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一课一练9《复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一课一练9《复活》(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06: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一课一练《复活》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拿破仑战败,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在俄国文化上留下了痕迹,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
B.“思想精深”是指想得深、想得透,可以为读者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有益的角度。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切入世界的独特视角。
C.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校与学习者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均因技术的推动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
B.“马丽雅·卡尔洛夫那!”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把玛丝洛娃带到外边来。”
C.“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D.“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复活》是晚年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
B.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状况,政府制订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的措施,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了很好的作用。
C.托尔斯泰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速捕捉形象并长久地储存在头脑中,创作需要时,一“呼”即出。
D.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4.易错字音。
①嫣( )然②斜睨( )③褴褛( )④步履( )
⑤嫌( )恶⑥妖媚( )⑦堕( )落⑧窘( )态毕露
5.易混字形。
(r ng)叫叫( )( ) (rǎng)霄( )之殊
(rǎng)熙熙( )( ) (ráng)棺材( )子
(ráng)求福( )灾
6.易错字音。
⑨( )水涨船高( )涨啮城郭
⑩( )遗臊撒粪( )臊眉耷眼
( )监守自盗( )监生
( )插圈弄套( )把鸡圈起来( )圈养
7.易混字形
(shú)百身莫( ) (dú)舐( )情深
(dú)上谄下( ) (dú)韫( )藏珠
8.易错字音。
①嫣然( ) ②斜睨( ) ③褴褛( ) ④步履( )
⑤嫌恶( ) ⑥妖媚( ) ⑦堕落( ) ⑧窘态毕露( )
9.易混字形。
(gěng)( )咽难鸣(gěng)蠹民( )政
(gěng)( )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①)
列夫﹒托尔斯泰[俄]
庭长一早就来到法庭。他是个又高又胖的人,留着一大把花白的络腮胡子。他成了家,可是生活十分放荡。今天早晨他收到瑞士籍家庭女教师来信,说她下午三时至六时在城里的“意大利旅馆”等他。因此他希望今天早点开庭,早点结束,好赶在六点钟以前去看望那个红头发的克拉拉。去年夏天在别墅里他跟她可有过一段风流韵事啊。
他走进办公室,扣上房门,从文件柜的最下层拿出一副哑铃,向上,向前,向两边和向下各举了二十下,然后又把哑铃举过头顶,身子毫不费力地蹲下来三次。
“要锻炼身体,再没有比洗淋浴和做体操更好的办法了。”他边想边用无名指上戴着金戒指的左手摸摸右臂上隆起的一大块肌肉,他还要练一套击剑动作。这时房门动了一下。有人想推门进来。庭长慌忙把哑铃放回原处,开了门。
“对不起。”他说。
一个身材不高的法官,戴一副金丝边眼镜,耸着肩膀,脸色阴沉,走了进来。
“马特维②又没有来,”那个法官不高兴地说。
“这是说还没有来,”庭长一边穿制服,一边回答,“他总是迟到。”
“真弄不懂,他怎么会不怕难为情。”法官说,生气地坐下来,掏出一支香烟。
这个法官是个古板君子,今天早晨同妻子吵过嘴,因为妻子不到时候就把这个月的生活费用光了。妻子要求他预支给她一些钱,他说决不通融。结果就闹了起来。“嘿,规规矩矩过日子就落得如此下场,”他心里想,眼睛瞧着那容光焕发的庭长,庭长正宽宽地叉开两臂,用细嫩的白手理着绣花领子两边又长又密的花白络腮胡子,“他总是扬扬得意,可我却在活受罪。”
书记官走进来,拿来一份卷宗。
“多谢,”庭长说着,点上一支烟。“先审哪个案?”
“我看就审毒死人命案吧。”书记官仿佛漫不经心地说。
“好,毒死人命案就毒死人命案吧,”庭长说。他估计这个案子可以在四点钟以前结束,然后他就可以走,“马特维还没有来吗?”
“还没有来。”
“那么布雷威来了吗?”
“他来了。”书记官回答。
“您要是看见他,就告诉他,我们先审毒死人命案。”
布雷威是在这个案子中负责提出公诉的副检察官。
书记官来到走廊里,遇见布雷威。布雷威耸起肩膀,敞开制服,腋下夹一个公文包,沿着走廊像跑步一般匆匆走来,鞋后跟踩得咯咯发响。
“米哈伊尔 彼得罗维奇要我问一下,您准备好了没有?”书记官说。
“不用说,我总是准备好了的,”副检察官说,“先审哪个案?”
“毒死人命案。”
“太好了。”副检察官嘴里这样说,其实他一点也不觉得好,因为他通宵没有睡觉。他们给一个同事饯行,喝了许多酒,打牌一直打到半夜两点钟,又到正好是玛丝洛娃六个月前待过的那家妓院去玩女人,因此他没有来得及阅读毒死人命案的案卷,此刻想草草翻阅一遍。书记官明明知道他没有看过这案的案卷,却有意刁难,要庭长先审这个案。书记官是个自由派,布雷威却思想保守,书记官不喜欢他,但又很羡慕他这个位置。
“那么,阉割派③教徒一案怎么样了?”书记官问。
“我说过我不能审理这个案子,”副检察官说,“因为缺乏证人,我也将这样向法庭声明。”
“那有什么关系……”
“我不能审理。”副检察官说完,往自己的办公室跑去了。
他借口一个证人没有传到而推迟审理阉割派教徒的案子,其实这个证人对本案无足轻重,他只是担心由受过教育的陪审员组成的法庭来审理,被告很可能被宣告无罪释放。但只要同庭长商量妥当,这个案子就可以转到县法庭去审理,那里陪审员中农民较多,判罪的机会也就大得多。他功名心很重,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所以他认为凡是由他提出公诉的案件都非达到判罪的目的不可。
走廊里熙熙攘攘,越来越热闹,人群多半聚集在民事法庭附近。在审讯休息时,民事法庭里走出一位老太婆,她被人们口中的那个天才律师硬敲出一大笔钱给了被控方的生意人,而那个生意人是根本无权得到这笔钱的。这一点法官们都很清楚,原告和她的律师当然更清楚;可是那个天才律师想出来的巧计已经把案子弄到这样一种地步:那老太婆非拿出这笔钱来不可。老太婆身体肥胖,衣着讲究,帽子上插着几朵很大的鲜花。她从门里出来,摊开两条又短又粗的胳膊,嘴里不断地对她的律师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请您帮个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律师望着她帽子上的鲜花,自己想着心事,根本没有听她。
那位名律师跟在老太太后面,敏捷地从民事法庭走出来。他敞开背心,露出浆得笔挺的雪白硬胸,脸上现出得意扬扬的神色,因为他使头上戴花的老太太倾家荡产,而那个送给他一万卢布的生意人却得到了十万以上。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律师身上,他也察觉到这一点。他的全身仿佛在说:“用不着对我做出什么钦佩得五体投地的表示。”他迅速地从人群旁边走过去了。
(有删改)
【注】①节选部分为毒死人命案(妓女玛丝洛娃被控毒死商人)审理之前法院的情形。②马特维是参与本次庭审的法官之一。③基督教的一个教派,认为生育是罪恶,因而阉割自己。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选取庭长办公室和走廊两个场景,让庭长、法官、书记官等人在开庭前依次登场,并自然引出一起民事案。
B.庭长形象有多面性。他一早来到法院并非为了工作,体现其私心;对总是迟到的下属,他又表现出包容心。
C.从副检察官布雷威对于阉割派教徒案子的考虑可以看出,陪审员受教育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案件判决结果。
D.无论是老太婆自己的律师还是被控方的律师,他们并不在意当事人的利益,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名声。
1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全知视角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不仅介绍了庭长、法官等的私人琐事,而且具体描述其隐秘心理。
B.小说用词讲究,画线处“仿佛”一词,写出书记官看似很不经意、实则别有用心,与下文内容形成呼应。
C.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并通过个性化语言传达人物真实的想法,符合“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原则。
D.与契诃夫“漫画式”描写人物的手法不同,托尔斯泰善于在朴素而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透露出讽刺的意味。
12.作为检察官,布雷威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3.文末写老太婆民事案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 ”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1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并没有丝毫的往日情意,只是把他当作可以利用的人。
B.聂赫留朵夫之所以窘态毕露,是因为他原本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意想不到。
C.“她又像刚才那微微一笑”这一神态描写,表现了玛丝洛娃想讨好聂赫留朵夫以便跟他要钱的心理。
D.聂赫留朵夫与自己内心的“魔鬼”的对话,显示了他的矛盾,但最终还是良知战胜了魔鬼,这表明聂赫留朵夫的“复活。”
15.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提及请律师的事,是否反映了她已经原谅了聂赫留朵夫?
16.选文第一段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 地美丽。
②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德的心灵。
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_____。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____了。
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⑤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_____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异乎寻常 惟妙惟肖 卓越 对于
B.无与伦比 栩栩如生 卓著 关于
