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样本7,7,6,5,4的众数是2
B.样本2,2,3,4,5,6的中位数是4
C.样本39,41,45,45不存在众数
D.5,4,5,7,5的众数和中位数相等
2、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不合理的是( )
A.为了了解新型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抽样调查
B.为了了解某河流的水质情况,选择普查
C.为了了解神舟飞船的设备零件的质量情况,选择普查
D.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选择抽样调查
3、在一次班级体测调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集到40名同学的跳高数据,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且落入第一、二、三、五组的数据个数分别为2、7、11、12,则第四组频数为( ).
A.9 B.8 C.7 D.6
4、某中学就周一早上学生到校的方式问题,对八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了如下表格,则步行到校的学生频率是( )
八年级学生人数 步行人数 骑车人数 乘公交车人数 其他方式人数
300 75 12 135 78
A.0.1 B.0.25 C.0.3 D.0.45
5、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
A.了解一批电灯泡的使用寿命 B.调查榆林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C.了解榆林市居民节约用水的情况 D.调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零部件的的质量
6、某校八年级人数相等的甲、乙、丙三个班,同时参加了一次数学测试,对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平均分都是72分,方差分别为,,,则成绩波动最小的班级( )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7、为了解某初中12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查了20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200名学生是总体
C.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D.样本容量是1200名
8、若一组数据3,x,4,5,7的平均数为5,则这组数据中x的值和方差为( )
A.3和2 B.4和3 C.5和2 D.6 和2
9、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A.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
B.了解某批扫地机器人平均使用时长
C.选出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
D.了解某省初一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长
10、某校随机抽查了10名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的结果如表:
成绩(分) 46 47 48 49 50
人数(人) 1 2 3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方差为50
B.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众数为50分
C.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中位数为48分
D.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为48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5月1日至7日,某市每日最高气温如图所示,则中位数是 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在数3141592653中,偶数出现的频率是______.
3、如图是某同学6次数学测验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则该同学这6次成绩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是_________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圆周率π≈3.141592653589793,数字5出现的频数是____.
5、七年级(5)班20名女生的身高如下(单位:cm):
153 156 152 158 156 160 163 145 152 153
162 153 165 150 157 153 158 157 158 158
(1)请你在下表中填出身高在以下各个范围的频数,百分比(每个范围包含下限,但不包含上限):
身高(cm) 140~150 150~160 160~170
频数
百分比
(2)上表把身高分成___组,组距是___;
(3)身高在___范围的人数最多.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某中学为了解八年学级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随机调查了该年级20名学生,统计得到该20名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如下:21cnjy.com
3,5,3,6,3,4,4,5,2,4,5,6,1,3,5,5,4,4,2,4
根据以上数据,得到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1 2 a 6 b 2
(1)表格中的a= ,b= ;
(2)在这次调查中,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的众数为 ,中位数为 ;
(3)若该校八年级共有700名学生,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的人数.21*cnjy*com
2、某校对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条形图形代表的是:例如阅读时间1至2小时的人数为14人,并且在时间上含前一个边界值1,不含后一个边界值2,以此类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随机抽样调查的总人数是多少?
(2)用扇形统计图表示随机抽样调查的情况;
(3)若该校有1500名学生,则根据调查结果可估算该校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超过3小时的人数是多少?
3、某校组织1000名学生参加“展示我美丽祖国 ”庆国庆的自拍照片的评比活动.随机机取一些学生在评比中的成绩制成的统计图表如下:
频数分布表
分数段 频数 百分比
80≤x<85 a 20%
85≤x<90 80 b
90≤x<95 60 30%
95≤x<100 2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根据以上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a、b的数值:a ,b ;
(2)补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3)如果评比成绩在95分以上(含95 分)的可以获得一等奖,试估计该校参加此次活动获得一等 奖的人数.21·cn·jy·com
4、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开展踢毽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每班派5名学生参加,按团体总分排列名次,在规定时间内每人踢100个以上(含100)为优秀.下表是成绩最好的甲班和乙班5名学生的比赛成绩(单位:个)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总数
甲班 100 98 110 89 103 500
乙班 90 97 101 113 99 500
经统计发现两班5名学生踢毽子的总个数相等,此时有学生建议,可以通过考查数据中的其他信息为参考,请你回答下列问题:www-2-1-cnjy-com
(1)甲班比赛数据的中位数为 ,乙班比赛数据的平均数为 ;
(2)计算两班比赛数据的方差;
(3)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哪一个班?简述理由.
