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23 16: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 燃烧和灭火
考点精讲
【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及探究
1.燃烧
(1)概念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概念解读
①这里的燃烧是狭义的观念。广义的燃烧是指所有伴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氢气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②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就会发光、放热,但是这是物理变化,不是燃烧。
2.物质的着火点
一般指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之为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常见的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3.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4.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在500 mL烧杯中加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放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薄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
Ⅱ.水中的白磷燃烧。
实验分析:
①Ⅰ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和氧气或空气接触,但白磷的着火点低,热水使其达到了着火点,所以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和氧气或空气接触,所以不燃烧。
②Ⅱ中,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在热水中达到了着火点,且和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
(3)实验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缺一不可。
规律小结:
(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温度一样、且都与氧气接触,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Ⅰ和Ⅱ水中的白磷温度一样,且都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通入氧气的燃烧,未通氧气的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说明燃烧的物质是可燃物。
通过以上的对比实验,得出了燃烧的三大条件。
【典型例题】
例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答案】D
【解析】
A.铜块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B.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选项说法正确;
D.此条件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100℃,此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铜块上的红磷不能燃烧,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举一反三】
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烟头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
故选D。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符合题意;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不符合题意;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白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答案】A
【解析】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空气质量的2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乙图中,水下的白磷未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说明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P2O5固体,冒出白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技巧方法】
绝大多数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但有些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
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
①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
②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3.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灭火发法,不能一概而论。
【拓展延伸】
1.燃烧的发生必须要求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如只具备其中的一部分,燃烧并不发生。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则是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的目的。
3.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或升高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针对训练】
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解析】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B.区别氯化钙溶液和蒸馏水:取等量试样放人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C.配制100g5%的碳酸钙溶液: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验证酒精中含有氢元素:在95%的酒精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答案】B
【解析】
A.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只能得出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错误;
B.按B方案操作,可以发现一个试管的泡沫多,这是蒸馏水,另一个泡沫少、有浮渣则是氯化钙溶液,故B正确;
C.碳酸钙不溶于水,故C错误;
D.如果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水,也有可能是原来溶液中的水,无法判断H元素来自哪里,故D错误;
故选B。
3.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
C.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本实验用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答案】C
【解析】
A.对比①③,白磷均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跟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①④,①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但是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温度和是否与氧气接触,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比③④,③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细铁丝的着火点太高,热水的温度无法满足,得不出相同的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
(2)根据②处白磷不燃烧的原理,写出一个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_。
【答案】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或用锅盖熄灭着火的油锅(用隔绝氧气原理灭火的方法均可给分)
【解析】
(1)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2)②处白磷不燃烧的是因为隔绝氧气,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或用锅盖熄灭着火的油锅(用隔绝氧气原理灭火的方法均可)。
5.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4P+5O22P2O5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解析】
(1)实验Ⅰ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控制的变量为氧气,两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反应为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
(2)实验Ⅱ中,通入氧气前,水中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磷也能燃烧,该实验目的是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符合燃烧的条件。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及探究
1.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三大条件之一,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三类方法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其着火点以下。
2.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
别放在两只烧杯中;然后向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2)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蜡烛逐渐熄灭。
Ⅱ.蜡烛继续燃烧。
Ⅲ.加入试剂后,蜡烛熄灭。
实验分析:
Ⅰ.蜡烛熄灭是因为烧杯中的氧气耗尽。
Ⅱ.蜡烛继续燃烧是因为蜡烛和氧气接触。
Ⅲ.加入试剂后,反应生成了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隔绝和氧气或空气的接触,所以蜡烛熄灭。
3.常见的灭火方法
(1)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或空气。
(2)燃着的酒精灯用灯冒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
(3)酒精洒在桌子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其着火点以下。
(4)森林火灾,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5)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降温到其着火点以下。
4.灭火器及适用范围
灭火器类型 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 用来扑灭一般失火以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 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以及固体材料引起的失火,如汽油、柴油等以及木柴引起的失火
5.火灾自救
遭遇火灾要保持冷静,火势不大,可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灭火;当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墙壁逃离火灾现场,并寻找机会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典型例题】
例2.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A.吹灭蜡烛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关闭炉具阀门 D.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B
【解析】
A.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A错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关闭炉具阀门,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错误;
D.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举一反三】
1.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煤不充分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
【答案】A
【解析】
