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竟若何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好辩
陈 普
禽兽纵横鬼魅多,
人间歧路总差讹。
当时缄口终无语,
天理民彝竟若何?
孟子好辩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事横溢。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孟子 滕文公下》)
杨朱:战国时哲学家,主张“轻物重生”“为我”;
墨翟:战国初年的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薄葬”。
卫灵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论语 卫灵公》
激浊扬清,力挽狂澜的使命担当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论辩艺术
1、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用了哪些手法?
2、孟子的论辩有何特色?
3、孟子在文中的推断是否有充分的逻辑依据?
论辩艺术
1、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用了哪些手法?
论证观点
提出论点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举例
孺子将入井
排比
犹四体
比喻
四心—四端
可行不忍人之政
对比
扩充“四端”
足以保四海
不足事父母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应有“四端”
若火泉
论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层层推进,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论辩特色
①观点明确,立场坚定。
②注重推理, 逻辑性强。
③善于譬喻,生动形象。
④借题发挥,循循善诱。
2、孟子的论辩有何特色?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见于齐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
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论辩艺术
3、孟子在文中的推断是否有充分的逻辑依据?
孟子的论断,可质疑的地方大致有:
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②“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③“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我
父母
兄弟
妻儿
叔伯
舅姑
朋友
邻居
其他社会关系
①③乡土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社会结构简单,统治者道德水平足够高,满足老百姓种好地、吃好饭的需求,是否有这种可能?
②孟子人性论的产物,无需特别论证。
观点争鸣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人生修养中居于核心地位,你是否认可孟子的观点?
观点一 认可。孟子首先强调人都具有“不忍人之心”,从“四心”推导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一切的基础和出发点。
观点二 不认可。孟子虽然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展开自己的论证,但是在本文最后还是强调“知皆扩而充之矣”“苟能充之”“苟不充之”的正反对比,更是说明一个人即使有善白本性,离开后天的努力也不行。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努力。
观点争鸣
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
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
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 公孙丑篇上》
以“配义与道”“集义所生”的“浩然之气”去充实、完善、强化人格
整合探究
1、请梳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并说说这些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课文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观点的共同之处
《<论语>十二章》 仁、诗教、君子、礼、
义、恕等。 提倡仁、义、恕, 克己复礼。
都主张修身养性,
提高
个人道德修养。
《大学之道》 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 “大人之学”的终极目标是“三纲”,途径是“八目”。 《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 不忍人之心、 四心、四端等。 人生来都有善良的本性。
整合探究
2、结合《<论语>十二章》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两篇课文及以前学过的《论语》《孟子》的有关课文,比较《论语》《孟子》在言说方式、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比较 《论语》 《孟子》
语言 多为口语,通俗易懂,同时又吸收了书面语之长,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的独特风格。
明白晓畅、平实浅近而又简练精警。
形式 语录体,或是孔子只言片语的记录,或是孔子和弟子谈话的记录,没有时间先后顺序,也没有共同的主题,离说理散文有一定的距离。 对话论辩体散文集,虽留有语录体的痕迹,但篇幅加长、议论增多,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具备了说理散文的典型特征。
整合探究
说理 (1)一般只陈述自己的观点, 而不加以充分论证。 (2)寓深邃之哲理于具体之形象
中,使抽象的理论文字具有盎然
的诗意。 (1)灵活巧妙的论说方式:
或顺应对方心理,启发诱导;
或迂回包围,引人入彀;
或设问反诘,步步紧逼。
文章因此显得跌宕多姿,
富于雄辩性和说服力。
(2)善用比喻、寓言说理:
善于通过浅显的例子来说明抽象的
道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3)情感激越、文辞犀利、
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
风格 雍容和顺、迂徐含蓄 气势浩然
课后作业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下面的两句话,谈谈你的看法。(300字左右)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谢 谢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