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学习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2.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学习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2.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小英雄雨来的故事颇受欢迎,经久不衰,还被改编成了连环画和影视作品,老师就找到了几幅插图(出示),六幅插图正好对应了课文的六个部分,回忆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小标题,你能给每幅插图对应一个小标题吗?
学法梳理:我们来回顾一下,在读《小英雄雨来》这样很长的课文时,我们首先列出课文各部分的小标题,并且根据小标题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来“默读概括”是我们把握长课文内容的一大方法。默读概括、整体把握能让我们把长文“读短”(板书)
回到课题:雨来,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与“英雄”一词连在了一起,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以复习入课,夯实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核心问题,使学习直奔目标、重点。】
二、带问题默读,体会品质
1.看课文的六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内容最能直接表现出雨来是个小英雄?
2.试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勾画出能够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语句(关注雨来的言行举止和细节),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出雨来的英雄形象的?
可以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想法。
3.交流汇报。感悟雨来的“英雄之举”。
重点引导体会:(1)①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②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③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交流:雨来三次说“没看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第一次:面对鬼子的训斥、盘问,以及装出来的“温和”,雨来也说得含混小声,麻痹鬼子。(理解“嘟嘟囔囔”,加深体会)第二次:鬼子用糖块、金戒指来诱惑雨来,用刀威胁雨来,还哄骗雨来,而雨来始终一口咬定“没看见”,沉着冷静。第三次:鬼子撕破伪装,毒打、威胁雨来,而雨来毫不畏惧,坚强不屈。
(2)鬼子是如何毒打雨来的?为什么作者把敌人描写得如此凶残,把这个场景写得这样血腥?
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雨来?(同学们,我们在国学经典中曾经诵读过这样一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夫子口中所说的大丈夫,年仅十二岁的孩子雨来做到了!)
小结雨来的“英雄之举”。危急时刻勇敢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面对日本鬼子的威逼利诱不说出半点秘密;趁鬼子不防备机智脱险。不愧为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小英雄!
再次朗读。
总结:细读关键部分,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到了雨来英雄的形象。因此,我们在读长课文时要聚焦描写主人公重要情节中的表现来感知品味。把长文“读精”(板书)。
4.感悟雨来的“英雄之魂”。
凶残的鬼子将雨来一阵毒打,此刻的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引读)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同学们读到这句话,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在哪里读到过?(第二部分)
在夜校读书和雨来是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吗?反复出现的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引读总结:
上夜校时,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当雨来被敌人哄骗、利诱、威胁时,雨来的耳畔萦绕着那句话: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当雨来被敌人摧残得遍体鳞伤、脸色苍白、鲜血直流时,还是那句话在支撑着他: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就是雨来毫不动摇,坚贞不屈的原因。是对祖国深深的爱。当老师在夜校领着同学们读这句话的时候,就为雨来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这颗种子一点点萌发、生长、成熟,最终变成了雨来勇敢面对强敌的强大力量。这就是英雄之魂的所在!让我们放开声音,再读这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作者在前面写这句话原来在为后面做铺垫呢。你再读课文的时候,还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前后关联?
如:(第一部分)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第六部分)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两个极其相似的游泳场景中,雨来的形象从一个天真调皮的淘气包变成了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这就是成长!
看来阅读长课文的时候,我们应该瞻前顾后,前后联系着读,前后关联起来读就会有更深入的体会。板书“前后联系”。
三、赏读景语
1.同学们关注一下景物描写,前后也有呼应。①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②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3.想一想:这些景色能删掉吗,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提示:看看这两处景色的描写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联系上下文思考。小结:读懂故事里的景色,能更好地理解故事里的情感。
四、升华拓展
作者管桦在小英雄雨来纪念园雨来纪念碑上亲笔写下了这段文字:(请生默读)
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抗日战争。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是很多很多的。
师总结:雨来是一个英雄,但英雄绝不仅仅是一个人!还乡河是我们辽阔祖国的一个缩影,还乡河畔成长起来的雨来是中华大地上亿万个抗战儿童的代表,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繁衍和升腾。这座纪念碑昭示世界: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英雄辈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你们看,我们中华大地上从来都不乏英雄,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英雄。这是因为我们炎黄子孙都深深地铭记着这句话——(生齐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总结:课后请同学们复习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