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0 12:15:11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 同步练习
1.(2022八下·合江期末)关于机械能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大
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
2.(2022八下·房山期末)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C.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
3.(2022·黔东南)今年端午节期间,热爱家务劳动的小红与妈妈一起在家包粽子、煮粽子,做出来的粽子非常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煮粽子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
B.煮粽子时,锅的上方“白气”腾腾,“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煮粽子时,香气满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煮熟的粽子出锅后,由于温度较低所以粽子没有内能
4.(2022·泰州)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
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
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
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
5.(2022·贺州)下列选项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用热水袋取暖
C.反复弯折铁丝 D.搓手取暖
6.(2022·武汉)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7.(2022·苏州)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  )
A.分子动能减小 B.密度不变
C.分子数增加 D.内能增大
8.(2022·亳州模拟)下列关于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可能不变
9.(2022·双流模拟)下列关于四个节气中的成都美食,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明——叶儿粑很容易掰开,是因为组成叶儿粑的材料分子间没有引力
B.夏至——冰粉吃起来冰爽镇暑,是因为冰粉含有的热量少
C.秋分——成都火锅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D.冬至——烤全羊熟透了,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羊肉的内能
10.(2022·天河模拟)如图为注射器,小明缓慢推压活塞,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此过过程的密封气体(  )。
A.内能一定减少 B.分子动能一定增加
C.与外界一定发生热传递 D.活塞对气体可能不做功
11.(2022·南沙模拟)如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则该晶体在这过程的“内能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12.(2022·绵阳模拟)如图所示为用注射器对密闭容器内空气做功的示意图,注射器初始状态如图甲所示,小芳在第一次实验中缓慢下压活塞,注射器末状态如图乙所示;小芳在第二次实验中迅速下压活塞,注射器末状态如图丙所示。已知两次实验中,活塞均对注射器筒内空气做功,筒内气体均未有液化现象,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筒内空气分子动能一定增大
B.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一定只有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筒内气体的内能
C.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筒内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
13.(2022·东营模拟)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固态糖分子固定不动
14.(2022·深圳模拟)安徽地方特色美食不仅花样繁多,而且风味独特。如图所示,通过炸、蒸、煎、熏等烹调手法制成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炸:米饺用油炸,主要是利用油的沸点高的原因
B.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汤包蒸熟
C.煎: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毛豆腐的内能增加
D.熏:细铁丝作架,燃烧桃木屑熏烤才能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15.(2021九上·天峨期末)下述各种现象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1)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烫 (2)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
(3)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 (4)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
A.(1)(2) B.(2)(3) C.(1)(2)(3) D.(1)(2)(4)
16.(2021九上·吉林月考)
(1)用图甲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①为了有力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瓶(选填“A”或“B”)。
②抽去玻璃板,A、B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由此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若温度升高,则瓶内气体颜色变化速度会变   。
(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   (选填“气体对瓶塞”或“瓶塞对气体”)做功后,气体内能   ,温度降低的缘故。
17.(2021九上·于洪期中)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热学知识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瓶塞跳起。
图丙: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网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图丁: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小棉团燃烧。请回答:
(1)图甲和图   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2)图乙所示实验,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了   ;
(3)图乙和图丁两个实验均可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8.(2020九上·马鞍山期末)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 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1)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2)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19.(2020九上·个旧月考)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如图A,将手中的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   升高,表明铁丝的内能   。
(2)如图B,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压下,我们会看到:棉絮着火了,这表明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温度   并达到棉絮的着火点,所以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3)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上述的两个现象,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   能和   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20.(2022·贺州)端午节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是   现象。给粽子加热时粽子的内能会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香味会更浓,是因为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
21.(2022·抚顺)劳动课上小玉学习了一道中国传统美食“拔丝地瓜”的做法。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这是    现象;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搅拌,主要通过    的方式改变糖浆内能;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    。
22.(2022·菏泽)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的理疗方式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如“拔火罐”时玻璃罐能被吸附在皮肤上利用了   ;“艾灸”时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穴位处的内能。
23.(2022·福建)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24.(2022·河南)亲身体验并深入思考是我们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挤出两个正对的吸盘内的空气,很难拉开它们,可体验到   的存在。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可认识到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注射器取水后封住前端,用力推活塞,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25.(2022·扬州)冬奥会冰壶比赛中,如图所示,在AB过程中,投手用水平方向的力推冰壶,使冰壶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冰壶的推力   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撤去推力,在BC过程中所受摩擦力   ;在CD过程中,队友刷冰是通过   方式增加冰面内能,才使之熔化,从而   摩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A.机械能和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大,A不符合题意;
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B符合题意;
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机械能和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大,B符合题意;
C.将冰块放入热饮中,饮料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3.【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煮粽子时,粽子吸收水的热量即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不符合题意;
C.煮粽子时,粽叶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符合题意;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即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香味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4.【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解析】【解答】A.饮料和冰箱冷藏室里的空气温度不同,两者会发生热传递,温度高的饮料会放出热量,将热量传给冰箱中的空气,A不符合题意;
