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课时作业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课时作业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23 10:43:01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7 土壤的形成
一、选择题
[2022·江苏无锡市高一期末]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成土因素中,图示没能直观显示的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地形 D.时间
2.图示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主要参与了(  )
①固体基岩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和热量的调节过程 ④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2·湖南永州高一期末]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结合下表完成3~5题。
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的湿地植被类型
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 (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3.黑河中游湿地0~10 cm土层位于土壤剖面的(  )
A.有机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母质层
4.影响高草植被与低草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量 D.成土母质
5.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
A.减少 B.增多
C.波动上升 D.保持稳定
[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约300 mm,地面覆盖人工恢复植被。据此完成6~7题。
月份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表层土壤水分(m3·m-3) 0.048 0.047 0.016 0.020 0.076 0.064 0.051
6.土壤水(  )
①属于陆地水体的一部分 ②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③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④始终使地表径流量减少 ⑤不受人类活动干预 ⑥干预水循环下渗环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7.该区域7、8月份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大,土壤蒸发量小
B.植被蒸腾强烈,土壤水分散失多
C.地表径流量大,下渗微弱
D.冰川融水量大,土壤水分散失多
[2022·广东高一期末]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被称为砂田。下图为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读图,完成8~9题。
8.推测在田地里铺设砂石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挡下渗 B.减少蒸发
C.促进降水 D.增大地表径流
9.砂田与裸田相比,4月末农作物种植前(  )
A.土壤含水量都随着深度的变大而减少
B.砂田土壤深层与浅层含水量差异偏大
C.砂田的土壤含水量对冬季作物更有利
D.砂田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农作物萌发
[2022·湖南湘潭高一期末]红壤地处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赤铁矿含量很高,铁、铝氧化物颜色为红色,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质地较为黏重,肥力较低。据此完成10~11题。
10.导致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生物 D.成土时间
11.红壤不利于农作物高产,其合理的改良措施有(  )
①大量施用化肥 ②秸秆还田 ③向土壤中掺沙 ④增施熟石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2·河南省兰考县高一期末]读“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构造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三种土壤都有的土层有(  )
A.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
B.腐殖质层、淋溶层、母质层
C.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
D.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
13.与森林土壤相比,草原土壤(  )
A.腐殖质层厚,肥力较高
B.淀积层厚,淋溶作用弱
C.母质层厚,风化作用弱
D.淋溶层薄,气温较低
二、非选择题
14.[2022·安徽高一期末]某高中学生利用中秋节,对华北平原贾鲁河流域附近的土壤进行野外观测调研,同学们成功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图中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报告。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甲处土壤垂直方向A、B、C代表的土层的名称。
(2)简析甲处土壤样本自上而下土壤颜色是否有变化,并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3)近些年,甲处土壤出现盐碱化现象,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当地农民可以采取的改良措施。
15.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________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7 土壤的形成
1~2.解析:第1题,图示信息中能直观显示出来的成土因素:固态基岩属于成土母质、降水属于气候、坡度属于地形;没有直观显示出时间信息。符合题意的为D。第2题,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植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一是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②④对;气候参与了固体基岩的风化过程,①错;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能调节土壤的水热,③错误。
答案:1.D 2.B
