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1 12:41:24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二道期末)小明在写作业时,楼下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弱这种噪声的是(  )
A.戴上耳机 B.打开窗户
C.拉上厚窗帘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为避免干扰,小超戴上了耳罩,这是从声音的接收处控制噪声的,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打开窗户,有利于声音的传播,不能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拉上厚窗帘,可以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断声音的传播、控制声音进入人耳,可以减弱噪声对人的影响。
2.(2021八上·宜州期末)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要限时 B.市区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禁鸣喇叭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属于在声源处减弱,A不符合题意;
B.市区内种草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C不符合题意;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3.(2021八上·韩城期中)某中学处于商业繁华地段,门口正对交通主干道,有时噪声会随风飘入教室,影响上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下面四位同学的方法最简易可行的是(  )
A.小红认为同学们可以戴上耳塞,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小强认为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小伟认为可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小睿认为可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上课时戴上耳机,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声,但不能听老师讲课,A不符合题意;
B.上课时关闭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简单可行,B符合题意;
C.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不符合实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4.(2021八上·盐都月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安静(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大雪过后,满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因为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5.(2021八上·榆次期中)噪声监测器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可以提供声音的部分参数以便采取相关措施。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90 500
A.甲、乙两种声音一定都属于噪声
B.甲的频率高,是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在监测器处,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
D.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小于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甲、乙两处声音不一定都属于噪声,这要取决于声音是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甲的频率小于20000Hz不是超声波,B不符合题意;
C.甲的响度为50dB,乙的响度为90dB,说明甲声音的响度小于乙声音的响度,C符合题意;
D.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是噪声;真空不能传声;根据振动的次数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频率。
6.(2021八上·长汀期中)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止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2021八上·吉林期末)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传播速度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防止噪声的途径是: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8.(2021八上·松江期中)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它提示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
A.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图中标志表示禁止鸣笛,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9.(2021八上·亳州月考)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D.“掩耳盗铃”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正确;
B: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错误;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产生,C错误;
D:“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错误。
故选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关键是要能准确判断。
10.(2021八上·东台月考)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B不符合题意;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显示噪声的大小,而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C不符合题意;
D.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即响度大,音量即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阻止声音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1.(2021八上·武昌月考)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⑴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⑵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⑶在教室周围植树或建隔音板. ⑷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A.(1)和(2)(4) B.(1)(2)和(3)
C.(1)和(3) D.(1)和(3)(4)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是有效、合理的;
(2)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有效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3)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有效、合理的;;
(4)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是合理有效的办法.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学生听课方便,增大声源响度,或植树减少外来噪声。
12.(2021八上·深圳期中)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如图所示)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防止声音过大而暴露目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音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消音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消音靴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D.消音靴能减弱发出声音的音调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由于是靴与地面振动时产生声音,故靴子是声源,故制成消音靴,能防止声音过大而暴露目标,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2021八上·平遥期中)物理老师正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对于学生小星而言,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同桌小芳回答问题的声音 B.隔壁班朗读语文的声音
C.物理老师敲音叉发出的声音 D.物理老师讲课的声音
