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回味” 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讲评
【写作点拨】
1、文题虽然是单个的词,但仔细分析应该有两个要点。回味,《现代汉语词典》:从回忆里体会。回,回忆。指向过去,可以写过去的人、事、物、现象等;“味”,品味,体味,体会,咀嚼。“回味”即有“回忆”也须有“体会”。 只有回忆,没有体会是不准确的。
2、“回味”写作内容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古人的事,还是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但又都得品出点东西来,体会的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情感;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也可以说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
3、文体不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写记叙文应以回忆为主,叙述、描写应该是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是“画龙点睛”,必不可少,又须水到渠成。总之要以情感人。议论文可以谈回味的作用,如何回味等,要注重论证结构的安排,分论点的设置,新鲜论据的使用,关键是以理服人。
【例文荐评】
回味
江都市丁沟中学高三(8)班 鞠涛
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流去,当我蓦然回首,才发现仍有太多的记忆存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抹去,可以让我细细回味,慢慢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因为其中充满了家人的疼爱,朋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回味母爱,感受爱的无私。对于我们来说,晚上熬夜已如家常便饭,不足为奇。可对于早睡早起的妈妈来说,晚上等待儿子回家便不是一件易事,她得经受住无聊、寂寞,坚持抵制自己不进入梦乡。有时我回到家,她会对我说:“累死了,要不是等你,我一觉都已经睡醒。”可是当我要她不要等我时,妈妈她却断然拒绝了,她说:“我要让你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吃苦,学校里有千千万万个同学,家里还有我,我会陪着你的”。有时爱不是用嘴说,而是融入了一个个行动中,妈妈她把等待当作责任,当作爱的体现,无论有多累,她却坚持到底,不肯放弃。
回味友爱,感受它如水的纯洁。每次放假回家,我们几个老同学都会结伴同行。一路走去,有说有笑,不放过任何宝贵的时间。就连在车上,被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依旧谈天说地,还时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惹得其他人投来异样的或是羡慕的眼光。现在回味起来,还觉得那份情是那样的纯洁。社会上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了自己伤害他人,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与这相比,这份情又怎能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回味关爱,感受师生情。每当你上课走神,老师会友情的提醒你,当你太疲劳却还在写作业时,老师会劝你休息一下,当你考试失败垂头丧气,老师会耐心的开导你,给你战胜困难的勇气……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
世界上并不缺乏爱,只要我们不时地回首过去,回味所发生的事,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美好。(669字)
【评语】鞠涛同学写的是议论文,结构清楚,分论点设置合理,语言流畅。尤其是文章选取了自己亲历的原汁原味的事情,朴实纯真蕴含其中,有生活气息,高三氛围,亦有学子情怀。好!
回味
江都市丁沟中学高三(8)班 赵文海
春天之所以的美丽,是因为它涵了一份春意盎然的味道,夏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注入年轻快乐的激素;秋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掺入丰收喜庆的气息;冬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拥有值得回味的记忆。
回味亦是一种享受。幽默是人与人沟通的润滑剂,它不仅是一种调节气氛的片语,更是一种充满大智慧的灵感表达。美国著名的幽默大量马克·吐温,他曾在一次乘飞机时夸奖了一位女士漂亮,然而那位女性并没有谢他,于是他反问:“难道你不能像我这样骗我?”每次回味这段充满智慧的片语,总有一种佩服的感慨,一种美的享受。
回味亦是一种借鉴。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的脚印,或深或浅,若有若无,留下了惨痛的教训、精美的诗词,还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迷。