B.饮料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来描述,B不符合题意;
C.发生热传递时,饮料放出热量,内 能减少,温度降低,冰箱冷藏室里的气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C符合题意;
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温度比冰箱中空气的温度高,温度高不一定内能多,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量是热传递时改变的能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5.【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主要的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ACD.钻木取火、反复弯折铁丝、搓手取暖都是对其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了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ACD不符合题意;
B.热水袋温度高,手温度低。取暖用热水袋取暖时,热水袋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热量从温度高的热水袋转移到温度低的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即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6.【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白雪温度低,内能不一定小,A不符合题意;
B.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岩浆温度高,内能不一定大,B不符合题意;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的不剧烈,不是停止,C不符合题意;
D.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越剧烈,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7.【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ACD.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大,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B.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空气体积减小,质量不变,由可知,空气密度增大,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压缩气体体积时,利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
8.【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A不符合题意;
B.热量总是自发地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而内能大物体温度不一定高,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均有关,故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可能不变,例如冰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变大,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9.【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叶儿粑很容易掰开,是因为组成叶儿粑的材料分子间的引力较小,A不符合题意;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表示,B不符合题意;
C.火锅香气四溢,是因为香气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C符合题意;
D.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烤全羊熟透了,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缓慢推压活塞,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气体的内能,但是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可以推断气体内能不可能减小,A不符合题意;
B.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分子动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故分子动能不变,B不符合题意;
C.推压活塞,此过过程的密封气体内能一定增大,但是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说明筒内气体与外界一定发生热传递,C符合题意;
D.缓慢推压活塞,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气体的内能,活塞对气体一定做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快,分子动能变大。
11.【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A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一直吸热,内能也一直增大,AB不符合题意;
C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不可能为零,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晶体在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当晶体全部熔化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整个过程内能都在增加,物体的内能不为零。
12.【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物体质量状态均不变,所以分子的动能不变,A不符合题意;
B.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是气体体积变小,分子势能发生改变,内能变大,应该是在做功的同时,发生了热传递,所以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必须存在温度差,现在不知道外界的气温,无法判断筒内气体是否从外界吸收热量,C不符合题意;
D.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筒内气体温度升高,所以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运动时的能量是分子动能,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
13.【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糖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A不符合题意;
B.糖在加热过程熔化,内能增加;慢慢变硬形成“糖画”的过程,糖由液态凝固为固态,凝固放热,内能减小,B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所以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C符合题意;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态糖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糖属于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
液态糖凝固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总是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14.【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所以油炸米饺在短时间内炸熟,缩短加热时间,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汤包时,高温的水蒸气对汤包传热,发生热传递,同时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汤包蒸熟,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煎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毛豆腐的内能增加,C错误,符合题意;
D.燃烧桃木屑熏烤时,桃木的香味分子进入肉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它们的不同点是: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1)锯条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发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2)擦划火柴,克服摩擦做功,使火柴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燃烧,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3)冬天对着手呵气,是手从热气吸收热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而暖和,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4)电流通过导体,电流做功,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使导体会发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对物体压缩体积、敲击等能量发生变化时,是做功改变内能。
16.【答案】(1)B;快
(2)气体对瓶塞;减少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①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到上方,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盛有空气的瓶放到上方,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下方,故装二有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
②抽去玻璃板,A、B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由此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扩散速度越快,故温度升高,则瓶内气体颜色变化速度会变快。
(2)物体对外做功(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白雾实为小水珠,是因为气体对瓶塞做功后,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分析】(1)密度较大的气体在下,可以从上面看到,说明分子在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
17.【答案】(1)丙
(2)大量的白雾
(3)做功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图丙: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网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图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瓶塞跳起。是因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瓶内出现大量的白雾。
图丁: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小棉团燃烧。因为外界对玻璃筒内气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所以小棉团燃烧。
综上所述:
(1)图甲和图丙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2)图乙所示实验,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了大量的白雾。
(3)图乙和图丁两个实验均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1)分子间存在引力;通过紧压铅块反应分子间作用力;
(2)内能对外做功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小时,液化为白气;