【答案】B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同桌小芳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师生想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A不符合题意;
B.隔壁班朗读语文的声音,是师生不想听到的声音,属于噪声,B符合题意;
C.物理老师敲音叉发出的声音,是学生想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C不符合题意;
D.物理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学生想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4.(2021八上·大安月考)下列做法中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建隔音墙 B.射击时戴耳罩
C.睡觉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模式 D.上课时关上教室的门窗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
B.射击时带耳机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符合。
C.睡觉时,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
D.上课时,关上教室的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个环节,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2020八上·丰泽期末)2021年1月1日《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对噪声污染防治方面做了规范:“禁止午间和夜间在居民集中区进行高声喧哗、猜拳、播放音乐等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休息的活动。”这条规定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阻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的传播
C.控制噪声的产生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禁止午间和夜间在居民集中区进行高声喧哗、猜拳、播放音乐等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休息的活动,此规定控制了噪声的产生,减少了对居民的干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二、实验探究题
16.(2019八上·山西期中)铁路通过居民区时,为了减弱噪声对居民的伤害铁路部门在两旁安装隔声墙。小明提出观点,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表面粗糙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
【答案】(1)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2)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
(3)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1)选择闹钟作为声源,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选择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作为隔音材料;(2)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3)通过比较听不到声音时的实际距离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
实验结论: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故答案为:(1)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2)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3)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分析】(1)探究阻止噪声传播的影响因素时,需要的器材为: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等;
(2)通过不同材料对声音的传播的效果进行比较,探究传播声音的效果;
(3)表面粗糙的物体阻止噪声效果好。
17.(2020八上·北京期中)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表放到一个盒子里,用衣服盖住钟表,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更换不同材料,仿照步骤2,再做四次,将数据记录,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 1.2 2.1 2.8 3.7 5.2
请你回答问题:
(1)在小华设计的实验中,他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上表所示的五种材料中   的隔音效果最好。
(3)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采用了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法减弱噪音。
【答案】(1)转换法
(2)袜子
(3)阻断噪声传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将隔音性能好坏转换为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的远近,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2)听不见声音的距离越小,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袜子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所以袜子的隔音效果越好。(3)隔音既不是在生源处减弱噪声,也不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而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隔音。所以“隔音”是采用了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减弱噪音。
【分析】(1)转换法是把一种不明显、不容易测量的量转化为一种容易测量的量;
(2)距离越短,说明物体的隔音效果越好,结合数据分析求解即可;
(3)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三、简答题
18.据报道,1995年,有人为了奖金自愿做超音速飞机的噪声作用试验,飞机从他们头顶掠过,尽管他们双手掩耳,还是全部被噪声击毙,而且死状十分难看.1994年,某国空军的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试验,6个月后,地面农场的10000只鸡遭受噪声致死的有6000只,幸存下来的或脱毛或不下蛋,奶牛也挤不出牛奶.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答:这一现象说明噪声对人体和动植物的生长危害很大,控制噪声十分有必要,人人都要加强环保意识.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分析】噪声在生活中的非常常见,为了保证正常的睡眠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能超过90db,如果双耳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 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9.每当夜晚来临,群体性的广场舞随处可见,对于那些跳舞的大妈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使得她们翩翩起舞,心情愉悦.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广场音乐是否属于噪声?为什么?
【答案】解:对于跳舞者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是噪音,因为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它广场舞干扰了附近居民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对于跳舞者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是噪音,因为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它广场舞干扰了附近居民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分析】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心理角度来讲,人们不喜欢、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
20.(2018八上·惠州月考)据报道,某医科大学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城区青年的听力尚不如农村的中老年人,你能说明原因吗?
【答案】因为城区的噪声污染较农村严重得多,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产生损害,所以就出现城区青年的听力不如农村的中老年人的现象。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城市人口众多,工厂和商店相对集中,车辆也较多,城区的噪声污染比农村严重得多,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产生损害,一些城区青年的听力尚不如农村的中老年人。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高分贝的声音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害.
