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印度一大怪——白牛当成神来爱
印度国徽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是
有一种牛,叫印度的牛……
古印度的地理范围包括除了尼泊尔、不丹、锡金、锡兰(今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外的整个南亚地区。
Where is Ancient India ?
公元前1500年
吠陀文明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通过北部的开伯尔山口,到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定居。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形如牛乳。
三面环山,一面环海。
季风气候,温润宜居。
优渥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早期文明的诞生。
公元前1500年
吠陀文明
一、吠陀时代——雅利安人与种姓制度
公元前
23-18世纪
摩亨佐达罗浴池
哈拉巴印章《生命树》
大约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巴早期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早期文明。后因不明原因消失。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1500年
吠陀文明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公元前
23-18
世纪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经过长期的斗争,雅利安人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征服了土著人,被征服的土著人大部分人接受雅利安人的文化,融入了雅利安人的社会。
雅利安人
我虽然长得白!但是我人数少啊!要怎么巩固我的的统治呢?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第一等级)
(第三等级)
(第二等级)
(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精神领袖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几乎没有权利,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种姓制度各等级间职业固定,等级世袭,内部通婚,贵贱分明。
问题一:种姓制度为何能延续?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所持的手鼓代表创造,天地万灵在含有舞蹈的生命韵律中诞生。
作无畏势的手暗示庇佑众生。
持握的火焰象征知识、祭祀之光,毁灭宇宙的圣火。
足下踩踏着代表疾病与无知的侏儒,意味着摧毁无知与执迷而获得解脱。
舞王湿婆像
正在跳着创造和毁灭世界的天舞
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披上宗教外衣,种姓制度维护了雅利安人的统治。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因为湿婆的坐骑是一只背上带瘤的白色公牛(Nandi)所以白色瘤牛身价百倍,逐渐成为了神牛。
一神得道,牛牛升天。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问题二:假如你生活在种姓制度下,你有什么感受?
身为精神领袖,地位崇高,日子快活
有权有钱但是被婆罗门管的靓仔
来生还做高种姓
埋头干活
“不可接触者”——贱民
被歧视凌辱
公元前1500年
吠陀文明
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
公元前23-18世纪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6世纪
列国时代
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在不断在各国通过扩大领土的战争中,刹帝利掌握实际的军事力量,获得政治地位,取代婆罗门种姓的权威。
公元前6世纪,释迦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释迦摩尼像
①世界并非神创造的
②众生平等
①世界由神创造的
②等级森严的四种姓
佛教
婆罗门教
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
你能根据图片说说佛教的主张吗?
实质:种姓制度和早期佛教都是古代印度统治者维护期统治的工具。
公元前1500年
吠陀文明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公元前23-18
世纪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6世纪
列国时代
公元前324年
帝国时代
公元前324年
公元前324年
旃陀罗笈多
建立孔雀王朝
公元前268年
阿育王即位
孔雀王朝第三位君主阿育王推崇佛教,佛教日渐兴盛。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宣扬“忍耐顺从”得到一些国王和富人的支持。信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
公元前1500年
吠陀文明
公元前23-18
世纪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6世纪
列国时代
公元前324年
帝国时代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阿育王塔
阿育王为弘扬佛教,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
2008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考古时首次发现金光灿灿的阿育王塔,塔中藏有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被证实是阿育王时期外传的舍利之一。佛顶骨舍利现供奉于南京牛首山佛顶宫。
大报恩寺发现的佛顶骨舍利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问题三: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
问题三: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甘肃敦煌 莫高窟
问题三: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公元前1500年
吠陀文明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公元前
23-18
世纪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6世纪
列国时代
公元前324年
帝国时代
公元前324年
公元前324年
旃陀罗笈多
建立孔雀王朝
公元前324年
阿育王即位
公元前187年
孔雀王朝灭亡
公元2世纪时,婆罗门教进行重建和改组,成为了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影响日益广泛。
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力
公元前1500年
吠陀文明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公元前
23-18
世纪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6世纪
列国时代
公元前324年
帝国时代
公元11世纪
突厥入侵
公元11世纪,突厥人占领北印度,传播伊斯兰教。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亡。
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
贵霜国金币 背面是个佛陀
敦煌壁画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对世界影响广泛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种姓制度
印度教 82%
伊斯兰教 12%
基督教 2.32%
锡克教 1.99%
耆那教 0.41%
佛教 0.77%
其他宗教 0.43%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贱民的地位甚至还不如牛
印度被种姓制度赋予了深深烙印,复杂又徘徊着前进。复杂的国情与沿袭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这使得印度在发展的道路上步履艰难而又缓慢,充满着矛盾与坎坷......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赢得了印度,而佛教赢得了世界。
佛教作为一种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并不是一种彻底有效的社会改革运动。一方面,它没有发动种姓制度中的下层去反抗上层权威;另一方面, 它也不能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去取代种姓制度。
它既然不能推翻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就不能阻止婆罗门教的振兴。
——耿引曾《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与激荡》
问题四:为何佛教作为印度本土宗教,却在印度的影响力甚微?
毗湿奴立像
释迦牟尼像
毗湿奴第九化身佛陀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自吠陀时代至今的3000 多年以来,印度民族的统一来自于共同的宗教信仰 ,而不是来自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领悟。
——中村元《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