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10:5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01.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明确文章主旨。
02.
03.
04.
学习目标
objectives
学习作者多角度分层次、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综合报道手法。
感悟文章宏阔、深刻的语言美,体验文章荡气回肠的情感美。
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
4月4日5时54分,天安门广场,国旗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升至顶端,国歌结束后又缓缓降下,降至距离旗杆顶端1/3的位置,深切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用最庄严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敬重。
2020年4月4日5时54分,天安门广场,国旗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升至顶端,国歌结束后又缓缓降下,降至距离旗杆顶端1/3的位置,深切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用最庄严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敬重。
ibao
人民日报 2020年5月11日 第六版刊发《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学习活动一:
读课文 理思路
任务一:请仔细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各部分主要内容,挖掘典型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意义。
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引子: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概述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我们挺过来了
用大量数据直观展现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成效。
党中央的领导力、组织动员力、执行力,基层党组织、党员和人民在疫情阻击战中的贡献。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武汉主题灯光秀表达谢意;武汉保卫战动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三)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的镜子
呈现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的剪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当代国人
优秀精神品质。
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五)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
强调科学防治的重要性,肯定中医药对抗击疫情的重要贡献。
疫情防控知识得以普及,人们生活习惯得以改变,科学理性的声音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六)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反思抗议经验教训,提出改变的方向与措施。
为战胜疫情,实现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指明道路。
(七)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报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形势,总结中国为全球疫苗做出的贡献。
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
(八)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描绘新冠疫情中逐步恢复的中国途径,回望中华民族百年沧桑的磨难历史,展望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中华民族能在百年磨难的历史中不断前行,
是因为中华民族一直拥有不断奋斗的力量。
(四)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数字清零;4月4日上午10时,举国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诠释党中央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同胞用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生,担起民族未来。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引言:概述事件及历史意义。
(一)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
(一)人民上下同心,坚守责任
(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人民秉承中国精神,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四)国家理念: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四)同胞用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生
(五)理性抗疫,科学防治
(六)反思总结,守正补弱
(七)全球抗疫,共担风雨
(八)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文章思路结构
小结
本文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全面、立体地报道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历史事件。
学习活动二:
析技巧 明情感
任务二: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句子,还使用了一些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请分组按章节找出这些句子,用批注的形式赏析这些句子的使用效果。
示例: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批注:采用对称句式,指出抗疫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在于党带领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与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作者情感。
2“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批注: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批注: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2“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批注: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批注: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诗句的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2“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批注: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批注:采用格言式的句子,对疫
情给予中国人的启示进行了总结
与提炼,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批注: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典雅厚重之感,更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携手前行带来温暖与力量。
“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批注:对称句式,“从来不是”加强语气,突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22“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额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批注: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小结
本文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站在全局的高度将回顾与总结、叙事与思考融为一体;采用概括式叙述的方式,夹杂运用了大量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议论抒情。文章语言典雅厚重,不仅热情讴歌了面对疫情时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与责任,更肯定和赞扬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抗疫的精神。全文视野宏阔、思辨深刻。
学习活动三:
细辨别 明差异
2“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批注: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任务三:比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以这两篇文章为例概括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异同。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概念定义
报道主体
写作重点
写作特色
相同之处 是一种对人物事迹和经历进行具体形象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是一种对一些典型或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一般多以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具有突出贡献的正面人物为主。
一般多以典型事件或先进单位为主。
重在写人,把人放在突出位置,一般多写人物个像。
重在记事,但也在记事中写人,并且多写人物群像。
抓住典型事件表现人物;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完整并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也可以概括性叙述事件,或突出描写事件片段。
同属新闻,且具备新闻的基本属性——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内容都涉
及人和事;写作目的与功用都是为了记录与传播。
2“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批注: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作业
2021年,德尔塔病毒席卷全国,感染者数量短时间内急剧攀升,感染范围不断扩大。危急关头,政府紧急采取措施隔离病患,积极救治。在医务人员和基层社区领导干部的日夜高强度工作下,疫情得以控制。正是这些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忘我工作,与时间赛跑,才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请以《2021年 (某地)抗疫记》为题写一篇事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