四、填空题
21.(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在学校组织的建党百年大庆文艺演出中,学校乐队演奏了许多精彩的曲目。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辨别的。剧院和音乐厅的墙壁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   (填“增强”或“减弱”)声音的反射。
【答案】音色;减弱
【知识点】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听音乐会时,我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学校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
【分析】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是辨别不同发声体依据;凹凸不平的表面,可以减少声音的反射。
22.(2021八上·中山期中)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   图响度大,   图音调高;丙、丁是另外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图   是噪声的波形。
【答案】甲;乙;丙;丁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甲图波形图波峰和波谷的高度最大,振动幅度最大,故响度最大。
甲、乙相比,乙波振动次数多,频率大,故音调高。
规则的波形是乐音的波形图,故丙图是乐音的波形。
噪音的波形图是不规则的,故丁图为噪音的波形图。
【分析】声音的大小是响度,和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是音调,和频率有关;乐音的波形图是规则的,噪音的波形图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
23.(2021八上·双辽期中)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   的原理,从   减弱噪声。
【答案】不能传声;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中不能传声的原理,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4.(2021八上·大埔期中)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    和    。
【答案】无规则振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 噪声指的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噪声是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5.(2021八上·伊通期末)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
   控制噪声的传播。
【答案】能量;人耳处
【知识点】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响度越大,声音的能量越大;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26.(2021八上·新会期末)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手机时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从声音的特征来看,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   ;当你接听电话时,一般能够知道对方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在课室自习时,如果你用手机跟别人讲话,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你的声音属于   声,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时使用手机。
【答案】响度;音色;噪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又叫音量,改变音量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闻其声知其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时发声的音色不同。
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干扰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在教室自习时,接打手机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属于噪声。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的特色指音色;干扰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7.(2021八上·麦积期末)据《天水日报》报道,我市有的地方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如图所示,在某广场的一个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有关人士建议调小音量,这种方法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dB;不能;声源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由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知道,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防治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所以调小音量,这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
【分析】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噪声检测仪不能减弱噪声;阻止声音的产生,可以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28.(2021八上·江州期中)亮亮家住在高速公路旁,夏天开窗通风时会有很大的噪声,到了晚上,亮亮和家人往往被噪声惊醒,请你替亮亮和他的家人找出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减弱噪声,并说明每种方法各从哪种途径减弱噪声。
方法一:   ;途径一:   。
方法二:   ;途径二:   。
【答案】晚上睡觉时关上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晚上睡觉时带上防噪音耳罩;可以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 (安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晚上睡觉时关上门窗,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晚上睡觉时带上防噪音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止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1 / 1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二道期末)小明在写作业时,楼下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弱这种噪声的是(  )
A.戴上耳机 B.打开窗户
C.拉上厚窗帘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
2.(2021八上·宜州期末)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要限时 B.市区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禁鸣喇叭
3.(2021八上·韩城期中)某中学处于商业繁华地段,门口正对交通主干道,有时噪声会随风飘入教室,影响上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下面四位同学的方法最简易可行的是(  )
A.小红认为同学们可以戴上耳塞,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小强认为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小伟认为可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小睿认为可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2021八上·盐都月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安静(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5.(2021八上·榆次期中)噪声监测器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可以提供声音的部分参数以便采取相关措施。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90 500
A.甲、乙两种声音一定都属于噪声
B.甲的频率高,是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在监测器处,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
D.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小于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6.(2021八上·长汀期中)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7.(2021八上·吉林期末)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传播速度
8.(2021八上·松江期中)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它提示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
A.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9.(2021八上·亳州月考)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D.“掩耳盗铃”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2021八上·东台月考)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11.(2021八上·武昌月考)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⑴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⑵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⑶在教室周围植树或建隔音板. ⑷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A.(1)和(2)(4) B.(1)(2)和(3)
C.(1)和(3) D.(1)和(3)(4)
12.(2021八上·深圳期中)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如图所示)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防止声音过大而暴露目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音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消音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消音靴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D.消音靴能减弱发出声音的音调
