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10: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开幕词的结构及演讲稿的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理顺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及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一代伟人的革命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文化传承与发展: 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探究新时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政论文的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思考新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探究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来了!”这鼓舞人心的话语响彻寰宇。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经历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才从“跪下去”到“站起来”,如今又发展到我们今天的“富起来”“强起来”。一代领袖毛泽东高瞻远瞩,胸有丘壑,早已对此预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主席的这篇铿锵有力、豪迈自信的开幕词。
学习活动
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思考探究问题,小组探讨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一:以读促悟。
学生大声诵读文本,感受演讲词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的感染力号召力。
任务一:开幕词作为演讲稿,它的特点有哪些?
文体特征 开场白:标题、时间、称谓
正文: 开头、主体、结尾
结束语:简短有力,具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2、写作特点
观点:鲜明态度明确、目的性强,
结构:思路清晰、逻辑缜密
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句式:多用判断句和表示强调性的语句或句式
任务二:作为一篇演讲稿,本文内容和语言上体现了它的哪些主要特征?
1、演讲内容的针对性。
这篇演讲稿的受众是全国政协代表,是党的统战对象,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依靠者,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团结他们,共同建设新中国。所以,演讲中没有过多地谈党的工作,更没有提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而是团结人、明方向、鼓干劲、增信心。
为此,毛主席一方面介绍与会代表的广泛性,指出本次会议的任务,表明我们党团结各界群众一起建设新中国的决心,另一方面回顾历史,说明革命胜利的意义,提出新的任务,展望祖国发展的美好未来。这些都是与会代表乃至全国人民想要了解的,所以说其讲话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演讲语言的鼓动性。
这篇演讲稿具有强烈的情感,颇具感染力。这种情感从很多语言表达中都可以感受到,同学们试着从文中找一找。
如修饰语的使用“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又如“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在对未来的预见中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如结尾的三个“庆贺”句独立成段,更使情感的抒发达到最高潮。
另外,作为领袖,毛主席大量运用了“人民”“我们”这些词语,有力地突出了全体人民,突出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将革命胜利的豪情与喜悦分享给每一个人,感染每一个人。
活动二、思维的提升
学生精读文本,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思路和方法,锻炼自己的思维分析能力。
任务一: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1、(1、2)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2、(3、4)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3、(5—8)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指明会议议程,民族独立 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
4、(9—11)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5、(12—16)纪念与祝贺
任务二:探究本文论证的严密性
1、本文作者运用了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
2、本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从过去、现在、将来三分方面分别论证,特别是在对未来的设想中又从经济、文化、国防三个方面论述;
3、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比喻和假设论证等,论证力度强,有说服力。
活动三、鉴赏审美
学生要具备鉴赏分析的能力,从语言和情感两个角度,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
任务一:探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标题的深刻内涵及表达效果
1、深刻内涵:“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震撼历史的宣言,既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也指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自由解放,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用它做标题既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广大中国民众深藏已久的心声。
2、表达效果:“站起来”一词语言直白,形象地揭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成就,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民获得了独立、民主、自由的新生活。文章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任务二:“站起来”是 全文的情感线索,分析文章中有明显情感倾向的语言,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1.大量使用判断句和多重定语
如第2段,先就参加会议的代表的组成特点进行了说明,之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的感觉。
第3段中,“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这句话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军队”之前一连串的修饰语,表述的内容既宽泛又准确,加强了语言的厚度和力度。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形成了一种雄浑有力的风格。
2.大量运用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
表示强调的词语,如“必然”“从来”等,它们或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一切”等;或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表示强调的句式,如“是……的”“之所以……是因为……”“只要……就……”等,这些句式能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感觉。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本文多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尤其是结尾部分:“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以排比段展现胜利与成功的喜悦,让文章充满气势。
活动四:时代的意义
学生学习知识,更多的是要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任务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这个伟大具体表现在哪里?
1、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民团结一起,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旧制度被推翻,人民即将当家作主,意味着伟大时代的开始。
会议通过八个主要内容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规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规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任务二:重温历史,紧跟时代,展望未来。毛主席的演讲稿带给我们的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思考
时代意义:1949年,毛主席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但又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展望未来,希望中国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起繁荣富强的国家。 所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进一步经济富强起来,文化繁荣起来,国防强大起来才是真正伟大时代的标志。
延伸:
中国人民富起来。“富”不是局限于口袋里有钱,更体现老百姓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这个时代能安放下每个奋斗者的梦想,能促进每个奋斗者的追求,能实现每个奋斗者的价值。公平公正,和谐发展,多元融合的社会风气让每一个赶路人找到幸福感。
中国人民强起来。我们是经济强国,短短几十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也是科技强国,“两弹一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和谐号”高速列车……无数“中国奇迹”让世人惊叹;我们还是军事强国,国产航母、隐身战机、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等相继服役,我们有实力对抗一切来犯之敌。
深远思考:身逢盛世的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倍感自豪,甚为自信,也应深知“居安思危”之理,更应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晴空万里尤须提防暴雨,风平浪静也要警惕暗涌;风调雨顺仍要囤积粮草,战火尽息不敢放马南山。
延申:“居安思危”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善于观察时局情势,主动寻找危险苗头,随时注意危险征兆。是的,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迎接着光辉的前景。成就令人陶醉,前景使人振奋,然而,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不能让激情淹没理智,也不能用理想代替现实。谨记习总书记的话:长路漫漫,唯有奋斗!
【课外拓展】
建党一百周年大会献词
2、学写开幕词:2022年北京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