C.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D.异乎寻常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B.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
C.文中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
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
19.文中画曲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通过塑造众多的人物来展现从1805-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再到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夜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波澜壮阔的社会风貌,气势磅礴,场面广阔。① :一类贵族接近宫廷,雍容华贵,但道德败坏,醉生梦死,漠视祖国命运;另一类是理想化的领地贵族,忠厚慷慨,感情强烈,富于爱国主义精神。小说中人物还可以按真实与虚构分为两类,库图佐夫、沙皇、拿破仑等等众多历史人物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人物。但是,托尔斯泰反对历史书上对他们的记录和描写,② 。他写《战争与和平》最大的动机就是要还历史本来的面目,这是这部小说成为世界名著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观,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历史发展“金字塔”理论,即越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越渺小,推动历史车轮的不是那些金字塔上层的达官贵人,③ 。小说所热情歌颂的正是这些普通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他们朴实英勇,藐视死亡,和贵族军官的哗众取宠形成对照。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出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中体现的历史观,不超过40字。
请阅读《美丽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 地美丽。
②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是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
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 。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 了。
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⑤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 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异乎寻常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B.无与伦比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C.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D.异乎寻常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2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B.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
C.文中加方框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
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
24.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5.简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在福音书中找到的五条生活准则的内容以及他因此分发福音书的目的。
26.阅读《复活》,“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文中“巴诺伏”是什么地方?
27.“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文中“为他是可耻的”这句话有何作用?《复活》
28.《复活》文中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你别跟我啰唆了。”他旁边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叫道。
“你到底拿过没有?”
“对你说,人都快死了,你还要什么?”对面有一个人嚷道。
29.《复活》“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此处玛丝洛娃为什么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0.“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先后几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
3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审讯玛丝洛娃的过程中,检察官发表了洋洋洒洒的讲话。他从遗传学的角度认为玛丝洛娃多半生来带着犯罪的胚胎,最后由陪审员写定罪意见。聂赫留朵夫怕被人察觉他与玛丝洛娃的关系,不敢为她辩护。(《复活》)
B.玛丝洛娃上诉被驳回,是因为枢密官斯科沃罗德尼科夫认为聂赫留朵夫出于道德要求决定同卡秋莎结婚的想法,实在可恶之至。最终他以撤销原判理由不足驳回上诉。(《复活》)
C.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探监时,一个看守给他送了一封信,信是一个他曾经帮助过的叫薇拉的女士写给他的,信中请求他把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牢房来,或者至少把她调到医院里做护士。(《复活》)
D.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跟平民站在一边,反对上层阶级,“公开抨击他认为虚伪和不公正的事情”。为此,他被流放西伯利亚,途中与玛丝洛娃相遇。(《复活》)
E.“……我决定要求她做我的妻子。”晚上点名的时候,西蒙松告诉聂赫留朵夫他想同玛丝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痛苦,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能以和玛丝洛娃结婚的方式来弥补他对玛丝洛娃犯下的罪过了。
32.下面文字是关于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望玛丝洛娃的片段,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
“你走开,别挨我。我是苦役犯,你是公爵,你用不着在这儿,”她气得一张脸变了颜色,叫了起来,一面把手从他手里往外抽,“你想拿我拯救你自己,”她继续说着,急不可耐地要把心中那股怨气全吐出来。“你今生拿我寻欢作乐,来世还要拿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一副又肥又丑的嘴脸。你走开,走开!”她腾地站起来,嚷道。
3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在浮肿的眼皮下乌黑发亮的那双斜睨眼睛显得特别有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她在浮肿的眼皮下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显得特别有神
B.她那双在浮肿的眼皮下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显得特别有神
C.她乌黑发亮的那双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D.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2)这段文字是什么描写?突出了玛丝洛娃的什么特点?
34.如何理解聂赫留朵夫“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这句话?《复活》
“可以在这里谈话。”副典狱长说完就走开了。
聂赫留朵夫走到靠墙的长凳旁边。
玛丝洛娃困惑地瞧了瞧副典狱长,然后仿佛感到惊讶,耸耸肩膀,跟着聂赫留朵夫走到长凳那儿,理了理裙子,在他旁边坐下。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35.“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复活》中此处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3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内心发生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37.概述本文中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过程。----《复活》
38.下面句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复活》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39.如何理解《复活》中“‘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对你说:你去管闲事干什么……”这边有人喝道。
“老天爷在上,我连知道也不知道。”那边有个女犯大声说。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40.“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我想见见您……我……”如何理解此处“你”与“您”称呼的变化?------《复活》
41.阅读《复活》中文字,分析文中玛丝洛娃的心情。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4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分析文中称呼由“您”改称“你”的作用。《复活》
43.如何理解《复活》中“隔着铁栅栏没法说话,什么也听不见。”
4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这段文中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俄国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复活》
4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复活》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这段文字与上一段中的“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有何关系?
