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1课 春 第2课时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1课 春 第2课时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16: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2课时
1.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3.理清 盼春──绘春──赞春 的行文思路。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春》的学习,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识记“酝酿、卖弄、应和、花枝招展”等易考词语,并灵活运用。
思维能力:深入学习作者多角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分析关键语句,更深层次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审美创造: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作业回顾
1.背诵课文。
2.预习以下问题: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盼春、绘春、赞春的?并了解绘春中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1.作者的心情怎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2.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急切、喜悦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第一部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2自然段与3-7五个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并赏析第2段。
总分关系
“张开了眼”与“刚睡醒”相呼应,不光有具体形象的“眼”,还有“张开”的行为,非常形象;这里的“红”富有动感,照应了“太阳的脸”的特点,也非常生动;三个“起来了”同样照应“刚睡醒”,使用排比,读起来有一种连贯的气势,同时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春的轮廓。
第二部分


春草图
1.作者怎样描写春草的?
(1)用“   ”“   ”写春草的情态;
偷偷

(2)用“     ”写春草的质地;
嫩嫩的 
(3)用“     ”写春草的色泽;
绿绿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
“嫩嫩的,绿绿的”是定语后置,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后置之后,改变了正常的语序,造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而且句子变短了,也形成一种短而快的语流节奏。
2.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3.“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了什么
通过小孩在草上兴致勃勃的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春草的感情。
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高兴)
人与自然的和谐
由物到人的顺序
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法
拟人、排比的修辞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4.第3段,作者用一系列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春草的特点。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草图。
【示例】春天来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破土而出,长满了园子,遍布了田野。和风习习,空气怡人,一群群孩子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尽情地嬉戏。孩子们的追逐声、打闹声、欢笑声,沸腾了田园,充溢了四野,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草图!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树下野花
眼前花儿争春
想象结果实
虚实结合
花的色彩
花的味道
色味结合
像星星眨呀眨
暗写风与太阳
明暗结合









春花图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拟人,赋予花人的情态,写出了花朵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有色有味、有实有虚、有动有静
考点链接
常见的考查形式:
(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某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自选角度赏析句子(含比喻的句子)。
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题技法:
1.把握比喻的类型、特征,准确判断比喻句。
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借喻(乙代甲)。无论哪种类型,赏析句子都要按照比喻句的赏析方法进行。
2.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依据实际灵活作答。
运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不同的文体中,其表达效果的表述方式有差别。要注意区分是叙事性、描写性文章,还是议论类文章。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结合句意分析本体和喻体),表达了……的感情。
(真题模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考点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辨别词性,分析手法;
找准对象,弄清描述的对象是什么;
抓特征,体会这个词在语言环境中所表现的特点;
悟情感,结合主旨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等。
参考答案:
用得好。“闹”不仅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既有声音,又有画面,也从侧面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表现了果树开花的繁盛,突出了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
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
温暖柔和(不寒、抚摸)
清香扑鼻(泥草花香)
色彩明丽(繁花嫩叶)
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
(触觉)
(嗅觉)
(视觉)
(听觉)
春风图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⑵“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柔和。
⑶“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应和着。
(岳阳中考)说说“卖弄”一词在表达上的妙处。
“卖弄”一词是“炫耀”之意,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鸟儿的欢快。
小贴士
“贬词褒用”是指用贬义词表示褒义的用法。它是反语的一种,又叫正话反说,属于愉悦性反语。贬词褒用运用恰当,会妙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美的享受。
贬词褒用
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
描写景物,从感官的角度来说,一般有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描写景物,能够更加丰富细腻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呈现出立体感,让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可别恼”口语化,让人倍感亲切。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拟人,写出春雨的细、密、多的特点。“斜织”“薄烟”形象的写出了轻盈、迷蒙的特点。渲染了春雨的轻柔、湿润。
写景顺序: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
春雨图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紧密,闪光,细长
状:斜织 薄烟
轻盈 迷蒙
景:叶绿 草青 灯 人 房屋
滋润万物,气氛和平安静
正面
侧面
比喻 排比
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却已含蓄第写出了春风。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风筝”既是儿童的玩具,又是春天的信号。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赶趟儿”与前文的白花争春相照应。
“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句俗语激励人们抓紧大好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迎春图
1.迎春图有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面四幅图和迎春图有着怎样的关系?
春早人勤 春到人喜
衬托 铺垫
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每幅图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名称:春草图
特点:嫩、绿、多、软
草——钻、嫩、绿、满、软
人——坐、躺、滚、踢、跑、捉
名称:春花图
特点:数量多、种类多、颜色多
种类——桃、杏、梨
情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颜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道——甜
分布——野花遍地是
名称:春风图
特点:暖、柔
触觉—抚摸
味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香
听觉—鸟声、清风流水声、笛声
名称:迎春图
特点:充满希望、富有生气
人——放风筝、踏春
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
名称:春雨图
特点:连绵、细密、轻柔
时间——一下就是三两天
外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态——斜织、薄烟
景色——叶绿、草青、灯、人、房屋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突出它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春天像小姑娘”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它娇美,突出它的容颜美。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突出它的力量美。



第三部分


1.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的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2.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合为一段会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课堂练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问题探究
1.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两句从正面描写春草充满生机、嫩绿的特点。“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两句通过描写人的活动从侧面烘托出春草勃发的特点。
虚实结合。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这几句是写眼前实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是写联想、想象的虚景,借以突出花的香味浓郁。
1.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
2.这篇散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
除了写景,还有抒情,并蕴含哲理。景、情、理三者有机统一。
景,遍布全文;情,细分为欣喜之情、热爱之情、向往之情;理,表明大自然生生不息,如同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世间万物萌生、繁盛。作者通过写景来抒情,各处都是情景交融的语句;哲理则贯穿全文始终,尤其是最后三段更加明显。
发散探究
3.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示例一:不能调换,作者大体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春天到来,最先长出的是小草,其次才是百花开放;按照生活常识,先有风,然后才有雨。有了以上四幅图的层层铺垫,春到人欢才水到渠成。
示例二:可以调换,应当先写春风,再写春雨,有了风的爱抚和雨的滋润,草才能长势喜人,花儿才能更加繁茂,人们也才能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发的春天。(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设计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绘春
总体轮廓
局部描绘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赞春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赞美春天 热爱生活
娃娃(新)
姑娘(美)
青年(力)
课堂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课后作业
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
示例:
几天前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忽然间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哦,牵牛花开了!这些小花啊,一个个就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毫无顾忌地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是满盛着琼浆玉液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的将士们一同开怀痛饮。它们的形体虽然很小,但我此刻却分明感受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它们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要不然,这么细小的牵牛花茎藤上怎么能不时地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呢!看这些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牢牢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的最高处攀登!数不清的小喇叭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