3~5.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高草植被和低草植被都是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由材料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故黑河中游湿地0~10 cm土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有机层,A正确;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B错误;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位于土壤的较深处,C错误;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不含有机质,D错误。第4题,表中信息表明,在同一深度条件下,高草植被条件下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材料信息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质损失有关。与低草植被相比,高草植被植株高,生物量生产量大,补充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质多,因此高草植被条件下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因此生物量是影响两类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C正确;表中两种植被均位于我国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某地,气候、地形、成土母质等条件相似,这些条件既不影响有机质补充,而且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差异不大,因此不是影响两类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A、B、D。第5题,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底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因此,非积水季节该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
答案:3.A 4.C 5.A
6~7.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土壤水与水循环相关知识。土壤水属于陆地水体的一部分,①正确;土壤水不止参与陆地内循环,有的也参与海陆间水循环,②错误;土壤水最主要的补给来自于大气降水,③正确;土壤水和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给,而不是一直减少,④错误;土壤水会受人类干预,例如硬化路面会导致土壤水分减少,⑤不对,⑥正确。第7题,本题考查7、8月份土壤含水量低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属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但是下渗也多,C错误;气温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强,使土壤水分散失多,从而使得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因此B正确;该地夏季气温高,土壤的蒸发量大,A错误;该地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无冰川融水,D错误。
答案:6.D 7.B
8~9.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气候干旱区田地里铺设砂石,可以减少土壤空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B正确;能加大下渗,A错误,对降水基本不产生影响,C错误;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会减少,D错误。第9题,读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可知,砂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农作物萌发,D正确;根据坐标轴的方向可知,土壤含水量都随着深度的变大而增加而不是减少,A错误;砂田土壤深层含水量16%左右,浅层含水量13%左右,相差3%左右;而裸田土壤深层含水量14%左右,浅层含水量7%左右,相差7%左右,故砂田土壤深层与浅层含水量差异偏小而不是偏大,B错误;4月末为春季,砂田的土壤含水量较多,故对春季作物播种更有利,C错误。
答案:8.B 9.D
10~11.解析:第10题,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有:植被的枯枝落叶,气温、降水等。红壤在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不利于有机质积累,所以导致红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B、C、D错误。第11题,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质黏重,呈酸性。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不合理,①错误;改良的措施有秸秆还田,补充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②正确;沙子改良土质黏重,③正确;增施熟石灰,中和酸性,平衡酸碱度,④正确。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答案:10.A 11.C
12~13.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三种土壤共有的土层有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则D正确,A、B、C错误。第13题,图中显示,草原土壤腐殖质层比森林厚,土壤肥力较高,A正确。图中显示,森林土壤的淀积层比草原土壤厚,B错误。两种土壤母质层相差不多,C错误。图中显示,草原土壤淋溶层基本缺失,气温不一定较低,D错误。
答案:12.D 13.A
14.解析:第(1)题,图中甲处为耕作土壤,其自上而下A、B、C分别代表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第(2)题,土壤颜色受土壤中有机质、矿物质等含量的影响。耕作土壤中,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耕作层有机质含量较高,颜色最深;犁底层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土壤紧实,有机质含量较小,颜色较浅;该地属于华北平原河流堆积地貌,自然土层为沙质沉积物,颜色最浅,未经过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第(3)题,土壤盐碱化主要是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加之不合理的灌溉所致,因此应该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方式,改良水利,加强灌溉、排水、放淤、深耕改土等管理;同时,增施有机肥采用秸秆还田、采用施入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化学物质以改善土壤沙质特性;采用轮作、间作等耕作方式,加强农业管理。
答案:(1)A:耕作层;B:犁底层;C:自然土层。
(2)自上而下颜色由深变浅;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暗;犁底层土壤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过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3)引淡淋盐;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网;增补有机肥;深耕改土等。
15.解析:第(1)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砖红壤风化壳,判断该处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坐标可判断a为蒸发量,b为气温曲线,c为降水量。第(2)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区,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只有E、G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一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A处因为气温极低,即使降水量增多,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第(3)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第(4)题,由图中B地气温和降水数据,即可判断出该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在其环境下发育的土壤为灰化土。第(5)题,由D处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和对应的极薄风化壳,可判断该处为温带荒漠,那么制约性因素当然就是“缺水”了。第(6)题,由图可知,C、D两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地区,所以不能发育成森林植被,而F处为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所以风化壳最厚。