46.“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如何理解《复活》中玛丝洛娃此处的“笑”?
47.《复活》中“把聂赫留朵夫领到女监来的副典狱长,显然对他发生了兴趣,这时走了过来。他看见聂赫留朵夫不在铁栅栏旁边,就问他为什么不同他要探望的女犯谈话。聂赫留朵夫擤了擤鼻涕,提起精神,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回答说……”此处写副典狱长的质疑有什么作用?
48.在《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去监狱见玛丝洛娃时,他本来预料卡秋莎见到他,听到他认罪的话,知道他打算为她出力,就会高兴起来,受到感动,又变成原来那个卡秋莎了。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来那个卡秋莎已经不存在,只剩下玛丝洛娃了。这使得他又惊奇又恐惧。
请简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玛丝洛娃的举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格局是以文化为软实力的全方位竞争。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要事,饮食能够反映出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明程度。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的饮食文化也有重大贡献。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一个是中药,一个就是中国菜。”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中华饮食文化一直在无形中发挥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饮食行为在中国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书》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尚书·周书》中《洪范八政》则把“食”放在了第一位,“食”在中国文化里的重要性可窥一斑。在中国,饮食之事与治家、治国理政等社稷大事同出一理。正如学者张光直所说,“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在中国文化里,我们就可以通过饮食行为来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中餐背后的饮食文化涉及中国人的性情、习俗和生活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菜肴背后的典故包含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进食过程中的礼仪习俗蕴含着礼仪文化,医食同源的饮食理念蕴含着东方独特的养生文化。中国烹任讲究五味调和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五行学说。中国祭祀的宴飨,百姓的乡饮酒礼,亲朋聚会的宴请,民间的喜庆节日,饮食参与其中,亦渗透着中国的“和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的发展史上都曾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各民族就开展了饮食文化的交流。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内地和西域之间的往来,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英国饮食文化也影响到日本、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等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到:“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凡是吃过中餐的外国人士,都会情不自禁地被“色、香、味、器”巧妙融合的中式菜肴吸引,从而激起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中国烹饪是东方菜系的代表,法国烹饪可以代表西式烹饪的最高水平,但是法国人却对中国烹饪十分崇拜。
在新时代,如何让中华饮食文化代代相传,如何将其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传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首先,要让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以新颖的形式呈现。比如针对国内青少年,可以把书籍里中国饮食文化内容以动漫或有声读物的形式呈现,让其变得通俗易懂。其次,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比如可以采用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得饮食文化的传播可观可感。最后,传播内容要分层分群进行精准传播。在国际传播方面,应站在“他者”视角,注重“地方感”塑造。在国内传播方面,针对老年人,多传播饮食养生文化的内容;针对儿童,多传播饮食礼仪习俗内容等。
美食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在新时代,我们要“以食为媒”,通过美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此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摘编自谢伍瑛《中华饮食文化创新传播助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4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对国家、民族的兴盛起着重要作用,饮食文化则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
B.中国各民族很早之前就开展了饮食文化交流,汉代之前,中华饮食文化就走出了国门,影响了世界。
C.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孙中山,他们都曾对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做出过重要论断。
D.在东西方菜系的两大代表中,中国烹饪赢得了世界上广泛的赞誉,比法国烹饪要更胜一筹。
5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从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写起,进而引出全篇论述的主要对象一中华饮食文化。
B.文中引用《汉书》《洪范八政)及张光直的话,论述了饮食行为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C.在论述中华饮食文化相关问题时,文章以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为论述重点。
D.文章最后具体回答了如何让中华饮食文化代代相传,助推文化较实力提开的问题,有现实针对性。
5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饮食文化不仅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对世界饮食变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中国历来讲究礼仪,祭祀宴飨、乡饮酒礼等无处不体现饮食礼仪,可见礼仪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基础。
C.中式菜肴注重“色、香、味、器”融合,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就是从吃中式菜肴开始的。
D.传承和传播中华饮食文化,既可采取创新内容呈现形式的方式,也可分层分群进行精准传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眼前是一条(湮没/隐没)于高草中的水道,宽度似乎刚容得下一条小船通过,仲手可触到岸边湿漉漉的树根。两岸茁壮的竹林、茂密的苇丛,①________。竹叶扶疏,树影婆娑,水气缭绕,不禁让人遐想,如果是落英缤纷的春天,在这样的水流中漂泊,该是怎样惬意和妙曼。偶有几株高昂的松树,突兀地立于高地,透出一种桀骜不训的骨气。船儿(径自/径直)往前,阵异香袭来,只见一棵棵有着百年树龄的古香樟树依次伫立在水边,②________,一下子幽暗下来。在那段悠长的航道里,小船贴着盘根错节的树根和厚实湿润的青苔缓缓滑行,天空消失在树冠里,水巷消失在树荫里,那一刻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水路渐宽,船过浪涌,漫过了泥岸的水线,又缓缓退去。船上发动机的声音戛然而止,像是屏息静气一般,船身无言地滑过,水面静寂无声。船声复起,船儿在水面上划出长长的弧线,前方豁然开朗,(视线/视力)所及,一片连天的碧水,饱满得像要溢出来。
52.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惬(qiè) 水气缭绕 B.苔(tái) 落英缤纷
C.冠(guān) 桀骜不训 D.戛(gā) 盘根错节
5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湮没 径自 视线 B.湮没 径直 视力
C.隐没 径直 视线 D.隐没 径自 视力
54.依次填入文中两处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散发出潮湿的霉气 ②水路顿时被树叶的浓影遮蔽了
B.①散发出潮湿的霉气 ②树叶的浓影顿时遮蔽了水路
C.①潮湿的霉气散发出来 ②树叶的浓影顿时遮蔽了水路
D.①潮湿的霉气散发出来 ②水路顿时被树叶的浓影遮蔽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象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 ),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55.文段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 )
A.比喻 夸张 B.比喻 比拟
C.夸张 比拟 D.比拟 类比
5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个农村木匠之手建造了它
B.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
C.被一个农村木匠建造