商纣的残暴、赵高的奸诈无不落下让万人唾骂的下场;初唐四杰年轻时意气风发,在诗坛上崭露头角,李白傲视尘世的洒脱豪情,杜甫沉郁顿挫的社会感慨,岳飞精忠报国的壮语,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女娲补天的神奇,精卫填海的不可思议……太多太多,中国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回味不了,不必回味所有,只需借鉴一些精华,回味一些还在发光的金子,学得一些还可实用的东西。
回味亦是一种升华,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接受的信息远远超过古人,为什么我们不能超越他们,孔孟之道,王羲之的书法,吴道子的画,他们一直处于巅峰位置,我们始终超越不了他们,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回味,需要回味自己所看到的,所学到的,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臻于完美。
回味,回味无穷,无尽,你会发现事物的另一面,体验新的感觉,触碰另一个开始……(664字)
【评语】这篇习作回味的内容不同一般,他回味的是幽默,是历史,是文化,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回顾的人,是能够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升华自我的人,是站在当代的摩天大楼上穿越时空审视过往的思想者。就这点来说,不简单,不寻常。
回味
江都市丁沟中学高三(8)班 张亚
高三的岁月如歌,我们曾唱出心中最澄澈的音调。回望,是因为时刻有人为它注入新的元素,是因为有我们并肩作战,是因为有同学让我们觉得有爱相随。
回味瞬间,会发现不经意的动作会闪耀永恒的美,某个早晨由于晚起忘带早饭,同桌会毫不犹豫将她的早饭递给你;当你望着窗外乌云密布而紧紧锁眉时,同伴会轻拍你的肩膀说:“我有伞呢,一起走吧!”奔跑时不小心扭到脚,准有个同学冲上前,撑住你的胳膊,小心翼翼扶你进教室,躺在医务室时,总会有几个同学来探望,给你递上一杯热茶,平凡的动作语言里渗透着同学的真挚友爱,让我们孤寂的心灵得到抚慰,让我们的生活更有韵味。
回味考试后,你是否还记得同桌见你郁郁寡欢而递来一张小纸条,写的满是鼓励的话语?那是滤去了杂质的文字在你心中流淌,承载着她们的友爱力量。那时我们会抑制不住任泪水肆意流淌,不是无尽的悔恨的泪,而是立志要奋力前行告别失败的泪水。我们会更加充满责任心,带着她们的关爱,开启新的征程。
回味走过的心路历程,有一种力量始终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该前进的路,不让我们迷失方向。那就是对你了如指掌不会放弃你的老师。他(她)们不会在课堂上斥责你偶尔的倦意,而是善意地请你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他(她)们相信你一定学累的缘故,他(她)会紧紧盯住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点得失,(她(他)都会找你谈话,开导你。
因为有爱相随,我们前行的脚步才更加坚定。因为关爱,在下雨天变成一把伞,撑起我们的天空;关爱是冬日手心的太阳,温暖我们的心灵。关爱变成一把利刀,刺痛阻碍我们讽刺我们前行的对刃。高三的生活不再单调枯燥,美停留在无数感动的瞬间,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追求美丽的梦想。(686字)
【评语】选取高三生活中点滴小事,作为回味的对象,能“于细节中见精神”,小中见大,响应了高考“写自己的事,抒学子情”的号召。全文清新潇洒,流畅自然。
回味
江都市丁沟中学高三(8)班 吕峰
端起酒杯,细细地尝一下,抚着胡须坐在摇椅上慢慢回味着酒的香醇,那是陶渊明。夕阳下,黄昏中,凝视着快要落山的太阳,回味着过去的经历,那是一位无名的老人……而我摸着脸庞红色的手印已经消失,火辣的疼痛已经不在,有的是那早已烙在心中的记忆和那无法忘却的眼神。
和往常一样,老师夹着教案带着笑容来到班上,“今天要考试”,同学们立即抱怨了起来,我也不甚喜悦,考语文这不是要我的命嘛,我也随着同学们附和了起来。“这只不过是个小测验,就当平时练习一样做就可以了。”她的话永远有很强的说服力,硬着头皮也要考啊。
她是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人很白净,,但有点胖,但这胖并没有使人觉得臃肿反而觉得是人已到中年,是富态的纤和,这与我母亲相仿。她的孩子也与我在同班,所以她总是给我一种母亲的感觉,我很享受。
这次考试我作弊了,原因很简单,我不想考差,我想我被发现了,因为老师盯了我一眼。前一次考试,我也作弊了,原因也很简单,我想考进全班前五,而不是在第十名徘徊,这一次我又被发现了。
我低着头,手心直冒汗,心理一直揪着,保持了很长的沉默后,我惊恐而又好奇地慢慢抬起了头,我怔了一下又低下了头,时间在缓缓流逝,只是我的头真的很沉重,使上千钧的力气也抬不起来,回味着那种眼神,责备、忧伤、无奈或许还有更多,“啪”的一声打破了长时间的沉寂,窗外的鸟儿呼得飞起来……
回味着抬头的一刹那所看到的,我后来想了更多,她既是位母亲也是位老师,那一巴掌并不痛,只是甩痛了我的心,打醒了糊涂的我。我懊悔,甚至想抽自己一下,为什么让“母亲”如此悲伤。
红红的手印不在了,但那抬头的一刹那我将永生不忘。(673字)
【评语】这是记叙文,文章选取的是作弊被老师发现,挨了老师一巴掌之后,由于羞愧、懊悔而不敢抬头看老师的瞬间,回味的是老师的眼神:“责备、忧伤、无奈或许还有更多”。描写细腻,真实动人。
回味
苏州高三学生 毕理坚
有人说,在最美的时候,是只残留一缕花香的时候。
就像童年,那幼稚的时光也许并不单纯,而今回味时,它却洁白得像一杯牛乳。
就像妈妈做的蛋炒饭,最美味的时刻不是吃进嘴里的时刻,而是想吃也吃不到时,回味那一种特殊的浓浓滋味的时刻。
我们习惯于回味所记得的,但我们所记得的好像并不真实那朵花未谢进确实并不惹人喜爱;童年时其实并不感到有多么得无忧无虑;吃那碗蛋炒饭时,怎么也想不到一碗平常的饭在将来的某一天的回忆里竟会让你感动得想哭。难道我们错了?