答案:(1)a
(2)E、G A
(3)枯枝落叶 淋溶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5)温带荒漠 缺水
(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
1章末综合检测(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2·辽宁大连高一期末]下图为某高一学生在学习《植被》一节时在网络上搜集的两幅植物图,甲为某植物结构示意图,乙为某植物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两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差异 B.热量条件差异
C.地形条件差异 D.水分条件差异
2.乙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全年常绿 B.种类单一 C.结构简单 D.树叶针状
[2022·安徽合肥市高一期末]五角枫是北方秋天重要的观叶树种,叶形秀丽,嫩叶呈现绿色,入秋又变成橙黄或红色。下图为我国部分五角枫分布地区示意图及五角枫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五角枫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4.图示地区中,齐齐哈尔的五角枫观赏期较早,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离海近,水汽充足 B.纬度高,气温低
C.大棚培育,热量充足 D.秋季阴雨天气多
[2022·河北省三河市高一期末]欧美黑杨树干高、树冠大,喜光照,生长快,抗病和适应性强,含有毒性。黑杨树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黑杨作为经济林被广泛引进洞庭湖周边区域,成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到整治前,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9万亩。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生态杀手”,严重威胁洞庭湖水生态环境安全。2017年10月以来,湖南省洞庭湖保护区展开了史上最大一次黑杨砍伐行动,数百万棵黑杨树被砍伐清理。据此完成5~7题。
5.欧美黑杨的生长习性最可能是(  )
A.耐阴 B.耐旱 C.耐湿 D.耐寒
6.洞庭湖保护区所种植黑杨的主要用途是(  )
A.发展旅游 B.供候鸟栖息 C.园林绿化 D.生产纸浆
7.洞庭湖保护区大面积砍伐黑杨是因为种植黑杨(  )
A.加速湿地旱化
B.加剧湖区水土流失
C.经济效益低
D.导致湖水对湖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2022·山东省临沂高一开学考试]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武夷山东、西坡考察山地植被时,绘制的两坡相同植被。据此完成8~9题。
8.该研学小组成员对山地矮林的描述为:“矮林分布海拔较高,且多呈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据此推测山地矮林的生长环境可能为(  )
A.低温、湿润、多风 B.高温、干燥、无风
C.低温、湿润、无风 D.高温、干燥、多风
9.影响武夷山相同植被带在东、西坡分布的海拔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2022·广东梅州高一期末]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示意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完成10~11题。
深度(cm) N(mg/kg) P(mg/kg) Na(mg/kg) Mg(mg/kg)
0 128 340 30 10
20 91 265 45 10
50 84 283 56 8
10.该地受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
A.N B.P C.Na D.Mg
11.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
A.水土流失加剧 B.表层土壤肥力下降
C.地下水水位下降 D.土壤有机质增多
[2022·广东金山中学高一期末]土壤入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单位面积土壤的入渗水量。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热带原始季雨林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近50年来橡胶产业的发展致使大面积结构复杂的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读热带原始季雨林和橡胶林的土壤入渗率比较图,完成12~13题。
12.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与橡胶林比较(  )
A.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季节差异更大
B.橡胶林土壤入渗能力大于热带原始季雨林
C.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小于橡胶林
D.橡胶林内生物种类比热带原始季雨林丰富
13.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会导致(  )
A.地震灾害增多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气湿度增加 D.全球气候变暖
[2022·福建三明高一期末]灌淤土是指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读“中国灌淤土分布略图”,完成14~15题。
14.与灌淤土成因相似的是(  )
A.紫色土 B.红壤 C.黑土 D.水稻土
15.关于图示区域灌淤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耕作层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
C.土质黏重,保水性好
D.发育良好,不易发生盐碱化现象
[2022·福建厦门高一阶段练习]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量称之为土壤热通量,正值表明土壤获得热量,负值表明土壤丧失热量。下图示意7月份某地不同深度土壤热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6~18题。
16.该地地表至地下40 cm范围内,随深度增加土壤(  )
A.吸热量增加 B.散热量增加
C.日均温减小 D.日温差减小
17.土壤温度日较差即一天中土壤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土温日较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面热收支状况(如土壤热通量大小)和土壤热特性,据此推断下列哪种表层土壤的日较差最小(  )
A.阳坡的土壤 B.内陆的土壤
C.裸露的土壤 D.沼泽的土壤
