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曹冲称象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曹冲称象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4 09:4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オ、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难点】
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杆秤实物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11个生字,会写“称、秤、柱、杆、底、做”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到底”一词表达的意思。
3.借助教材插图,读懂官员们称象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小朋友们,请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人名——(板书:曹操),一起来读一读。你们知道他吗?(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一同穿越时光,回到1700多年前,曹操生活的那个时代。
2.大家预习了课文,一定还认识他。(出示曹冲图片,板书:曹冲)。这是——“曹”,平舌音;“冲”翘舌音。读准了。开火车读,一起读。
3.教师讲故事引入:一天,有人送曹操一头象(板书: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我们也跟着去瞧瞧吧!(点击大象,放大)这头象怎么样啊?
4.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说话。
5.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第2节第一句)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6.小结:“像……像……”这是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你能模仿这个句子也来说一说吗?(课件出示)兔子的眼睛像( ),鼻子像( )。
7.小朋友们,看到这又高又大的象,你特别想知道什么?(有多重)听,官员们也正一边看一边议论呢——(出示句子)(生)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8.谁还可以用“一边…一边…”试着也来说句话?
9.(“到底”加点)你能给“到底”换个词,再来读读句子吗?(究竟)
(1)自己轻声地读读,体会一下官员们此时的心情。(急于知道大象有多重)
(2)指名两生读;男生读。
(3)“到底有多重呢?”同学们,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必须去——(生)称一称。补充完整课题,板书:称。
(4)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一起读。
二、带着问题,整体感知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要称象,看着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2.带着问题,自己去读读故事,试着找找答案吧。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3.小朋友,别忘了,咱们这可是在古时候呀,科技很不发达,你们看,当时只有这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的秤的图片)读准后鼻音。这一部分叫“秤杆”(图片闪烁,出示词语)指名读,女生读。(出示“一( )秤”)你能用上正确的量词吗?(“一杆秤”)一起读。老师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杆秤,请小朋友们注意了,老师是怎样使用这杆秤的。(演示如何使用秤)
(1)只有这样的秤,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那都有哪些人提出了称象的办法?板书:官员们、曹冲。
(2)对于他们提出的办法,曹操(手指板书)分别是什么态度呢?赶快找找。
(3)交流。出示句子: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齐读句子)
(4)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曹操为什么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什么直摇头?)(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了点头?)
(5)会提问,说明你们在思考,老师相信,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一定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1.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1)学生交流,板书:造大秤
(2)出示第三小节,(第二句话下划线)教师引读。
(3)这种办法好吗?请你们同桌也来议论议论。交流。出示:有了大秤也不成呀,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4)“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就是说——(指名说)
(?变红)用个?,好像是在问,实际答案已经有了。谁能读好?小组读、齐读。
(5)我听出来了,你们不同意官员们想出得办法,那曹操呢?板书:直摇头。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覆盖)都讲曹操摇头,干脆把“直”去了吧。行吗?(体会曹操非常不同意官员们称象的笨拙办法)
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直”。就请你来读。谁能加上动作来读读?(我仿佛看到了曹操摇头表示不赞成的样子。)一起表演读。
(6) 分角色读第三节、师生合作读第三节。
2.教师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曹操为什么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什么直摇头?那曹操为什么又点头微笑了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将会继续来解决。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秤”,学生自评。
2、指导书写“称、秤、柱、杆、底、做”
五、布置作业,明确要求
1、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想想: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曹操听了他的办法为什么微笑点头?
【板书设计】
4 曹冲称象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直摇头)曹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止、量”等3个生字,会写“岁、站、船、然”4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オ”等词语表达的意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引入: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官员们想用一杆大秤来称大象的重量,对于这个建议,有的人觉得——(引读句子),曹操听了也是——(直摇头),可是,接着曹操又点头微笑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曹冲称象》。
二、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1.出示句子: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1)刚才还直摇头的曹操,怎么又点头微笑呢?学生交流。
(2)到底曹冲想到了什么办法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把他的办法用直线划出来。出示有关句子。
(3)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重点理解“船舷”、“沿着水面”。)
大家看(板贴船的图片)这就是曹冲用来称象的大船,谁知道“船舷”是哪部分?(指名上前演示)当大象上船后,它的重量让船下沉,谁来沿着水面画条线?
问题都搞明白了,那么谁再来为我们解说一遍?(动画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定格为三个画面,分别出示:
①第一步:把大象( )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 )多少,就沿着( ),在船舷上画( )。
②第二步:把大象( ),往船上( )。
③第三步:等船( )到( )的地方,称一称( )。( )一共有多重,( )就有多重。
(4)请同桌合作按步骤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指名三生分步骤说说)。
指名说,师生合作说。
再考考你们,能不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最后……,再来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读到这,老师不禁想问问大家,这个办法究竟好在哪呀?(板书:船=秤,石=象)
(1)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出示: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心想:___________。指名回答。
(2)于是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同学们谁会做了?那就请你们一起合作来完成称象任务——(出示动画),(读办法)——(师)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同学们,此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生)才七岁。”细细品读一下,你从“才”字悟出了什么?(人小聪明爱动脑)
(4)男、女生读句子。
三、课外拓展,总结全文
曹冲才七岁,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小朋友们你们已经8岁了,甚至更大点,大家也很聪明。你们能不能开动脑筋,从曹冲的方法得到点启发,想出更巧妙的办法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后拓展作业,相信当你认真地去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时,你将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出色!个个比曹冲还聪明!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然”,学生自评。
2.指导书写“岁、站、船、然”。
五、布置作业,明确要求
1.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给家长介绍曹冲称象的办法。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船=秤
石=象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