A.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符合题意;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温度降低到了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竖线,不能降低,不符合题意;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因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不符合题意;
D.煤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造成环境污染且浪费燃料,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随意改变。
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
【答案】A
【解析】
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
答案:A。
3.下列关于灭火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
【答案】A
【解析】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此时电器正在通电可能引发危触电危险,此选项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可以隔离空气,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离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大火没有了可燃物,而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
【技巧方法】
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1)发现火灾迅速打火警电话119,如火势不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灭火实例(云南近五年考查过)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 锅盖盖灭 让油与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 灯帽盖灭 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 设置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 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 用高压水枪灭火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针对训练】
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答案】A
【解析】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A错误。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B正确。
C.将木柴架空燃烧增大了接触面积,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D正确。
故选:A。
2.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灭火器扑灭
【答案】B
【解析】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容易触电,应先关闭电源,A错误。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B正确。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会加剧火势,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错误。
故选:B。
3.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氧又降温 D.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灭火的三个原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移除可燃物,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湿抹布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同时湿抹布又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答案:C。
4.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
A.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错误;
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该用锅盖盖灭,错误;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利于灭火和保护书籍,正确;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木柴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故选C。
5.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
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C
【解析】
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扑灭,是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可以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D.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C
【解析】
A.用嘴吹灭蜡烛,加速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流动,由于蜡烛火焰较小,降低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说法错误;
B.木材架空,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保持恒定,不能增大氧气的浓度,说法错误;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D.蜂窝煤的体积是固定的,煤炉火越扇越旺,空气流动的速率,使可燃物相同的表面积接触到更多的氧气,燃烧更旺,说法错误;
答案:C。
【知识点三】易燃、易爆及安全常识
1.爆炸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起爆炸。
例如,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药在极小的空间内燃烧而引起爆炸;家庭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如果泄露,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空间内,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就会急剧地燃烧,很可能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2.粉尘爆炸实验
(1)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灌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在金属灌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瓶盖盖住灌。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灌,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现象:发生爆炸,塑料盖被炸飞。
分析: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3.常见的易燃物
常见的易燃物有固体:硫、磷、面粉、棉絮、木炭等;液体有:酒精、石油产品(汽油、柴油、煤油);气体有: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4.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5.在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1)易燃、易爆物不能和其他物质混合存放、应隔离储存;不能放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2)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应贴好图标及注意事项,以便及时提醒人们。
(3)在搬运易燃、易爆物品时,要轻拿、轻放,切勿撞击,以免发生意外。
【典型例题】
例3. 202l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B
【解析】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防止引起爆炸,正确;
B.酒精具有可燃性,在有明火的区域内严禁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正确;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可燃物浓度,正确。
故选B。
【举一反三】
2.下列标识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该图标表示“禁止烟火”,符合题意;
B.该图标表示“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答案】A
【解析】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加空气的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不符合题意;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跑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带火种 D.禁止堆放易燃物
【答案】B
【解析】
图示标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故选:B。
【技巧方法】
燃烧和爆炸的比较
(1)相同点:爆炸和燃烧都需要与氧气接触,都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会有明显的放热等。
(2)区别: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
【拓展延伸】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3)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下。不能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应首先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原因。
【针对训练】
1.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答案】B
【解析】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正确;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容易引发爆炸,错误;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正确;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防止引起火灾,正确。
故选B。
2.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答案】B
【解析】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隔绝氧气盖灭,A正确。
B.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B错误。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隔绝氧气灭火,C正确。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清除可燃物,可以控制火灾,D正确。
故选:B。
3. “安全重于泰山”。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是防火标识,符合题意;
B.是循环利用标识,不符合题意;
C.是节能标识,不符合题意;
D.是节约用水标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表示易燃物品,不符合题意;
B.表示禁止吸烟,符合题意;
C.表示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D.表示禁止带火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答案】C
【解析】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燃烧,错误;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用水灭火,容易导致触电事故,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灭火,正确;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应从逃生通道走,错误。故选C。
6.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生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发现CO中毒者,迅速将其转移到室外通风处
C.为防止火腿肠变质,加工时加入大量亚硝酸钠 D.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服用大量食盐水自救
【答案】B
【解析】
A.发生室内着火,打开门窗通风会引入更多氧气,导致火灾更严重,错误;
B.发现CO中毒者,迅速将其转移到室外通风处,正确;
C.亚硝酸钠有剧毒,加工时香肠时不能加入大量亚硝酸钠,错误;
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服用大量生鸡蛋清自救,错误。
故选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