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4 11: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
教学 要求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重点)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重点) 3.能结合不同语境,比较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 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难点) 4.朗读、背诵《蝉》。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
3.能结合不同语境,比较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
4.朗读、背诵《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2)(板书: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 ,有的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有的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作者)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 之情,让人很受感动;《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 、 的特点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让人深受启发;《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的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 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珍珠鸟》则体现出 的快乐与美好。
(板书:完成填空)(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平常 信任)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这也是本课第一个重点。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原文见教材第13页)
(1)大声朗读教材中的句子。
(2)思考并说一说你发现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
(3)运用这种方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4)学生讨论句子的写法。
(5)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对,这三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第一句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第二句拿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第三句拿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的装饰和石狮子、大旗杆对比,体现出这种装饰的天然、可爱。
对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并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板书:对比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发现句子中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对比这种写作手法。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重点)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原文见教材第14页)
(1)读句子,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出示课件3)
开辟:在第一个句子中的意思是这地本是荒着的,荒草丛生,不能长任何东西,要种花生就必须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所以,“开辟”在这里有“开垦”的意思。 在第二个句子中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崭新事物,它开创了新的领域,所以“开辟”在这里有“开创、建立”的意思。 姿态:在第一句中是“姿势、样子”的意思,指桂花树的样子不如梅树的样子好看;在第二句中则是“态度、气度”的意思,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2)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出示课件4)
温和:(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友善。
(3)练习将同一词语放在不同语境中说话。
“精神”一词,有“活跃,有生气”的意思,例句:这孩子真精神。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4)教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加准确。
(板书: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多义词——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能结合不同语境,比较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 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难点)
四、日积月累
学习《蝉》这首诗。(出示课件5)
蝉 [唐]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教师朗读这首诗,学生注意字音。
2.简介作者。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能文辞,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
3.解释词语。
垂缕:在这里指的是蝉的触须。
流响: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
藉:凭借。
4.理解古诗大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清甜的露水,持续不断的蝉鸣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响亮的蝉鸣之所以传得远,正是因为它在高处,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5.赏析诗文。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更有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虽然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但是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6.学生读读背背。
7.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新的写作手法,明白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