(3)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8.【答案】(1)d;物体的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ab;内能与质量和温度都有关,b杯水比a杯水的质量大,但是温度比a杯水低,没有控制变量,不便比较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1)物体的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d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2)内能与质量和温度都有关,b杯水比a杯水的质量大,但是温度比a杯水低,没有控制变量,不便比较,所以ab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
【分析】(1)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2)比较内能大小时,要结合控制变量法。
19.【答案】(1)温度;增加
(2)升高
(3)做功;机械;内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温度升高,人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加,故温度升高;因为人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加。(2)用力压下活塞时,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气体的温度升高,达到棉絮的着火点,棉絮燃烧。(3)这两种方式都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即涉及了能量转换,都是对物体做功,外界的机械能减小,故是机械能;内能增加,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分析】(1)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2)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3)能量是守恒的,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20.【答案】扩散;增加;剧烈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能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属于扩散现象。
内能是物体中所有热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统称为内能,给粽子加热时,粽子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内能增加,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析】香味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对物体加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1.【答案】扩散;热传递;引力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糖浆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糖浆的内能。
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糖浆的内能;分子间存在引力。
22.【答案】大气压(强);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拔火罐时,先把酒精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使罐内气体温度升高,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内部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所以玻璃罐吸附在皮肤上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
“艾灸”时点燃的“艾棒”温度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穴位处的内能的。
【分析】拔火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23.【答案】做功;增大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推杆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分析】外界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4.【答案】大气压;做功;相互作用的斥力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力作用的相互性;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两个正对的吸盘之间的空气挤出后很难拉开,是因为吸盘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该实验可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快速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铁丝弯折处会发热,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由分子动理论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取水后封住注射器前端,推压注射器的活塞,感觉到里面的水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分析】吸盘利用大气压吸在一起;弯折物体是做功改变内能;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5.【答案】等于;不变;做功;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冰壶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处于平衡状态,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上人对冰壶的推力等于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撤去推力后,压力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不变。
不断的刷冰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冰面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让冰熔化成水,使冰面变得光滑,从而减小滑动摩擦力,让冰壶运动的更远。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能量间的转化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使接触面变光滑,可以减小摩擦力。
1 / 1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 同步练习
1.(2022八下·合江期末)关于机械能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大
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
【答案】B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A.机械能和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大,A不符合题意;
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B符合题意;
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机械能和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2022八下·房山期末)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C.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
【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大,B符合题意;
C.将冰块放入热饮中,饮料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3.(2022·黔东南)今年端午节期间,热爱家务劳动的小红与妈妈一起在家包粽子、煮粽子,做出来的粽子非常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煮粽子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
B.煮粽子时,锅的上方“白气”腾腾,“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煮粽子时,香气满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煮熟的粽子出锅后,由于温度较低所以粽子没有内能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煮粽子时,粽子吸收水的热量即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不符合题意;
C.煮粽子时,粽叶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符合题意;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即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香味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4.(2022·泰州)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
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
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
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解析】【解答】A.饮料和冰箱冷藏室里的空气温度不同,两者会发生热传递,温度高的饮料会放出热量,将热量传给冰箱中的空气,A不符合题意;
B.饮料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来描述,B不符合题意;
C.发生热传递时,饮料放出热量,内 能减少,温度降低,冰箱冷藏室里的气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C符合题意;
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温度比冰箱中空气的温度高,温度高不一定内能多,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量是热传递时改变的能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5.(2022·贺州)下列选项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用热水袋取暖
C.反复弯折铁丝 D.搓手取暖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主要的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ACD.钻木取火、反复弯折铁丝、搓手取暖都是对其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了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ACD不符合题意;
B.热水袋温度高,手温度低。取暖用热水袋取暖时,热水袋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热量从温度高的热水袋转移到温度低的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即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6.(2022·武汉)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白雪温度低,内能不一定小,A不符合题意;
B.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岩浆温度高,内能不一定大,B不符合题意;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的不剧烈,不是停止,C不符合题意;
D.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越剧烈,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7.(2022·苏州)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  )
A.分子动能减小 B.密度不变
C.分子数增加 D.内能增大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ACD.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大,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B.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空气体积减小,质量不变,由可知,空气密度增大,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压缩气体体积时,利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
