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本,切实看清题目的要求,合理分配考试时间,自信而仔细答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一、(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歆享(xīn) 间或(jiàn ) 笑靥(yè)
B.便宜(biàn) 盥洗(guàn) 皮开肉绽(zhàn) 涎着脸(xián)
C.霓裳(cháng) 砯崖(pīng) 少不更事(gēng) 怔怔 (zhèng)
D.朱拓(tà) 青冢(zhǒng) 迁谪(dí) 厚古薄今(b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椎心泣血 安详 遍体鳞伤 放诞 B.喧泄 既往不究 蹂躏 人情世故
C.诱惑 厮打 孽根祸胎 理屈词穷 D.窈陷 颐指气使 荒谬 沸反盈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C.近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D.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和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高屋建瓴,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
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B.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
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C.由于上海市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办法、奖助学金的实施细则等,使得家庭经
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生活。
D.一份由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火
箭运载能力,已经足够保证完成绕月工程所需要的飞行器发射任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厄纳斯特·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高老头》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为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
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沿着甬路缓缓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①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②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用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
③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④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⑤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⑥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曰
A.③④②①⑤⑥ B.③⑤⑥④②① C.④①②③⑤⑥ D. ④②③①⑥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D.师不必贤于弟子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于是余有叹焉 D.无以成江海 项王未有以应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X4=12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的道理。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句子的朗读。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百工:各种工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书和传记。
11.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称代“知识和道理”)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称代前文的“其子”。)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称代前文的“童子”。)
D.则群聚而笑之(称代前文所有的“士大夫”。)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论述择师原则的一组是( )
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①③ B.⑤⑥ C.②③ D.②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 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 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 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分)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5分)
②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5分)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6、(1) ,砯崖转石万壑雷。
(2)扪参历井仰胁息, 。。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此情可待成追忆? 。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它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 ”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 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 ”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17.文章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18.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周瑜是“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4分)
19.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请对这一细节进行简要赏析。(4分)
20.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运用
21、阅读下面三句话,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就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⑴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⑵鲁迅侧重的是:
⑶歌德侧重的是:
⑷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
22、仿照下面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李白是一缕清梦,轻盈洒脱,飘游在自由王国;
李白是一坛美酒,香醇浓郁,陶醉了诗的星空;
李白是一江春水,磅礴奔腾,呼啸成壮丽神州。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请你从不同角度阐释这句话,然后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2012—2013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