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繁华初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诸城市繁华初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9-18 16:0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繁华初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B 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C 宋代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D 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2.《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3.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坤,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 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体制度的确立 B. 发生在顺治时期
C.使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D. 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6.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
A.《资治通鉴》B.《马可·波罗行纪》C.《梦溪笔谈》D.《贞观政要》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
A.山东 B.东京 C.杭州 D.四川
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9. 《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比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0.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1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
A.战国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3.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4.下列不属于明朝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是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15.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A.创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设置内阁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
16.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7.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
A.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C.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D.在我国北方边境进行骚扰的蒙古族军队
18.历史上曾经盘踞我国台湾达38年之久的殖民者是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19.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的侵略者有①荷兰 ②沙俄 ③葡萄牙 ④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21.“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命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
22.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23.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①科举制的创立 ②焚书坑儒 ③八股取士 ④文字狱 ⑤闭关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4.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
25. 右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该画的作者是
A.吴道子 B.赵孟頫
C.阎立本 D.张择端
26.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
27.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28.看下图:鸦片战争前,中国沿海某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据此可判断该城市是
A.香港
B.上海
C.宁波
D.广州
29.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 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文字狱”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闭关锁国
30.下列世界古代建筑的伟大工程在明朝修建的有( )
①北京故宫 ②沈阳故宫 ③明长城 ④京杭大运河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1)这部条约名称是什么?何时签订的?(2分)
(2)这部条约鉴订前,俄军曾在什么地方两次被打败?(2分)
(3)这部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2.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材料1:“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4分)
(2)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3、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3分)
(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政策?这些政策造成了那些严重后果?(6分)
(3)80多年后,英国人是怎样来回应乾隆皇帝的后人的?(1分)
启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我们应当学习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富裕。(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