8.(2022·亳州模拟)下列关于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可能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A不符合题意;
B.热量总是自发地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而内能大物体温度不一定高,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均有关,故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可能不变,例如冰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变大,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9.(2022·双流模拟)下列关于四个节气中的成都美食,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明——叶儿粑很容易掰开,是因为组成叶儿粑的材料分子间没有引力
B.夏至——冰粉吃起来冰爽镇暑,是因为冰粉含有的热量少
C.秋分——成都火锅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D.冬至——烤全羊熟透了,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羊肉的内能
【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叶儿粑很容易掰开,是因为组成叶儿粑的材料分子间的引力较小,A不符合题意;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表示,B不符合题意;
C.火锅香气四溢,是因为香气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C符合题意;
D.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烤全羊熟透了,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2022·天河模拟)如图为注射器,小明缓慢推压活塞,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此过过程的密封气体(  )。
A.内能一定减少 B.分子动能一定增加
C.与外界一定发生热传递 D.活塞对气体可能不做功
【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缓慢推压活塞,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气体的内能,但是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可以推断气体内能不可能减小,A不符合题意;
B.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分子动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故分子动能不变,B不符合题意;
C.推压活塞,此过过程的密封气体内能一定增大,但是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说明筒内气体与外界一定发生热传递,C符合题意;
D.缓慢推压活塞,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气体的内能,活塞对气体一定做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快,分子动能变大。
11.(2022·南沙模拟)如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则该晶体在这过程的“内能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A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一直吸热,内能也一直增大,AB不符合题意;
C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不可能为零,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晶体在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当晶体全部熔化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整个过程内能都在增加,物体的内能不为零。
12.(2022·绵阳模拟)如图所示为用注射器对密闭容器内空气做功的示意图,注射器初始状态如图甲所示,小芳在第一次实验中缓慢下压活塞,注射器末状态如图乙所示;小芳在第二次实验中迅速下压活塞,注射器末状态如图丙所示。已知两次实验中,活塞均对注射器筒内空气做功,筒内气体均未有液化现象,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筒内空气分子动能一定增大
B.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一定只有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筒内气体的内能
C.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筒内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
【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物体质量状态均不变,所以分子的动能不变,A不符合题意;
B.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是气体体积变小,分子势能发生改变,内能变大,应该是在做功的同时,发生了热传递,所以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必须存在温度差,现在不知道外界的气温,无法判断筒内气体是否从外界吸收热量,C不符合题意;
D.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筒内气体温度升高,所以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运动时的能量是分子动能,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
13.(2022·东营模拟)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固态糖分子固定不动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糖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A不符合题意;
B.糖在加热过程熔化,内能增加;慢慢变硬形成“糖画”的过程,糖由液态凝固为固态,凝固放热,内能减小,B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所以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C符合题意;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态糖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糖属于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
液态糖凝固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总是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14.(2022·深圳模拟)安徽地方特色美食不仅花样繁多,而且风味独特。如图所示,通过炸、蒸、煎、熏等烹调手法制成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炸:米饺用油炸,主要是利用油的沸点高的原因
B.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汤包蒸熟
C.煎: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毛豆腐的内能增加
D.熏:细铁丝作架,燃烧桃木屑熏烤才能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所以油炸米饺在短时间内炸熟,缩短加热时间,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汤包时,高温的水蒸气对汤包传热,发生热传递,同时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汤包蒸熟,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煎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毛豆腐的内能增加,C错误,符合题意;
D.燃烧桃木屑熏烤时,桃木的香味分子进入肉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2021九上·天峨期末)下述各种现象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1)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烫 (2)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
(3)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 (4)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
A.(1)(2) B.(2)(3) C.(1)(2)(3) D.(1)(2)(4)
【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它们的不同点是: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1)锯条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发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2)擦划火柴,克服摩擦做功,使火柴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燃烧,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3)冬天对着手呵气,是手从热气吸收热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而暖和,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4)电流通过导体,电流做功,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使导体会发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对物体压缩体积、敲击等能量发生变化时,是做功改变内能。
16.(2021九上·吉林月考)
(1)用图甲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①为了有力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瓶(选填“A”或“B”)。
②抽去玻璃板,A、B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由此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若温度升高,则瓶内气体颜色变化速度会变   。
(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   (选填“气体对瓶塞”或“瓶塞对气体”)做功后,气体内能   ,温度降低的缘故。
【答案】(1)B;快
(2)气体对瓶塞;减少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①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到上方,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盛有空气的瓶放到上方,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下方,故装二有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
②抽去玻璃板,A、B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由此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扩散速度越快,故温度升高,则瓶内气体颜色变化速度会变快。
(2)物体对外做功(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白雾实为小水珠,是因为气体对瓶塞做功后,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分析】(1)密度较大的气体在下,可以从上面看到,说明分子在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
17.(2021九上·于洪期中)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热学知识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瓶塞跳起。