13.(2021八上·平遥期中)物理老师正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对于学生小星而言,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同桌小芳回答问题的声音 B.隔壁班朗读语文的声音
C.物理老师敲音叉发出的声音 D.物理老师讲课的声音
14.(2021八上·大安月考)下列做法中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建隔音墙 B.射击时戴耳罩
C.睡觉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模式 D.上课时关上教室的门窗
15.(2020八上·丰泽期末)2021年1月1日《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对噪声污染防治方面做了规范:“禁止午间和夜间在居民集中区进行高声喧哗、猜拳、播放音乐等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休息的活动。”这条规定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阻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的传播
C.控制噪声的产生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二、实验探究题
16.(2019八上·山西期中)铁路通过居民区时,为了减弱噪声对居民的伤害铁路部门在两旁安装隔声墙。小明提出观点,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表面粗糙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
17.(2020八上·北京期中)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表放到一个盒子里,用衣服盖住钟表,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更换不同材料,仿照步骤2,再做四次,将数据记录,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 1.2 2.1 2.8 3.7 5.2
请你回答问题:
(1)在小华设计的实验中,他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上表所示的五种材料中   的隔音效果最好。
(3)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采用了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法减弱噪音。
三、简答题
18.据报道,1995年,有人为了奖金自愿做超音速飞机的噪声作用试验,飞机从他们头顶掠过,尽管他们双手掩耳,还是全部被噪声击毙,而且死状十分难看.1994年,某国空军的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试验,6个月后,地面农场的10000只鸡遭受噪声致死的有6000只,幸存下来的或脱毛或不下蛋,奶牛也挤不出牛奶.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19.每当夜晚来临,群体性的广场舞随处可见,对于那些跳舞的大妈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使得她们翩翩起舞,心情愉悦.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广场音乐是否属于噪声?为什么?
20.(2018八上·惠州月考)据报道,某医科大学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城区青年的听力尚不如农村的中老年人,你能说明原因吗?
四、填空题
21.(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在学校组织的建党百年大庆文艺演出中,学校乐队演奏了许多精彩的曲目。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辨别的。剧院和音乐厅的墙壁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   (填“增强”或“减弱”)声音的反射。
22.(2021八上·中山期中)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   图响度大,   图音调高;丙、丁是另外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图   是噪声的波形。
23.(2021八上·双辽期中)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   的原理,从   减弱噪声。
24.(2021八上·大埔期中)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    和    。
25.(2021八上·伊通期末)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
   控制噪声的传播。
26.(2021八上·新会期末)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手机时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从声音的特征来看,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   ;当你接听电话时,一般能够知道对方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在课室自习时,如果你用手机跟别人讲话,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你的声音属于   声,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时使用手机。
27.(2021八上·麦积期末)据《天水日报》报道,我市有的地方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如图所示,在某广场的一个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有关人士建议调小音量,这种方法是在   处减弱噪声。
28.(2021八上·江州期中)亮亮家住在高速公路旁,夏天开窗通风时会有很大的噪声,到了晚上,亮亮和家人往往被噪声惊醒,请你替亮亮和他的家人找出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减弱噪声,并说明每种方法各从哪种途径减弱噪声。
方法一:   ;途径一:   。
方法二:   ;途径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为避免干扰,小超戴上了耳罩,这是从声音的接收处控制噪声的,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打开窗户,有利于声音的传播,不能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拉上厚窗帘,可以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断声音的传播、控制声音进入人耳,可以减弱噪声对人的影响。
2.【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属于在声源处减弱,A不符合题意;
B.市区内种草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C不符合题意;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3.【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上课时戴上耳机,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声,但不能听老师讲课,A不符合题意;
B.上课时关闭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简单可行,B符合题意;
C.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不符合实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4.【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大雪过后,满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因为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甲、乙两处声音不一定都属于噪声,这要取决于声音是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甲的频率小于20000Hz不是超声波,B不符合题意;
C.甲的响度为50dB,乙的响度为90dB,说明甲声音的响度小于乙声音的响度,C符合题意;
D.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是噪声;真空不能传声;根据振动的次数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频率。
6.【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止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防止噪声的途径是: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8.【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图中标志表示禁止鸣笛,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9.【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正确;
B: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错误;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产生,C错误;
D:“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错误。
故选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关键是要能准确判断。
10.【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B不符合题意;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显示噪声的大小,而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C不符合题意;
D.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即响度大,音量即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阻止声音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1.【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是有效、合理的;
(2)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有效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3)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有效、合理的;;
(4)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是合理有效的办法.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学生听课方便,增大声源响度,或植树减少外来噪声。
