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绥滨期末)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即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这是通过固体传声,不堵塞住耳朵,这是利用空气传声,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2.(2021八上·麦积期末)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符合题意;
D.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2021八上·坡头期末)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唢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C符合题意;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乐器的发声原因有不同,其中包括吹奏、弹奏、打击等方式。
5.(2021八上·佛山期中)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回声与原声所在的环境相同,所以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及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才是 .C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越高,声速越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时,声速不同,声速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6.(2021八上·桂林期中)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只要有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B.声音的产生是物体的振动,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的振动,物体不振动不会产生声音,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而真空不存在任何介质,不能传播声音,C不符合题意;
D.听到声音要满足:有物体的振动、传播介质、一定的响度和频率,要听到声音,这四点缺一不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2021八上·兴化期中)如图所示,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此事实可以说明( )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差
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不能通过真空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这一事实,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B不符合题意;
C.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该过程不能说明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但题干中的事实不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8.(2021八上·巨野月考)声音分别在空气、水和钢铁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水中 B.空气中
C.钢铁中 D.速度都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故答案为:C.
【分析】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9.(2021八上·海口期中)古战场上,探马将耳朵贴在地面听便能及早发现敌情,这是因为( )
A.空气不能传递声音 B.固体能够传递声音
C.空气传声比固体更快 D.固体传声比空气更快
【答案】D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探马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及早发现敌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
10.(2021八上·江都期中)将耳朵贴在长铁水(管中有水)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水管的另一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
B.听到二次敲打的声音
C.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
D.听到最后一次敲打的声音是水中传播的声音
【答案】C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声音分别从铁管、水和空气中传播,所以,会听到3个声音,即一个声音是从铁管传来,一个是从水中传来的,另一个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介质声速不同,较长的距离时,由于速度不同,声音到达的时间不同。
11.(2020八上·宜州期末)吹笛子发声主要是由( )
A.笛子的竹管振动发声
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子中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2.(2021八下·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 敲击水瓶琴
D.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可以产生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B不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C不符合题意;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13.(2020八上·宜昌期末)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不符合题意;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B符合题意;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C不符合题意;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需要利用真空和不是真空的物体进行比较。
14.(2020八上·桂林期末)航天员在月球上,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这是因为( )
A.月球上人失去了听力 B.真空不能传声
C.月球上声音传播距离太短 D.月球上人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会振动,但由于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航天员在月球上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15.(2020八上·武昌期中)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 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D.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误,符合题意;
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固体、液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二、计算题
16.(2021八上·长汀期中)我国东海舰队在一次实兵、实弹军演当中,一艘海军登陆舰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登陆舰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解:声音传播用时7.2s,由 得,登陆舰距离目标的距离为
答:登陆舰距离目标2448m;
(2)因为距离为2448m,火箭弹用时2.4s,则速度为
答: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20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17.(2021八上·徐闻期中)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汽车鸣笛一声,4s后汽车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问:
(1)4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多远?
(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多远?
(3)鸣笛时,汽车离山崖多远?
【答案】(1)解:由 得,4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车=v车t=10m/s×4s=40m
答:4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40m;
(2)4s内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4s=1360m
答: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有1360m;
(3)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为
答:鸣笛时,汽车离山崖700m。
【知识点】声速;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声速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3)根据回声现象,结合路程计算距离。
18.(2021八上·瑶海期末)如图所示为核潜艇停在海面某处探测水下暗礁的深度的情景。声呐发出声波信号后0.4秒收到暗礁反射回的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1)求核潜艇到暗礁的距离;
(2)这种测量方法能否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1)解: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 = = 1500m/s0.4s= 600m
核潜艇到暗礁的距离s' =s= 600m= 300m
答:核潜艇到暗礁的距离为600m;
(2)解: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答: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根据回声计算距离;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9.(2021八上·麦积期末)某次军演需要使用无人机对一辆长度为400m,运行速度为72km/h的军用列车进行侦察军演时,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1600m的隧道。为了安全,列车向前方鸣笛,2s后听到隧道口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求:
(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3)列车穿行隧道所用的时间?