图丙: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网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图丁: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小棉团燃烧。请回答:
(1)图甲和图   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2)图乙所示实验,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了   ;
(3)图乙和图丁两个实验均可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1)丙
(2)大量的白雾
(3)做功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图丙: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网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图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瓶塞跳起。是因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瓶内出现大量的白雾。
图丁: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小棉团燃烧。因为外界对玻璃筒内气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所以小棉团燃烧。
综上所述:
(1)图甲和图丙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2)图乙所示实验,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了大量的白雾。
(3)图乙和图丁两个实验均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1)分子间存在引力;通过紧压铅块反应分子间作用力;
(2)内能对外做功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小时,液化为白气;
(3)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8.(2020九上·马鞍山期末)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 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1)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2)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答案】(1)d;物体的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ab;内能与质量和温度都有关,b杯水比a杯水的质量大,但是温度比a杯水低,没有控制变量,不便比较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1)物体的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d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2)内能与质量和温度都有关,b杯水比a杯水的质量大,但是温度比a杯水低,没有控制变量,不便比较,所以ab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
【分析】(1)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2)比较内能大小时,要结合控制变量法。
19.(2020九上·个旧月考)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如图A,将手中的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   升高,表明铁丝的内能   。
(2)如图B,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压下,我们会看到:棉絮着火了,这表明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温度   并达到棉絮的着火点,所以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3)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上述的两个现象,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   能和   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答案】(1)温度;增加
(2)升高
(3)做功;机械;内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温度升高,人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加,故温度升高;因为人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加。(2)用力压下活塞时,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气体的温度升高,达到棉絮的着火点,棉絮燃烧。(3)这两种方式都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即涉及了能量转换,都是对物体做功,外界的机械能减小,故是机械能;内能增加,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分析】(1)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2)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3)能量是守恒的,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20.(2022·贺州)端午节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是   现象。给粽子加热时粽子的内能会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香味会更浓,是因为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
【答案】扩散;增加;剧烈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能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属于扩散现象。
内能是物体中所有热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统称为内能,给粽子加热时,粽子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内能增加,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析】香味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对物体加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1.(2022·抚顺)劳动课上小玉学习了一道中国传统美食“拔丝地瓜”的做法。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这是    现象;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搅拌,主要通过    的方式改变糖浆内能;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    。
【答案】扩散;热传递;引力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糖浆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糖浆的内能。
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糖浆的内能;分子间存在引力。
22.(2022·菏泽)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的理疗方式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如“拔火罐”时玻璃罐能被吸附在皮肤上利用了   ;“艾灸”时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穴位处的内能。
【答案】大气压(强);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拔火罐时,先把酒精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使罐内气体温度升高,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内部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所以玻璃罐吸附在皮肤上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
“艾灸”时点燃的“艾棒”温度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穴位处的内能的。
【分析】拔火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23.(2022·福建)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答案】做功;增大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推杆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分析】外界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4.(2022·河南)亲身体验并深入思考是我们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挤出两个正对的吸盘内的空气,很难拉开它们,可体验到   的存在。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可认识到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注射器取水后封住前端,用力推活塞,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答案】大气压;做功;相互作用的斥力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力作用的相互性;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两个正对的吸盘之间的空气挤出后很难拉开,是因为吸盘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该实验可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快速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铁丝弯折处会发热,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由分子动理论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取水后封住注射器前端,推压注射器的活塞,感觉到里面的水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分析】吸盘利用大气压吸在一起;弯折物体是做功改变内能;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5.(2022·扬州)冬奥会冰壶比赛中,如图所示,在AB过程中,投手用水平方向的力推冰壶,使冰壶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冰壶的推力   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撤去推力,在BC过程中所受摩擦力   ;在CD过程中,队友刷冰是通过   方式增加冰面内能,才使之熔化,从而   摩擦。
【答案】等于;不变;做功;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 冰壶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处于平衡状态,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上人对冰壶的推力等于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撤去推力后,压力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不变。
不断的刷冰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冰面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让冰熔化成水,使冰面变得光滑,从而减小滑动摩擦力,让冰壶运动的更远。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能量间的转化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使接触面变光滑,可以减小摩擦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