18.影响该地地下1 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势高低 B.植被覆盖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一期末]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 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据此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
B.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
C.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小于南坡
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低于南坡
20.同一土层深度,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北坡小的原因是南坡(  )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
B.蒸发强,土壤水分少,植被少
C.降水丰富,有机碳流失多
D.气温高,有机质积累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0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北京四季分明,秋色尤佳(图Ⅰ)。金秋时节,银杏叶黄,黄栌染红,令人感怀。因为华北秋季多大风,公园和景区的园林工人在入秋后都要及时清扫林下落叶和荒草,这也让一些游客觉得遗憾。图Ⅱ示意北京气温和降水状况。
(1)指出北京森林景观的季节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
(2)有人建议园林管理部门在入秋后保留落叶和荒草。你是否赞成,请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6分)
22.[2022·广西玉林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土壤颗粒组成或机械组成是土壤重要的物理属性。下表为某温泉区土壤颗粒组成统计(单位:g/kg)。
粒级 深度(cm)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砂粒 0~15 554 908 752
15~30 520 929 787
30~60 646 924 818
60~100 651 959 844
100~300 572 973 854
粉粒 0~15 35 177 96
15~30 2.5 200 91
30~60 25 174 86
60~100 18 174 80
100~300 16 195 75
黏粒 0~15 38 269 152
15~30 30 279 121
30~60 10 197 95
60~100 18 175 75
100~300 6 233 71
(1)该温泉区土壤的组成:砂粒含量最________、________含量最少、________的均值变化率最明显。(6分)
(2)该温泉区土壤可为生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分)
(3)该温泉区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成土母质、________、________、人类活动等。(4分)
23.[2022·云南大理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暑假期间,对我国东南地区的土壤进行了考察,发现该地区土壤多为黏土。下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分布图。
(1)分析该地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劣势。(8分)
(2)我国东南地区环境湿热,植被覆盖率高,但有机质含量较低,分析其原因。(12分)
章末综合检测(五)
1~2.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为骆驼刺,乙为热带季雨林独木成林。骆驼刺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根系十分发达,可以从沙漠和戈壁地下深处吸取水分和营养。热带季雨林地区的树木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垂直结构复杂。由此可以看出,造成两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差异,D正确;海陆位置、地形条件、热量条件都不能决定水分条件,A、B、C错误。第2题,乙为热带季雨林独木成林。热带季雨林地区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树木全年常绿,树叶宽大,枝叶繁茂,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A正确,B、C、D错误。
答案:1.D 2.A
3~4.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五角枫入秋叶片变黄,有落叶,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可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4题,齐齐哈尔纬度高,气温较其他各地低,降温期早,五角枫变红的时间早,故观赏期早。
答案:3.C 4.B
5~7.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欧美黑杨树干高,树冠大,喜光照,不耐阴;欧美黑杨生长迅速,说明其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水分和养分;洞庭湖保护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洞庭湖保护区地势低洼,汛期时洞庭湖面积扩大,淹没土地范围广,土壤含水量大,因此欧美黑杨生长习性最可能是耐湿,C正确,A、B、D错误。第6题,由材料可知,黑杨树作为经济林被引进,观赏性不强;黑杨含有毒性,不适合供候鸟栖息;作为绿化用途的黑杨多种植在道路两侧;黑杨生长迅速,且材质柔软,易加工,是优质的造纸原料,故D正确,A、B、C错误。第7题,由材料可知,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生长快,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大,加速了湿地的旱化;洞庭湖周边地区地形平坦,水土流失程度轻;由材料可知,欧美黑杨生长快,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且是作为经济林被引入的,因此种植欧美黑杨的经济效益较高;欧美黑杨种植在湖泊周边地区,可减弱湖水对湖岸的侵蚀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5.C 6.D 7.A
8~9.解析:第8题,矮林分布海拔较高,可推测其生长环境气温较低,B、D错误;矮林树干多分枝,说明其生长环境水分条件较好,较湿润;矮林低矮,树干弯曲,可推测其生长环境多风,A正确、C错误。第9题,由图可知,相同的植被带,在东坡分布的上限更高,说明东坡水热条件更好,C、D错误;东、西坡纬度相当,热量差异较小,但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更多,水分条件更好,B正确、A错误。
答案:8.A 9.B
10~11.解析:第10题,由表中各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可知,N、P和Mg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大,排除A、B、D;Na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淋溶作用转移程度最高,选C。第11题,水土流失是外力作用导致土壤营养物质及土体的减少,而淋溶作用是土体内部物质的迁移,两者关系不大,A错误;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使得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微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B正确、D错误;地下水位下降与土壤的淋溶作用关系不大,C错误。
答案:10.C 11.B