还记得苏轼的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从曾经走来,走进现在。我们无法再真正走回那“向来潇洒处”,但回味让我们得以“归去”,让我们得以回首“向来”的足迹。
无论曾经是怎样的腥风血雨,还是如何得电闪雷鸣,当我们踏着芒鞋,悠然地回味时,“山关斜照却相迎”,云淡风清。原来路上的满路荆棘,虽依然残留着当年斑驳的血迹,但今天看在眼里,却有一种莫名的温馨,是因为庆幸自己留下了这段常人无法留下的足迹,抑或是因为领悟到路总要伸向前的寓意。
回味的意义在于获得丰盈的感知。回味让我们懂得珍惜,回味让我们懂得淡然甚至是超脱。
回味于生命就如茶叶于茶水一般,生命因为有了回味,才愈显其清芬与深厚。生命需要行走,生命需要经历,生命更需要回味。
也许我们回味得虹不真实但也许这不真实才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真实的启示——人生而幸福。当我们整天为物质欲念所牵引,当我们整天为名缰利索所圈套,当我们整天到处奔波去寻求那看似遥远的幸福,殊不知,活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无论你今天过得是好是坏,这也只是生命必要的经历而已,而这些经历,又会成为明天回味的资本。
回味理解生命,生命需要回味。
没有回味,生命也许就会缺了那朵花,那杯奶,那碗蛋炒饭,甚至是那抹茶香——生命的香味。
没有回味,生命也许就会缺失很多美好的江西,甚至生而无趣。(761字)(共40张PPT)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字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我能》《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过程与结果》。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命题作文类型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半命题作文
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请以“生活因____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3.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命题作文类型
二、命题作文类型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考场》《肩膀》。
4.关系型命题作文(短语类中的并列关系)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森林, 气候》。
命题作文类型
1、以“问”领“想”法
2、扩展,化大为小。
3、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寓意型】
4、揭示题目中几者的关系。
【关系型】
5、组成句子,明确观点、态度。
命题作文立意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
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重庆卷
例1:
问一: “自然”指什么?
审题指导:
“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问二: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
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
问3: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
审题指导:
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方法1.