D.农村木匠建造了它
57.下列各项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
C.“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D.“真的?哈哈哈……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
58.请仿照下面的段落示例,以“清洁工”为对象,再写一段话。要求:与示例格式一致,字数大致相等,语言连贯得体,生动形象。
诊所医生:
为了救治而来
想让每一个病人重新获得康健的身体
每一次的诊断都是细心地付出
化作一个个健康的体魄
虽然是一隅小诊室
但是中国有我
就有健康的生活
清洁工:
59.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_____________,的确,一会儿_____________就将他手中的枪打落。(工夫/功夫)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疾病。(驱除/祛除)
③装有改进了的电子蛙眼的雷达系统,还有可能根据导弹的飞行特性,轻而易举地把真假导弹区分开来,使人们能够及时地截击真导弹而不为假导弹所_____________。(迷惑/蛊惑)
④一个旷日持久的开发项目,因为股权争议引来了同一法院的两次_____________的判决,五位法学专家联名质疑其中的法律漏洞。(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60.采用下列句子中“当XXX说……,我真正懂得了……”的句式,造两个类似的句子。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重塑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当列夫 托尔斯泰说“对于心灵纯洁的人,生活是充满甜蜜和喜悦的”,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当卢梭说“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大名医”,我真正懂得了人类的弱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每读完一本书,我们也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美伊局势恶化,为了国际油价上涨可能带来的经济冲击,中国已大量紧急进口原油,②并加快缔造国家战略石油储备。③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其中,从中东进口原油56%左右。④去年4月到10月,由于国际原油每桶价格超过美金50元以上,大陆成品油价曾两次调高,⑤从去年12月至今的大陆成品油价持续走高,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⑥一些石化企业产品也会随之波动,影响下游产业。⑦大陆航空公司部分航线的机票,也于昨天上涨。
序号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每当有人问起我干哪一行,我就窘态毕露、满面通红,口结不已,而原本人家都觉得我是个挺镇定的人。( )
②随着研究生群体的扩招,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博士当高中教师的现象,在大城市里已成为一种平常现象。( )
③财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既不助纣为虐,又不监守自盗,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永立潮头。( )
④最近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弱点从事诈骗等经济犯罪活动,不少老年人被欺诈,七十多岁的老人被骗走房产证,无家可归,这些骗子真是百身莫赎,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
⑤我摇着轮椅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人们的目光都注视着我。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那么,一切不幸 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 )
⑥费兰特的写作剔除掉了条条框框,暴露人物真实生活本来的样子。这种阅读感受就像是置身于一座芜杂的花园,你不会,止于欣赏,一定会去探索、去经历,离开时,身上几乎都不可避免地被拉出些口子。( )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结构混乱,“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句式杂糅,应该去掉“最好的证明是”,或去掉“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
C.偷换主语,可在“成为”前加上“该书”。
D.搭配不当,“创造”与“新时空”不能搭配。另外,“教、学、评、测”顺序不当,应是“教、学、测、评”。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项,“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是插入语,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B。
3.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语序不当,应为“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C项,语序不当,“观察力”和“记忆力”位置对调,与后半句的“捕捉形象”和“长久地储存”对应。
D项,并列不当,应该把“和不文明行为”改为“等不文明行为”。
故选B。
4. yān nì lán lǚ lǚ xián mèi duò ji ng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注意这些易错字的读音:“嫣”读作“yān”,“睨”读作“nì”,“褴褛”读作“lán lǚ”,“窘”读作“ji ng”。
5.嚷嚷/壤/攘攘/瓤/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此处主要考查了形近字的书写。第一个词应写成“叫叫嚷嚷”,第二个词应写成“霄壤之殊”,意思是天和地般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亦作“霄壤之别”。第三个词应写成“熙熙攘攘”,意思是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第四个词应写成“棺材瓤子”,指快死的老年人(含诅咒意)。第五个词应写成“求福禳灾”,意思是禳:祈祷。祈求福运降临,消除灾害。
6.⑨zh ng/zhàng ⑩sāo/sào jiān/jiàn quān/juān/juàn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水涨船高”中的“涨”读作“zh ng”;“涨啮城郭”中的“涨”读作“zhàng”。
“遗臊撒粪”中的“臊”读作“sāo”;“臊眉耷眼”中的“臊”读作“sào”。
“监守自盗”中的“监”读作“jiān”;“监生”中的“监”读作“jiàn”。
“插圈弄套”中的“圈”读作“quān”;“把鸡圈起来”中的“圈”读作“juān”;“圈养”中的“圈”读作“juàn”。
7.赎/犊/渎/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易混字辨析能力。
第一个词写成“百身莫赎”,赎:抵。意思是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第二个词写成“舐犊情深”,舐:用舌头舔;犊:小牛。意思是像老牛舔小牛一样的深情。比喻对子女的慈爱。第三个词写成“上谄下渎”,谄:奉承;渎:轻慢,亵渎。意思是奉承上级,轻慢下属。第四个词写成“韫椟藏珠”,韫:蕴藏。椟:木匣子。意思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8.①yān ②nì ③lán lǚ ④lǚ
⑤xián ⑥mèi ⑦duò ⑧ji ng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略。
9.哽/梗/埂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1)哽咽难鸣:因感情激动难以发出声音。形容很伤心而又不能痛痛快快地放声大哭。哽: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
(2)蠹民梗政:侵害人民,阻挠政令。梗:植物的枝或茎;直,挺直;阻碍。
(3)埂:田间稍稍高起的小路; 地势高起的长条地方;用泥土筑起的堤防。
10.B
11.C
12.①布雷威生活腐化、工作不负责任。他头天晚上喝酒打牌玩女人,根本没有阅读案卷,却谎说自己“总是准备好了的”。②他为个人功名罔顾事实,不择手段。他功名心重,推迟审理阉割派教徒的案子只是为了想法转移到县法庭以便达到判罪的目的。
13.老太婆被对方律师算计导致败诉,而这个律师还因此得意、被人崇拜,以实际发生的案例体现司法人员对于案件审理的敷衍了事、草菅人命,揭露了缺乏正义、颠倒黑白的法律现状;为后文毒死人命案的审判结果埋下伏笔。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B.“又表现出包容心”错误,从文中来看,并非“包容心”,而是敷衍,不负责任,庭长此时只想着如何快速结束庭审工作好去与家庭教师幽会,所以对于下属的迟到并不在意。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传达人物真实的想法”错误,个性化语言并非完全传达真实想法,如副检察官问“先审哪个案”,书记官说“毒死人命案”,副检察官马上说“太好了”,而实际上“他一点也不觉得好,因为他通宵没有睡觉……他没有来得及阅读毒死人命案的案卷,此刻想草草翻阅一遍。书记官明明知道他没有看过这案的案卷,却有意刁难,要庭长先审这个案”,所以个性化的语言不一定传达真实想法。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确定布雷威的身份,由“布雷威是在这个案子中负责提出公诉的副检察官”可知,他是“毒死人命案”副检察官。
然后结合人物的表现分析其特点。
布雷威是在“毒死人命案”这个案子中负责提出公诉的副检察官,本应对案件极为熟悉,但结果是“他通宵没有睡觉。他们给一个同事饯行,喝了许多酒,打牌一直打到半夜两点钟,又到正好是玛丝洛娃六个月前待过的那家妓院去玩女人,因此他没有来得及阅读毒死人命案的案卷,此刻想草草翻阅一遍”,明明对案件不熟悉,结果却说自己“总是准备好了的”“太好了”,这说明他工作不负责任,生活上腐化堕落。