12~13.解析:第12题,由土壤入渗率概念可知渗透系数越大,土壤的入渗水量越多,土壤含水量越多。读图可知,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入渗系数季节变化比橡胶林的大,即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季节差异更大,故A正确;由图可知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渗透系数大于橡胶林,土壤入渗能力大于橡胶林,故B错误;由图可知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渗透系数大于橡胶林,得知热带原始季雨林的土壤含水量大于橡胶林,故C错误;热带原始季雨林的结构复杂,橡胶林的结构单一,故热带原始季雨林内生物种类比橡胶林丰富,故D错误。第13题,地震灾害主要跟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有关,橡胶林取代热带原始季雨林不会导致地震灾害增多,故A错误;热带原始季雨林下土壤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是因为雨林复杂的群落结构和良好的地表植被,截留大部分降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地表径流的侵蚀,但在橡胶林下,林下土壤无植被保护,且经常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会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故B正确;热带原始季雨林拥有复杂的群落结构和良好的地表植被,大气湿度比单一的橡胶林大,故C错误;全球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故D错误。
答案:12.A 13.B
14~15.解析:第14题,灌淤土是指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水稻土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土壤之一,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水稻土与灌淤土成因相似,D正确。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是亚热带地区由富含碳酸钙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上的初育土,它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和灌淤土成因不相似,A错误。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和灌淤土成因不相似,B错误。黑土是温带湿润气候草原草甸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均腐殖质土壤,和灌淤土成因不相似,C错误。第15题,图示区域灌淤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图中沿黄河沿岸的东部季风区也有分布,A错误。“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说明耕作层较深厚,翻耕导致色泽质地较均,B正确。灌淤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质疏松,保水性较差,C错误。土壤发育良好,不合理灌溉易发生盐碱化现象,D错误。
答案:14.D 15.B
16~18.解析:第16题,根据图例,地表至地下40 cm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的热通量数值变化幅度不断减小,说明日温差减小,D对。正值表明土壤获得热量,负值表明土壤丧失热量,根据横轴时间,白天吸热量增加,夜晚散热量增加,A、B错。地下40 cm处热通量一直大于0,不能表示日均温减小,C错。第17题,土壤温度日较差即一天中土壤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土温日较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面热收支状况(如土壤热通量大小)和土壤热特性。阳坡白天接受的热量多,温度高,夜晚散热与阴坡差异小,土壤温度日较差大于阴坡,A错。内陆和裸地的土壤比热容大,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日较差大,B、C错。沼泽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土壤中的含水量大,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日较差小,D对。第18题,结合时间分析,在白天,地下1 cm处土壤热通量是正值,夜晚是负值,且变化幅度大,说明影响地下1 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C对。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植被覆盖没有昼夜差异,A、B、D错。
答案:16.D 17.D 18.C
19~20.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减小,A错; 南坡、北坡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B对;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C错;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D错。第20题,根据材料“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祁连山中段南北坡降水量差异不大,C错;因南坡为阳坡,太阳辐射强,热量条件好,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差,导致南坡植被稀疏,且南坡气温高有机质易被微生物分解, 土壤有机碳积累少,因此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低于北坡,B对,A、D错。
答案:19.B 20.B
21.解析:第(1)题,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发育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据此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春、夏、秋、冬四季说明其森林景观特征。第(2)题,从优化公园景区休闲和旅游环境、减少管理和运营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及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方面说明赞成理由。反对的原因则从引发火灾、不利于环境整治、滋生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说明。
答案:(1)季节差异:春季(气温回升)枝芽萌发,新叶飘绿;夏季(高温多雨)树木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季(气温下降)树叶变色(金黄色、红色等),树木开始落叶;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树叶大多落尽,只剩下树枝和树干。
原因:气候四季分明,森林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赞成。理由:(落叶、荒草是秋季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可优化公园景区秋季休闲和旅游环境,延长秋景欣赏时间,满足市民与游客需求,增加游客量(体现公共场所功能);减少园林工人清扫工作量,减少管理和运营成本;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扬尘;为一些动物提供栖息越冬场所等。
不赞成。理由:秋季风大,天气干燥,落叶、荒草如不及时清理容易引发火灾;落叶和荒草随风飘扬,影响环境整洁,不利于健康;落叶和荒草腐败后易滋生病虫害等。
