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文档属性

名称 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10:3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 掌握新闻这一体裁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与写作特点; 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培养深切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新闻的特点
2.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罗大佑的歌曲《东方之珠》,幻灯片展示香港图片。
香港自古以来被称为东方之珠,可是这颗明珠却一度被列强霸占,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历经百年沧桑,东方明珠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知识回顾
1.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访谈等体裁;狭义的专指 消息 。
3.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怎样
4.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性、有效性、简洁性
5.新闻的基本结构:倒金字塔结构
6.新闻的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三、课文结构梳理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读完课文后,将①~⑥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港督降旗 ②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③ 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式④“威尔士亲王”军营旁降旗
⑤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⑥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四、知识补充
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应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的消息文体。
特写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五、课文是一篇特写, 特写了19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四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找出这四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下午4时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了港督旗帜。
第一次降旗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第二个场景:晚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二次降旗: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第三次降旗标志:1、英国对香港统治的结束2、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第四个场景:7月1日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六、独特视角
思考:本文是从哪个角度来报道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明确:报道角度:本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的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香港这样一个角度,新颖且具有象征意义。
作者说:“写英国撤离香港,既不能喧宾夺主,只写中方,更不能对英国痛骂一顿,讽刺挖苦,但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写作技巧
零度写作
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中说:“零度写作”是一种“直陈式”的写作,一种“非语式”的写作,一种“毫不动心”的写作,一种“纯洁”的写作,一种“新闻式”的写作。
可见零度写作要求直陈式写作、客观性 、真实性、不偏不倚、全方位报道。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表示程度的词语、带有感彩的词语、带有煽动、鼓动性的词语。
消息写作的原则:客观报道 零度写作
作为记者,新闻稿件写作要求遵循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原则,可是香港回归,百年的屈辱,百年的苦苦等待,终于一朝圆梦,我们的心情难道不能有所表达吗?再次阅读新闻,想想作者是如何做到在客观冷峻的报道中含蓄地表达自豪与激动的感情的。
①现场描写与历史回顾相交织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交代新闻背景的语句。
明确:四个背景资料:
港督降旗传统的介绍;(第3段)
港督府的介绍;(第4段)
英军占领香港历史的介绍;(第7段)
英军占领香港的统治时间的介绍。(第11段)
思考:作者介绍这些背景,有什么意义呢?
明确:历史与现实对比 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历史的厚重感 在每一个仪式后都加了一段相关的背景,历史与现实的交替出现,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意义。
②环境描写与情感表达相融合
鉴赏下面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蒙蒙细雨中,末代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
明确:对环境和雨的描写衬托了英国人失落无奈的心情,也有暗示雨过天晴、香港回归后会有灿烂的明天的作用。
③一语双关巧抒情
如何理解下面的句子?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明确:“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中国有句谚语“从哪里来,就从哪里去”,表达对来者的不欢迎。此句表达了对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痛恨。
英国自称为“日不落帝国”。文中把降港督旗帜的号角声称为“日落余音”,把在添马舰东面举行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一语双关,是最好的讽刺。
④细节描写生动入微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
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分析: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可感,让人如临其境,把英国对香港管治的末日之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⑤仿拟标题意蕴丰富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个标题是由毛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和英国军歌《统治吧,不列颠尼亚》仿拟而成。
这个标题意蕴丰富,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标题有两层意思
表层意思: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场景。
深层意思:“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一个“别了”貌似有礼有节,轻蔑之情、自豪之感暗寓其中,中华民族的这段耻辱终被洗刷。
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新颖别致,寓意深刻,引人注意。
八、总结
1、巧妙的标题,独特的角度
2、现实场景与历史穿插交融
3、环境描写与情感表达合一
4、语言含蓄,细节描写生动
九、作业
观看香港回归视频,结合相关文本,试着将课文压缩成200字左右的短新闻。
板书设计: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香港末任总督离开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港督府变迁
结语: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