如阉割派教徒的案子中,布雷威说“因为缺乏证人,我也将这样向法庭声明”,推迟审理这一案件,而事实上“他借口一个证人没有传到而推迟审理阉割派教徒的案子,其实这个证人对本案无足轻重,他只是担心由受过教育的陪审员组成的法庭来审理,被告很可能被宣告无罪释放。但只要同庭长商量妥当,这个案子就可以转到县法庭去审理,那里陪审员中农民较多,判罪的机会也就大得多。他功名心很重,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所以他认为凡是由他提出公诉的案件都非达到判罪的目的不可”,这说明布雷威在处理案件的时候不顾事实,而只关心是否对自己有利,并且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这类试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一般是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结构上主要是和上下文情节之间的关联。
先看内容上的作用。由“她被人们口中的那个天才律师硬敲出一大笔钱给了被控方的生意人,而那个生意人是根本无权得到这笔钱的。这一点法官们都很清楚,原告和她的律师当然更清楚”可知,老太婆这一案件本应老太婆获胜,但结果是“那个天才律师想出来的巧计已经把案子弄到这样一种地步:那老太婆非拿出这笔钱来不可”,而对此案件的实际情况,法官们是非常清楚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依然罔顾事实,这就凸显出司法人员的敷衍了事、不负责任以及律师的罔顾事实、利益至上的无耻,揭露出当时缺乏正义、黑白颠倒的社会现状。
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上文写即将进行毒死人命案的审理,此处写老太婆案件审理的情况以及结果也就暗示了后文毒死人命案的审判结果,自然也是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的,这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14.B
15.玛丝洛娃并没有原谅聂赫留朵夫,她只是想利用这样一位“有钱人”来为自己洗脱冤屈。
16.起初,她心头掠过一丝美好的回忆,因为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曾经爱过她并且为她所爱;接着,她想起他的残忍作为,想起他留给她的痛苦和屈辱。这些至今仍像磐石一样压迫着她,使她无法摆脱,她痛恨这个毁了她幸福的人,于是记忆中那种爱情的幻境顿时化为泡影,但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想利用他。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聂赫留朵夫后来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也预示着他希望用对玛丝洛娃的帮助来救赎自己。这里的心理描写还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B项,“是因为他原本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分析错误,根据后文聂赫留朵夫愿意出钱请律师这件事来看,聂赫留朵夫并不是“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结合前后文语境分析此时玛丝洛娃的心理即可得出答案。前文说“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后文“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等内容来看,此时的玛丝洛娃并不是原谅了聂赫留朵夫,而是只把他当作可利用的人而已。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
选文第一段有玛丝洛娃的心理描写。这段心理描写是玛丝洛娃见到聂赫留朵夫之后的心理活动,从文中找出关键词来分析玛丝洛娃的内心即可。如“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说明以下内容是玛丝洛娃对过去的回忆。“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残酷”“屈辱和苦难”“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这些信息体现了玛丝洛娃内心的变化过程。“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体现了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情感已发生变化,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聂赫留朵夫后来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也预示着他希望用对玛丝洛娃的帮助来救赎自己。这里的心理描写还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点睛】
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
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17.D
18.C
19.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仁爱)的心灵。
【解析】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这里强调托尔斯泰的美与平常意义上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异乎寻常”。
第二空,“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逼真,所以用形容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
第三空,“卓著”,指突出显著。“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
这里指托尔斯泰才华杰出,超出一般,用“卓越”。
第四空,“关于”,介绍事物包含的范围或内容,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作定语。“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
这里后面接的是“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是介绍作者读书的范围,所以用“关于”。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A.改换后句意不明确,第一处改换后读者不一定能知道作者讲的是谁,后面两处作者有意不用代词其实也是为了更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
B.前者“丑陋的列夫”表示引用,后者“丑陋”表示强调,用法不同,判断错误;
C.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用法确实不同,判断正确;
D.改后逻辑上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③④段再从肖像和“良知”方面概括说明其“美丽”。然后第⑥段过渡到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等角度,思路清晰,不宜变换顺序。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曲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
①句式杂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杂糅,改为“……的主要原因,是……”。
②搭配不当,将“仁德”改为“仁慈”“仁爱”等。
20.①小说中塑造了两类不同的贵族
②认为历史书有很多不真实的内容
③而是那些金字塔底层的普通人民
21.文学反映历史的真实,提出历史发展的“金字塔”理论,讴歌爱国的普通人民。
【解析】
【分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面的冒号和“一类贵族……另一类是理想化的领地贵族”可知这里是对下文的总述,可以填:小说中塑造了两类不同的贵族。
第二空结合前面“托尔斯泰反对历史书上对他们的记录和描写”和后面“他写《战争与和平》最大的动机就是要还历史本来的面目”,这里应该填他的观点,可以填:认为历史书有很多不真实的内容。
第三空注意与“不是那些金字塔上层的达官贵人”的对应关系,句式应该用“而是……”,依据下文“小说所热情歌颂的正是这些普通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可知,“金字塔上层”对应的是“金字塔底层”,“达官贵人”对应的是“普通人民”,所以可以填:而是那些金字塔底层的普通人民。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通过塑造众多的人物来展现从1805-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再到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夜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波澜壮阔的社会风貌,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他写《战争与和平》最大的动机就是要还历史本来的面目,这是这部小说成为世界名著的最重要的原因”可知他用文学反映历史的真实。
由“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观,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历史发展‘金字塔’理论”可知他提出历史发展的“金字塔”理论。
由“小说所热情歌颂的正是这些普通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他们朴实英勇,藐视死亡,和贵族军官的哗众取宠形成对照”可知他讴歌爱国的普通人民。
最后可以整合为:文学反映历史的真实,提出历史发展的“金字塔”理论,讴歌爱国的普通人民。
注意表达简洁,不要超过字数。
22.D
23.C
24.①把一个个人物形象比作一粒粒的珍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饱满生动,这和珍珠圆润饱满的特点相似;③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这和月光下珍珠闪耀的意境相似。
【解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这里强调托尔斯泰的美与平常意义上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异乎寻常”,排除B项、C项。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逼真,所以用形容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排除A项。
