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热机>教学设计
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观看视频,了解蒸汽机、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并比较其不同;了解内、外燃机不同,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观看动画或模型模拟知道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将科学技术应 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得到提高。
3.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以演示实验为导入,汽油机模型模拟、观看视频为主并结合对比法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使用教材的构想
由于教材中只能呈现文字、图片,而内燃机工作过程本身是动态的、连续的、对初中生来说是抽象的.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内燃机工作过程,我在本节教学中特别加入演示、视频、汽油机模型等动态资料.
1.演示“水蒸气推动塞子做功”引入蒸汽机,然后观看“蒸汽机结构、工作视频”,观察到燃料在气缸外燃烧,水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内燃机、汽轮机”的视频,围绕热机效率的提高简单了解各自工作原理和不同.
2. 演示“酒精燃气推动瓶子做功”引入内燃机,紧密围绕内燃机能量转化学习工作过程,先学习做功——吸气——压缩——排气,根据学生思维,学情安排学习内容.
3. 对于重点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我采用“先部分,再整体”教学策略,先结合动画介绍每个冲程,然后利用完整视频了解一个工作循环。
五、课 时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师: 通过13章学习,认识内能。生活中常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比如热水、取暖等,学习了热量计算;除此以外,还能利用内能来做什么?(展示13章知识网络)
生思考:利用内能做功,获得机械能
(二)新课教学
1.热机的工作种类、原理
师:(提问)你见过生活中内能做功吗?
你知道哪些地方利用内能做功吗?
生:(预设)暖壶木塞被水蒸气顶起
开水锅盖被顶起
师:演示1:
(仿照锅盖被顶起)
装置介绍:在试管(锅)内装些水,用木塞(锅盖)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解释现象:
(从能量转化角度;较大水蒸气内能从哪来?)
酒精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通过热传递将一部分内能转移给了水,水的内能增加、温度逐渐升高直至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变多,对塞的压力变大,将软木塞推出试管口,这就是水蒸气膨胀对软木塞做功。
生: 描述现象:塞子飞出,同时管口有“白气”产生
讨论能量转化:塞子飞出,塞子获得机械能;
“白气”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之后,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为小液滴。
师:(总结)酒精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通过热传递将一部分内能转移给了水,水的内能增加、温度逐渐升高直至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变多,对塞的压力变大,将软木塞推出试管口,这就是水蒸气膨胀对软木塞做功。
燃烧 做功
燃料的化学能 水蒸气内能 机械能 从而使机械获得动力。
点拨:该实验中能量转化即蒸汽机工作原理。
播放:蒸汽火车工作视频
思考:蒸汽火车的两次能量转化分别在什么装置进行的?
蒸汽火车上的蒸汽机时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发动机)就是热机一种
生:(预设) 锅炉附近(蒸汽机利用燃料加热锅炉中的水产生高压水蒸气),
汽缸(高压水蒸气被输送到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
师:(过渡)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上也有利用内能做功的热机。此处热机也是利用水蒸气内能做功获得机械能吗吗?
演示2:一个沾有酒精的瓶子,盖上有孔的盖,用蜡烛火苗对准瓶口,
观察现象:
解释现象:(能量转化;
谁对谁做功?
生:(分析)酒精燃烧产生高温燃气直接对外做功,获得较大机械能
酒精燃烧时,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师: 热机定义由于做功物质不同,应用地方不同,热机种类很多
种类:例如外燃机(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定义(工作原理)
燃料燃烧时,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蒸汽或燃气的内能,各种将蒸汽或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统称为热机。
燃料直接在发动机的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即内燃机。
2.内燃机
汽油机
师:重点学习内燃机中汽油机工作过程,如何完成能量转化获得机械能!
构造
(结合汽油机模型,边演示边讲解,认识各元件名称)
② 工作过程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了解什么叫一个冲程?
大家结合动画,再次阅读课本18、19页,学案上画出用箭头表示出各冲程活塞运动方向和画出进气门、排气门的开闭情况。完成填空。
完成学习导航9页【合作探究】【探究一】部分
生:(自主学习)
构造: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一个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师:模型演示(边动作,学生能说出汽油机模型正处于一个工作循环中哪个冲程)
提问 1:哪个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2:在四个冲程中,哪些冲程发生了能量的转化?如何转化?
(吸气、压缩、排气冲程均为辅助冲程)
3. 为什么能将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生:介绍每个冲程各元件工作情况
(提问1:哪个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做功冲程:
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压缩冲程:
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
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提问)
3. 为什么能将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吸气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
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
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做功冲程结束,
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师:结合汽油机各冲程工作动画,总结下图:
师:(拓展)
4.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吸气、压缩、排气冲程均为辅助冲程,无法使汽车获得动力,在这三个冲程中,活塞、曲轴从哪获得动力持续运转呢?
生:(思考)工作过程中,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师:(点拨)
飞轮在汽缸外与曲轴相连
内燃机一旦开始做功,内能就会转化成曲轴的机械能。这时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一部分通过做功,一部分通过飞轮(与曲轴相连的质量较大的轮子)保存起来。
然后依靠飞轮的惯性再反过来向外输出带动曲轴转动,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完成排气以及下一循环的吸气、压缩。这样内燃机就可连续工作下去了。
师:(拓展)
5.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
汽油机在开始工作时要靠外力带动。
通过外力(汽车电动机)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内
内燃机只有在做功冲程才有动力输出,所以启动内燃机,要靠外力(人力或电动机的驱动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
【设计意图:汽油机的这部分知识离学生较远,较抽象.于是分为几个小目标逐步达成.尤其是对各个冲程工作情况采取先分后合的教学策略;为使学生了解更清楚,又拓展了汽车如何启动;并采用类比惯性工程车认识飞轮.】
3.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师:阅读教材19页,对比汽油机,学习柴油机的相关知识,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完成下表。
生:(自主学习,展示)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工作过程上:
吸气冲程: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
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
用途方面: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
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三)课后小结
师:今天学到了那些内容?方法?
生:(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