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沁园春·雪》第2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沁园春·雪》第2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10:3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沁园春·雪》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诵读进一步领会词人伟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语言运用: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并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领悟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审美创造:品味凝练、准确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毛泽东的诗词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正因为诗人有拯救黎民之才、改造社会之志,有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以雄视万代、辉映千秋。再次品味诗词,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魅力。
【教学过程】
学生速读课文,概括上阕、下阕主要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分写眼前实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下阕:评论历代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细读品味】
朗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评析: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前三句总写雪景,创造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朗读: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评析:
1.“望”统领下文,引起对雪的描述,有登高远眺之意;它统摄的句子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2.“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地域广袤,照应“千里”“万里”,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
3.“惟余莽莽”照应“雪飘”,“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4.“顿时滔滔”照应“冰封”,“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用视觉形象,突出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之奇伟雄浑。
朗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评析: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化静为动,浪漫想象,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2.“欲与天公试比高”山与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振奋,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泼。暗含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朗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评析:
1.末尾三句是虚景,作者借助想象,把江山比作少女的衣装,写出了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预示着等到革命成功了,再看祖国的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品读上阕】
上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三句)
○ 概括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 具体写北方雪景
(后三句)
○ 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后三句的意境。(学生合作探究)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品读下阕】
品千古帝王
自由朗读下片,揣摩朗读语气,如何读才更有表现力,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请你用批注的形式评析词句,感受词句的魅力。
朗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评析:
句中提到了的古代英雄人物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
教师点拨:
同学们注意,当一篇作品通过引用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轶事作为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或为表达自己的感情服务的时候,所引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轶事就可以叫做“典故”。我们以后学习议论文,会接触到大量的运用典故的例子。大家在用典时,要注意所用的典故一定要能够与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形成内容或思想的关联。这样,典故的运用才有效。在这首词中,毛泽东同志引用了五位帝王的典故,目的也是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者用哪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说说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学生合作探究)

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批评:指出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 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也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品风流人物
赏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点睛之笔,全词的主旨句。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的,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课文探究】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学生独立思考)
“风流人物”应该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是具有挑战一切既有陈规的勇气的人,是一个有才情的人,是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要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用得其所,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而从不言败的人——这些都是“风流人物”应该具备的素质。
详细阐述一下词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并学习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段话。(学生独立思考)
这首词描写北国雪景时,既有动态的描绘,如“万里雪飘”;也有静景的刻画,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还有化静为动的描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描写使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示例: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那斑斑驳驳的光影宛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而每一片绿叶都似乎静静地泡在牛乳里。
【静景】墙角的花披着如水的轻纱,幽幽地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清风阵阵,给人带来丝丝凉意。每当这时,树叶就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窃窃私语,又像在编织着夏夜的梦。草丛里各种不知名的虫儿的吱吱唧唧声,此起彼伏,仿佛一支奇妙而动听的小夜曲,
【动景】我想,这一定是它们在开音乐会吧。
你从毛泽东的这首词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课文主旨】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群众,抒发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板书设计】
【结束语】
通过对《沁园春 雪》这首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笔下雄奇壮美的北国风光,更体会到了革命伟人那种超越历史、创造未来的气魄以及对美好未来强烈而坚定的自信。也学习了诗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常用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学习,自己去尝试创作诗词。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习毛泽东同志那种乐观自信的精神,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课外积累】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