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原子的结构-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2 原子的结构-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24 14: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就不含中子。
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2个;第二层最多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不超过2个)
3、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
5、元素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注:(1) 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层具有2个电子)结构。
(2) 各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为4-7个 易得 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 稳定
三、离子
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H+、Na+、Mg2+、Al3+、Ca2+、、Fe3+、Fe2+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O2-、S2-、Cl-、OH-、、、、
3、离子符号的意义:Mg2+:表示镁离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表示2个镁离子.
4、离子的判断: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阴离子。
5、离子与形成离子的原子在质量上相等,且属于同种元素。
四、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式: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3、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
【教材知识点一】教材P53、P54页:
例1.(2021·浙江衢州市·中考真题)
1.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A. 含有2个质子 B. 核电荷数为1
C. 相对原子质量为4 D.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故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为1,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相对原子质量=3,故错误;
D、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B。
【教材知识点二】教材P54、P55页:
例2.(2022山东聊城中考)
2. 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 ②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O2-
C. ②③可形成化合物NaO D. ④中x的值为8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①③质子数相同都是11,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②的质子数为8=原子序数,表示氧元素,核外电子数=2+8=10>8,表示阴离子,即为氧离子,故②微粒符号可表示为O2-,故B正确;
C、②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带2个负电荷的氧离子,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带1个正电荷的钠离子,故可形成化合物Na2O,故C错误;
D、由于④中质子数=18=原子序数,是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则最外层电子数x的值为8,为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C。
【教材知识点三】教材P53、P54、P57页:
例3.(2021·山东东营)
3.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 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 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 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a粒子带正电,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说明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因此金原子核带正电,A正确;
B、由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绝大多数a粒子未发生偏转,可得金原子并非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错误;
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C错误;
D、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D错误。
故选A。
【教材知识点四】教材P56页:
例3.(2022山东招远九年级二模)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 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C.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比值 D. 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 / 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而不是原子质量的简称,故A选项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故B选项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故C选项错误;
D、因为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电子的质量约等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变式练习1】(2022四川达州一模)
5. 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阴离子Am-与B元素的阳离子Bn+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B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 m+n+a B. m+n-a C. a-n-m D. a+m-n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得到m个电子后变为Am-,而B失去n个电子后变为Bn+,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设元素B的质子数为x,则阳离子Bn+核外电子数为(x-n),因为A的核电荷数为a,所以阴离子Am-的核外电子数为(a+m);而阳离子Bn+与阴离子Am-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x-n=a+m,即x=a+m+n,所以B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a+m+n;故选:A。
【点睛】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知道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若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则微粒带正电;若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则微粒带负电。
【变式练习2】
6.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⑤原子不显电性 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 ①和②
B. ②③和④
C. ③和⑤
D. ③和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详解】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正确;
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粒子,故不正确;
③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
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故不正确;
⑤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显电性,故正确;
⑥原子之间有间隔,故正确。
故选B。
【变式练习3】(2022湖北潜江等中考)
7. 如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化学性质相似 B. 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C. 表示稳定结构的是②和③ D. 表示阳离子的是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原子结构为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②与③的化学性质相似,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归为一种元素,①②为一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C、稳定结构即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第一层为2个电子),②与③为稳定结构,符合题意;
D、阳离子指的是与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的带正电的离子,②为O2-,是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练习4】
8. 某元素R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O,已知m克该物质中含有n克的R元素,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元素R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O,且m克该物质中含有n克的R元素,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可得:,。
故选C。
(2022湖南株州中考)
9. 如图为某元素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7
B. 该元素为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C.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该阴离子中,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该粒子是离子,故其最外层电子数应为8,选项错误;
B、根据示意图可知,圆圈里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该元素是17号元素即氯元素,偏旁部首是“气”,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大于4,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选项错误;
D、根据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根据题意该粒子是阴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大于核内17个质子,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选项正确;
故选:D。
(2022·重庆市梁平区南华初级中学九年级期中)
10. 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 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
C. 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 D. 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质子所带的电荷与电子所带的电荷相等,电性相反。
【详解】A、由上述分析,同一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和中子均不显电性,原子和中子的电性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
11. “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 B. 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1个电子
C.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 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原子核外共3层电子,第一层2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1个电子。A 正确。
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变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B正确。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所以C错。
D、钠原子的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1个电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化合价为+1价。所以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
12. 如图是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最外层有8个电子 B. 该粒子是阴离子
C. 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核电荷数为18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A 正确;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8,核外电子数为2+8+8=18,即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B 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 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为18,D正确。
故选B。
(2022广州中考)
13. 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下图为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7
B. 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
C. 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
D.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7,核电荷数=核内的质子数,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铷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铷离子,其化合价为+1价,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022山东任城二模)
14.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
B. 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故原子不显电性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银、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带的电量与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
D、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模)
15. 根据给出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为阳离子 B. ②的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C. ③为金属元素 D. ④的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的质子数是11,电子数是10,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是阳离子,故A正确;
B、由微观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②的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故B正确;
C、③的质子数是17,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③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
故选C。
(2022黑龙江绥化一模)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阳离子一定带有正电荷
B. 带电荷的原子团一定是酸根
C.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D.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阳离子一定带有正电荷,说法正确,故A正确;
B、带电荷的原子团一定是酸根,如氢氧根则不是酸根,故B错误;
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氟原子、氢氧根;氖原子、水分子等粒子,则说法正确,故C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如某些离子,故D正确.