22.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温泉区土壤的组成中,砂粒含量最多,粉粒含量最少,均值变化率最明显的是黏粒。第(2)题,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主要是土壤提供。第(3)题,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成土时间、人类活动等。本题材料无法看出地形和成土时间,因此,该温泉区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人类活动等。
答案:(1)多 粉粒 黏粒
(2)水分 矿物质 有机质
(3)生物 气候
23.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黏土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劣势。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土壤多为黏土。黏土的特点为质地黏重,土粒间孔隙小,因此,黏土具有以下劣势:一是透气透水性差,二是质地黏重,不利于耕作。但是黏土正是因为此种特性,具有以下优点:保水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淋失。 第(2)题,我国东南地区环境湿热,虽然植被覆盖率高,但是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易随雨水流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表层土壤易受雨水冲刷导致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来源减少;加之我国东南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雨水淋溶作用强,有机质流失快;而且湿热气候条件,微生物活跃,分解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不高,同时,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壤中所积累和补充的养分较少。因此,我国东南地区环境湿热,植被覆盖率高,但有机质含量较低。
答案:(1)优势:该地多为黏土,蓄水保水性能强,保肥性能良好等。劣势:质地黏重,不易耕作;土壤通气、透水性差等。
(2)原因:气候湿热,降水较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易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多丘陵地形,坡度较陡,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需供生物生长,土壤中所积累和补充的养分较少。
1课时作业16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一、选择题
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计划利用暑期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为四个考察小组规划的四条线路。读图,回答1~3题。
1.考察线路中,经过干湿地区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①考察线路的终点,能观察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针阔混交林 D.荒漠植被
3.④考察线路中,发现了大量的马尾松、茶树等植物,该类植物分布区(  )
A.降水稀少 B.光照强烈
C.阴冷潮湿 D.酸性土壤
[2022·黑龙江高一期末]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4~5题。
4.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
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
5.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2022·福建福州高一期末]每年二、三月,绞杀榕的果实成熟,成为鸟类食物。未消化的果实随鸟类粪便排泄在其他大树的树皮裂缝或枝桠上,进而发芽生根。绞杀榕的部分根系扎入树木表皮中吸取水分和营养,另一部分插入土中,枝叶也飞快地伸向空中。最终原有大树死亡腐烂,留下绞杀榕枝条织就的网状树干傲然而立。如图为绞杀榕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
6.绞杀榕大量分布于我国(  )
A.云南省 B.辽宁省
C.陕西省 D.江苏省
7.大树被绞杀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水分不足 ②光照短缺 ③养分不足 ④树干折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绞杀榕所处森林(  )
A.生物品种较少
B.秋冬季节落叶
C.均为高大乔木
D.垂直结构丰富
[2022·辽宁高一期末]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两种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甲树种广泛分布于(  )
A.东南丘陵 B.东北大兴安岭北部
C.藏北高原 D.华北平原
10.乙树种的特点的是(  )
A.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B.常绿,花期集中,多革质叶片
C.全年生长、开花,深绿,茎花、板状根
D.针状树叶
[2022·湖北高一期末]多肉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一种肥厚多汁,贮藏着大量的水分,在土壤含水量少时,或者根部无法吸收水分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时,多肉植物则进入深度休眠状态。纳马夸兰地区有3 500多种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其中1 000多种是这里独有的。下图为非洲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图(图甲)和气候图(图乙)。读图,完成11~12题。
11.根据材料推断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进入深度休眠的时间是(  )
A.7、8月 B.1、2月
C.9、10月 D.5、6月
12.以下对纳马夸兰地区植被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为减少蒸腾,植物的叶子面积缩小或退化
B.植被种类稀少,群落结构简单
C.根系不太发达,以减少生存水分消耗
D.为抵抗灼热,有的茎叶覆盖白色绒毛
二、非选择题
13.[2022·山西太原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有些板根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如图)。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遍布,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1)指出游记中所描述的森林类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2)从板状根植物根系发育的角度,推测该地的降水特点。