“卓著”,指突出显著。“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这里指托尔斯泰才华杰出,超出一般,用“卓越”。
“关于”,介绍事物包含的范围或内容,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作定语。“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这里后面接的是“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 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是介绍作者读书的范围,所以用“关于”。
故选D。
23.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
A.改换后句意不明确,第一处改换后读者不一定能知道作者讲的是谁,后面两处作者有意不用代词其实也是为了更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
B.前者“丑陋的列夫”表示引用,后者“丑陋”表示强调,用法不同,判断错误;
C.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用法确实不同,判断正确;
D.改后逻辑上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③④段再从肖像和“良知”方面概括说明其“美丽”。然后第⑥段过渡到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等角度,思路清晰,不宜变换顺序。
故选C。
2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段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运用了比喻的额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塑造的“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比作“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珍珠的圆润饱满突出了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具有鲜明饱满生动的特点,也呼应了文段“美丽的列夫 托尔斯泰”的主题。同时这个比喻在意境上也很和谐,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熠熠生辉,这和月光下珍珠闪耀的意境相似。总之,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25.聂赫留朵夫在福音书里找到的五条生活准则:勿动怒、勿淫乱、勿轻诺、要忍辱,爱敌人。他认为人们如果遵循这五条准则,并不断悔过自新,便可以“获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国也会建立起来”。(写出基本情节即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了解《复活》,可以知道聂赫留朵夫在福音书中找到的五条人生准则是“勿动怒、勿淫乱、勿轻诺、要忍辱,爱敌人”。聂赫留朵夫这个形象在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托尔斯泰借聂赫留朵夫之口阐述了自己掺和着宗教观点的种种理念。他认为人们如果遵循这些准则并不断悔过自新,便可以“获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国也会建立起来”。
26.巴诺伏是聂赫留朵夫姑姑的庄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年轻时便是在那里相遇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的能力。
聂赫留朵夫是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复活》的男主角。年幼时与该书女主角玛丝洛娃初遇,身为庄园女主人的侄子的聂赫留朵夫与庄园的年少侍女玛丝洛娃(卡秋莎)有过一段纯洁感情。这个庄园的名字叫“巴诺伏”。
27.认为自己是可耻的,这是聂赫留朵夫“复活”的思想基础。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和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原文是:“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象背书一样。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并对此感到羞耻,这说明他已经开始忏悔,这是聂赫留朵夫“复活”的思想基础。
28.此处的对话描写,说明监狱里还有其他探监的人,这一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语言描写的能力。
材料中出现了三处语言描写,分别涉及三个任务,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还原故事场景,增强了小说真实性。
29.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玛丝洛娃来说,已不是她曾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现在的他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此时站在面前的人和玛丝洛娃记忆中的样子截然不同,她一时无法辨认出来。
30.《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曾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第一次,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并盘算怎样利用他,向他要了十卢布;第二次,聂赫留朵夫把要与她结婚的决定告诉了她,但遭到了玛丝洛娃的拒绝;第三次,聂赫留朵夫提出了让玛丝洛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玛丝洛娃同意了,并戒了烟酒。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
第一次: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卡秋莎,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感到震惊,被唤醒的往事使她痛苦万分。但她只简单对答几句,把聂赫留道夫当作可利用的男人,给了他一个媚笑,向他要十卢布的烟酒钱以麻醉自己。聂赫留道夫对玛丝洛娃的变化感到又惊又怕。
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玛丝洛娃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朵夫帮助她的男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第三次:这当儿,看守领着玛丝洛娃进来,把他的话打断了。玛丝洛娃走到门口,还没有看见典狱长,聂赫留朵夫却看见她了。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地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现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后来聂赫留朵夫提出了让玛丝洛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玛丝洛娃同意了,并戒了烟酒。
31.CE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这道题重点考的是把握小说的情节。通过阅读首先是要感知作品内容,了解它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因此阅读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
C项,“信中请求他把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牢房来,或者至少把她调到医院里做护士”错。信中希望能见他一面,“把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牢房来,或者至少把她调到医院里做护士”是见面后说的。
E项,“很痛苦,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能以和玛丝洛娃结婚的方式来弥补他对玛丝洛娃犯下的罪过了”错。聂赫留朵夫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有感到很痛苦,反而觉得高兴,因为玛丝洛娃找到了可靠的保护人。
故选CE。
32.“寻欢作乐”指的是聂赫留朵夫对她始乱终弃的事,后半句是说聂赫留朵夫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想拯救玛丝洛娃,而是使自己良心得到安宁,才决定和她结婚,所以玛丝洛娃控制不住对他的愤怒,发出了这样的控诉。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语句含义的能力。
当玛丝洛娃听到聂赫留朵夫决定和她结婚时,她拒绝了,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寻欢作乐”,指的是聂赫留朵夫对她始乱终弃的事。聂赫留朵夫诱奸玛丝洛娃后,只扔下一百卢布就把她抛弃了,造成她一生的悲剧。“来世还要拿我来拯救你自己”,结合“拿我”“拯救”分析,聂赫留朵夫为了赎罪表示要和她结婚,玛丝洛娃认为他不过是想利用她来拯救他自己,而发出了愤怒的指责。
33.(1)D
(2)外貌描写。表现出玛丝洛娃充满生命活力的特点。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横线句子存在两处语序问题,“在浮肿的眼皮下”是状语,应放在谓语“显得”之前,“那双”是数量定语,应放在形容词“乌黑发亮”前面。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她在浮肿的眼皮下乌黑发亮的那双斜睨眼睛显得特别有神”,本句主要描写眼睛,属于外貌描写。突出地表现出玛丝洛娃虽在狱中遭到迫害,但依然充满生命活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特点。
