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西门豹治邺》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西门豹治邺》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09:2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上《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之处,体会西门豹的人物形象。
2.能按照故事情节,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进行复述。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之处,体会西门豹的人物形象。
2.能按照故事情节,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进行复述。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回顾故事情节,出示词语,根据词语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师生评价并补充。
摸清底细-惩治首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巫婆官绅 骗钱害人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发动百姓 开凿渠道
2.设疑,导入新课。
师:思考西门豹到邺看到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立即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是什么?他是怎样解决的?让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
二、品读分析
(一)自主探究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摸清底细。
1.默读第一部分,从对话中找出“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用线画出来。
小结:天灾(干旱),人祸(河神娶媳妇、骗钱)
2.品味西门豹“下回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句话的含义。
(他心中有数,已想好对策)
3.分角色朗读西门豹和老人的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及心理,师生评价。
西门豹:和颜悦色 询问仔细
老人:无奈 气愤
(二)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官绅。
师:西门豹如何解决“邺”的人祸问题?
1.出示表格,默读第10-15自然段,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做法好在哪里?分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师:两个“麻烦”一个“请”,说明西门豹语气怎么样?(表面客气,实则威严)
2.思考质疑:
师:西门豹为何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对比体验这样做的效果,并画出验证段落。
学生发表看法,用运用关联词语“既……又……”的句式回答。
教师小结:如果直接抓起来杀掉,只起到了惩治坏人的作用,达不到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效果。比较起来,课文中的方法更好,有一石二鸟的好处,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头子,教训其他官绅,妙在区别对待,既达到了惩治坏人,破除迷信的目的,又用事实教育了百姓。(课文第15自然段)
3.运用转述句对第14自然段进行表达。
4.主题延伸:
师:目睹惩治过程,假如你就是老百姓中的一员(老人或孩子……),你会说些什么?
5.朗读品味。
分角色演一演,重点指导惩治巫婆官绅过程中西门豹三次语言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心理。
①“不行、不漂亮、不满意。”三个“不”字读诚恳些。
②“我要选……送……”读的一本正经些。
③把“催”“投”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兴修水利。
师:西门豹的方法巧妙,既惩治了坏人,又让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问题解决了,那么西门豹又如何处理邺的天灾问题呢?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提炼关键词,学生回答问题。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2.师:“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河神娶媳妇是骗人的。还说明了破除了迷信,才给后面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取得好收成打下了基础)
(四)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本课给我们的启示。
师: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要求说得有理有据。
预设:惩治坏人,破除迷信,教育百姓,兴修水利,有勇有谋,爱民的好官。
师:看来迷信害人不浅啊!说说在你身边还有那些封建迷信活动,作为一个懂文化,讲科学的好少年,你准备如何对待这些封建迷信活动?
三、课堂小结
本文西门豹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既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又教训震慑了官绅,让老百姓明白了真相,彻底破除了迷信,这也为他后来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打下了基础,表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