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苏共党员证
俄共党员证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标要求: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理论先导——列宁主义的形成
01
革命惊雷——十月革命的胜利
初期建设——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02
03
【课程标准】
目录: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
国内 国际
经济
政治
阶级
组织和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1898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1900 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形成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列宁选集》第四卷
在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列宁的拥护者获得多数,……被称作布尔
什维克(“多数派”音译),其对立面被称作孟什维克(“少数派”
音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完成了建党任务,但同时也形成了
理论上、政治路线上存在深刻分歧的两大对立派别,这种对立最终
导致组织上的分道扬镳。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演讲中的列宁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3.主要内容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对俄国的认识: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对社会主义革命:
对革命形式: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4.意义
(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
——斯大林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的演讲
列宁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探究问题一: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 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革命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恩格斯19世纪中期《共产主义原理》
材料三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 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分别归纳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主张。
2、依据材料,你认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
3、从时代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不同
4、结合材料和所学,科学的理论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注意些什么?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坚持唯物史观学习历史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材料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屡屡吃败仗。最糟糕的是,士兵们不知道这战斗是为谁而战,既不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也不是为了世界和平,
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战争也让俄国大量企业倒闭,国家债台高筑,经济濒于崩溃;物质匮乏,粮食奇缺,民众饥寒交迫。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对沙皇政府深恶痛绝,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成为十月革命的催化剂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过程:
1917年3月
(俄历2月)
1917年4月
1917年7月
1917年11月
(俄历10月)
推翻沙皇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管政权。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使布尔什维克党抛弃了和平夺权的幻想,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革命武装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二月革命推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结果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材料一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
——列宁《告俄国人民书》(俄历10月25日上午10时)
材料二 旧的国家机关将要演到彻底粉碎,而新的管理机关即苏维埃组织将要建立起来。
——列宁《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
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3.意义
探究问题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俄国、对世界、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广泛影响,依据材料和所学归纳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以前,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革命,但是,过去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同十月革命相比拟。过去发生的革命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劳动人民依然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占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把千百年来全世界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现实,给全人类展示出一幅共同的美好前景。
——孙成木 等《十月革命史》
对俄国: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对世界: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部分书刊
对中国:促进马列主义传播并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指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一国首先胜利
对理论: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的意义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探究问题三: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整整十年之后,在中国毛泽东总结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问题1: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问题2: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问题3: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探究问题三: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几乎整整十年之后,在中国毛泽东总结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问题1: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问题2: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问题3: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道路:俄国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中国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原因:两国国情不同:俄国十月革命时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城市工人阶级集中且力量强大,
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工人和士兵,掌握武装;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的反
动势力力量薄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集中在城市;中国
是农业国,工人阶级力量相对较弱,广大农民是革命的可靠同盟军。
启示: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则是由各国具体国情决定的,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课堂总结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
最薄弱的一环
列宁主义形成
一战中俄国的失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