34.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震动了聂赫留朵夫的灵魂,他意识到自己正是造成玛丝洛娃一生悲剧的罪人。为此,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玛丝洛娃。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由前文“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可知,聂赫留朵夫意识到自己的荒诞给玛丝洛娃的一生带来了不幸,因此,内心愧疚忏悔,想要弥补。由“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此时的玛丝洛娃已经因此而堕落,人变丑,且失去了灵魂,所以“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运用语言描写,写出聂赫留朵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玛丝洛娃。
35.此处的细节描写表明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温顺印象深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
这是聂赫留朵夫眼里的玛丝洛娃,“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时隔多年,聂赫留朵夫仍然熟悉玛丝洛娃的表情,表明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温顺印象深刻。
36.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浮肿的脸以及她只盯着钱的眼睛,意识到眼前的玛丝洛娃变了,她“已经丧失生命了”,只提供物质帮助解救不了她,需要在精神上唤醒她。
【解析】
【详解】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主要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中通过“紧盯”这个动词可以看出玛丝洛娃眼中在乎的只有钞票,此时的玛丝洛娃已经不是聂赫留朵夫以前认识的那个天真无邪、充满梦想的他爱着的姑娘了。玛丝洛娃已经从面貌到精神上都与以前大不相同了,所以聂赫留朵夫意识到玛丝洛娃“已经丧失生命了”,所以聂赫留朵夫内心发生动摇。
37.玛丝洛娃受审时,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多年前被他抛弃的玛丝洛娃,良心受到了谴责。为了给自己赎罪,聂赫留朵夫通过副典狱长,在监狱里见到了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起初为自己大声说出“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而感到害臊,为自己的罪过感到羞耻。面对可怜的受害者,他感到又惊又怕,心中交织着震惊、怜悯与悔恨等各种复杂的情感。法庭判决玛丝洛娃服苦役,这一残酷的事实加剧了聂赫留朵夫的负罪感,他决心帮她上诉,给予她物质、精神上的帮助,并打算说出要同她结婚的想法。最终,虽然聂赫留朵夫仍不被玛丝洛娃理解,但他还是说出“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这表明聂赫留朵夫的赎罪是发自内心的,也说明开始“复活”了的聂赫留朵夫想要竭尽自己的力量去救助玛丝洛娃,“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中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
他在读大学时是一个思想进步、道德高尚的纯洁青年,贵族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使他变成了“堕落的、定型的自私自利者。”聂赫留朵夫诱奸玛丝洛娃后,只扔下一百卢布就把她抛弃了,造成她一生的悲剧。本文中在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冤案震惊而醒悟,开始认识到自己犯了罪。在为玛丝洛娃冤案奔走上诉的过程中,他多次探监,了解到大量冤案;他看到了沙俄官僚的昏庸、凶残,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罪犯;在自己的庄园,他看到了地主贵族的特权给人民造成的贫困;在和普通农民的接触中,他感到他们才是真正的上流社会;和马车夫的谈话,又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改革后的农民带来的灾难。聂赫留朵夫不仅认清了自己近些年的堕落,更认清了社会现实各方面的黑暗。这一切使他的思想感情与贵族上流社会越来越格格不入,最后他突破了贵族思想的局限,谴责贵族阶级,否定贵族传统观念,放弃贵族特权,跟自己的阶级决裂。但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历程是步履艰难的。他打算同玛丝洛娃结婚,最初抱着一种赎罪心理,接着又产生了施恩于人的骄傲;他打算降低土地的租金,以减轻农民的苦难,但又怕影响自己的生活,他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矛盾。最后,他放弃舒适的生活,跟玛丝洛娃到西伯利亚,玛丝洛娃和西蒙松结婚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完成了自己的“复活”。
38.此处,通过对玛丝洛娃步履、鬈发、眼睛的描写,表现出她的可爱、美丽和镇定;通过对玛丝洛娃脸部、眼皮的描写,侧面反映出她曾经的不幸遭遇。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作用的能力
从玛丝洛娃的动作看,那“轻盈”的步履,肖像“乌黑”的鬈发,“特别有神”的眼睛,神态“镇定”,可以看出依然保存着夕日玛丝洛娃的纯真和可爱;而那“苍白的而微肿有点病态”的脸,以及“浮肿”的眼皮,便显出她长期受侮辱迫害和堕落过的痕迹,侧面反映出她曾经的不幸遭遇。这样写,既符合她过去的经历,又表现了她现时的身份;不但使读者如见其人,而且还可通过她的外表,窥见她的灵魂。
39.“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表明聂赫留朵夫要为自己过去的罪行真诚谢罪的想法和他表现出来的状态有巨大的落差。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当看到玛丝洛娃认出了自己,因而“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的时候,聂赫留朵夫内心是感到抱歉和羞愧的,他想求得她的原谅,因而说“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但是碍于身份以及面子,他又放不下架子,“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表明聂赫留朵夫要为自己过去的罪行真诚谢罪的想法和他表现出来的状态有巨大的落差。
40.用“你”,是因为他们之前十分熟悉。用“您”,是为了表示尊敬,聂赫留朵夫在称呼上的改变,表明他此时自感与玛丝洛娃有了心灵上的距离,从侧面表现出聂赫留朵夫的悔恨之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和词语含义的能力。
“您”一般用于年龄比自己大或职位比自己高的场合,而“你”一般用于跟自己平等级和平辈或关系好的朋友时用。区别:您更能表现对对方的尊重,一般用于长辈和上司及尊敬的人。玛丝洛娃是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中的女主人公。她原本是个善良、淳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诱奸和抛弃后,流落为妓女,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所以他此时自感与玛丝洛娃有了心灵上的距离,随即决定用“您”来称呼。
41.女主人“姑妈”发现玛丝洛娃怀孕了,嫌她败坏了自家的名声,便把她赶出去了。在有关孩子的问答中,玛丝洛娃一开始表现得很气愤,她不愿触动心底的创伤,因此,只简单地对答几句。“不记得”“全都忘了”“早完了”等话语,表明玛丝洛娃的受伤之深,她已经绝望,陷入麻木之中,不愿再提起往事。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这段文字是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一段对话,由“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等可知,在有关孩子的问答中,她的情绪是愤怒的。玛丝洛娃的动作和简短的回答,说明她不愿谈及这个话题,不愿再提起往事,因为这是她心底的创伤,她不愿面对,也不想去触及。通过后文“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等语言可知,女主人发现玛丝洛娃怀孕了,嫌她败坏了自家的名声,便把她赶出去了,这使得玛丝洛娃更加受伤害,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她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早已麻木。
42.由“您”改称“你”,说明聂赫留朵夫迫切地需要得到玛丝洛娃的理解和宽恕。他希望能与玛丝洛娃坦诚相对,拉近自己与她的距离,走进她的内心,从精神上唤醒她。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小说语言的能力。
从人物感情的角度上看,“您”带有敬意,显得客气、保持距离。聂赫留朵夫此时是在狱中和玛丝洛娃第一次见面,他深受良心谴责,非常希望自己能走进玛丝洛娃的内心,与玛丝洛娃坦诚相对,所以使用了情感距离更近的“你”。
从人物心理的角度上看,聂赫留朵夫之前都使用“您”,“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而玛丝洛娃的反应非常冷漠,“她不理他的话”“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聂赫留朵夫急于想要帮助玛丝洛娃,迫切地需要得到玛丝洛娃的理解和宽恕,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所以使用了更富人情味的“你”。
43.此处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的镇定和智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结合需要分析的语句的上下文语境去思考。题目要求回答:如何理解“隔着铁栅栏没法说话,什么也听不见”这句话。面对副典狱长的质疑,聂赫留朵夫擤了擤鼻涕后镇定自若地回答,而且他回答的话“隔着铁栅栏没法说话”,即便说了“什么也听不见”,言下之意就没有必要说了,这正是他智慧的表现。总之,这句话表现了他的镇定和智慧。
