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爬山虎的脚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9 16:27:02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10 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爬山虎也称“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爬山虎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
新知导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走近作者
新知导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新知讲解




jūn
bǐng


wěi






新知讲解



联系此处的“直”可知,后面的“曲”与“直”相对,是弯曲的意思。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
多音字
新知讲解

cāo

nèn

qiáo

wěi



bǐng

jīng

zhàn



jūn

shùn



dié
新知讲解

第二画短横像老虎炯炯有神的眼睛,这一横下面的横钩就像老虎尖尖的牙齿。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nèn
写紧凑,注意笔画之间的穿插与避让,第十画是点,不能写成撇。
新知讲解

右边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短竖。
qiáo
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新知讲解
操场
舒服
我爱爬山虎
叶柄
空隙
蜗牛
弯曲
嫩绿
识字游戏
新知讲解
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
生长的地方
叶子的特点
脚的特点
新知讲解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成长的特殊环境是____________
新知讲解
生长的地方
叶子的特点
脚的特点
新知讲解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新知讲解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叶子的颜色是从嫩红“变成”嫩绿的,这说明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
新知讲解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对比
新知讲解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新知讲解
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样的特点?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新知讲解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 ( )
长大了的叶子
( )
( )
( )
( )
嫩红的
嫩绿的
一顺儿朝下
铺得均匀
绿得新鲜
不留空隙
新知讲解
那些叶子( ),看着( )。叶尖( ),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绿得那么新鲜
非常舒服
一顺儿朝下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漾起波纹
填一填
新知讲解
第2课时
复习回顾
爬山虎 操场 占据 嫩绿
一顺儿 均匀 重叠 空隙
茎叶 叶柄 蜗牛 弯曲
枯萎 瞧不起 牢固
新知讲解
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你对爬山虎有了哪些了解?
新知讲解
生长的地方
叶子的特点
脚的特点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朗读3—5自然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位置和样子。
爬墙的过程。
脚没触着墙和触着墙的情形。
新知讲解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位置
形状
颜色
新知讲解
用蜗牛的触角来形容爬山虎的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比喻
新知讲解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新知讲解
“巴”字尤为典型,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新知讲解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头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使嫩茎紧贴在墙上→一脚一脚往上爬
新知讲解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哪句话用词准确,并讲出理由。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比一比
新知讲解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使句子生动形象。
新知讲解
视频欣赏: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触着墙
变成小圆片
巴住墙
拉一把
紧贴在墙上
新知讲解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
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词语来代替划线词语?
别想
非常
新知讲解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对事物的观察不仅细致,而且按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它不断变化的过程。
新知讲解
爬山虎虽然没有艳丽的身姿,却始终保持着向上的信念,努力、顽强地向上爬。我们更应该如此,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何种境遇,我们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热爱生命,不断奋进,用行动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从爬山虎一脚一脚坚定地往上爬的过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新知讲解
观察细致,抓住特点,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想一想:叶圣陶爷爷是怎么把爬山虎那小小的脚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新知讲解
留心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
我们应该要向作者学习什么?
新知讲解
《稻草人》
《小白船》
新知讲解
cāo chǎng chóng dié kòng xì
( ) ( ) ( )
kū wěi yè bǐnɡ jūn yún
( ) ( ) ( )
一、读拼音,写词语。
操 场
重 叠
空 隙
叶 柄
均 匀
枯 萎
课堂练习
二、给加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均匀”供选择的解释:
(1)指时间的间隔相等。( )
(2)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
2.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休”供选择的解释:
(1)歇息。( )(2)停止。( )(3)不要,别。( )


课堂练习
课文主要写了 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 、 、 以及 ,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 之情。
叶圣陶
生长的位置
叶子的特点
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
喜爱
课堂小结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的 萎了
触着墙的 牢固
表达:准确、形象
观察:细致、连续
爬山虎的脚
叶子的特点
脚的特点
鲜绿 排列均匀 好看
位置 形状 颜色
变 化
爬墙过程
生长的位置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爬山虎外形的句子,并读一读。
选一种植物,观察一段时间,试着用“资料袋”中提供的方法,记录它的变化过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