以 “问” 领 “想” 法
方法点拨
举例——扩展,化大为小。
一、例如《尝试》:
1、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2、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二、再如《北京的符号》:
1、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
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XX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2、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
如“北京的符号源于XX”“北京的符号有XX特点”等。
举例——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一、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扩展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
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
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举例——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二、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
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
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举例——揭示题目中几者的关系。
《人和路》
《过程与结果》
《树,森林,气候》
四、典例训练——审题立意
请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分析
寓意型:
底线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二是指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也写作“底限”。
理解内涵,追问展开,化虚为实,表明观点、态度,写出中心句。
审题立意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底线——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逾越一步的界限。
2、为什么要讲底线——不管对于进攻者还是防守者,出了底线,那都意味着自己失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实生活中,做人或做事不可逾越一定的规则或最低限度,超越或突破了,就会付出代价。
审题立意 参考答案
3、怎样确定底线 ——要做一个有底线的人,就要做一个有道德情趣的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一个奋发向上的人,一个走向成熟的社会人。
4、化虚为实,化大为小
——设一道心灵的底线。
——不要轻易打破文化的底线。
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一、写出整篇文章的中心句。明确文章的观点。
二、注意上下文的承上启下,注意议论文的三步走,同时可尝试使用并列式结构。
三、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充实整篇文章,一般而言会用到举例论证,注意例子的数量。
四、举例论证时,例子的详略要得当,无需将一个故事完整地复述,主要提炼重要部分能为文章中心服务即可。
五、要打破古人的带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可多思考,运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鲜活的例子,使更有时代感。
六、尽量做到新颖,有新鲜感。
标题类型
词语式标题
短语式标题
命题作文的类型[考点扫描]
福建《季节 》
江苏《怀想天空》
句子式标题
《我想握住你的手》
词语
实
虚
本义
具体
寓意
1、理解词语
2、扩展
3、化虚为实,化大为小。
词语型审题技巧:
(一) 名词。
1)、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
首先应该确定什么是“习惯”。
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
一个人的习惯……
一个家庭的习惯……
一个民族的习惯……
2)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
注意有无比喻义,抽象义。
可以想到本义的“人的脸面”。
可以想到延伸义的“表情或一种情感”等。如“微笑的脸”、“害羞的脸”、“丑陋的脸”、“可爱的脸”……
同时也可以想到其比喻义,如“表面的”、“一种面貌”,然后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虚伪的脸”、“城市的脸”
(二)动词。要注意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宾语,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
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自然、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3)形容词的,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如”新”:
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联想到人之新,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
作文情况分析
一、审题立意方面:
1、必须要明确文章的重点是什么?
——如通过理解、扩展后,写出了中心句为“我读项羽”。文章的重点,突出的应该是什么?
在“读”的过程中自己确有哪些收获。才是本文的重点。并且必须用文字明确表述出来。
2、写作时,切入的角度要小一点。
——如“读书”,则是范围太大,如读青松,读李白,读毛泽东的诗,读秋、读自己,读某某老师、读母亲等等。
3、例文赏读。
(一)、判断短语的结构类型。
——偏正、动宾、主谓、并列
(二)、找准短语侧重点。
——不同结构方式的命题,侧重点就有所不同
二、短语型审题技巧:
1、偏正
例题《心灵的选择》《生存的智慧》,文章重心应是什么?
偏正结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即正部是写作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
——题一应体现是“心灵的”。应体现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现你是如何去选择的。
——题二应内容在智慧的基础上,只能限定于写生存方面的。即在生存这方面你如何展现你的智慧。
2、动宾例题1——200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动宾
《 触摸都巿》《感受乡村》,文章重心应是什么?
动宾结构“题眼”往往是谓语。即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章的重心。
——“都市”“乡村”是中心词吗?不是,它们只是地域概念,只是你论述的对象。而 “触摸”“感受”才是中心词,你需要在文中体现这个动作的过程。究竟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触摸都市的,触摸到了都市的什么?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感受乡村的,感受到了它的什么?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2、动宾
例题2《 战胜诱惑 》,文章重心应是什么?
——“诱惑”只是文章限定了你写作的范围与对象。而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上,要写出为什么要战胜、怎样战胜(其过程是怎样的。)
例题2《 怀想天空 》(江苏高考题),文章重心应是什么?
——“天空”就是写作的范围,需要明确“天空”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如“自然的天空”、“人生的天空”、“社会的天空”、“历史的天空”……
——“怀想”即“追忆畅想”,这是支配“天空”的方式,一“怀”一“想”,又增添了一重修饰。
——审题时不可偏废,立意时有所兼顾,行文时既要突出你的追忆畅想的过程,也要突出你想到了什么。
2、动宾(含寓意型)
3、主谓
例《我能》,文章中心应该是什么?