【答案】(1)解: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答: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680m;
(2)解:列车2s行驶的路程为
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答: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为360m;
(3)解:列车穿行隧道所用的时间
答:列车穿行隧道所用的时间为100s。
【知识点】声速;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3)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三、实验探究题
20.(2019八上·寮步镇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 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
(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 。
【答案】(1)固体可以传声
(2)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不能
(4)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土电话”直接用细线连接,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固体可以传声;(2)将细棉线换为金属丝后,声音更大可表明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月球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21.(2020八上·合浦期中)张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张莉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船和空间实验任务的宇航员带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做实验。请你预测当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 (选填“弹开”或“不动”),这进一步说明了 。
【答案】(1)乒乓球弹开;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把不容易观察到的振动现象放大;转换法
(3)不动;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1)当张莉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弹开。乒乓球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同时音叉发出的声音,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音叉的振动不能观察,但乒乓球的弹起可以观察,所以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把不容易观察到的振动现象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把观察音叉的振动转换到观察乒乓球的弹起。(3)在空间实验室做实验时,处于真空环境,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不动,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右侧的音叉振动,声音不能传递给左侧的音叉,那么左侧的音叉不振动,乒乓球也不动。
【分析】(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也叫作声源,直接观察声源的振动并不容易,可以利用转换法进行观察;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2021八上·大化期末)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
【答案】(1)振动
(2)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现象。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同时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3.(2019八上·潮安月考)看图说理,完成下面问题:
(1)观察图, 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观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声音能通过液体传播
(2)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拍手声⑩水中的鱼受惊,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2)一端敲击桌子,另一端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分析】(1)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2)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四、填空题
24.(2021八上·吉林期末)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铃声也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5.(2021八上·道里期末)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潜入底部,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答案】振动;大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水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声速大。
26.(2021八上·云浮期末)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靠 传播,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答案】振动;介质;340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27.(2021八上·潮安期中)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相同/不同)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钢管/空气)传来的。
【答案】不同;340;钢管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所以能够听到两次声音;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分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不同;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固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声速大。
28.(2021八上·徐闻期中)如图所示,将电铃放到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去当中的空气,接通电铃开关,使电铃工作,这时几乎 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这时若慢慢地往其中放入空气,铃声会逐渐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由此可推断,声音的传播需要 ,若在真空将 (选填“可以”或“无法”)传播。
【答案】不能;变大;介质;无法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抽气机抽去当中的空气,接通电铃开关,使电铃工作,这时几乎不能听到铃声。
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坡璃罩内,将会听到声音逐渐变大。
此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有介质传播时,声音可以传递。
1 / 1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绥滨期末)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
2.(2021八上·麦积期末)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3.(2021八上·坡头期末)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4.(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5.(2021八上·佛山期中)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6.(2021八上·桂林期中)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只要有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7.(2021八上·兴化期中)如图所示,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此事实可以说明( )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差
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不能通过真空传播
8.(2021八上·巨野月考)声音分别在空气、水和钢铁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水中 B.空气中
C.钢铁中 D.速度都一样大
9.(2021八上·海口期中)古战场上,探马将耳朵贴在地面听便能及早发现敌情,这是因为( )
A.空气不能传递声音 B.固体能够传递声音
C.空气传声比固体更快 D.固体传声比空气更快
10.(2021八上·江都期中)将耳朵贴在长铁水(管中有水)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水管的另一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
B.听到二次敲打的声音
C.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
D.听到最后一次敲打的声音是水中传播的声音
11.(2020八上·宜州期末)吹笛子发声主要是由( )
A.笛子的竹管振动发声
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2.(2021八下·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 敲击水瓶琴
D.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13.(2020八上·宜昌期末)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14.(2020八上·桂林期末)航天员在月球上,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这是因为( )
A.月球上人失去了听力 B.真空不能传声
C.月球上声音传播距离太短 D.月球上人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15.(2020八上·武昌期中)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 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D.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计算题
16.(2021八上·长汀期中)我国东海舰队在一次实兵、实弹军演当中,一艘海军登陆舰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登陆舰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7.(2021八上·徐闻期中)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汽车鸣笛一声,4s后汽车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问:
(1)4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多远?
(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多远?
(3)鸣笛时,汽车离山崖多远?
18.(2021八上·瑶海期末)如图所示为核潜艇停在海面某处探测水下暗礁的深度的情景。声呐发出声波信号后0.4秒收到暗礁反射回的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1)求核潜艇到暗礁的距离;
(2)这种测量方法能否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19.(2021八上·麦积期末)某次军演需要使用无人机对一辆长度为400m,运行速度为72km/h的军用列车进行侦察军演时,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1600m的隧道。为了安全,列车向前方鸣笛,2s后听到隧道口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求:
(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3)列车穿行隧道所用的时间?
