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哼
避免 僻静
军阀 宪兵 侦探
幼稚 严峻 绞刑 含糊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
浏览课文,在每个时间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完成《作业本》第三题。
烧毁文件
被审判
被处死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首尾呼应,
强调被害的日子,
永远缅怀
激励后人
(33)
(1)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果
起因和经过
默读课文,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完成“对应链”。
父亲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夜里还不回来
局势严峻
学习活动:
1.读读: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到第七自然段。
2.找找:找出描写父亲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局势严峻、工作紧张。
3.说说:四人小组交流。
4.议议:整合四个人的信息,做好小组汇报准备。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作者理解吗?
高度负责
忠诚于党
联系“资料袋”,父亲离开北京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父亲会怎样选择?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
?
与敌人革命到底
与群众一起抗争,
心向党,齐抗外
哼
避免 僻静
军阀 宪兵 侦探
幼稚 严峻 绞刑 含糊
学习活动:
1.默读8—29自然段,画出描写李大钊的句子。
2.关注李大钊的语言、神态、外貌,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李大钊。写下批注。
3.组内分享,选出发言代表。
4.组组分享,做好笔记。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 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在被捕的十多天,他受到多次审讯。
资料袋
这两段与李大钊无关,思考:这部分描写是不是多余?
敌人凶恶粗暴的言行与李大钊的沉稳严峻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了人物的英雄形象。
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是采用了对比手法?
李大钊同志被害的消息传来后,“我们”全家人的表现怎样?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 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