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交通
第十五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P83
《纲要上》
《选必二》
第二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P19
第七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P35
第八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P41
第十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P54
第十二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P67
第九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P49
《选必一》 第十五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P86
第十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P55
第七课 全球联席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P39
《纲要下》
《选必三》
一、农业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纲上 P85)
1.农作物
清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纲上 P83)
玉米、马铃薯、甘薯
①明朝: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②清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
③清乾隆、嘉庆:得到大规模推广
④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番茄
①明万历:引入,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②清光绪: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
明朝: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选二 P8-9)
(1)新物种
环境变化:
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扩大耕地面积,水土流失)
人口增长: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世界经济: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食物来源;丰富粮食种类;抗饥荒能力)
(用作饲料,畜牧业发展,提供肉、蛋、奶)
影响
(选二 P11)
梵高·《吃马铃薯的人》
(2)经济作物
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纲上 P84)
2. 经营形态
“谭晓其人”
江南等地区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纲上84)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二、手工业
南方一些地区丝织、榨油、制瓷业部门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资本主义萌芽”
(2021·山东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5)(清)沈廷瑞在《东畲杂记》中关于清朝前期江浙省濮院镇农家这样描述道:“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名曰种跨脚田。”由此可见,濮院镇( )
A.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C.农家经营重心发生变化 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纲上 P84
选二 P36
选一 P87
纲下 P41
三、商业
三、商业
1.市场:
2.货币:
3.商品:
4.商人:
5.市镇:
(一)国内
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纲上 P84)
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纲下 P41)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选一 P87)
明清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徽商和晋商)
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6. 信贷
实物借贷普遍
货币信贷出现
出现飞钱,当铺取得合法地位
交子
会子
出现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
资本性借贷,庄票产生
春秋
唐
两宋
明中后
清
南北朝
当铺兴起
选必二 P38
7. 城市
清·徐扬《盛世滋生图》(局部)
8. 集镇
(纲上 P84)(选二 P55、71)
(2021·山东济宁高三3月高考模拟·5)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情形,到明代演变成“湖广熟,天下足”。原来苏州及常州等粮食输出区,反而由湖北、湖南购买米粮,成为粮食输入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
C.长途贩运的日益兴盛 D.江南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二)对外贸易
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选三57),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选二37)
1.商品
输出
16世纪,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生丝转运到欧洲和日本长崎销售;16世纪,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到墨西哥销售(纲下41);
瓷器
丝绸棉布
茶
输入
钟表
鸦片
16世纪中期,钟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选三58)
英国和美国等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选二44)
文艺复兴时期名画《群神宴》中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选二37);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选三55);
2. 外贸类型 (选一 P65)
明清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
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
3. 管理机构(选二 P37)
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1757年,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4. 海禁政策
明清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选二37)
明朝前期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中期以后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纲上83)
乾隆帝拒绝马戛尔尼使团对外开放市场的请求,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纲上81)
汉:合浦郡徐闻县
隋:常骏、南海郡、赤土国
唐:杜环、非洲、《经行记》
元:汪大渊、非洲《岛夷志略》
...
四、交通建设
1.郑和下西洋:15世纪前期
目的: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
途径:
特点:规模空前、领先欧洲、
海上交通的巅峰
结果:
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2.邮驿 (选二 P72)
(金华十校高二期末·2022)
我国邮政事业的发展,包括古代官方邮驿的演变和民间通信组织的发展。下列选项中属于民间通信组织的是
A.大清邮政 B.海关书信馆
C.民信局 D.客邮
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客邮:
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
①葡萄牙开辟了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②西班牙开辟了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交通,横跨太平洋东西两端
3.西方殖民贸易交通 (纲下 P41)
明清——“白银帝国”
(2022·重庆八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5) 下图为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进呈的“东南洋海道图”。图上用红线勾画出以福建厦门为始发港的若干条海上航道,还比较清晰地描绘了中国南海诸岛礁的分布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康熙年间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不力
②西学东渐影响了清朝的地图绘制
③该图可为梳理南海诸岛主权归属提供历史证据
④清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