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安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3 06:0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新生先修课物理测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的体育比赛中,在评判运动员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 B.
C. D.
2.下列对参考系、质点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河岸为参考系
B.“地球的公转”“太阳东升西落”均是以太阳为参考系
C.研究乒乓球在空中的轨迹时,一定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D.研究歼-20隐形战斗机在空中的翻滚动作时,能把歼-20战斗机看作质点
3.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
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
D.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
4.在某次太极表演中,表演者按图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太极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走到D点时,他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及位移的方向分别为(  )
A.2πR、、西偏南45°
B.2.5πR、R、东偏南45°
C.2.5πR、、东偏南45°
D.3πR、R、西偏北45°
5.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内
B.表示时刻,称为第末或第初,也可以称为前
C.表示时间,称为最初内或第内
D.表示时间,称为第内
6.如图所示,在距离地面1.8 m高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枚网球,观测到网球上升3.2 m后回落,最后落回地面。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一维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点的位置坐标为3.2 m,落地点的位置坐标为1.8 m
B.网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的位移为5.0 m
C.网球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路程为8.2 m
D.网球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位移为5.0 m
7.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8.甲、乙两辆车在同一水平直道上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10 s内,乙车速度的大小一定比甲的大
C.在0~10 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
D.在0~4 s内,甲、乙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9.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得出物体运动的图像。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图像可知(  )
A.18 s时的加速度大于13 s时的加速度
B.小车做曲线运动
C.13 s末小车距离出发点最远
D.小车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比后10 s内的大
10.一个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是v,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2v,则AB:BC等于(  )
A.1:2 B.1:1 C.1:4 D.1:3
11.现在的航空母舰上都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A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起飞速度为。若该飞机滑行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 B. C. 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由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13.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B受到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1的作用,物体C受到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左的力F2的作用,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物体C对物体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与物体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5N
D.地面与物体C之间无摩擦力
14.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为Fb=5N,F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
A.F1=5N,F2=0,F3=5N B.F1=5N,F2=5N,F3=0
C.F1=0,F2=5N,F3=5N D.F1=0,F2=10N,F3=5N
15.一本书放在桌面上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关于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B.参考系必须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C.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D.对于同一参考系,所有物体的运动状态都相同
17.现代微观物理学中把“刹那”作为一种时间单位,一刹那等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刹那”指的是某一时刻
B.“刹那”属于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C.“一刹那”时间内光走过的路程为3 m
D.1 s所含的“刹那数”比1年所含的“秒数”多
18.甲、乙两质点在相邻平行直线轨道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是直线,乙的图线是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2 s内,乙做曲线运动
B.在0~12 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在0~6 s内的任意时刻,甲、乙的速度不可能相同
D.甲的速度为4 m/s
19.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C.0~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相距最远
D.0~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20.某校一物理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让一小球自地面上方某高度处自由下落,测得小球在最后1 s内的位移是25 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释放小球的高度;
(2)落地时小球速度的大小。
21.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甲车位于乙车的前方100m处时,甲车速度为20m/s,且正以大小为5m/s2的加速度刹车,乙车一直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
参考答案:
1.B
【详解】ACD.平衡木、跳水和双杠比赛时,评委需要看运动员的动作和姿势,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ACD错误;
B.马拉松比赛时需要关注的是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员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B正确。
故选B。
2.A
【详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河岸为参考系,A正确;
B.“地球的公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B错误;
C.研究乒乓球在空中的轨迹时,可以把乒乓球看作质点,C错误;
D.研究歼-20隐形战斗机在空中的翻滚动作时,不能把歼-20战斗机看作质点,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支撑杆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支撑杆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A错误;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帆船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帆船能看成质点,B正确;