12.【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由于是靴与地面振动时产生声音,故靴子是声源,故制成消音靴,能防止声音过大而暴露目标,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答案】B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同桌小芳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师生想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A不符合题意;
B.隔壁班朗读语文的声音,是师生不想听到的声音,属于噪声,B符合题意;
C.物理老师敲音叉发出的声音,是学生想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C不符合题意;
D.物理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学生想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4.【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
B.射击时带耳机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符合。
C.睡觉时,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
D.上课时,关上教室的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个环节,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禁止午间和夜间在居民集中区进行高声喧哗、猜拳、播放音乐等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休息的活动,此规定控制了噪声的产生,减少了对居民的干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6.【答案】(1)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2)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
(3)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1)选择闹钟作为声源,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选择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作为隔音材料;(2)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3)通过比较听不到声音时的实际距离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
实验结论: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故答案为:(1)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2)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3)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分析】(1)探究阻止噪声传播的影响因素时,需要的器材为:声源、闹钟、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等;
(2)通过不同材料对声音的传播的效果进行比较,探究传播声音的效果;
(3)表面粗糙的物体阻止噪声效果好。
17.【答案】(1)转换法
(2)袜子
(3)阻断噪声传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将隔音性能好坏转换为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的远近,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2)听不见声音的距离越小,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袜子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所以袜子的隔音效果越好。(3)隔音既不是在生源处减弱噪声,也不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而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隔音。所以“隔音”是采用了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减弱噪音。
【分析】(1)转换法是把一种不明显、不容易测量的量转化为一种容易测量的量;
(2)距离越短,说明物体的隔音效果越好,结合数据分析求解即可;
(3)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18.【答案】答:这一现象说明噪声对人体和动植物的生长危害很大,控制噪声十分有必要,人人都要加强环保意识.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分析】噪声在生活中的非常常见,为了保证正常的睡眠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能超过90db,如果双耳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 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9.【答案】解:对于跳舞者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是噪音,因为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它广场舞干扰了附近居民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对于跳舞者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是噪音,因为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它广场舞干扰了附近居民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分析】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心理角度来讲,人们不喜欢、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
20.【答案】因为城区的噪声污染较农村严重得多,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产生损害,所以就出现城区青年的听力不如农村的中老年人的现象。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城市人口众多,工厂和商店相对集中,车辆也较多,城区的噪声污染比农村严重得多,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产生损害,一些城区青年的听力尚不如农村的中老年人。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高分贝的声音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害.
21.【答案】音色;减弱
【知识点】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听音乐会时,我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学校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
【分析】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是辨别不同发声体依据;凹凸不平的表面,可以减少声音的反射。
22.【答案】甲;乙;丙;丁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甲图波形图波峰和波谷的高度最大,振动幅度最大,故响度最大。
甲、乙相比,乙波振动次数多,频率大,故音调高。
规则的波形是乐音的波形图,故丙图是乐音的波形。
噪音的波形图是不规则的,故丁图为噪音的波形图。
【分析】声音的大小是响度,和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是音调,和频率有关;乐音的波形图是规则的,噪音的波形图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
23.【答案】不能传声;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中不能传声的原理,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4.【答案】无规则振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 噪声指的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噪声是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5.【答案】能量;人耳处
【知识点】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响度越大,声音的能量越大;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26.【答案】响度;音色;噪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又叫音量,改变音量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闻其声知其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时发声的音色不同。
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干扰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在教室自习时,接打手机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属于噪声。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的特色指音色;干扰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7.【答案】dB;不能;声源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由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知道,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防治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所以调小音量,这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
【分析】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噪声检测仪不能减弱噪声;阻止声音的产生,可以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28.【答案】晚上睡觉时关上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晚上睡觉时带上防噪音耳罩;可以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 (安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晚上睡觉时关上门窗,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晚上睡觉时带上防噪音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止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