5、会宁县教育局为了了解初三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情况,随机抽测了本区部分学校初三男生,并将测试成绩绘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2-1-c-n-j-y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扇形图中 ,并补全条形图;
(2)在这次抽测中,测试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个, 个;
(3)该区初三年级共有男生1800人,如果引体向上达6个以上(含6个)得满分,请你估计该区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能获得满分的有多少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分析】
根据众数定义和中位数定义对各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判定即可.
【详解】
A. 样本7,7,6,5,4的重复次数最多的数是7,所以众数是7,故选项A不正确;
B. 样本2,2,3,4,5,6的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是3和4,所以中位数是,故选项B不正确;
C. 样本39,41,45,45重复次数最多的数字是45,故选项C不正确;
D. 5,4,5,7,5,将数据重新排序为4,5,5,5,7,重复次数最多的众数是5和中位数为5,所以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故选项D正确.www.21-cn-jy.com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掌握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与中位数定义,一组数据中重复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或中间位置上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解题关键.
2、B
【分析】
根据调查的不同目的来选择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再判断四个选项即可.
【详解】
解:A选项,C选项,D选项选择调查方式合理,故A选项,C选项,D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为了了解某河流的水质情况,选择普查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选择抽样调查更加节约,且和普查的结果相差不大,故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全面调查和抽样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全面调查、全面调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全面调查.
3、B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共40个数据,知道一、二、三、五组的数据个数,用总数减去这几组频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得:第四组的频数=40-(2+7+11+12)=8;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对频数的考查,掌握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和是解题的关键.
4、B
【分析】
用步行到校学生的频数除以学生总数即可求解.
【详解】
解:75÷300=0.2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频率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频率=频数÷总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D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再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解:A.了解一批电灯泡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不符合题意;
B.调查榆林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合抽样调查,不符合题意;
C.了解榆林市居民节约用水的情况,适合抽样调查,不符合题意;
D.调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零部件的的质量,必需采用全面调查,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6、C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详解】
解:∵,,,
∴,
∴成绩波动最小的班级是:丙班.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正确理解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7、A
【分析】
根据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A.2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本选项正确;
B.学生不是被考查对象,200名学生不是总体,总体是1200名学生的视力,故本选项错误;
C.学生不是被考查对象,200名学生不是总体的一个个体,个体是每名学生的视力,故本选项错误;
D.样本容量是1200,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的理解和运用,关键是能根据定义说出一个事件的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21*cnjy*com
8、D
【分析】
先根据平均数定义求出x,再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得,
解得x=6,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定义和求一组数据的方差,熟知平均数的定义和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
9、C
【分析】
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
【详解】
解:A、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具有破坏性,适合采用抽样调查;
B、了解某批扫地机器人平均使用时长,具有破坏性,适合采用抽样调查;
C、选出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精确度要求高,适合采用全面调查;
D、了解某省初一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长,调查数量较大且调查结果要求准确度不高,适合采用抽样调查;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出处:21教育名师】
10、C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46+47×2+48×3+49×2+50×2)=48.2,故D选项错误,
这组数据的方差为×[(46﹣48.2)2+2×(47﹣48.2)2+3×(48﹣48.2)2+2×(49﹣48.2)2+2×(50﹣48.2)2]=1.56,故A选项错误,
∵这组数据中,48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48,故B选项错误,
∵这组数据中间的两个数据为48、48,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8,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平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及方差,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及公式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
1、27℃
【分析】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详解】
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3,25,26,27,30,33,33,
∴最中间的数是27,
则中位数是27℃.
故答案为:27℃.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熟练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解题的关键.
2、30%
【分析】
在数3141592653中共出现了3个偶数,由频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频率.
【详解】
由题意知,10个数字中出现了3个偶数,则偶数出现的频率为: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考查了频率的计算,根据频率的计算公式,知道总的次数及事件出现的次数即可求得频率.
3、25
【分析】
先从统计图中读出这6次成绩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然后相减即可.
【详解】
解: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这6次成绩分别是(单位:分):
65,75,60,80,70,85
其中,最高分是85分,最低分是60分,
所以,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是85-60=25(分).
故答案为: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折线图是用一个单位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3
【分析】
从数5出现的次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在中,5出现了3次,
∴数字5出现的频数是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频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某数据出现的次数,掌握频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3
10 150~160
【分析】
(1)找出各个组中的人数,然后除以总人数即可得出所占百分比;
(2)通过所给的数据把各个范围中的人数填入相应表格,根据所填写的信息及题意确定分成的组数、组距;
(3)根据所填信息确定身高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即可.