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C错误;
D.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乒乓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当他走到D点时,路程
位移大小等于有向线段AD的长度
方向为有向线段AD的方向,即东偏南45°。
故选C。
5.A
【详解】A.由图可知,表示“第内”这段时间,故A正确;
B.表示时刻,由图可知,它是第末或第初,但不是“前”,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表示时间,可以称为最初内,但不是“第内”,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表示时间,称为第内,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从高出地面1.8 m的位置开始抛出小球,所以落地点的坐标为-1.8 m,网球上升3.2 m后回落,则最高点的坐标为3.2 m,故A错误;
B.网球上升3.2 m后回落,则上升过程的位移为3.2 m,故B错误;
C.网球上升过程的路程为3.2 m,下落过程的路程为5 m,则网球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路程为8.2 m,故C正确;
D.网球在最高点的坐标为3.2 m,落地点的坐标为-1.8 m,所以网球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位移为-5.0 m,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7:30是时间点,是时刻,故A错误;
B.每节课45 min中的45 min指的是一个时间段,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
C.数学考试9:40结束,9:40是个时间点,是时刻,故C错误;
D.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是一个时间点,是时刻,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图像可知,甲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不动,A错误;
B.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图像可知,在0~10s内,乙车速度的大小先比甲的小,后比甲的大,B错误;
C.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根据图像可知,在0~10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C正确;
D.根据x-t图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知在0~4s内,甲、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由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可知,18 s时小车的加速度大于13 s时小车的加速度,A正确;
B.v-t图像只能描述一维直线运动,B错误;
C.小车在0~20 s内速度方向不变,20 s时小车距出发点最远,C错误;
D.由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前10 s内的位移小于后10 s内的位移,由知小车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比后10 s内的小,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设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关系可得
所以
故选D。
11.D
【详解】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v2-v02=2ax
可得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选项A错误;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选项B正确;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选项C错误;
D.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这种物质发生的作用力,力仍没有离开物体单独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A.因A静止,所以合力为零,隔离A受力分析可知B对A无摩擦力,故选项A错误;
B.因AB整体,所以合力为零,对AB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可知C对物体B的摩擦力与F1等大反向,故选项B正确;
CD.因ABC整体静止,所以合力为零,对ABC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物体C的摩擦力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故C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B对A的静摩擦力大小
F1=0
否则A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不为零,不能保持平衡,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
F2=Fb=5N
再以三个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
方向水平向左。所以
F1=0,F2=5N,F3=5N
故选C。
15.D
【详解】A. 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书与桌面挤压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的,所以是弹力,故A错误;
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书放在桌面上静止不动,所以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16.AC
【详解】AB.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我们平常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故A正确;B错误;
CD.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而对于同一参考系,不同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相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7.CD
【详解】A.“一刹那”指的是时间间隔,故A错误;
B.“刹那”属于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故B错误;
C.“一刹那”时间内光走过的路程为
故C正确;
D.1s所含的“刹那数”为
一年所含的“秒数”为
故D正确。
故选CD。
18.BC
【详解】A.x-t图像中的图线并非运动轨迹,乙的图线是抛物线,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式
可知,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
BD.在0~12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而该时间内乙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 D错误B正确;
C.x-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在0~6 s内,甲沿负方向运动,乙沿正方向运动,甲、乙的速度不可能相同,C正确。
故选BC。
19.ABD
【详解】A.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甲图线的斜率不变,说明甲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又都是单向直线运动,所以两车路程相等.故B错误;
C.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正确。
D.0~t2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BD。
20.(1)45 m;(2)30 m/s
【详解】(1)设小球从某高度处运动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为t,通过的位移为H,小球在(t-1s)内位移为h,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
据题
联立解得
(2)落地时小球速度的大小为
21.14s
【详解】甲车速度减为零所用的时间为
t0=s=4s
此过程中甲车的位移为
x1=×4m=40m
此过程中乙车的位移为
x2=v乙t0=10×4m=40m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100m,乙车运动100m所用的时间为
t2=s=10s
所以总时间为
t=t0+t2=14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