14.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①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指出②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3)指出③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4)图示大陆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6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1~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②线路依次经过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①线路依次经过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③线路依次经过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④线路只经过了湿润地区。故考察线路中,经过干湿地区最多的是②线路。第2题,①考察线路的终点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其自然植被应为森林植被,不能观察到草原和荒漠,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所以在该地能观察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第3题,④考察线路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这里降水较多,热量丰富,光照条件一般,该地区多有马尾松、茶树等植物分布,该类植物分布区为酸性土壤。故D选项正确。
答案:1.B 2.C 3.D
4~5.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无法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叶片不厚,植株也并不高大,A、B错误。齿稃草为短期生植物,因其生长周期短,所以花期不会长,D错误。齿稃草需要在短短的生命周期内完成结籽,因其是春雨型短生禾草,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所以根须较细,C正确。第5题,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气温和水分关系紧密,南疆的热量条件优于北疆,但北疆水分条件优于南疆,A正确、B错误。温差大与风力大会使短期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差,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C、D错误。
答案:4.C 5.A
6~8.解析:第6题,考查绞杀榕的分布地区,结合材料可知,每年二、三月榕树的果实成熟后,成群结队的鸟儿就会飞到榕树上吃果实。未消化的果实随鸟类粪便排泄在其他大树的树皮裂缝或枝桠上,进而发芽生根,榕树果实在每年二、三月果实能够成熟,说明热量充足,且未消化的果实在其他大树的树皮裂缝或树枝上就能生根发育,且茁壮成长,据此判断说明绞杀榕生长的环境水分充足,据此分析该地区处于高温高湿的热带雨林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A正确,而辽宁省、陕西省、江苏省纬度较高,二三月植物的果实不可能成熟,因此B、C、D错误。第7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树被绞杀主要是由于未消化的果实随鸟类粪便排泄在其他大树的树皮裂缝或枝桠上,进而发芽生根。绞杀榕的部分根系扎入树木表皮中吸取水分和营养,另一部分插入土中,枝叶也飞快地伸向空中。在绞杀榕生长的过程中,寄生根沿着乔木的树干伸到地面,插入土中,把土壤里的养分强夺过来,使得原来的大树缺乏营养;同时寄生根的枝叶也快速地伸向空中,茂密的叶子阻挡了阳光,使大树的树冠窒息而亡,最终使大树倒下。据此分析,②③正确,大树被绞杀主要是由于寄生根大量吸收了部分养分和茂密的叶子遮挡了阳光,使得原来的大树在缺乏营养和光照的情况下,发生死亡,因此水分不足不是一个主要原因,①错误,结合材料原有大树死亡腐烂,树干依然挺立,④错误。第8题,考查植被的群落结构特征,结合第6题判断该地区位于云南的热带季雨林地区,同时结合绞杀榕生长繁殖状况进行分析,该地区应为水分、热量非常充足的地区,说明植被生长茂盛,植被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还有众多的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整个群落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为常绿林,垂直结构复杂,D正确,A、B、C错误。
答案:6.A 7.C 8.D
9~10.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甲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可知,甲树种一年均有森林凋落物,可说明甲树种属于常绿林,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A正确,B、D错误;藏北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常绿林生长,C错误。第10题,据图可知,乙树种的森林凋落物数量在9~10月份最多,且在1~3月份无森林凋落物,说明乙树种属于落叶阔叶林,叶片宽大,春天发芽,秋冬季节落叶,乙树种所在地气候四季分明,A正确,B、C错误;针状树叶的树种多为常绿植物,D错误。
答案:9.A 10.A
11~12.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在土壤含水量少时,或者根部无法吸收水分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时,多肉植物则进入深度休眠状态”,结合气候图可看出1、2月降水最少,土壤含水量最少,多肉植物进入深度休眠时间,B正确、A、C、D错误。第12题,从纳马夸兰地区的气候图中可看出,该地全年高温,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物的叶片面积缩小或退化是为了减少蒸腾,为抵抗灼热,有的茎叶覆盖白色绒毛,A、D描述正确;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种类稀少,群落结构简单,B描述正确;根系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深处汲取水分,C描述不正确。
答案:11.B 12.C
13.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板根、茎花、巨叶植物可判断出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第(2)题,从图中看,板状根体积庞大,大部分裸露于地面,说明土壤中水分较多,透气性差,可推测出当地降水丰富。
答案:(1)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滴水叶尖现象;层次多,垂直结构复杂。
(2)板状根在地面发育,反映出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透气性差,说明当地降水丰沛,气候湿润。
14.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大陆温带荒漠面积最大,亚热带和热带荒漠面积也较大,说明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亚欧大陆。亚欧大陆的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河平原,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蒙古国等地。第(2)题,②大陆热带荒漠面积最大,说明纬度低,热带荒漠气候面积最广,为非洲大陆。非洲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第(3)题,③大陆热带荒漠面积较大,没有温带荒漠,说明纬度低,为澳大利亚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全球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亚欧大陆。
答案:(1)①是欧亚大陆。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河平原,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蒙古国等地。
(2)②是非洲大陆。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3)③是澳大利亚大陆。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
(4)非洲大陆(②) 欧亚大陆(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