故选B.
17. 原子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粒子构成若以、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所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决定原子所属类别的因素是原子核中的质子数进行分析。
【详解】同一类原子中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A、B、C、D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1、1、2。
故选:D。
18.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ac的化学性质相似
B. c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
C. d离子中的X等于7
D. abcd是四种不同的元素,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a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而c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说法错误;
B、c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C、若d是离子,则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即X≠7,而应为8,选项说法错误;
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示的四种粒子中质子数均不相等,所以这是四种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22兰州市第三十五中二模)
19. 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元素种类②化学性质③相对原子质量④粒子的电性⑤原子核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数⑧核外电子总数
A. ①⑤ B. ②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不一定发生变化,化学性质一定发生了变化,电性一定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故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①③⑤。
故选C。
(2022辽宁阜新二模)
20. 某原子获得2个电子后,发生改变的是 。
A. 核电荷数 B. 电子层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质子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而原子核不变,所以核电荷数不变,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原子获得2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数增加2,但电子层数不会变化;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原子获得2个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增加2,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而原子核不变,所以质子数不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2022广西初三一模)
2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稳定结构
B.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氯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
D. 非金属、金属得失电子后趋向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稳定结构,故A正确;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B正确;
C、氯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构成,故C错误;
D、非金属、金属得失电子后趋向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C。
22. 微粒是构成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 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l- )构成的
C. 氯化钠分子是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 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氯离子,Cl-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比如氢原子,故A错误;
B、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故B正确;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所以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C错误;
D、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
故选:B。
(2022湖北宜昌中考)
23. 如图是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值为8
B. 硫的原子核带16个单位正电荷
C. 硫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
D. 硫原子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16-2-8=6,故选项错误;
B、硫核电荷数为16,所以硫的原子核带16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正确;
C、硫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故选项错误;
D、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位6,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4. 分析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者电子层数不同 B. 两者质子数不同
C. 两者微粒种类不同 D. 两者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钾原子、钾离子的电子层数分别为4、3,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两者质子数均为19,质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钾原子属于原子、钾离子属于离子,微粒种类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钾原子、钾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2022辽宁营口初三一模)
2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决定的。
(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填微粒符号)。
【答案】 ①. 3 ②. 失去 ③. 最外层电子数 ④. 降低 ⑤. Na+、Cl-
【解析】
【详解】(1)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3;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反应前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反应后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则(+1)+=0,解得=-1价,故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降低。
(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Na+,Cl-。
26. 在以下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分子 ②原子 ③离子 ④阳离子 ⑤阴离子 ⑥原子核 ⑦质子 ⑧中子 ⑨电子
(1)质量最小的粒子:______;
(2)带正电荷的粒子:______;
(3)带负电荷的粒子:______;
(4)不显电性的粒子:______;
(5)决定原子质量的粒子:______;
(6)与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接近的:______;
(7)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______;
(8)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______;
(9)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______。
【答案】(1)⑨ (2)④⑥⑦
(3)⑤⑨ (4)①②⑧
(5)⑦⑧ (6)⑦⑧
(7)⑦⑨ (8)①②③
(9)②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故填:⑨。
【小问2详解】
带正电的粒子是阳离子、原子核、质子,故填:④⑥⑦。
【小问3详解】
带负电荷的粒子是阴离子、电子,故填:⑤⑨。
【小问4详解】
不显电性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①②⑧。
【小问5详解】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因此决定原子质量的粒子是质子和中子,故填:⑦⑧。
【小问6详解】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kg,一个质子的质量约为1.6726×10-27kg,一个中子的质量约为1.6749×10-27kg,与氢原子质量接近的是质子、中子,故填:⑦⑧。
【小问7详解】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填:⑦⑨。
【小问8详解】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纯净物,故填:①②③。
【小问9详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填:②。
(2020·江西初三单元测试)
27. (1)已知一个M原子的质量为a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用a、b表示)。
(2)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 g,计算该硫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计算等质量的镁、铝中镁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2m g(3)9∶8
【解析】
【详解】(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呈正比,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 g,该硫原子的质量为×m g=2m g;
(3)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设镁、铝的质量均为x,镁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为。
答:该硫原子的质量为2m g;镁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为9∶8。
(2022广东澄海初三二模)
28.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中应填上______,图中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______。氯化铁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则x=______。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
(3)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将CO和NO转化为没有污染的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丙所示。
①请在图丙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 ①. 原子 ②. H2O ③. Fe3+ ④. 7 ⑤.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⑥. ⑦.
【解析】
【详解】(1)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图中应填上原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图中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H2O;氯化铁中的阳离子是铁离子,符号是:Fe3+;
(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则x=17-2-8=7,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图丙微观示意图应补充三个一氧化氮分子,如下图:;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9. 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n=8,且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
(2)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_______(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若m=19,n=___________,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①. S2- ②. 阴离子 ③. 8 ④. K+
【解析】
【详解】(1)若n=8,且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m=2+8+8-2=16,为硫元素,则该粒子的符号为S2-;
(2)若m-n<10,即m<10+n,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3)若m=19,该元素为钾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钾原子的第三层的电子数为8,该粒子失去了一个电子为钾离子符号为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