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上册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上册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23 09:2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一、选择题
1.春节期间,小明燃放鞭炮时,他的哪种做法能保护他的听力。( )
A.闭上眼睛,深呼吸 B.捂住耳,张开嘴 C.什么都不用做
2.将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 )。
A.耳蜗 B.听小骨 C.听觉神经
3.耳朵的结构中( )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D.外耳道
4.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要上钩的鱼儿被岸上喊话声吓跑 B.人听到雨水打在伞上的“嗒嗒”声
C.人在河边听到哗哗流水声
5.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将手掌放在耳后,手心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 )的作用。
A.耳蜗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郭
6.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 )。
A.“打哈欠”影响了耳郭的振动
B.“打哈欠”影响了鼓膜的振动
C.“打哈欠”影响了听觉神经的振动
7.如图的实验说明(  )。
A.听觉神经能将听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B.鼓膜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耳郭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D.耳道有传递声音的作用
8.外耳的( )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
A.耳郭 B.耳蜗 C.听小骨
9.如图所示,人耳中的( )在收集声音中起到重要作用。
A.① B.② C.③
10.外耳是由外耳道和( )组成。
A.鼓膜 B.耳郭 C.听小骨
11.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
A.用微弱的声音说话 B.在教室里大声喧哗
C.经常戴耳塞听音乐 D.遇到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
12.我们是如何听到乐器发声的?以下符合实际传播途径的是( )
A.乐器振动——周围空气——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B.乐器振动——周围空气——听小骨——耳廓——鼓膜——耳蜗——听神经——大脑
C.乐器振动——周围空气——鼓股——耳廓——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二、填空题
1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一耳郭一( )一鼓膜一( )一耳蜗一( )-大脑
14.耳是接收声音的感觉器官,听觉神经将信号传递给人的大脑,人就产生了( )觉。
15.人的外耳就像一个( ),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 ),鼓膜很薄而且很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
16.人的耳朵分( )耳、( )耳、( )耳。
17.耳朵里面_______很薄而且有_______,即使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8.人耳分为( )、( )和( )三部分。
19.鼓膜接收外界的声音,能够产生( )。
20.我们的耳朵由外耳、中耳、________三部分构成。
三、判断题
21.当我们闭上眼睛时就不能辨别出发声物体的方向了。( )
22.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损害我们的听觉器官,所以我们要适可而止。( )
23.在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中,在“鼓膜”上方制造远近不同的声音时,上面的盐粒跳动没有变化。( )
24.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
25.鼓膜是人的身体中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
四、综合题
26.在括号内填入耳的各部分名称。
下图是小明做的实验,他用橡皮筋将一块气球皮绷紧扎在玻璃杯口上,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纸屑,然后在杯子的上方敲击音叉,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装置图完成下面各题。
27.这是模拟( )的装置。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B.耳朵鼓膜振动 C.液体溶解
28.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 )。
A.强 B.高 C.弱
29.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气球皮上。
A.音叉 B.空气 C.杯子
30.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气球皮上的碎纸屑( )。
A.被音叉吸引 B.不动 C.在气球皮上跳动
31.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耳朵里有一个( ),它很薄而且有弹性,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听小骨 B.耳蜗 C.鼓膜
32.请写出耳的结构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D
6.B
7.C
8.A
9.C
10.B
11.D
12.A
13. 外耳道 听小骨 听觉神经
14.听
15. 隧道 鼓膜 振动
16. 外 中 内
17. 鼓膜 弹性
18. 外耳 中耳 内耳
19.振动
20.内耳
21.×
22.√
23.×
24.√
25.√
26.
27.B
28.A
29.B
30.C
31.C
3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