44.此处以小见大,揭露了当时俄国国家机关的贪污腐败,大小官吏的巧取豪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小说主旨的能力。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写出监狱里副典狱长盘剥服刑人员的情景,以监狱一角的小事,反映当时俄国国家机关的贪污腐败,大小官吏的巧取豪夺。因此使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45.这段文字具体诠释了上一段中的“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笑”的具体内涵与原因。玛丝洛娃并不关注聂赫留朵夫探监的意图,她只是把聂赫留朵夫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因此,她对聂赫留朵夫微微一笑。此时的玛丝洛娃是个可怜的女人,她对聂赫留朵夫的话满不在乎并报之一笑,并不是因为她心肠冷酷,而是因为她曾对聂赫留朵夫抱有希望,但希望却破灭了,她的内心过于痛苦,她已不再相信聂赫留朵夫了。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思路和段落作用的能力。
“瞟了他一眼”是动作描写,写出玛丝洛娃并非真正的注视他;“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是神态和细节描写,从中可以窥见玛丝洛娃的内心。结合下文“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可知,之所以看他,是因为内心震惊,想起了往事。“嫌恶”是因为想起了自己因此受到的遭遇与屈辱。“又妖媚又可怜”是因为“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可见玛丝洛娃此时不再相信他,只是想要利用聂赫留朵夫。
46.玛丝洛娃虽然没能马上认出自己昔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高兴有人来看她,特别是这个人还是个“有钱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虽然没能马上认出自己昔日的情人,但“嫣然一笑”表明玛丝洛娃很高兴有人来看她,尤其“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因此从这个“笑”可以看出她已经完全被生活腐化,变得堕落了。
47.通过写副典狱长的质疑,侧面反映出聂赫留朵夫当时行为的反常。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次要人物描写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做这种题要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比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本题要求回答:此处写副典狱长的质疑有什么作用?其实写副典狱长是为了衬托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副典狱长质疑聂赫留朵夫为什么不同他要探望的女犯谈话,这说明典狱长已经发现聂赫留朵夫此时的行为有点反常了。
48.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在此时此地看见聂赫留朵夫,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她冷冷地对待他,告诉他孩子死了,主人(姑妈)把她赶了出来。她不愿意提那些使她屈辱和苦难的旧事。最后她请求聂赫留朵夫给些钱。这让聂赫留朵夫感到陌生而失望。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简述名著中重要情节的能力。
回答这道题,首先要熟读《复活》这篇名著,把握好玛丝洛娃当时的处境和心理。
玛丝洛娃原本是个善良、淳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蹂躏和抛弃后,玛丝洛娃的孩子没了,她被姑妈赶了出来,最后流落为妓女,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所以,玛丝洛娃的悲剧命运与聂赫留朵夫有关,她不愿意提那些使她屈辱和苦难的旧事。她甚至把聂赫留朵夫当作可以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的烟酒钱以麻醉自己。
本题依据这些可以简述出玛丝洛娃的举动。
49.C
50.C
51.B
【解析】
49.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项,偷换概念,应是“饮食”影响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而非“饮食文化”,因为原文说“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要事,饮食能够反映出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明程度”;另外,“直接影响”于文无据。
B项,“汉代之前,中华饮食文化就走出了国门”于文无据,文中引用《汉书》和《尚书·周书》中《洪范八政》,只是为了说明饮食行为在中国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D项,“中国烹饪赢得了世界上广泛的赞誉,比法国烹饪要更胜一筹”说法错误,文中只说“法国人却对中国烹饪十分崇拜”,二者无从进行比较。
故选C。
50.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以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为论述重点”错误,文章论述了中华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如何让中华饮食文化助推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看不出“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是论述重点。
故选C。
5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可见礼仪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基础”错,据原文第三段,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历史文化、养生文化等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无法从中得出“礼仪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基础”。
故选B。
52.B
53.C
54.A
【解析】
52.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能力。
A项,“水气缭绕”的“气”,应改为“汽”;
C项,“桀骜不训”的“训”,应改为“驯”;
D项,“戛”,应读作“jiá”。
故选B。
53.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湮没:埋没。隐没:隐蔽;渐渐看不见。这里表达的意思是“隐蔽”,应选“隐没”。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这里表达的意思是“船儿直接向某处前进”,应选“径直”。
视线: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指注意力。视力: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与“所及”搭配,应选“视线”。
故选C。
54.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①的陈述对象是“两岸茁壮的竹林、茂密的苇丛”,据此,排除C、D两项。②“一下子幽暗下来”的是“水路”,而不是“树叶的浓影”,据此,排除B项。
故选A。
55.A
56.B
57.A
【解析】
55.
本题考查准确判定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没有使用比拟和类比。“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
故选A。
56.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的能力。
本题,A、D两项的主语分别是“农村木匠之手”“农村木匠”,都不能与前面的“小屋”搭配,故排除A、D两项。C项为被动句,与原语境不协调,此处应选用主动句,故排除C项。
故选B。
57.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中的破折号的用法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
A项,表示解释说明。
B项,表示话题的转换。
C项,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D项,表示声音的延长。
故选A。
【点睛】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3.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4.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5.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6.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7.通感。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
58.为了清洁而来/想让城市乡村焕发新颜/每一天的忙碌都是辛勤的奉献/化作一条条整洁的街道/虽然是平凡的岗位/但是中国有我/就有整洁的市貌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仿句的能力。
结构方面:仿照示例结构“为了……而来/想让……每一(量词)……的……(动词)都是……/化作一……(名词性偏正短语)/虽然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但是中国有我/就有……名词性偏正短语)”;内容方面:结合清洁工的工作性质来写。
59.①功夫/工夫 ②祛除 ③迷惑 ④截然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1)工夫:一指时间和精力;二指做事所费的人力;三指经过训练学到的胜任工作的能力;四指工作;五指同“功夫”;六指细致、精微、讲究;七指古代做体力劳动的人。功夫: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第一空处指王三胜有某方面的造诣本领,所以应该用词语“功夫”;第二空处,此处语境是指时间,所以应该用词语“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