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两小儿辩日》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两小儿辩日》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16:4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期 春季
课题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教科书 书 名:人教2011课标版(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 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和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古文大意。
2.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难点: 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范写生字,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两小儿辩日》,首先,我们来写一写这个辩字,举起手,和我一起写——大家齐读课题。仔细看,从这个辩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它和说话有关(是用语言在争辩,你从一个小小的部件就知道了它的意思,真了不起!) 那课题的意思是什么呢?根据目题来了解课文大意,这是一个学习文言文的办法。 二、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谁愿意为我们来读一下课文,读之前,你们想提醒他注意些什么? 预设:为、知等字的读音,语速要慢,注意停顿。记住了吗?开始读吧! 2.生读课文。 3.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要读好文言文,断句很重要,注意老师标注的停顿,自己朗读一遍。 三、再读课文,疏通大意 1.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预设:借助注释、询问老师或同学、联系上下文猜测、借助插图、根据积累、多读……(不错、可以的、这个也可以……) 2.好办法真多,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这些方法试着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 学生自由练说。 3.刚才看大家学习得非常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学习的结果,说说你理解了什么(依次出示句子)。 第四句(车盖、盘盂、为) 第五句(你关注了哪些词的意思?沧沧凉凉,你在什么时候会有沧沧凉凉的感觉?还关注了什么词?汤跟现在的意思一样吗?在古代它是指热水,能想到哪些带有汤的成语?固若金汤、赴汤蹈火)探汤呢?形容天气很热。 第六句(怎么理解这个决呢?还可以怎么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 第七句(孰、汝) 4.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大概内容吗? 自己先练一练。 指生说。 评价(说得很清楚!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真不错!) 四、理清观点、理由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两小儿争辩的过程?这两个孩子在争辩的时候,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分别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先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再对照预学案上的表格,小组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 (1)小儿甲这一栏谁来填?小儿甲的依据是远小近大,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适时板书(日始出 日中) 近大 远小 总结:是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这个孩子的理由充分吗? (2)小儿乙呢?小儿乙的依据是近热远凉,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适时板书(日始出 日中) 远凉 近热 总结:看来,这个孩子的理由也很充分。 3.我们来对比一下,同样是观察太阳,为什么两小儿观察的结果不一样呢? 观察的角度不同:一儿从视觉的角度观察,一儿从触觉的角度观察。 因为角度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观点也是截然不同。 五、表演辩斗,感悟形象 1.同学们,当你们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一样时,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说服他? 生交流:坚定的、自信的、着急的、生气的、强烈的语气、较高的语调…… 2.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请面向你的同桌,你们就是那两小儿,试着将你的观点告诉对方。 指生读,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预设:A.好,说理由。 看来同学们对你们的评价很高啊! 还有谁想来试试? B.不好,说理由(气势不足、声音太小……) 认同他们的观点吗?那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怎么样?谁想挑战他们? 3.知道吗?有时候当我们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时,光靠摆观点还不行,还得怎么样?说清楚理由,两个孩子的理由那么充分,辩起来是不是更理直气壮了呢?谁来读第一个孩子的理由?(出示对话) 评价一下他的朗读。(朱) 预设:A.好,好在哪里?你觉得哪一句读的特别好?(他善读你们善听吗?)带着大家读一读。 B.不好,哪里还需要改进?你来示范一下怎么样?再指生读。 4当第一个孩子摆出自己的理由时,第二个孩子服输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指生读,第二个孩子也是有理有据,还有谁想读?反问的语气特别有说服力。 5.同学们,当两个人在面对面辩斗的时候,除了用语言辩,还可以用什么来帮助自己呢?动作、神态 现在请你们发挥一下想像,你们就是两小儿,你们正面对面地辩斗,加上动作和神态,自己试着再和同桌辩一辩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哪些同学想上台展示一下? 辩是辩了,就是没有斗起来。你们的辩斗也激起了我的斗志,我也想来试一试,我想跟你辩,你紧张吗?看来你是胸有成竹啊,今天我们就来辩个输赢。我是女士,得让让我,我先来。准备开始。 我以…… 两小儿各有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这就是辩斗! 6. 我们一起来辩一辩好吗?全体起立!第一大组的同学做小儿甲,第二大组的同学做一小儿乙,我呢,就读旁白。准备好了吗?气势不太足嘛,准备好了吗? 开始辩斗—— 一儿曰 一儿曰 一儿曰 一儿曰 一儿坚持曰 一儿反驳曰 一儿扯着嗓子曰 一儿跺着双脚曰 一儿指着一儿曰 一儿毫不示弱,也以手相指曰 7.喜欢两小儿吗?他们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可爱、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坚持、说话有理有据…… 8. 两小儿辩得是难解难分,孔子能判断谁对谁错吗?读一读课文最后两段。 如果你就是孔子,面对这两个孩子,此时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预设:原来我还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我要继续学习。(嗯!学无止境嘛!)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还有很多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啊!(好一个虚心好学的孔子!) 孔子坦承自己对这件事不知道、不了解,这说明孔子怎么样?(说得好!做学问就应该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这正如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 真是后生可畏啊!(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这两个小孩儿还挺善于思考的,问的问题把我都给难住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六、解答疑问,总结全文 1.这个问题难倒了孔子和两小儿,那聪明的你能解决吗? 2.学生交流。 3.总结:经过科学家们的探索,这个问题早已难不倒我们,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已经在用最朴素的方式来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了,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断探索,才有了今天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探索永无止境,未来还有更多的谜题等着同学们继续去探索、去发现。 (最后,我们再来将这篇课文背给在座的每位老师听一听。) 4.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他的一项做一做。