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17: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在想象中游历了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象一场梦,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写景(陈迹)
怀古(人事)
抒情(感悟)
怀古咏史诗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所见:
上阕:
所想: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整体感知
下阕:
小乔初嫁
_______
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
_______
人才出众
羽扇纶巾
_______
风流潇洒
谈 笑 间
_______
自信乐观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从容破敌
儒将周瑜
所忆
所叹:
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合作探究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合作探究
炼字 写景角度 写景方法 修辞 景物特点 作用
乱、穿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拍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卷、雪 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刘备
关羽
张飞
曹操
张飞
孙权
一时多少豪杰,却为什么只写周瑜?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屡遭不幸
雄姿英发
东吴都督
功名成就
幸福美满
江山在
周郎不在
东坡在
事业不在
时运不济 壮志难酬
(怀古)
(伤己)
34岁
47岁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年三十四岁。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赤壁之战时,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合作探究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词学上的俗语叫“刷色”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合作探究
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讨 论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抒发壮志豪情。
描绘壮丽之景。
刻画豪迈之人。
课堂小结
风流人物英雄豪杰
怀古咏史
壮志未酬
抒情
描壮观之景
怀英豪之人
抒未酬之豪情
气势磅礴雄奇壮阔
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