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
——把握住“能”,“我”只是说明必须从自身出发,但是在文中一定要体现能做的事,或者说通过写你是如何地做的,如何冲破重重的困难,最终体现我能的。
4、并列
如《过程与结果》《走与停》
重点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
——“走是停的目的,停是为走积蓄力量、调整正确的方向 ”。考生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写。不能只写其一方面的内容
标题以一个句子的形式出现。
这个句子或直接就是一个观点,或隐含一个观点,如《不要轻易说‘不’》对于观点型的标题,文章只需说透道理即可;
对于隐晦型的标题,文章必须把寓意转化为对应的观点。《今年花胜旧年红》
不同结构方式的命题,侧重点就有所不同
(重心不同)
三、句子型审题技巧:
作文题“我终于笑了”
衡量各方,找出重点。
可以划分为“我”、“终于”、“笑”和“了”四个部分。“我”表明这篇文章应是第一人称,也只能写有关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写“他”或者某人,则是偏题。“终于”是最后的意思,表明写的文章要有一个结局,有一个交代,要具有完整性。“笑”表明文章内容的性质是高兴的,我的心情是开心的,没有写出这种高兴和开心,则是不符合题意。“了”是一个过去时态的标志词,表明我的开心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经历过了的。进一步分析这几个词,会发现,最为关键的词是“终于”,它隐含了我的笑来之不易,文章没有写出这层含意,就难获取高分。(共14张PPT)
命题作文讲评——构思
一、确定文体
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对于多数同学来说这是首选)。
依据:自己的所长
存在的问题:文体意识不强。规范的议论文、记叙文少
二、立意
从不同角度立意:
一、如何对待中国味:
1、中国味不应淡化,而就加强
2、中国味应该飘出新的香味
二、中国味体现在哪里:
中国味体现在执着的精神上
“和”才是最强的中国味
传统节日的中国味最浓
问题:许多作文停留于现象的罗列(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流失现象),对于现象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剖析少,文章缺乏应有的深度。
修改1:
问题:罗列中国味淡化的现象
修改:
确立论点:保护中国味迫在眉睫
分析:为什么要保护
1、只有民族的才是最好的
2、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
三、取材:小中见大
品中国味:传统文化——诗词——离别诗词(中国味:重亲情、重友情)
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春节(春节的文化意义)
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执着、和
问题:不善于寻找写作的“切入点”,内容杂乱、空洞,不集中,没有写作的侧重点,不具体。
解决办法:善于聚焦
中国味体现在哪里
中国人——中国女人——中国女人的刚强
——中国文人——中国文人的忧国忧民
传统文化——传统节日
——诗词、音乐、书法
四、结构
标题:储藏人生
提出问题: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 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一种储藏吗?
过渡: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藏真情。
①友情,是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藏。 (夹叙夹议、 正反对比)
分析问题 ②爱情,是一种幸福而艰苦的储藏。(夹叙夹议、 正反对比)
③学识,是一种锲而不舍的储藏。 (夹叙夹议、 正反对比)
解决问题:储藏人生,就是要储藏人生中的那些
最宝贵的、最精致的财富,储藏一切
至真、至善、至美。
温家宝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畅谈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在此,我想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就是提倡人应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原则。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
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
三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书于殷商时期的《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就是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如果破坏了自然,人类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写好议论文的引论
注意:引论必须引出中心论点
好的议论文开头:
短
快
靓
短----简洁 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快——迅捷 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
靓——精彩 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要勇于尝试
☆高三(6)班 罗 闽
不久前看到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鹰蛋由于意外落入鸡蛋堆里。小鹰卵出后,由于本性不安于鸡的生活,对鸡说它想象鹰那样飞翔,但却遭到了鸡的嘲笑。所以它一直不敢尝试飞翔,最终真的成了一只“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尝试。
尝试,本就是勇者的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位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侯赛因·奥巴马的故事吧。
奥巴马在青年时期一度吸毒,但后来,在他母亲的劝诫和鼓励下,他决定改邪归正。自此,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下,他尝试着做一些社区服务工作。这些工作使他在社区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之后,他又开始参与政治,最终竞选美国总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尝试,才成就了这位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主人。试想奥巴马如果放弃了尝试,那么等待他的,或许不会是这大好的前途,而是戒毒所,甚至是牢狱。
尝试成就了这位美国总统。尝试还成就了许许多多本会平凡一世的人。而今在各国热播的电视剧《越狱》的男主角扮演者文特沃斯·米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特沃斯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好莱坞从事一些幕后编辑之类的工作。但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想成为一名演员的梦想。在经过很多次的尝试之后,最终被《越狱》剧组选中,以其出色的演出而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而我们的许多人往往会在一次失败后便一蹶不振,怨天尤人,甘于平凡。最终,即使天赋异常,也因为不敢尝试,便真正地平凡了。
所以,如果我们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尝试。正因为有了我国古代“火箭”的尝试,才有了今天“神舟”系列飞船的升空;正因为有了苏联征服空间的尝试,才有了加加林的太空航行;也正因为美国“登月”的尝试,才有了月球上那一串灰色的脚印。要敢于尝试,人类的文明才能得以进步,科技才得以发展。
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要敢于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