【详解】
(1)填表:
身高(cm) 140~150 150~160 160~170
频数 1 15 4
百分比 5% 75% 20%
(2)上表把身高分成3组,组距是10;
(3)身高在范围最多.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关键是找出各个组中的人数,通过所给的数据把各个范围中的人数填入相应表格,然后据此得出相关结论.21教育网
三、解答题
1、(1)4,5;(2)4,4;(3)245人
【分析】
(1)根据所给数据分别求出次数为3和次数为5的人数即可;
(2)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3)先求出样本中八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的人数占比,然后估计总体即可.
【详解】
解:(1)由所给数据可知:次数为3的人数有4人,即;次数为5的人数有5人,即,
故答案为:4,5;
(2)由表格可知次数为4的人数最多,即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的众数为4,
∵一共有20名学生参加调查,
∴中位数为次数排在第10位和第11位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即,
故答案为:4,4;
(3)由表格可知,样本中一共有5+2=7名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
∴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的人数为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众数,频数分布表,用样本估计总体,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相关知识.
2、(1)100人;(2)见解析;(3)990人
【分析】
(1)由条形统计图的数据直接相加,即可得到答案;
(2)由题意,分别求出每个时间段的百分比,然后画出扇形统计图即可;
(3)用1500乘以超过3小时的百分比,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随机抽样调查的总人数是:
14+20+35+25+6=100人;
(2)根据题意,则
1至2小时的百分比为:;
2至3小时的百分比为:;
3至4小时的百分比为:;
4至5小时的百分比为:;
5至6小时的百分比为:;
用扇形统计图表示随机抽样调查的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该校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超过3小时的人数是:
1500×(6% + 25% + 35%)=990(人);
答:根据调查结果可估算该校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超过3小时的人数大约是990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从条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从而进行计算.
3、(1)40,40%;(2)见解析;(3)100人.
【分析】
(1)首先根据的频数和百分比求得抽取的样本总数,然后用样本容量减去其他小组的人数即可求得a值,用80除以样本容量即可求得b值;2·1·c·n·j·y
(2)用20除以样本容量即可求得的百分比,依据(1)中结论即可补全统计表及统计图;
(3)用总人数乘以获得一等奖的百分率即可估计获得一等奖的人数.
【详解】
解:
(1)∵抽查的学生总数为:(人),
∴;
,
故答案为:40;40%;
(2)成绩在的学生人数所占百分比为:,
故频数分布表为:
分数段 频数 百分比
80≤x<85 40 20%
85≤x<90 80 40%
90≤x<95 60 30%
95≤x<100 20 10%
频数分布直方图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该校参加此次活动获得一等奖的人数为:(人),
答:估计该校参加此次活动获得一等奖的人数是100人.
【点睛】
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表的有关知识,理解题意,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由统计图形式给出的数学实际问题是解题关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
(1)100,100
(2),
(3)应该把团体第一名的奖状给甲班,因为甲班和乙班的平均数相同,甲班的方差比乙班低,甲班比较稳定,综合评定甲班比较好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1)
解:甲班的成绩重新排列为:89,98,100,103,110,故中位数为100,
乙班成绩的平均数为,
故答案为:100,100;
(2)
甲的平均数为:500÷5=100(个),
S甲2=[(100﹣100)2+(98﹣100)2+(110﹣100)2+(89﹣100)2+(103﹣100)2]÷5=46.8;
乙的平均数为:500÷5=100(个),
S乙2=[(90﹣100)2+(97﹣100)2+(101﹣100)2+(113﹣100)2+(99﹣100)2]÷5=56;
(3)
应该把团体第一名的奖状给甲班,理由如下:因为甲班和乙班的平均数相同,甲班的方差比乙班低,甲班比较稳定,综合评定甲班比较好.【来源:21cnj*y.co*m】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统计计算,正确掌握中位数的定义,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方差的计算公式,利用方差做决策是解题的关键.【版权所有:21教育】
5、(1)50;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2)5,5(3)810名
【分析】
(1)根据引体向上达3个的人数占10%即可求得总人数,进而根据总人数减去其他的即可求得引体向上达6个的人数,进而即可求得的值,并补全统计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根据(1)中的条形统计图直接可得众数;根据总人数为人,进而求得中位数为第100个与第101个的平均数,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判断中在体向上5个这一组,即可得中位数;
(3)根据题意用1800乘以45%即可求得该区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能获得满分的人数.
【详解】
(1)
总人数为:(人)
引体向上达6个的人数为:(人)
补全图形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故答案为: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引体向上达5个的人数最多,有60人;则众数为5,
根据总人数为人,进而求得中位数为第100个与第101个的平均数,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判断中在体向上5个这一组,则中位数为5
在这次抽测中,测试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5,5
故答案为:5,5
(3)(人)
该区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能获得满分的有810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样本估计总体,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信息关联,求某项所占百分比,求众数与中位数,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