指导: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交流: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儿青青。)点拨:借助图片理解茅檐。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交流:一对满头白发的老翁和老妇,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点拨:相媚好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说文解字》对媚的解释。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爸爸妈妈相亲相爱的画面。
(3)“大儿锄豆溪东,中二正织鸡笼”。(
交流: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
(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交流:小儿子卧在溪边剥莲蓬。)点拨:借助注释理解亡赖的意思。
小结:我们结合注释、抓关键词句,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就读懂了词义。
(二)品味想象,读懂画面。
过渡:这首词里还藏着几幅画呢。你能找到吗?小组合作:默读诗词,想想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画面?圈画出关键词句,之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反馈,教师随机指导:预设 1:乡村美景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还能听到什么 闻到什么 (抓住茅檐、溪、青青草等关键词,创境体验。)
(2) 你能给这幅画面起个题目吗?眼前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图(板贴:乡村美景)
(3)朗读:你能读出乡村生活的恬静之景美吗?指名读。
预设 2:翁媪相媚图“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翁媪”的老两口在聊什么呢?同桌之间扮演角色,学生表演。
(2)真是一幅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老两口,图画名字就叫翁媪相媚图。(板贴:翁媪相媚)
(3)朗读:好一个相媚好,好一个相爱的夫妻呀,我们怎么读?(指导读出问号)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生活怎能不令人陶醉呢?全班再一起读这句词。
预设 3: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大儿锄豆溪东,中二正织鸡笼”。
(1) 画面题目:这两幅图就是大儿锄豆、中儿编织图。
(板贴:大儿锄豆、中儿编织)
(2)大儿和中二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勤劳、忠肯、心灵手巧、能干)
(2) 朗读:你来读大二的勤劳,你来读中儿的心灵手巧。预设 4:小儿卧剥图“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 你能想象小儿卧剥莲蓬的样子吗?(课件):是呀,小儿子时而俯卧,时而侧卧,时而仰卧,高兴时还会打个滚呢。多么快乐的小儿子!(板书:人乐)。
(2)这幅图就叫小儿卧剥图——(板贴:小儿卧剥)
(3)朗读:怎样读出一个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儿子?(高兴、快乐)(三)想象画面、悟情入境。
1、想象画面、配乐朗读。
(1)同学们,这一幅江南美景图一定流进了你的心里去了呢?让我们顺着缓缓流淌的小溪,来到农家小院。映入眼帘的是(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咦,这家主人,一对老夫妇用吴音在聊天呢?在聊什么呢?(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再走进瞧一瞧,大儿子(引读——大儿/锄豆溪东,)家里的二儿子呢?(引读 —— 中儿/正织鸡笼)。快来瞧瞧,小儿子在干什么?(引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我太喜欢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儿子(引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连起来读读这首诗,进一步感受画面之美:你们醉了吗?醉了,醉了,我们陶醉在了乡村恬静的美景中,醉了,醉了,我们陶醉在了一家五口幸福安宁的生活中。
2、走进词人,体会心情。“江南村居图,溪水人家绕 ”有了这条小溪 ,让乡村生活更加生机勃勃,也使得江南村居图画面更加丰富。结合导学卡的资料,你读懂了词人辛弃疾的心情了吗?
(板书:喜爱向往)
小结:这种生活是词人辛弃疾心所向往的——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田园幸福生活,也是他毕生追求。
总结:山清水秀的农村生活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正是这和谐安宁的画面吸引了词人,感染了词人,让他感受到这里生活的人们的幸福与美好,这美好的图景,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叹一一(齐读诗句)
3、背诵诗词,配乐吟唱。
(1)配乐吟唱。(课件)一首词就是一首歌。让我们打着节奏唱起来吧!小结: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已经背过这首词了。在背诵中我们再次陶醉于这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读懂诗句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努力体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品读诗句,背诵吟唱,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拓展体悟,感受方法。
1、诗词拓展:过渡:出示课件:在中国诗词当中,有很多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有很多,《渔歌子》是其中的一首,我们运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课件),来感受春雨迷蒙的江南美景。
(1) 教师范读,思考:这首诗词中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雨中西塞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流水潺潺,鳜鱼肥美,渔翁带着箬笠,披着蓑衣,悠闲独钓)
(2) 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向往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
(3) 指导朗读。
2、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国诗词各有各的美,今天我们领略了一抹乡村田园诗情,诗词中还有别样的美等着我们去欣赏。
【设计意图:始终围绕学习田园诗词的方法这根主线,迁移运用前一首词的方法,自学诗词《渔歌子》。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诗人选取不同的景物来表达情感,在品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一步体会田园诗词的表达作者的情感,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积累辛弃疾的其他诗词。
2、将词中的画面改写成美文。
【设计意图:由读到写,由课内到课外,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在拓展阅读和拓展练笔中进一步积累诗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