三、实验探究题
20.(2019八上·寮步镇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 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
(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 。
21.(2020八上·合浦期中)张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张莉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船和空间实验任务的宇航员带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做实验。请你预测当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 (选填“弹开”或“不动”),这进一步说明了 。
22.(2021八上·大化期末)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
23.(2019八上·潮安月考)看图说理,完成下面问题:
(1)观察图, 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观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四、填空题
24.(2021八上·吉林期末)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中的。
25.(2021八上·道里期末)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潜入底部,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26.(2021八上·云浮期末)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靠 传播,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27.(2021八上·潮安期中)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相同/不同)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钢管/空气)传来的。
28.(2021八上·徐闻期中)如图所示,将电铃放到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去当中的空气,接通电铃开关,使电铃工作,这时几乎 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这时若慢慢地往其中放入空气,铃声会逐渐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由此可推断,声音的传播需要 ,若在真空将 (选填“可以”或“无法”)传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即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这是通过固体传声,不堵塞住耳朵,这是利用空气传声,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符合题意;
D.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唢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C符合题意;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乐器的发声原因有不同,其中包括吹奏、弹奏、打击等方式。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回声与原声所在的环境相同,所以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及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才是 .C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越高,声速越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时,声速不同,声速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6.【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B.声音的产生是物体的振动,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的振动,物体不振动不会产生声音,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而真空不存在任何介质,不能传播声音,C不符合题意;
D.听到声音要满足:有物体的振动、传播介质、一定的响度和频率,要听到声音,这四点缺一不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这一事实,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B不符合题意;
C.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该过程不能说明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但题干中的事实不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8.【答案】C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故答案为:C.
【分析】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9.【答案】D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探马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及早发现敌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
10.【答案】C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声音分别从铁管、水和空气中传播,所以,会听到3个声音,即一个声音是从铁管传来,一个是从水中传来的,另一个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介质声速不同,较长的距离时,由于速度不同,声音到达的时间不同。
1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子中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2.【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可以产生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B不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C不符合题意;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1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不符合题意;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B符合题意;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C不符合题意;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需要利用真空和不是真空的物体进行比较。
1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会振动,但由于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航天员在月球上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15.【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误,符合题意;
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固体、液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16.【答案】(1)解:声音传播用时7.2s,由 得,登陆舰距离目标的距离为
答:登陆舰距离目标2448m;
(2)因为距离为2448m,火箭弹用时2.4s,则速度为
答: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20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17.【答案】(1)解:由 得,4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车=v车t=10m/s×4s=40m
答:4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40m;
(2)4s内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4s=1360m
答: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有1360m;
(3)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为
答:鸣笛时,汽车离山崖700m。
【知识点】声速;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声速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3)根据回声现象,结合路程计算距离。
18.【答案】(1)解: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 = = 1500m/s0.4s= 600m
核潜艇到暗礁的距离s' =s= 600m= 300m
答:核潜艇到暗礁的距离为600m;
(2)解: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答: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根据回声计算距离;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9.【答案】(1)解: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答: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680m;
(2)解:列车2s行驶的路程为
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答: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为360m;
(3)解:列车穿行隧道所用的时间
答:列车穿行隧道所用的时间为100s。
【知识点】声速;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3)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20.【答案】(1)固体可以传声
(2)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不能
(4)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土电话”直接用细线连接,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固体可以传声;(2)将细棉线换为金属丝后,声音更大可表明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月球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21.【答案】(1)乒乓球弹开;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把不容易观察到的振动现象放大;转换法
(3)不动;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1)当张莉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弹开。乒乓球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同时音叉发出的声音,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音叉的振动不能观察,但乒乓球的弹起可以观察,所以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把不容易观察到的振动现象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把观察音叉的振动转换到观察乒乓球的弹起。(3)在空间实验室做实验时,处于真空环境,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不动,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右侧的音叉振动,声音不能传递给左侧的音叉,那么左侧的音叉不振动,乒乓球也不动。
【分析】(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也叫作声源,直接观察声源的振动并不容易,可以利用转换法进行观察;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答案】(1)振动
(2)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现象。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同时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3.【答案】(1)声音能通过液体传播
(2)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拍手声⑩水中的鱼受惊,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2)一端敲击桌子,另一端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分析】(1)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2)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24.【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铃声也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5.【答案】振动;大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水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声速大。
26.【答案】振动;介质;340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27.【答案】不同;340;钢管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所以能够听到两次声音;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分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不同;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固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声速大。
28.【答案】不能;变大;介质;无法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抽气机抽去当中的空气,接通电铃开关,使电铃工作,这时几乎不能听到铃声。
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坡璃罩内,将会听到声音逐渐变大。
此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有介质传播时,声音可以传递。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